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地區大豆種植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shoujiweitu2961


九三墾區位於黑龍江省的北部,處於第四、第五積溫帶,屬中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0.4℃,降水量為500毫米以上,無霜期為118天左右,有效積溫在2200℃左右,屬於典型的高緯度低熱量的旱作農業區,為大豆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氣候條件。

九三墾區生態環境良好,處於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是典型的黑鈣土,土質疏鬆肥沃,非常適合大豆生長。九三管理局遠離城市,無汙染,空氣質量好,土壤清潔度高,森林覆蓋率高,保持了良好的原始生態環境。

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約佔中國的60%,而黑龍江大豆主產區就在九三區域,區域內大豆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年產量達到150萬噸,佔全國的11%左右。 不利形成強大根系。這時以土壤增加溫度,通氣性好於根系生長有利。 從初花到...我國的東北地區就是大豆的種植基地。你可以參照那的數據。然後因地置宜,...


農村付小妹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約佔中國的60%,而黑龍江大豆主產區就在九三區域,區域內大豆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年產量達到150萬噸,佔全國的11%左右。

東北地區是我國曆史悠久和規模集中的大豆種植區,並且商品率高、商品量大,在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大豆產業一向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僅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就約佔全國的1/3,大豆的出口量佔全國的2/3。黑龍江省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內蒙古的東部地區,大豆播種面積一般佔糧食總播種面積的30%以上,最高的區域佔70%。該區域大豆麵積在50萬畝以上的縣(市)有27個,戶均大豆種植面積一般在10畝左右。大豆商品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的地方達到90%以上。遼河平原和吉林中部地區目前玉米比重過大,通過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大豆麵積有望恢復到1500萬畝,佔糧食麵積的比重可達到25%以上。因此,大豆在東北農業產業結構中具有支柱性的地位,並有進一步發展提升的空間。

對東北大豆實施地理標誌保護,將成為促進與提升東北地區農業產業及經濟新的推動力。 我國是大豆種質資源的主要分佈區,東北地區是大豆生產地理區劃及生態條件的適宜區。據對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特點的研究表明,大豆要求的生態條件是:緯度在40-50度之間,無霜期大於110天,有效積溫大於2200℃,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大豆鼓粒期日照時數不低於15小時,日平均氣溫不低於20℃;土壤有機質豐富、有效磷和有效鉀含量較高。

東北地區除黑龍江省北部高寒地帶、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最北邊、吉林省長白山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具備以上條件,是高油大豆的生態適宜區和最適宜區,其中遼河平原和吉林中部平原是高油大豆的最適宜區。根據地理標誌保護的要求,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對原產地的範圍做出具體界定。就傳統而言,與東北大豆“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相關聯的地理因素,是東北地區特有的“黑土地”。

“黑土地”可以作為東北大豆產區自然環境條件的綜合指示。在我國東北地區“滿山遍野”的黑土地上,當地農民形成了一些傳統的農作方式,生產出品質優良的大豆,早已在國內市場及國際貿易中形成一定的名聲和地位。可見,“東北大豆”不但有自然及地理來源概念,而且有歷史及文化背景,還有良好的市場聲譽,具備實施地理標誌保護的條件。

近年來,由於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食品安全性的疑慮,國際大豆市場對轉基因大豆採取抵制態度。在此形勢下,東北地區有規模的國營農場、加工企業在發揮“綠色”優勢,靠攏“有機”標準的同時,特別是把“非轉基因”作為市場競爭策略性的主導概念,在大豆國際市場逐步體現出比較優勢,為“東北大豆”增加了新的內涵。因此,除了“黑土地”,“非轉基因”也成為“東北大豆”地理標誌“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的主要內涵。

擴展資料:

1、東北地理氣候

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自東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從溼潤區、半溼潤區過渡到半乾旱區。東北地區森林覆蓋率高,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貯雪有助於發展農業及林業。

2、東北自然資源

東北山區森林總蓄積量約佔全國的1/3,1995年木材產量佔全國38.4%。農業上從農林區、農耕區、 半農半牧區過渡到純牧區。水熱條件的縱橫交叉,形成東北區農業體系和農業地域分異的基本格局,是綜合性大農業基地的自然基礎。


AI生活匯


我國的東北地區是優質大豆的重要產地,特別是以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為主要的主產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黑吉兩省種植黃豆就沒有什麼風險或者弊端。

1、有利條件。黑吉兩省種植黃豆的有利條件還是比較突出的,氣候適宜、病蟲害種類相對少、土質肥沃、適合大面積機械化作業等。



1.1氣候適宜。東北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播大豆、秋季收穫,生長期相對漫長,有利於黃豆籽粒的幹物質積累。

1.2病蟲害種類相對少。對於這一點,是我們東北、內蒙地區獨特的優勢,由於氣候原因,有效積溫比南方低、平均溫度比南方低、降水量少,這些都是不利於病蟲害發生的因素。


1.3土質肥沃。黑吉兩省有著廣袤的黑土地,有著松嫩、三江以及遼河三大沖積平原,土質肥沃、表層是肥沃的腐殖黑土,養分相比西北的黃土、南方的紅土要高很多,也有利於優質大豆的生長和種植。

1.4有利於機械化作業。目前,國內弄我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就是黑龍江和新疆地區。而且,黑吉兩省的廣袤平原地區也有利於機械化作業的進行。特別是以黑龍江農墾為代表,黃豆種植已經實現了答應機械化的整地、播種、收割的全程機械化。



2、不利因素。但是,在黑吉兩省種植黃豆也有著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獨特的氣候原因易出現早霜天氣、地勢相對低窪易出現內澇以及容易出現乾旱的情況。

2.1早霜。黃豆的抗性相對於禾本科作物差很多,特別是對早霜的抗性比較差。2018年9月初,在黑龍江的黑哥、九三、北安等地出現了早霜的天氣,造成黑龍江部分地區的黃豆在灌漿期死亡、籽粒飽滿度差、容重低的情況,嚴重影響黃豆的品質。


2.2內澇。我國得地形特點是西高東低,東北部地形過於平坦。並且,還處於松花江、嫩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這幾大水系的中下游地區。一旦發生較為集中的降水就容易出現內澇的情況。2019年就是如此。黑龍江很多地區種植的黃豆因為內澇而絕產。


2.3乾旱。東北的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量相比南方也少。而且,東北的降水極不均衡,很容易出現春旱、夏旱等不利情況。而影響黃豆的產量和品質。

2.4產量低。雖然說東北的條件得天獨厚。但是也因為這獨特的條件而影響到黃豆的產量。目前,東北地區的黃豆平均畝產在360-400斤/畝之間。與南方地區以及國外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在東北種植大豆不利形成強大根系。這時以土壤增加溫度,通氣性好於根系生長有利。 從初花到...我國的東北地區就是大豆的種植基地。

僅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就約佔全國的1/3,大豆的出口量佔全國的2/3。黑龍江省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內蒙古的東部地區,大豆播種面積一般佔糧食總播種面積的30%以上,最高的區域佔70%。該區域大豆麵積在50萬畝以上的縣(市)有27個,戶均大豆種植面積一般在10畝左右。大豆商品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的地方達到90%以上。所以東北是種植大豆最適合不過的地方了!



林區兄弟小慧


東北地區是我國曆史悠久和規模集中的大豆種植區,並且商品率高、商品量大,在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大豆產業一向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僅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就約佔全國的1/3,大豆的出口量佔全國的2/3。黑龍江省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內蒙古的東部地區,大豆播種面積一般佔糧食總播種面積的30%以上,最高的區域佔70%。該區域大豆麵積在50萬畝以上的縣(市)有27個,戶均大豆種植面積一般在10畝左右。大豆商品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的地方達到90%以上。遼河平原和吉林中部地區目前玉米比重過大,通過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大豆麵積有望恢復到1500萬畝,佔糧食麵積的比重可達到25%以上。因此,大豆在東北農業產業結構中具有支柱性的地位,並有進一步發展提升的空間。對東北大豆實施地理標誌保護,將成為促進與提升東北地區農業產業及經濟新的推動力。 我國是大豆種質資源的主要分佈區,東北地區是大豆生產地理區劃及生態條件的適宜區。據對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特點的研究表明,大豆要求的生態條件是:緯度在40-50度之間,無霜期大於110天,有效積溫大於2200℃,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大豆鼓粒期日照時數不低於15小時,日平均氣溫不低於20℃;土壤有機質豐富、有效磷和有效鉀含量較高。東北地區除黑龍江省北部高寒地帶、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最北邊、吉林省長白山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具備以上條件,是高油大豆的生態適宜區和最適宜區,其中遼河平原和吉林中部平原是高油大豆的最適宜區。





長白山阿里郎


東北地區是我國曆史悠久和規模集中的大豆種植區,並且商品率高、商品量大,在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大豆產業一向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僅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就約佔全國的1/3,大豆的出口量佔全國的2/3。黑龍江省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內蒙古的東部地區,大豆播種面積一般佔糧食總播種面積的30%以上,最高的區域佔70%。該區域大豆麵積在50萬畝以上的縣(市)有27個,戶均大豆種植面積一般在10畝左右。大豆商品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的地方達到90%以上。遼河平原和吉林中部地區目前玉米比重過大,通過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大豆麵積有望恢復到1500萬畝,佔糧食麵積的比重可達到25%以上。因此,大豆在東北農業產業結構中具有支柱性的地位,並有進一步發展提升的空間。對東北大豆實施地理標誌保護,將成為促進與提升東北地區農業產業及經濟新的推動力。 我國是大豆種質資源的主要分佈區,東北地區是大豆生產地理區劃及生態條件的適宜區。據對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特點的研究表明,大豆要求的生態條件是:緯度在40-50度之間,無霜期大於110天,有效積溫大於2200℃,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大豆鼓粒期日照時數不低於15小時,日平均氣溫不低於20℃;土壤有機質豐富、有效磷和有效鉀含量較高。東北地區除黑龍江省北部高寒地帶、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最北邊、吉林省長白山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具備以上條件,是高油大豆的生態適宜區和最適宜區,其中遼河平原和吉林中部平原是高油大豆的最適宜區。根據地理標誌保護的要求,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對原產地的範圍做出具體界定。就傳統而言,與東北大豆“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相關聯的地理因素,是東北地區特有的“黑土地”。“黑土地”可以作為東北大豆產區自然環境條件的綜合指示。在我國東北地區“滿山遍野”的黑土地上,當地農民形成了一些傳統的農作方式,生產出品質優良的大豆,早已在國內市場及國際貿易中形成一定的名聲和地位。可見,“東北大豆”不但有自然及地理來源概念,而且有歷史及文化背景,還有良好的市場聲譽,具備實施地理標誌保護的條件。近年來,由於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食品安全性的疑慮,國際大豆市場對轉基因大豆採取抵制態度。在此形勢下,東北地區有規模的國營農場、加工企業在發揮“綠色”優勢,靠攏“有機”標準的同時,特別是把“非轉基因”作為市場競爭策略性的主導概念,在大豆國際市場逐步體現出比較優勢,為“東北大豆”增加了新的內涵。因此,除了“黑土地”,“非轉基因”也成為“東北大豆”地理標誌“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的主要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