如果你是諸葛亮,拋開道德層面,你在《三國演義》中會自立為皇帝嗎?

xxhfb


人貴在自知之明。方向問題上一定要正視自己,你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要問自己能幹什麼;將才是將才,帥才是帥才。萬人之上顯位誰都向往,但這把頂尖位置不是誰都能按得住。如果當年劉備沒有過早歸西,三國結局也可能會重寫。


關山渡遠


大家對於三國時期劉備陣營的軍師諸葛亮,想必都十分熟悉的,在羅老師的三國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因此很多三國小說喜愛者都十分崇拜這個蜀國的丞相。說到諸葛孔明這個人,我們不僅為他的超高才智所折服,更為他一心一意效忠蜀漢江山幾十年不變而感動。

在當初追隨了勢力還比較弱小的劉備過後,他就一直輔佐在劉備身旁,為劉備勢力的崛起和蜀國的建立都貢獻了非常大的功勞。而等到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是像曾經答應劉備的那樣,盡力輔佐廢柴阿斗。

大家都知道,雖然說是輔佐劉禪,但是實際上在劉備死後,基本全是靠諸葛亮才撐起了蜀國的江上,而阿斗這個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的皇帝就像一個擺設一樣。我想看到這麼一個不爭氣的皇帝,諸葛亮心裡也是又氣又無奈吧。那麼如果當初發動的北伐戰爭如果取得了勝利的話,他會不會把阿斗這個廢材皇帝給弄下位置,讓其他更有能力的人或者自己來當皇帝呢?這種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分析一下,看看諸葛亮有沒有可能做出這個決定。

時間還是要回到東漢末年來說起,當時天下紛爭,各大諸侯勢力都成了割據一方的存才,相互大戰誰也不服誰。而有戰爭的地方就會有需要,各大勢力對於人才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啊。而諸葛亮雖然有經世之才,也有這偉大宏遠的抱負,但是他卻選擇了一直隱居在隆中這塊小底盤,沒有接受各大勢力的邀請。只因為他有著很高的理想,要麼不入仕,要麼就要身居高位,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所以當劉備放下身段連續三次來請他出山,並且給了諸葛亮很高的職位的時候,諸葛亮心裡是十分感激劉備的 ,因為當時天下諸侯中,雖然劉備勢力還很小,但只有劉備這麼信任他。

之後諸葛亮就一直追隨在主公身邊,盡心盡力輔佐劉備,將蜀國江山從無到有,將劉備曾經的理想變成了現實。而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沒有放棄主公的心願,一邊輔佐劉禪,一邊積攢力量準備向北征伐曹魏勢力。經過了數年的積累,直到建興四年,北伐的準備工作終於做好了。而這時候諸葛亮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曹魏那邊的皇帝去世了,而新皇帝才剛剛上位,所以政治局面並比較混亂。

所以諸葛亮就立馬率領著大軍出征了,當時正忙著治理內部的曹魏勢力野顧不上諸葛亮的討伐,所以在戰爭初期,諸葛亮的北伐戰爭比較順利,連續佔領了很多城池。但是隨著曹魏那邊反應過來,北伐開始出現了重重困難,甚至在後來曹魏加大增援兵力的時候,諸葛亮的軍隊就扛不住了,打了很多敗仗。

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十分難以接受的,他就夜以繼日地想辦法結果最終把自己累死在了途中。諸葛亮一死,蜀國的北伐自然就宣佈失敗了。從這裡我們也就可有看出,諸葛亮這一生可謂是忠心不二的,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在為蜀國效力,所以他背叛劉備的意願,廢掉阿斗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重新選皇帝也跟他的理想不符合。要知道諸葛亮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一直將丞相管仲作為自己的典範,想做一個君臣相互敬畏的丞相。所以無論是發生了什麼,他都不會違背自己的理想,更不會違背作為人臣的基本道德。無論北伐成功還是失敗,為蜀國效盡最後一份力,想必這也是諸葛亮一直的願望。


牧之文化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我是諸葛亮,拋開道德層面,在《三國演義》中不會自立為皇帝。理由如下:

第一,政治舞臺中,每一位人才都有適合他上演的角色。智慧的諸葛先生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有德無才的劉皇叔適宜皇帝角色,而自己雖有經天緯地才華,最適合的角色就是輔佐帝王。人貴在自知之明,人必須能正視自己,選擇自己適合的角色去演。

第二,劉禪雖然在德才上與先帝無法相比,但是後主繼位順理成章。諸葛亮一定明白,劉禪演不好蜀國皇帝這個角色,但是即便是自己替換劉禪,自己也演不好皇帝這個角色。

第三,政治舞臺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的抱負,諸葛先生雖身為宰相,他的權利已經達到一定的極致,在相父的角色上,絲毫不影響他個人願望的實現,也不影響個人人生價值的發揮。

第四,可以拋開道德,但是有一些老臣對先帝的忠心,對劉禪的期望是不容忽視的,諸葛丞相的威望是基於輔佐先帝或後主的前提下,倘若諸葛丞相取代劉禪,勢必會阻礙重重。打不到狐狸惹一身騷氣,這類的蠢事不會發生在諸葛先生身上。


石丞子


三國之中諸葛亮就是拋開道德良心也不能成就皇帝之人,因為要成為皇帝必須有(皇者霸氣,帝王之術,統治將帥,震壓四方,)才能成為一代聖皇,所以諸葛亮成不了皇帝,他只能做個賢臣之人啊!





趙柱良


如果我是諸葛亮,拋開道德層面,我絕不會在《三國演義》裡自立為皇帝!

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以皇叔之尊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於臣有知遇之恩,累三世難以為報,所以臣萬萬不能自立為帝;

二,先帝白手起家創立蜀漢基業,與臣共謀大業二十餘載,以圖匡扶漢室,解民眾之倒懸,救蒼生於水火。先帝與臣入則同餐,出則共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所以臣萬萬不能自立為帝;

三,懷帝(阿斗)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阿斗大智若愚,老謀深算,漢亡後不惜自毀形象裝瘋賣傻,以保全漢室血脈,後人委實誤人深矣!)白帝城先帝以國之重,託孤於老臣實乃肝膽相照,視臣如手足,所以臣萬萬不能自立為帝;

四,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漢室劉姓正統,異姓不可奪也!君不見董卓廢帝定都長安,後死於義子呂布之手?君不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群起而攻之?如喪家之犬?換言之,獻帝后期以曹操之雄,自立門戶稱帝於漢弱之際易如反掌,觀其一生,也未如此。所以臣萬萬不能自立為帝!

以上拙文,承題戲說,不足為道!

如不喜,就噴之!並賜教!此謝過!


楚襄蠻


如果是諸葛亮,最重要的是擁有諸葛亮通天徹地的智慧!這是回答這一假設的問題最重要的前提。

《易》是兵家之大法,“不知《易》者不可為將帥”,諸葛孔明是歷史上賢相和兵學大家。顯然,諸葛老兄亦是知《易》之大家(《馬前課》逆料數千年後之事)。他會不會自立為皇帝這樣的假設,和問諸葛亮會不會想當“齊天大地”(蠢地)一樣的荒誕無稽。所以,答案是當然不會!

孔子曰:《易》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道曰柔與剛,立人道曰仁與義。既然是“拋開道德層面”,那麼,我們就只論乾坤之道。

《易》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諸葛亮是中國茫茫史海里不多見的“大人”。以其洞察吉凶之智,更知順時應勢,道法自然而不違。

以乾坤之道論之,諸葛亮因由劉備“三顧茅廬”,“遂許先帝以驅馳”,必深體“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坤道大德之意。坤地之德在於“順”著乾天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厚承載萬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其如此,地才能成其與天相配之事功。

正如“坤卦”的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安貞吉。”

故有諸葛孔明之德之智之功世代流芳。


行之說易


不會,劉備死後諸葛亮實際就是掌權人了

類似於曹操前期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個謀反罪名,還不確定能成功

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力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稱奇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想要奪權稱帝的打算。究竟是諸葛亮沒有這個野心,還是另有隱情呢?千百年來,一個問題一直吸引著史學家的目光,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須要用史料來證明,諸葛亮自己也曾說過,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錫,九錫是權臣奪取皇位的工具,諸葛亮自己說要受九錫,這說明什麼?

諸葛亮雖然沒篡位稱帝,但是在他幹掉了李嚴以後,蜀國的軍政大權幾乎可以說全部在諸葛亮或者說荊州集團的手中,諸葛亮是一個實質上的皇帝,劉禪只是傀儡罷了,諸葛亮也就沒有必要自己當皇帝了。

劉備的遺囑上是想告訴諸葛亮:劉禪如果有能力就輔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決策。而事實上,蜀漢後期的許多重大決策,諸葛亮也都沒有問過劉禪,從這點來看,他也沒有違背劉備的意願。


古今歷史觀文


很確切的說“不會!"

首先老大不一定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自己的認知,能力一定要明確,才會在亂世中找到位置,得到位置,貪多嚼不爛,最後會導致一事無成。

想做成一件事,並不是你有超凡的單項能力就可以征服一切,每件成功都是無數的付出和幸運的映射,諸葛亮也有自己的管理團隊,但他開會的時候可能只會以謀劃戰略戰術為重點,但一個團隊要想打贏,還得有充足的後備力量,財務,後勤,管理,人力等都是一大套系統,缺一不可,而且最後管理者還要決定方向。為什麼軍師往往都比較出彩,並不是每次都成功,而是失敗會有人抗雷,那就是皇帝啊,千古帝王犯錯的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主意都是上面給的建議,他去選擇的,隨意軍師的錯誤並不一定能顯現出來。

而且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也會不一樣,諸葛亮喜歡閒情雅緻的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做帝王沒有消停的時候,也不會開心,壓力很大。前院後院都得管,所以還是老二舒服。正因為他聰明,所以才會選擇老二。





韓椅一


如果你是諸葛亮,拋開道德層面,會對劉禪這樣的皇帝取而代之嗎?

回答是不會的。



《三國演義》中,劉備之所以受到擁戴,是打著恢復漢室的名義的,他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和當今的皇帝是同宗,當時很多的人受忠君思想的影響,才加入到劉備的隊伍中的。

如果諸葛亮當了皇帝,恢復漢室就成了謊言,他就會失去一大部分支持的力量,失去人心的。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已把話說到明處,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讓諸葛亮稱王。劉備是深知自己兒子的無能的。

劉備能坦誠到這樣的程度,是收買人心也好,是說的真心話也好,作為臣子的諸葛亮更不敢有非分之想,人家主公這麼敬重你,你還能做不仗義的事嗎?



如果我是諸葛亮,我會特別的有自知之明。別看別人都說我神機妙算,會用兵,輔佐別人出謀劃策可以,自己卻缺少雄踞一方的霸氣。


sddz以書潤心


因此,自立為帝不僅僅是道德能不能過得去,更重要的是,識時務,明大局,順民心!蜀漢政權的核心價值觀是傳承大漢天下,延續大漢國祚,拯救大漢子民。正是這種思想,才使蜀漢政權受市人擁戴。假如劉備一死,諸葛亮廢劉禪取而代之,這個政權自然不是蜀漢了,那些漢朝遺老遺少還會繼續支持諸葛亮政權,而不罵諸葛亮國賊?劉備嫡系文臣武將能接受這個事實而不反抗?曹操孫權不借此機會為漢朝收復失地?所以假如諸葛亮稱帝,結局很可能就是內憂外患,寢食難安。

因此,我是諸葛亮,絕不會廢劉禪自立為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