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疫情阻擊戰中企業的突圍之策和生存之道

作者:徐飛,上海財經大學 常務副校長

庚子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NCP)疫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對經濟、金融、行業、產業造成重大沖擊。

概而言之,疫情造成的挑戰主要集中在線下生產銷售困難、經營成本上升、資金週轉不暢、到期債務或還貸壓力繃緊、產業發展不景氣、經營預期悲觀等。簡言之,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訂單要交貨,市場、資金、成本集中惡化,在所有問題中核心問題是現金流——資金鍊斷裂必將引發企業倒閉和大量失業。當下,企業經營受到重創收入銳減,營收幾近為零,支出卻是剛性的:員工要開工資,社保、房租物業費、水電煤氣費、物流倉儲費照付,還要支付債務本息、貸款利息等財務費用。

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和活力源泉,保護企業、保護企業家利益,就是保護國脈、保護國家。進言之,保住企業就是保住了就業,也維繫了基層社會穩定,這既是經濟更是政治。在所有的企業中,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截至2018年末,全國中小企業超過3900萬戶,微型企業超過7000萬戶,中小企業已然成為中國經濟微觀基礎的最大主體,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關乎中國經濟的健康與平穩。

當前疫情肆虐,企業必須打總體戰、突圍戰和保衛戰。實際上,即便沒有這次疫情,此前企業也面臨中美貿易摩擦等不利的外部條件和自身變革升級挑戰,中小企業更是遭遇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焰山這“三座大山”,以及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需直面各種各樣“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不公平競爭環境等諸多問題,現在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企業自救、利益相關者互救、金融機構支持、政府幫扶紓困,勢在必然。其中,自救是根本,互救是必要,幫扶支持是必須。以下的建議希望能對非常時期與疫情抗爭的企業有所裨益,同時,也希望能對當前時局下的政府決策部門和金融機構有所參考。

第一、生命至上、健康第一,防疫為先、剩者為王

病毒肆虐、疫情兇猛,企業當前應優先做好疫情防控,優先確保員工和企業家自身平安健康。生死之外無大事,只要活著,一切皆有可能,活下來才有一切。“剩者為王”不僅是指在慘烈競爭中剩(活)下來的才是王者(最強者),更深層的意義在於,不能在競爭中剩下就等於退出舞臺。活著最重要,活著就有柳暗花明、峰迴路轉的機會。此次新冠肺炎最可怕之處是其高傳染性和致命性。短短數日,僅華中科技大學就有三位教授因新冠肺炎離我們而去。

對新冠肺炎的烈性傳染絕不可輕慢和僥倖。輕慢比恐慌更糟糕,而僥倖不僅是病毒擴散蔓延的催化劑,其本身就是最可怕的“病毒”,極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墨菲定律”曰: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要求儘量避免去公共場所,減少出入人群密集區域,嚴格做好科學防護的原因。傳染病之所以叫傳染病,就是因為它會擴散易感染。病毒擴散遵循一定的概率分佈,躲過病毒就是要進入概率分佈的尾部,使染上病毒成為小概率事件。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注意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要成為“墨菲定律”悲催的現身說法者。

當前,全國各地企業陸續復工復產,為做到疫情防控和工作生產兩不誤,需嚴格執行地方政府編制的復工指南,切實落實防控組織、防控措施、應急預案、內部管理、宣傳教育“五到位”,以及人員健康管理、辦公及交通管理、用餐管理、場所管理、監督檢查“五強化”,把各項防控和服務保障措施落細落小,落實到位,不留盲點,不留死角。例如,華為出臺的疫情防控管理規則就非常詳細,細到鼓勵員工自帶餐具和餐食,就餐時不允許面對面坐著等。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做好自身防控,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和社會負責。企業家和骨幹員工處於人際網絡節點中心,工作交接面寬接觸人多,是易感人群,尤其需要落實最嚴格的防護措施。

危機面前,良好心態和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恐慌焦慮、憤懣苛責等負面情緒的滋長蔓延,會成為現實疫情的幫兇。要高度重視“心理抗疫”,不傳謠不信謠,不過度敏感,不因為捕風捉影的疫情信息而刺激自身情緒,造成應激性心理障礙。同時,對疫情嚴重地區人民和返鄉者抱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不歧視不排斥,不隨意洩露感染者隱私信息,越是非常時期,越要體現人間的真情和人性的光輝。企業家群體在疫情肆虐期間要比平時承受更大壓力,對那些闖生死關的企業更是如此,因而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鬱,極端情形甚至有自殺念頭。企業家身心若因疫情嚴重困擾,不要硬抗應儘快尋求心理援助,在專業人士的幫助和診療下,重新迴歸身心健康的積極狀態。特殊時期要加強對員工的心理疏導,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文關懷和精神慰藉。

第二、堅定信心、樂觀淡定比金子還寶貴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怨天尤人、憤世嫉俗於事無補,此時平和理性、堅定信心、樂觀淡定比金子還寶貴。對個體自然人而言,積極樂觀是最好的免疫力;對組織法人而言,樂觀的心態、理性的判斷、有效的方法則有助於度過艱難時期。企業家要拒絕悲觀主義,危急時刻尤其需要保持戰略定力,要有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淡定從容;要以必定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和無畏氣概,為沮喪情緒和散亂人心注入勇氣與信念,讓員工堅守希望,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只要正視現實、擺正心態、積極應對,就能匯聚成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

首先,雖然這次疫情來勢兇猛,目前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但對戰勝疫情要充滿信心。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戰勝特大洪水、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災害等重大災難,為戰勝鼠疫、甲肝、非典、各類流感等傳染性疫病付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新中國防疫史業已表明,儘管遇到過各種挫折,但在所有傳統傳染病面前,中國還沒有打過敗仗。在歷次同疫情的鬥爭中,中國應急管理決策和執行效率顯著提高,科研醫療水平及建設保障能力長足進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指揮下,全國動員、全面部署、快速反應,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落實責任,採取集中隔離、網格化管理等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嚴防死守,防控工作高效有序。

同時,醫學、藥學、流行病學等科研和臨床醫療機構,加快篩選藥物和疫苗研製,中西醫結合治療也取得明顯效果。眾所周知,中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有紮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儲備,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迴旋餘地,有較發達的醫療水平和公共衛生經驗,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充分吸取國內外歷次應對鼠疫、霍亂、天花、SARS、禽流感等疫情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政府通過持續改進相應公共政策,不斷提升和優化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組織機制,上下同欲,眾志成城,疫情終將得以有效阻擊。

非典事件已經證明,再大的事件也只是階段性、季節性的,只要防控有力,疫情就不會持續太久。此外,疫情並不是由於諸如槓桿被動收縮而引發的經濟危機,它只是對經濟社會運行的一種外生衝擊。換言之,對企業有機體而言,疫情不是“病”只是“傷”且是“外傷”。當然,“受傷”的程度既取決於疫情的烈度,也與企業“體質”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災難中,瘟疫和地震、颱風、火山爆發、海嘯等不同,其特別之處在於,它只肆虐人(生命)卻不傷害物。一旦疫情過去,人在物在,企業活力和生機又可以重生綻放出來,恰如非洲大草原的動植物,挺過旱季、迎來雨季,就能從奄奄一息到勃勃生機。

其次,對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有信心,中國經濟具有超強的發展韌性,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基本面。應當充分認識到,我國現有的經濟實力、物質基礎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都較過去明顯增強。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和發展潛力、完備的工業體系、龐大的經濟總量、頑強的經濟自生能力,特別是千百年來面對艱難困苦業已鑄成的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玉汝於成的精神力量,註定了疫情影響只是暫時性的。雖然突發疫情加大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經濟會有艱難的陣痛,但衝擊終歸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總體向上的中長期發展趨勢、增長邏輯和基本格局。

此次疫情防控必然刺激醫療器械產品和以醫療衛生防疫為主的醫藥產業大發展,拉動健康養生保健產業、保險業等升級發展;必然推動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促進互聯網、大數據、5G、AI、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影像現實(VR/AR/MR/CR)、機器人、無人機等新技術的加速應用,進一步推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融合運營的OMO將大行其道,以傳統產業數字化為特徵的複合型數字經濟將表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疫情結束後,隨著營商環境改善和市場預期好轉,在疫情期間被壓抑的一些消費需求有望獲得反彈性釋放和爆發性增長,特別是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直播、遠程協助、雲遊戲、線上教育、視頻會議、知識付費、C端免費電影、自助零售、生鮮電商、自助配送等線上服務業,可望迎來井噴式黃金髮展期。消費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基礎性作用,投資和外貿將隨著疫情消退而回歸常態。

第三、保守財務、現金為王

自助者,天助之。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講,企業首先要想辦法自己救自己,想想企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如何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渡過難關。誠然,政府和市場經濟從來都不是保姆,企業自保自救、妥善應對才是硬道理。自保自救的底線要求應是確保企業“活著”度過艱難時期。疫情之下現在大部分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不是業務發展而是現金流,春季本來就是現金流的低點,疫情可能會給那些資金原本緊張的企業以毀滅性打擊。切記:現金為王!這對企業活下來至關重要。

其實,不同類型的企業都將面臨資金方面的難題,這次疫情中,健康的現金流和最低現金儲備是當前頭等大事。企業需要以最壞的打算來準備現金流,儘量減少現金損耗,採取一切措施“捂緊錢袋子”保守財務,控制好預算。為此,需要同時抓好“節流”和“開源”。在“節流”上,想方設法削減開支、延緩支付應付賬款,極限式降低成本。基於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針對成本和開支大頭,多措並舉逐一化解。周知,本次受疫情衝擊非常大的餐飲、酒店、旅遊、運輸、商務等服務行業中,企業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員工薪酬和“五險一金”開支。在不裁員的前提下,節流最現實簡單的一招是與員工商量降薪,共度難關。若不能降薪,欠薪可考慮採用可轉債甚或直接折算為員工股份。

對於上游的應付款項,及時溝通爭取延長付款期限是很好的節流舉措。採購支出由購買改為分期付款或租賃;軟件支出也可由本地部署一次性付費改為SaaS分年收取。旅行社可與遊客商討不退還相關費用,而是將其延期;同樣地,餐飲店可與顧客商量不退還春節期間預訂的預收款,將其以更多優惠轉為充值卡,或作為債務在經營恢復後獲得一定的利息,其目的都是為減少現金流出。此外,減少不必要的營銷支出和差旅開支,更多利用遠程視頻會議和線上辦公形式,也都是節流的辦法。至於餐飲企業把春節提前備好的食材拿出去銷售以減少過期變質損耗,更是自不待言。

“開源”方面,千方百計擴大營業收入,盡力擴展收入來源。對於下游的應收款項,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積極縮短回款週期;對沉澱在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不同經營環節的資金可酌情變現。對房產、設備等開展“回租”業務,也是解決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有效舉措之一。當然,開源還需要利用更加靈活、多元的融資策略。最高效獲得資金的方式之一是直接和老股東或新投資人談可轉債;有渠道獲得銀行貸款的,要爭取儘快拿到,不要在小條款上糾結。融資進行中的企業,若年前已獲投資意向,企業、投資人、專業財務顧問三方要緊密互動、充分溝通。企業要坦誠講清疫情前業務增長預期和企業基本面,投資人和財務顧問要合理評估疫情可能產生的影響。三方可通過遠程方式進行盡職調查、人員訪談、交易結構設計和交易文件談判,並儘快落實交割。此外,與VC和PE的合作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第四、優化運營方式,實現緊緻化、彈性化、共享化、精準化運作

特殊時期,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要及時減速換擋,讓整個公司和團隊迅速有序地切換成緊緻化運營方式和中低速運行模式。舉措包括:收縮戰線減少產能,暫時關閉一些店面,對於個別利潤低的產品線堅決關停,降低和節省成本。對人員相對密集的業務,在士氣可控的前提下,分批安排輪休乃至選擇停產歇業,直至疫情結束。緊緻化還意味著企業人員“瘦身”,但作為有擔當和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在過緊日子的情形下也應不裁員或者儘量少裁員。為此,企業可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與職工協商一致。這樣既可保留員工工作崗位,同時又實現企業“實際瘦身”,從而也緩解支付壓力。

此外,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還需要調整優化工作場地和時間,突破固定工時制限制,減少人員現場工作量,形成靈活彈性的生產機制、人員配置方式和時間分配方式。疫情結束前,生產和服務人員需要儘量避免聚集,必須集中的要拉大工作場所里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減少人際接觸。企業要儘量讓職工通過電話、遠程會議、網絡視頻、企業微信或者釘釘等方式遠程辦公,在家完成有關工作。對不具備在家上班條件的員工或工作,應採取倒班等錯時措施,要提醒倒班的員工多用手機和對講機,儘量避免面對面溝通。

在企業用工方面,“共享員工”是一種可行的新思路。在疫情持續影響下,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為因暫時難以復工而“閒著”的員工支付工資的壓力;另一方面,因線上網購需求猛增,線上零售企業門店員工、配送小哥職位卻出現大量短缺,“共享員工”由此應運而生。通過員工共享,可以使傳統餐飲企業、電商零售平臺都解燃眉之急。實際上,自2月3日起,盒馬鮮生聯合雲海餚、西貝、探魚、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達成“共享員工”合作後,陸續有餐飲、酒店、影院、百貨、商場、出租、汽車租賃等32家企業加入進來。

通過合作用工、共享員工,可共同抗擊疫情帶來的衝擊,合作解決現階段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同時補充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現狀,真正實現互利共贏。共享員工這項舉措可複製可推廣,可從當前線上零售行業推廣至物流、製造業等多個有淡旺季特徵的行業。一些有相同目標客戶或業務相似、相關或互補的企業,藉助共享員工和數字技術,能解決企業間在淡旺季人力資源過剩和緊缺的矛盾,實現供求雙方快速精準匹配、聯合協同運營,這不僅使勞動力資源實現企業間“削峰填谷”的有效調劑,也使社會資源整體配置效率得以顯著提升。

疫情非常時期,企業更需要精打細算,更需要精準化、精細化運作。要摒棄平時或有的“廣撒網、多釣魚”等習慣做法,改“掃射”為“點射”,改“漫灌”為“滴灌”。以營銷為例,利用數字技術和數據挖掘可實現精準營銷。假設企業是一家餐飲公司,如何開展精準營銷?首先,可採用地理位置標籤,把潛在客戶標籤緊緊鎖定在自己的店面數量最多的城市。其次,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確定核心消費人群,以及好評率高、點擊率高、毛利高的“三高”產品,再運用數據挖掘揭示最恰當的優惠活動、開展營銷最有效的地段和時段,如此等等。對門店採集的客戶交易數據進行精準挖掘分析,向用戶推送個性化的優惠信息,還可大大提高客戶重複購買率。

第五、借力各地商會、行業協會等新型經濟中介組織

以上四點大體屬於立足企業自身的自救範疇。此次突發洶湧的疫情,屬於典型的外部不可抗力,僅靠企業自救還不夠。況且疫情當前誰也不能置之度外、獨善其身,因此,上下游企業、承租人、債權人、供應商、分銷商等多個利益相關者抱團互救,乃至全社會力量一致行動十分必要。其中,各地商會、行業協會等新型經濟中介組織,就是一支重要的可依靠力量,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企業原本是這些組織的重要宗旨和使命。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各地協會和商會不僅率先組織企業和民間捐資捐物,還協調各方共同戰“疫”,充分彰顯了新型經濟中介組織的精神凝聚力、組織動員力和行動執行力。

近期,廣州市房地產租賃協會發布《致全市業主(房東)的減租倡議書》,呼籲大家共克時艱,號召業主給商戶減免2月的租金,3月和4月的租金減半收取。作為對行業協會類似倡議的積極響應,包括萬達、保利商業、紅星美凱龍、華潤置地在內的幾十家企業均宣佈,給商戶減免一個月的租金。僅萬達集團一家,免租總額就接近40億元。對那些租金支出佔成本大頭的企業這無疑是福音。協會帶的這個好頭,事實上已在全國各地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和乘數效應,在全社會共同戰疫中發揮了重要示範作用。

企業要充分利用各地商會行業協會的信息優勢,通過它們迅捷、實惠、便利地獲得有關疫情近況、政府幫扶政策,以及經營信息、市場預測、法律諮詢等資訊和幫助。得益於協會商會紮根行業、貼近企業、能夠有效解行業所急所需所盼、能夠精準把脈企業痛點堵點難點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企業還能獲得各類專業性、可行性、實效性強的貼心服務。行業協會商會作為聯繫政府和企業的橋樑紐帶,作為下情上達的介質通道,反映訴求是其基本功能,也具有天然優勢。通過它們企業可以直通車的形式,向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反映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真實困難和運營窘境,公正表達訴求,以便各級政府能為恢復生產經營提供更到位、更有力度的針對性幫扶方案。

在協會商會的居間溝通、協調和推動下,還有望促成企業間相互承擔損失,相互解脫商業拖欠,促成違約、索賠和解。當前,疫情導致支付能力普遍銳減甚至喪失,已引發一系列連鎖違約、索賠。藉助於協會商會的組織優勢、動員優勢和平臺功能,中小企業間還可通過資產、業務、技術、渠道、市場等協同,實現資產重組、業務整合、技術合作、渠道共享、市場互用和優勢互補,實現企業間非均衡分佈的各類存量資源和能力再配置再優化。更進一步,小企業與大企業、單個企業與平臺、上下游企業間不但可以有效對接,甚至跨行業、跨領域、跨層次、跨區域的企業也可以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效對接,從而在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上生成新的產業組合,推動產業分工深化,促進產業能級躍升。

第六、用足政府救助幫扶政策,用好金融機構應急優惠政策

企業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要從困境和危機中走出,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幫扶,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近期,各部委、各地和各金融機構雪中送炭,相繼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扶持政策,為中小企業送來“及時雨”,幫助企業“止血”、“補血”,助力企業解憂紓困。

2月1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出臺30條政策措施,明確要求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改進金融服務。通過加大融資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要點包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運等行業,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影響嚴重的企業可予以展期或續貸。近期,財政部先後出臺一系列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優惠政策,包括: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2020年1月1日後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在現行結轉5年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全國範圍內將2月份納稅申報期限延長至2月24日,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可視情況再適當延長等等。

各商業銀行也紛紛為小企業“雨中撐傘”。中國工商銀行推出“專屬服務+綠色通道+優惠政策”,為湖北小微企業提供信貸審批、資金供給、業務諮詢等專門措施,開闢小微企業綠色通道,多措並舉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交通銀行通過下調貸款利率、延期還款、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全力支持小微企業抗擊疫情。微眾銀行計劃在2020年6月前開展逾期客戶救助,在不抽貸不斷貸的前提下,通過減免利息、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降低還款壓力。

蘇州、青島、上海、北京、四川、福建等地先後出臺與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意見。以蘇州市和北京市為例,2月3日蘇州出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加大金融支持,確保信貸餘額不下降,確保融資成本降低,發揮各政策性銀行“國家隊”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務;穩定職工隊伍,實施援企穩崗政策,緩繳社會保險費;減輕企業負擔,減免房租稅費,延期交納稅款,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等。2月5日北京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業正常運營三個方面,提出16條舉措支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

2月13日,澳門特區政府宣佈了用五大舉措應對疫情的經濟恢復計劃。包括:減稅降費、推行中小微企業援助和利息補貼計劃、加強民生措施,支持弱勢家庭、提升技能培訓。具言之,所得補充稅減免30%,職業稅免稅額提升70%,2020年住宅房屋稅全免,所有娛樂場所免6個月消費稅,免2020年行車稅,免政府所有申請印花稅及準照費,並推出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醫療券額外注入600澳門元,水電費免收三個月費用,所有居民派發3000澳門元電子消費券。另外,在推行中小微企業援助及利息補貼以扶持企業存續的措施方面,一是推出臨時性“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適用對象為因疫情導致資金短缺而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由政府提供承擔最高貸款額200萬、最長3年的4%補貼利息。二是推出中小企業營運少於2年的特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提供上限60萬澳門元的免息援助貸款,最長還款期8年。

在疫情肆虐中的中小企業,要用足國務院、中央部委及省市政府部門近期應急出臺的企業扶持政策,包括返還失業保險費、減免或延期支付稅、社保等行政事業費,補貼租金等。企業要做到可用盡用,如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降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用電成本、確保重點企業用工、助外貿企業抗疫情渡難關、保障中小企業有序復工,以及緩繳社會保險費、減免中小企業房租、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延期繳納稅款、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等一系列減負減稅利好政策,以減輕企業負擔、穩定企業經營基礎、緩解因疫情而導致的不利影響,緩解資金鍊緊張壓力、減輕用工和一般性經營成本對資金的需求。與此同時,企業也當用好各金融機構近期推出的一攬子應急優惠政策,諸如:提供信用貸款支持、下調貸款利率,取消反擔保要求等。

當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疫情的不確定性。如果疫情延續到三四月份,相當數量中小企業的命運將岌岌可危。鑑於各地財政實力和中小企業行業分佈不同,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損失狀況和維持生存能力也不同,政府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需進一步加強調研,及時序貫出臺更具針對性的幫扶政策,在稅費減免、銀行貸款或續貸、穩崗補貼、產業補貼等有關政策方面再加碼、再細化。比如,可否考慮適度減免中小企業債務?可否考慮由財政出資或發行特別國債,成立國家及地方中小企業救助、振興基金? 此外,基於許多企業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嚴峻現實,政策要“減加並重”,在減免稅費同時要特別注意做加法,通過給予疫情受損企業財政補貼,真金白銀地支持困難企業挺過難關。

同時,建議政府稅費和財政補貼支持政策更加落地,施策更加精準。 2月10日,魅KTV投資人、桔子水晶酒店創始人吳海在其個人微信號中發文,認為目前各級政府出臺的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實效不彰。他現身說法,對緩交社保、中小微企業貸款、國有物業減免租金等政策逐條對照分析。以租金為例,他認為依據現行政策,企業依然要揹負不開業狀態下的租金成本,租金並未得到實在減免,政府補貼給物業方的錢,實際也沒有最終貼給租戶。客觀地講,吳海反映的情況並非孤例和個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值得有關部門重視。在接下來對中小微企業的幫扶救助中,建議政府靶向施策,使政策精準落地,做到效果不打折,初衷不走樣。

第七、賦能強筋,逆勢突圍

危機孕育生機,風險醞釀機遇。企業在關切當前生存的同時,還需關注未來發展,恰如過嚴冬既要冬眠,還需冬泳,乃至冬獵一樣。如果說生存是燃眉之急,發展則是當務之急。戰術上固然需要首先解決燃眉之急,戰略上則需將當務之急置於更高優先級。須知,之所以有現在的燃眉之急,根本的原因是當初的當務之急沒做好,當務之急是“因”,燃眉之急是“果”。做好了當下的當務之急,未來就可以減少乃至不出現燃眉之急。當務之急之於燃眉之急,就像灰犀牛之於黑天鵝,若能高度重視並積極應對大概率的灰犀牛事件,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出現時,就不至於那樣狼狽不堪。

塔勒布在《反脆弱》裡提出一個有見地的觀點:脆弱的反面不是堅強、堅韌或強固,而是反脆弱,即順勢、借勢變化而完成顛覆性變革,創造新未來。此次疫情或將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進程中一個具有標誌性的時間節點。此次疫情催生若干新業態,倒逼生產生活方式加速朝著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現在,遠程辦公已經起步,接下來雲業務、大數據、人工智能都將廣泛應用,雲辦公、雲協同將推動把物流、營銷、研發乃至財務、會計、人事、質量等管理工作都上網,未來以電商為代表的“平臺經濟”將成為面向消費者終端行業的主流,人工智能+大數據+5G+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將給各行業帶來深刻變革。時代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未來已來,2020年是5G商用全面啟動年,企業要高度關切新業態、新模式和新趨勢,及早做好戰略預判和前期謀劃,力爭在當前疫情下逆勢突圍,並乘勢而上。

利用當前疫情這個非常的“閉關”時間窗口,企業家們還要抓緊修煉內功、固本培元、賦能強筋,多思考平時尚未深度思考的諸多問題。比如,中後臺建設問題,之前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忙著做(前臺)增長,不夠重視中後臺建設,或者說顧不上。傳統上中後臺建設包括:組織、文化、人力結構、內部系統,以及整個內部協作的流程等,現在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後臺與前臺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隨著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快速更新與普及應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朝著去中心化、扁平化、分佈式方向演進,企業面臨中後臺建設現代化和“後現代化”的雙重挑戰。此外,諸如數字化戰略轉型、線上業務與業態重構、組織變革與流程再造、產業升級、生態位建構,以及人機協同與智慧管理、不確定性駕馭與韌性管理等,也都需要企業家積極直面,潛心思考。謹記,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