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该如何修复地球?

卞女侠



宇泽178144287


毁林、污染、沙漠化……人类对地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要让地球恢复原状实在难办,但并非没有可能。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四项与众不同的方案就是证据。

1、拯救一片濒死的“大海”

1960年,地处中亚心脏位置的咸海(实为咸水湖)时的面积还是比利时的两倍。

太空中的咸海,1997年8月

约半个世纪后,2004年,它的水平面下降了20米,面积也只剩原来的四分之一。期间咸海已分成了较小的北咸海和较大的南咸海。咸海蒸发殆尽的灭顶厄运看似无可挽回。然而,今天,北咸海的命运已然被拯救,功臣只是一座简单的沙堤而已。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苏联领袖斯大林以“征服新领地”的名义牺牲了咸海的未来:他决定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干草原用来种植棉花,而这种作物需水量极大。

于是,为了浇灌700万公顷的农田,新建造的若干条水渠截走了锡尔河和阿姆河几乎全部的水流——而这两条河正是咸海的水源。

这下知道问题所在了吧?注入咸海的河水简直是数以滴计:1960年注入咸海的水量已降为55立方千米,到了1986年,就只有区区1.5立方千米了!

如此微小的水流远不足以抵消咸海的蒸发量(当地温度高,蒸发量尤大),咸海自原堤岸大幅后退。更糟糕的是,咸海在干涸的过程中成了一块不毛之地:水分蒸发了,盐却因无法蒸发而保持恒量。

盐的浓度从1960年的10克/升(淡水的盐浓度为1克/升)升至1990年的30克/升(与大西洋的平均盐度相当)。2004年,南咸海的盐度已经超过了160克/升。

顽抗的小村镇

在这种高盐度之下,除了若干生命力顽强的浮游生物以外,没有任何物种能够生存,原来生活于此处的三十多种淡水鱼当然也不能幸免。

咸海似乎注定要成为一片死寂的海洋。但是从前就生活在此的渔民们却固守阿拉尔斯克,没有放弃。这座哈萨克斯坦的小城以前是该地区最大的港口。

这头乌兹别克奶牛行走在昔日的湖底,这里离岸边已有100千米远。

但后来,咸海退到了100千米以外。不甘心坐以待毙,阿拉尔斯克的居民在上世纪90年代决定建造一座巨大的堤坝,来拯救他们的“小海”,也就是咸海最北边的一部分。

而同一时期,哈萨克斯坦也在该地地下发现了石油,于是棉花的种植量大幅减少,从锡尔河抽取的水也随之减少,锡尔河又恢复了从前的流量。

问题是,河水一流入原来的湖床就分成了两支,一支往北流入北咸海,另一支往南,但在流进南咸海之前,就在沙漠里蒸发了。这真是巨大的浪费……

成功击退了沙漠

1997年,阿拉尔斯克的居民集资租来了若干推土机,建起了一堵沙堤来阻断向南的水流。果然起效了!

北咸海的水位出现了回升,盐度也随之降低,使得逃往河中的淡水鱼能够重新在咸海中生存。不幸的是,1999年,一场风暴带走了沙堤。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才不,因为世界银行同意为此项目出资,建造一座长达13千米的更加坚固的沙堤。

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一条高出水面9米的沙带,但它的基部却是一条长达18千米的缓坡,把任何滑坡的可能性都降到了零。

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两年后,北咸海高了6米,表面积也增加了50%。更棒的是,它的盐度自2007年起,跌破了10克/升,回到了咸海最初的浓度。鱼儿回来了,渔业重新开始发展。

在曾经的渔港阿拉尔斯克,一家小型的罐头食品厂于2006年重新开张。

2004年至2007年,捕鱼量从50吨回升到了2000吨。2008年还引入了1500万尾鱼苗,其中包括珍贵的鲟鱼。阿拉尔斯克的港口和咸海之间尚隔2千米的沙漠,但第二项堤坝建设工程有望在2018年就让居民们的船只重新下水。

换成从前,谁会相信?

2、 重新打造一座热带森林

滥砍滥伐摧毁了森林,雨水带走了土壤。

每年的旱季,野火都会光临平原。印度尼西亚的三佛齐(Samboja)是婆罗洲上一个人口1万左右的小镇(毗邻印尼的巴厘巴板市),那里曾实实在在上演着一场生态灾难。

但21世纪初,生态学家维利·斯米茨(Willie Smits)却选择在这片生态沙漠上再造一片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

为什么要从事一项这么富有挑战的任务呢?这是为了给那里即将失去家园——原始森林——的婆罗洲猩猩提供一片得以生存的净土。

婆罗洲猩猩

这些可怜的猩猩引来了世界各地的同情,使得维利·斯米茨创建的婆罗洲猩猩生存基金会(BOS Foundation)能够筹集到大量捐赠,让基金会得以在2003年在三佛齐周围购买了一块面积达1852公顷的地(现称Samboja Lestari),相当于1000个足球场那么大。

当时,那里只是“一片长着稀疏草丛的土地,而且每年都会遭受火灾的蹂躏。”维利回忆道。

灭火林

在重新种植树木之前,首先要找到保护当地免受火灾的方法。维利·斯米茨想到的主意,是在将来森林区域的周围种一些桄榔(Arenga Pinnata,见图①)。

这种棕榈科植物的特点是防火性极佳。不仅如此,它们富含糖分的汁液可以用作生物燃料,所以是一种利益非常丰厚的资源。

种植桄榔还可以保护未来的森林免受当地居民的威胁。要保护森林,就必须说服人们不再砍伐树木来取暖或是造房子。就像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的皮特·劳里(Pete Lowry)强调的一样:“要使一个森林修复计划成功,就必须考虑到当地居民,要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取远胜于类似免费木柴这样的眼前利益的个人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桄榔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因为它们不但能防火,还给采集并出售桄榔汁的648户人家提供了工作。这道桄榔林做成的防护墙形成之后,其他那些受雇于基金会的村民就在受到保护的空地上种起了树木,种植的顺序也有着非常精确的规定:首先是那些喜阳树种,然后是喜荫树种(见图②和③)。

渐渐地,婆罗洲森林原产的1200个植被物种被重新引入了保护地带。10年已过,进展如何了呢?“树木的独立繁殖一直没有实现,”维利·斯米茨解释说,“这意味着我们尚未重新创造出原始森林那种阴暗、潮湿的环境。所以我们的种植还需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当地数十名居民可以继续有偿维护这片苗圃。

不可否认的是,现今完成的工作已经非常可观了。10年前还是一片“生态沙漠”,如今已经是一片茂密的热带森林了。

200多只被伐木人赶出故林的婆罗洲猩猩被引入此地(见图④),从此平静地生活在这片小小的天堂中,以这里生长的500多种果实为生。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给当地居民及动物的和谐未来增添了无限的希望。

3、为荒凉的海底重新注入生机

1987年之前,马赛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废弃的污水被倒入船舶停留的锚地,使海水变得污暗,让海底的波喜荡草丛无法接收到阳光。于是,这些海底的大型绿洲,连同在里面生存的动物一起消失了。

马赛

自从马赛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锚地的海水又重新变得清澈起来,但生机却并没有就此回归这片海域。那儿还缺乏藏身处,而原本担当这一角色的波喜荡草尚未准备好:它正以每年仅3~10厘米的不靠谱速度缓慢占领着故地。

这样人们才计划在那块地方重新设计一些藏身处,例如一些可供海藻依附,供鱼群和甲壳类动物躲藏的岩礁。

供鱼群藏身的混凝土礁石

这个主意绝非异想天开。

在日本,把人造礁石沉入水底以营造鱼群庇护所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鱼群在那里也可以大量繁殖,给渔民带来丰厚的利益。12%的日本大陆架得到了利用,每年为日本人提供人均60千克的寿司和生鱼片。

昔日用木头和绳索制成的人造礁石,如今大部分都改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因为这种材料有很多好处:它不仅沉重(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水流冲走),而且坚固、无污染。

另外,它还可以被铸造成不同的形状。“如果要接纳大量物种,庇护所的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马赛市该项目的负责人埃米莉亚·梅迪奥尼(Émilia Médioni)解释说,“因为不同的物种对光照和水流的强弱也有不同的喜好。我们提供的礁石洞穴的尺寸和朝向越多样化,就越能吸引不同种类的生命到那儿栖息。”

工程于2007年7月在马赛锚地启动。一年之后,在一个水深25到30米不等,面积达120公顷的保护区里,已经深深浅浅布下了401块礁石。

在此期间,海中生物也没有干等着。海水中总是游荡着一些随时准备开荒辟壤的小个子先锋:贻贝或水母的幼体,海藻的孢子等。它们巧遇海流而展开的旅行碰到大型岩石体后就会终结,它们随即附着在上面开始生长。

仅仅几个月,马赛的混凝土礁石已经旧貌换新颜,覆盖在上面的有贻贝、管虫、海百合、软体珊瑚……尤其还有海藻,这样草食鱼也能被吸引过来了。为了确保此次重新落户工程顺利进行,相关的海底被划分成6个“村落”,每个“村落”都是由60个左右的礁石构成的边长为300米的巨型三角形。

波喜荡草在海底形成了一片鱼儿成群的真正绿洲。占领混凝土礁 石的第一批 生物就来自这片天然的生态系统。

这些礁石只占保护区面积的0.3%,但每30米分布一块。“这个距离对动物而言不算太长,可以让它们轻松地从一块礁石到达另一块,时刻保有安全感。”埃米莉亚·梅迪奥尼解释道。

用安全走廊连接各个藏身处

那我们又如何将生物重新引入这些“村落”呢?答案是从附近一处鱼儿成群的波喜荡草丛开始。

鱼群从波喜荡草丛出发,经过生态廊道到达人造礁石。

要让这些鱼进驻到这片荒地上来,保护区的设计者构思了每30米设置庇护所的生态廊道,这样草食鱼就可以顺着这些走廊,逐步占领这些“村落”。然后肉食鱼——康吉鳗、重牙鲷、金头鲷—— 很快就会追寻着猎物的踪迹而来了。

混凝土礁石上挖 了一 个 个小洞,以供动物栖息(图中是一条康吉鳗)

2008年和2011年间,对38块礁石的科研监测表明,当地的(动植物种群)生物量已经增至原先的5倍。随着可繁殖的成年鱼的数量增加,马赛港的礁石群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连只是经过保护区周边的渔民们也能从中收益:他们的渔网一年比一年鼓了起来。

4、去除开矿的伤疤

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森林的地下藏着一份巨大宝藏:约1700亿桶沥青。

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森林

一直以来,这种和石油相近的黏稠液体开采和提纯的成本都太高,使得人们很难对之产生兴趣。但“传统石油”随着全球储量的不断减少价格也不断攀升,于是开采艾伯塔的沥青成为了一项颇有回报的工作。

只是对于环境保护者而言,情况绝非如此利好:他们已经在惊恐中目睹过整坡整坡的森林遭到砍伐,等到开采结束后又无人过问的事例。

在环保党派的压力之下,情况开始有所转变。举个例子,道达尔公司从2020年开始要开采的乔斯林北矿(Joslyn North Mine)位于北方针叶林的核心地带:这块面积达70.8平方千米,比巴黎城区略小的林地,目前预定在开采结束之后被完整地交还自然。

而在这之前的整整20年间,这块地方将是一片令人厌恶的工地,周边所有的景观都将变成一片巨大的露天矿场。

每天抽取16万桶沥青

为了开采出那层沥青砂(油砂),就必须砍去上面的树木和植被,翻开下面所有的泥土。而这种沙、黏土和沥青的混合物在大型挖掘机的敲击之下很容易碎裂。

不怎么费劲就挖上来的块状物将会在工地旁就近建造的工厂里被粉碎,然后加入大量的水进行处理,以便沥青从沙和黏土中分离出来。

“我们的开采是先挖一个坑,在选址上经过战略性的考量。”道达尔公司在加拿大的代表索菲·巴特(Sophie Barthe)解释说,“这样一年一年,矿场逐渐就会形成一个以这个坑为中心的螺旋形。在开采之前,矿场的形状和布置就已经定好了,这样才能稳定地给工厂供应原材料:工厂在这20年间,每天应接受处理的沥青量在15万到16万桶(即2500万升)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开采的每一平方米土地都是计算好的!”

等到一块区域的沥青开采完毕,在填土之前,先用一堵沙子和泥土制成的堤坝将其与矿场隔开。

填土也不是随意进行的:先用反铲式装载机给这块地的表面堆上一个个小土墩,等到这些土墩盖上经过精心保存的原来森林的土壤后,就在上面种下当地的一些乔木和灌木。

这种“活性”土壤无比重要,因为里面含有给土壤通气的蚯蚓及提供有机物和营养的细菌和真菌——虽然看不见,但对土壤表面的植被生长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整套生物机制。

然而,这些隐藏着的生命非常脆弱:一旦土壤被翻出并暴露在空气中,它们就会在两到三年之内死去。所以我们要在很短时间内就重新利用这些土壤。

以乔斯林北矿为例,道达尔公司准备一边开采,一边消去自己留下的痕迹:从一块新的土地挖出来的土壤将会用来覆盖在一块已经开采完毕的旧地之上。“得益于这个机制,20年后开采结束,矿场表面能有60%恢复如初。然后还需要8年时间来清理完整个区域,从而再现昔日的景观。”索菲·巴特承诺。若以道达尔公司从2020年开工计算,乔斯林北矿到了2048年就能重新变成一片茂密的森林了。

不过,并非全部土地都会被森林覆盖。在最后遭到开采的地方,会留下一个坑,大小是所有开采出的沥青的体积。“但我们不会将它空留在那儿,我们会将它和邻近的河流相连作为蓄水池。”对周围的景观也会进行调整,使这片水域能够焕发生机,为周边地区重新注入活力。鱼群会从河里游到这儿来,候鸟会飞来栖息,或许还会有黑熊前来饮水。矿场留下的痕迹终将消失殆尽,而森林会重掌这片土地。




兮兮观影视


修复地球?

我们可以使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电能,核能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而且作为废物不会产生碳气体

但是核能也是又危险的,它会产生致命的放射性废料

当然了,如果严格管理这些废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现在主要的能源还是燃烧化石燃料,比如煤炭之类的

但是烧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废弃,会污染环境

污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一大威胁,包括人类自己本身

环境污染会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和水

污染的空气使人们生病,不敢出门

被污染的水会污染了我们的食物供应

因此,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些食物是安全的

我们人类需要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

这个范围的意思是既不太热也不太冷

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全球气温正在上升

随着气温升高,极地冰盖将会融化

随着极地冰盖的融化,海平面将会上升

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将很快被淹没

在自然界中,即使是很小的变化有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人类很难预测会发生什么事

我们所依赖的整个生态系统正在改变中

所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它,修复它




Wang王知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我们人类并不是这个家园的唯一主人,通常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这没有错,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和谐自然,所以,导致了人为的破坏,比如说过度的开采,过度的向地球家园索取,过度而盲目的修造,人为的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我们的家园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多年以来,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有的灾害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我们确实该警醒的了。须知,我们要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类,首先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谐自然,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些,才能和谐我们自己。才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家园也就得到了修复。


兰陵199547446


人类只能毁了地球。无法修复。




烈焰奇石


修复地球,最佳方案就是改变大地(农田、林地、山地、)及河流。重点来说,还是农田为主。给地球降温,就是镇住地球某地带活性可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这是个人建议,初中期。地理课还行,包括生物课。[酷拽]


燕玉公


种树的益处:改变C02(二氧化碳)浓度。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防止沙尘暴,增加动物栖息地,生态平衡

减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节约粮食,地球资源科学利用。多造可降解塑料,坚决不用不可降解塑料。买菜带环保袋,计划生育。污水要净化才排到河里。打击偷排污水,废气。


邱宝


人类应该从现在开始,爱护地球像爱护自己家庭一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能过度开发开采。科技发展到了能够修复地球时,再去修复地球。我们地球表面离地心还有6000多公里的距离,还够…



奶爸K


修地球?回农村种地去,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呀。个人觉得应该减少污染气体污染水的排放,多植树造林,让地球恢复绿色。








人生癫疯008


这是一个天大的题目。地球的修复最终依靠自我修复。人类只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去破坏自然,减少人类在自然界的不必要干预活动,这样就促进和增强了地球自我修复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