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沉睡千年的神祕王陵,讓“凝固的古典音樂”彈奏新曲

揭秘沉睡千年的神秘王陵,讓“凝固的古典音樂”彈奏新曲

西夏陵 資料圖

如果票選2019年世界文物界最大悲劇,巴黎聖母院失火無疑“獨佔鰲頭”。因“鐘樓怪人”而享譽全球的世界遺產巴黎聖母院,在去年4月慘遭大火,危及主體結構。這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損失,在令法國人心痛不已的同時,也給國內文博界敲響了警鐘。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文化瑰寶數不勝數。在我國,類似巴黎聖母院的世界文化遺產超過40項。其中,帝王陵寢因為建築完美、規模宏大、藝術價值高,歷來佔有重要地位。傑出代表如聲名遠播海外的秦始皇陵,明清皇家陵,和“印度明珠”泰姬陵一樣,堪稱世上知名度最高的古蹟。

可鮮為人知的是,在寧夏銀川市西,賀蘭山東麓,還沉睡著華夏文明留給世界的又一珍寶,一個規模龐大的西夏曆代帝王陵以及陪葬陵墓群。西夏王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在歷史的天平上,與其他著名的陵寢相比,毫不遜色,被譽為“東方的金字塔”。

揭秘沉睡千年的神秘王陵,讓“凝固的古典音樂”彈奏新曲

昔日的西夏陵,只留下殘垣斷壁

01抽絲剝繭揭秘 幾百座西夏陵為何竟空無一物?

在賀蘭山東麓有一片氣勢雄偉的遺址群,星羅棋佈的上百個黃土包,或圓或方,點綴在廣袤的草原上。過去的千年時光裡,見過它們的人寥寥無幾,史料中也缺乏相關的記載。猶如另一個湮沒在黃沙中的樓蘭古國,蒼涼而神秘。

2019年秋,筆者偶然到銀川一遊。出市區往西大約一小時車程,就來到了傳說中的西夏王陵。景區整體佔地面積58餘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分佈有9座帝王陵墓,200餘座王侯勳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佈局嚴整。話雖如此,因為西夏陵尚留存著歷史原貌,而景區尚在修繕建設之中,那些曾經雄偉的建築經過風沙的洗禮,戰火的摧殘,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在遊客眼中,遠觀是一堆黃土,近看是黃土一堆,有眼難識好歹。

直到近日觀看了紀錄片《揭秘西夏陵》,此前在銀川的所見所聞才在我心目中分明起來。

影片共分4集,每集只有25分鐘,但內容詳實、畫面豐富、剪裁得當、敘事邏輯巧妙。不斷設置懸念,提出新的問題,環環相扣,像一把鉤子,吸引讀者去抽絲剝繭,在解答問題中完成對西夏陵的瞭解,加深對它的感悟。

該紀錄片從上世紀70年代,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對西夏陵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行動切入,穿插講述明朝慶王朱栴對這片歷史遺蹟的探訪,加上現代考古學者的分析闡釋,從三個視角三個時空,發現並研究西夏陵的故事,解析西夏陵的歷史與奧秘。

影片伊始,一位到訪的朋友向考古學家鍾侃說,途經賀蘭山東麓時看到一群可疑的建築。可興致勃勃的文物工作者們幾乎走破了鐵鞋,卻找不到這個地方。等終於找到後又發現,這些高大的黃土包被破壞的十分徹底,即使進入深埋地下幾十米的甬道、墓穴,也幾乎空無一物。僅僅靠著一些不成形的碎石、幾片佛經殘卷,完全無法觸摸到這片遺蹟的真實身份,西夏陵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它是大夏國赫連勃勃建立的又一個統萬城?是大唐貴族留在邊疆小鎮的墓葬?明代朱栴與牧羊老人的一番對話讓考古研究撥雲見日。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一個富饒繁榮的國家——西夏,《宋史·列傳·外國一與外國二》中能找到明確的文字記載,西夏9位皇帝被葬在賀蘭山東麓。那麼,到底哪位西夏王才是陵墓的主人?什麼原因導致西夏陵被破壞的如此徹底?這個一度與宋遼抗禮的國家,為何在某個時刻土崩瓦解?一國王后,為什麼聯合侄子廢掉自己的兒子?

影片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深度解密西夏陵,探討關於西夏陵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利用特效手段復原西夏陵,並結合情景再現和空鏡拍攝等手法,多方位展現西夏陵當年的盛世景象。隨著故事情節層層展開,一個神秘之國的大門衝破歷史的迷霧,緩緩向我們打開。

揭秘沉睡千年的神秘王陵,讓“凝固的古典音樂”彈奏新曲

紀錄片截圖 朱栴研究西夏陵

02 一段文明突然凋謝 揭開西夏國沉睡千年的面紗

金庸的武俠名著《天龍八部》裡,傻頭傻腦的虛竹愛上了西夏的公主,演繹了一段“夢郎”與“夢姑”的佳話。從小說中四海豪傑雲集西夏搶著當西夏國駙馬,慕容復甚至為此棄美若天仙的王語嫣於不顧,可以看出,當時的西夏是一個尊貴的帝國。

江湖野史只博一笑。不過在大約1000年前,西夏的確是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強盛政權,前期與遼、北宋分庭抗禮,後期與金朝並立,歷經十帝,加上追封的2位,一共12位帝王,享國189年。

在幾十年如一日對西夏陵的考古研究發中,一些意想不到的文物被發現了,真相逐漸浮出水面。考古學家在7號陵的石碑殘片中發現了大量的琉璃碎片,據此復原出了國寶級文物琉璃鴟吻。此吻龍頭魚尾,高1.5米,寬0.8米,形制之大在國內尚屬首例,堪稱西夏陵乃至唐宋時期的代表文物。在第177號陪葬墓的墓室中出土的鎏金銅牛,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成為銀川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另一方面,對碑石、符號、巖畫的研究也找到了一把金鑰匙,那就是俄羅斯聖彼得堡東方文獻研究所珍藏的東方文獻——《文海》,党項人的文字字典。包括《翻漢合時掌中珠》、《寧夏新志》等珍貴史料的佐證。全方位的研究,讓西夏陵的形象更加完整,也讓我們看清了西夏國塵封已久的歷史足跡。

西夏的祖先党項族,唐末因平亂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其首領李繼遷不願投降宋朝而出走創業,歷經三代人的努力,至公元1038年,其孫李元昊建國稱大夏。北宋王安石變法毀於一旦,“五路伐夏”遭遇慘敗,後,西夏與宋、遼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李元昊領導西夏人修文習武,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學習漢王朝修建宮殿和陵墓,以期受萬世供奉和敬仰。

西夏後期,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走向衰弱。史學家推測,因為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戰役中受傷,後不治身亡,憤怒的蒙古鐵騎挾雷霆之怒,踏平了西夏的每寸土地,甚至對深藏地下的西夏陵也進行了大揭頂式的破壞。他們瘋狂報復的魔爪像巨龍之手,把西夏從中國版圖上徹底抹去。這個曾經的帝國自此被人遺忘,千百年來無人問津,只剩下高大的黃土高臺、斷壁殘垣,在風雨中如泣如訴,訴說著被塵封的傳奇。

揭秘沉睡千年的神秘王陵,讓“凝固的古典音樂”彈奏新曲

紀錄片截圖 西夏王

03“凝固的古典音樂”如何在傳承中奏響新曲

人們常說,古建築是“凝固的古典音樂”,是活著的歷史。因為古建築是古代文化、藝術、技藝、審美的智慧結晶,反映了國家歷史的輝煌成就,也是民族文化精神代代傳承的載體。時代發展到今天,如何解讀歷史、發揚文化、載託靈魂、提升認同、增強自信,才是我們考古、研究古建築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揭秘西夏陵》通過影像敘事的方式,揭秘了西夏陵滄桑曲折的故事,展示了西夏學研究的過程,反映了党項民族歷史與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核心部分。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看,西夏國作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國家之一,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重要的交流地,它遺留下來的具有異域色彩的陵寢,久已失傳又重見天日的西夏文,都承載著一段歷史的波瀾壯闊,見證著一種文明的燦爛輝煌。

為更好保護西夏陵歷史遺蹟,近年來,銀川包括寧夏自治區,下大力氣建設、修繕、保護帝陵,並在2011年底同步啟動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工作,於今已進入攻堅階段。

不僅要著眼西夏陵。中國自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截至2019年7月已有5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與意大利並列為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文物保護工作可謂任重道遠。

党項人沒有消失,西夏文明沒有消失,他們融合在浩瀚的中華文明之中,豐富了五千年的興衰起伏。

魏巍西夏陵,為歷史的瞬間銘刻永恆的記憶。對歷史遺蹟的的研究,繼承繁榮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歷史,也是中國多民族文化共生之根本。傳承先祖饋贈我們的瑰寶,促進多元融合,古老的西夏文明將彈奏出新的旋律。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