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科學,世人大多不明白,如何解決?

理性愛國矢志不渝


缺乏對祖國醫學認識,總是喜歡西藥效果來的快一點,西藥對身體傷害很大


長安茉莉花


我們首先要意識到為什麼國人認為中醫是不科學的?舉個例子,從中醫的五行理論來說吧。一般人認為的五行是什麼,木火土金水。可能我們經常聽別人講,說你五行缺什麼,讓你改個名字。這種情況是被認為不科學的。被染上迷信色彩其實和中國古典著作《易經》也有一定的關係。古往今來,不乏有許多這種景象:一個道士拿著一把扇子,對著一個八卦圖給人算命。這樣就給這些理論加上了一些玄學的意味。但這和中醫的五行理論並不是一回事。

說到底,認為不科學終究是不瞭解或是瞭解不透徹。實際上中醫的五行理論中五行並非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關於定義說的是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而五行在中醫中的應用是事實上是古代思想家用木火土金水的特性來概括歸納用來類比解釋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運動變化的特點,是古代從關聯角度認識自然界的一種思維模式。不知道我這樣講是不是能夠理解。

為什麼人們普遍認為西醫是科學的,因為它是可以看得到的。而中醫所講的“黑箱理論”不能因為你看不到它就否定它的科學性。西醫又真的科學嗎。它解釋不了的問題依然很多。醫學是這個世界上發展的最不完善的學科。關於人的身體存在的未解之謎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在小學生課本里加入一些中醫的知識。我認為小學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這些理論,我們要做的是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中醫的真正內涵。而不是不懂就妄加評論,說它不科學。

現代人不相信中醫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冒牌中醫實在太多了…


賣糰子的小中藥兒


中醫之博大精深,不是科學能解釋的,科學根本解釋不了,你把中醫的緯度拉的太低了!

另外,中醫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訴人們如何預防,不生病,除此之外,真正的中醫大家,是能夠通神靈的,所以,對於我們普通人,好好讀一讀《皇帝內經》,按照四時運轉生活,作息就好!


茶人晨傑


中醫的知識體系 與 現在的 知識教育體系是完全不同的,想要用目前的科學知識體系去解釋中醫是非常困難的。

中醫的理論知識基於遠古的中國文明知識,如陰陽五行學說。

如 中醫中的“氣”,腎氣虛、脾氣虛等,這個氣是天地萬物中最小的不可分割的能量物質;再如 五臟六腑,如心肝脾肺腎等,在中醫中指的不是解剖學意義的心、肝、脾、肺、腎,它是指維持生命體正常運轉的各個實體功能。

如中醫中的八綱辯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這些都是很專業的中醫知識。

現在人無法理解中醫是因為現在人的知識結構體系對中醫的知識體系不兼容造成的。

辛亥革命以來,傳統文化遭到極大傷害,很多學術技藝失傳,後繼無人,中醫也面臨後繼無人的風險了。

希望國家層面能夠出臺一些政策,讓中醫能夠繼承發展創新。


開發百變小能手


要想世人信你中醫,那你中醫就要證明給人看,證明你是科學。

中醫能證明得了嗎?

火車汽車,手機互聯網剛一出來的時候,也沒有人信,英國不是還有馬車和火車比賽的事情嗎?

後來火車汽車,手機互聯網通過自身的努力,終於讓人們看到了它的優勢,所以它就發展起來了。

現在人們出行,還有坐馬車的嗎?

還有不用智能手機,不上網的嗎?

所以說中醫是不是科學,能不能治病,得你自己演示給人看,依靠療效讓人信服才行。

西醫一開始也沒人信服,但是西醫不斷的發展創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才有了人們的信服。

那中醫幾千年了,有什麼發展創新?說出來聽聽。

任何一種不發展,不創新的行業,其結果都是被淘汰,這是定不可疑的。

中醫也不例外,除非他能發展創新,但是我還看不出來他怎麼樣才能創新。


江春水說


中醫和中國武術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大多數人都不成功,中醫看不好病,練傳統武術的被打的滿地找牙,致使很多後人對中醫和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

要讓別人明白並接受中醫,首先就得提高療效,療效是硬道理。中醫療效好,價格又低,為什麼明白接受中醫的人很少?我想中醫界的高人太少,影響力也小。庸醫和騙子的多,看不好病,那世人還怎麼相信中醫,看中醫?

中醫是好東西,怎奈後人不掙氣,世人也就遠離了中醫。


陳岐亮


現在再多地議論也是無濟於事。唯一好的辦法,是由國家從文化戰略部署出發,儘早將中醫文化進入小學課本,中醫文化有非常多的內容適合入選課本。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中醫不單單是醫學知識,還有背後的文化和哲學,對培養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義。從現在開始培養全體後代對中醫的認識,從樹人開始,少年強,中國強!

2011年有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毛春燕主編的《中醫中藥少兒讀本》,為中醫藥文化啟蒙系列教材。編者設計了謎語、諺語及中藥歌訣,從而使少年兒童在“聽故事、背歌訣、猜謎語、看標本”中學習知識。為了便於少年兒童閱讀,本書文字加註了拼音。 本讀本圖文並茂,形式活潑,寓教於樂於一體,適用於小學3~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或第二課堂興趣班教學使用。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編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並多方徵求小學教師及中醫藥專家的意見,幾易其稿,逐步地完善了相關內容及形式。

2017年,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成立十週年暨《中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首發儀式在杭州舉行.《中醫藥與健康》分為上、下兩冊,共36課時,採用講故事的形式,每課時一個故事,通過36個有趣的小故事,傳遞豐富的中醫藥知識,展示濃厚的中醫藥文化內涵.另外,圍繞每個小故事,該書配有詳細的知識解讀和相關知識拓展,以及便於小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提示.教材特色是將中醫藥文化知識的普及和體驗與基礎教育拓展性課程有機銜接,使孩子們通過課程學習,瞭解中醫藥常識,具備良好的健康意識.《中醫藥與健康》由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專家花近-年的時間編寫出版,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將於2017年秋季進入該省小學課堂.這使浙江省成為全國首個將中醫藥教材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的省份.

全國各地有多少為中醫文化奔忙操勞的還有多少……默默地為中醫文化的發展奉獻著……再看看當前中醫介入武漢抗疫治療的成果,作為一箇中國人,誰不為中醫而自豪驕傲!

希望國家將浙江推廣的中醫進小學進行總結,完善教材內容,然後儘快在全國開展。有條件的省市都可以上馬啊!!!!!!請大家支持,點贊!!!!!!





臨風若愚


我也是中醫,最瞭解中醫的優勢,他治療的原理是啟動人體的免疫力和平衡五臟功能,中醫把人體當作宇宙看待,用易經理解很通。病毒最怕人體抗體。所以人類要多做提高免疫力的事


5027fang


從瞭解聖賢言論、人格,重識重德科學開始。

古代的中醫,是從重德出發產生的重德科學。特點是超常。沒有超常的品德修養,學不成大中醫——與重實驗的現代科學不同。

所以,常人理解不了。

所以,要世人明白中醫,就要從聖賢的言論,來了解聖人的人格純潔高尚,從而知道聖人的言教可信開始。

中醫的後繼者們責任重大——非學好中醫理論就可以學好中醫、普及好中醫。


簡之捷


中醫是科學這觀點我持保留態度,科學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證偽性,說中醫不是科學並不就等於認定是偽科學;中醫理論更傾向於哲學,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才便於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