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究竟都怎么样?品德培养究竟好不好?

反杠精一分队大队长


现代大学生品德优良;缺点不少,现在大学生很内象,不太喜欢表露头角,也不太爱交朋友,不喜欢多说话。走向社会工作,对社交方面的工作很不适应。是现在的文化课程负担大重,在学校就没有养成:社交方面的习惯,总之内象形学生走向社会,对找工作或适应工作环境是一大障碍。


晨星1928


说来话长怎么说呢咱们国家生长的大学生生活压力太大了,毕业结婚,买房这是现实,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房价高的惊人,基本工资根本买不起,所以都想去央企上班,我想对大家说的话太多了,40年没造岀一辆象样的小车。这是怎么回事,就是一个零件一个零件仿造也行了吧,心痛


用户266261440


当代大学生的品德培养,说实话,八个字:不敢恭维,惨不忍睹。有人说了,当今大学培养出来的都是些精致利己,趋炎附势的拜金享乐主义者,他们还真不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是为了“借中华崛起之势,去追名逐利,奢华享受",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人太少太少,拜倒在金钱权势之下的奴才太多太多,“拼爹拼妈",“潜规则"盛行,一朝得志,显摆抖屌,忘乎所以,别指望什么“利国利民,加砖添瓦"的事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带坏别人,不给社会增加麻烦,就阿弥陀佛了,唉,状况愖忧啊,诸君可有良策循导乎?


球友奶爸


当代大学生问题多多,品德缺失是主要方面,这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

大学者应该是有学问和修养之士也,可是当今社会,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遍下降,理论与实践脱节,做学术的或者做科研的,没有创新精神,更没有研究成果。就算是有点论文,也是相互抄袭,图图虚名……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各行各业需要大批大批有用人才,践踏实地的人才,生产一线,科研一线,教学一线,国防一线,医护一线,以及新闻一线等等都迫切需要年轻人接班站岗,需要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可是,我们的所谓名牌大学生,毕业后出国,出国后不回来,归来的拈轻怕重,要做公务员,轻松的工种……我们的产业一线人才荒芜……

期待我们的大学生能够为国分忧为国效力为国争光……🙏🙏🙏


忧乐范公


因为工作关系,曾经较多较广的接触过大学生。给我的印象是,现在一些优秀大学生,知识面,表达能力,思想开放程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深度,甚至是社会担当,都超过他们的兄长,甚至是父母。但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的也有。这没什么奇怪,成长的痛苦,年轻人的彷徨,历代都有。

现在对年轻人道德的指责多来自于老年人。用五六十年代的老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要求现代年轻人。时代已经变了,不是说对与不对,而是说应该不应该。那时的国情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做出巨大的牺牲,现在还需要吗?当时多数人无怨无悔,义无反顾,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现在的高等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指责学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时,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高等教育从来都是社会的晴雨表。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社会。

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脊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引导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培养的大多都是专才,知识面狭窄。德育教育简单粗暴。难以承担社会重担,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社会缺乏能承担重担的人才,同我们高等教育的失误是有关系的。

不要去充当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更不要过多的指责年轻人,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更重要。年轻人会在社会的实践中成长起来。这次同瘟疫的抗争青壮年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我对年轻人还是充满了希望的,并不悲观。


老梁139490047


现实社会是分层的,大学也不例外,优质大学学生整体素质是要高一点的,扩大招生后的边缘院校状况糟糕一些。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一流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也不一定高于无名无份院校的孩子。整体而言,现在的大学品德培养比之前要更重视,所谓垮掉的一代关键时期还是很有担当的。


KevinYoung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他们的特点。至于说到品德,就我接触到的情况而言都比较明事理。可能这个问题,更多的是长辈和教育者提出的,因为环境差别和对比的原因,会让年长者怀疑现代大学生道德水平是不是下降了!我说说去几个观点:

一,道德水平其实更多的是社会风气,和社会引导的作用,归结到某个群体有点委屈那个群体了。比如现在人追逐利益,以前看来有不好的意思,但现代社会来看,很正常,很应该。这是人类的正常追求。

二,品德确实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相关,尤其是学校教育,我觉得在德育方面确实是有所缺失。因为现在学校的功利性导向太严重了,上到领导,中间老师,下面学生都是以追求成绩为主,而道德教育,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没有专门的课程让学生认识,都交由老师班主任去承担这个功能,难免欠缺很多。这是国家要在设计层面去调整了。

三,当代学生我认为整体还是好的,追名逐利,个性化,人际交往比长辈欠缺人情世故,比较不受传统约束,是当代社会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我们国家最近几年变化比较大,产生差别也是很正常的。

总得来说,品德这个事是整个社会的感受,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评价,需要有更多的人出来讨论和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问题会出现,但也有很多问题被解决。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瞬息思变


首先是两个问题,一个大学生究竟怎么样了?另一个是品德培养好不好?

下面我将会分两方面回答这两个问题。

这里抛开那些堕落懒散闲的大学生不谈,这种现象少,但是是少数,也绝对不是常态,代表不了当代大学生的状态。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危机感的,快考试也知道进行突击复习,挂科了也知道发愁着急。

当下少数人有一种通俗的的词语形容“丧”,包含了那种迷茫,困惑和一点点的颓废,但他又不是那种自甘堕落的,更多的是对现状的一种嘲讽,嘴上说着要放弃治疗,但还是无法停止努力,还是该干嘛干嘛!问题是努力之后感觉不到努力的意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总之有点消极,很多人不会再相信诗和远方,而是流行反鸡汤和负能量,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后天的苟且。鼓励安慰别人的时候,都会说你要坚持、乐观、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你要的未来,但是自己心里却不这样认为。

因为多数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明确的规划,反而失去了舍弃的能力,因为迷茫和不安全感不愿意失去任何一种未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想要的太多了,而且还急于求成。

当代大学生的品德培养还是相当不错的。

虽然总有几个个例,但这符合生物多样性的定论,谁也不敢说当代大学生品德不行,或者大学生品德都没问题,这是一个没法提供证据证明的事情。

就像国家形容经济,部分经济不行,但总的来说中国经济是积极向上的,这就可以相应的对照中国大学生的品德现状。

前段时间医学院女学生上学途中,跪地抢救一位老人,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直到救护车到来,为挽救老人的生命提供了时间。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这足以以小窥大,前段时间老人摔倒没人敢扶,但这毕竟少数,不少人表示,宁愿被讹也要去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能丢。

从侧面看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品德没有问题,更需要大家客观对待。


徐看看


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行的调整中,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非常严重。比如在教师的资格评定中,除授课资历及教学质量外,片面的强调论文的数量,以及所发表期刊的级别,这种评定标准的弊端已经越来越凸显。比如最近大家热议的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国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还有前一段时间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出现的“赞美师娘”论文。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我们的教育制度、引导方向出现了偏差,而这些偏差,也会对在校的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绝大部分是好的。但是学校的确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亟需要治理。


三维看历史


大学生是一个大的概念当代大学生有的素质超级差有的他们弘扬了真善美

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大学生素质败坏就否认大学生整个集体,比如题主想得到大学生做的好的一些例子和不好的一些例子,但是你又能保证在公交车上所有大学生都主动让座吗?同样的面对犯罪行为,你也不能确定大学生一定不会挺身而出。所以道德现状前面的这个限定词当代大学生,我表示很不能理解,这是要把当代大学生推向风口浪尖吗?

最后就是,道德从来都无关身份,阶级。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大学生事例,我一个学长坐公交车去汽车站,当时正值放假回家大学生超级多,但是司机在站牌处还是一直让上人,可能之前发生过大学生素质低的事件,以至于当司机停站让站牌处人继续上的时候没有人动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了),司机开始骂大学生素质低?!(虽然我也不懂这是怎么扯到一块去的)更可笑的是车上大多数都是大学生,而且没有一个人反驳,此时学长站起来了,跟司机理论说车上已经没空了,也请司机别因为一个大学生不道德就否认整个大学生团体?就在学长和司机闹的不可开交时,从始至终只有一个女生出来帮学长说话。。。。emmmm这件事我不评判谁对谁错,后来被曝光在我们学校,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出门在外有很多重身份,中国人,西安人,大学生。。。等等,当你在做一件事时你关乎的不只你自己的名誉,还有你整个背后团体的名誉,能做好事时为什么要做坏事呢?去当一颗老鼠屎把好汤给坏了?同样的,团体太庞大,人员太复杂,我们又何必刻意去抹黑一个团体呢,将一个团体架到很高的道德标准之上,拿高道德要求他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