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逼近北京,皇太極虎視關內,崇禎可南遷,也可與李自成和談

李自成逼近北京,皇太極虎視關內,崇禎可南遷,也可與李自成和談

甲申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大軍挺進山西,兩個月就可攻進北京,形勢瞬息萬變。大年初三,崇禎叫來太子辦公室的李明睿開小會,研究應急方案。

李明睿的意見是南遷,他認為,只要向南進行戰略轉移,就能緩過氣來。當年宋高宗趙構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榮富庶的南宋,趙家天下又延續了150多年。咱大明的條件比那時候強多了,地方比它大,物產比它豐富,關鍵是祖宗當年遷都北京時,設南京為陪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在。沿途的河北、山東、江蘇的情況目前還不錯,安全不是問題。

李明睿說得有根有據,崇禎聽得入神,兩人深談了一晝夜。不過,按明王朝的制度,皇帝的重大決策需要得到政府部門支持;而且崇禎還擔心,如果自己出頭提出放棄首都和祖陵,身後一定捱罵。最好由政府部長們在會上先提,自己假裝不同意,部長一再勸遷,這樣的決策過程最完美。

會上,崇禎帝流著淚試探說:“形勢都這樣了,我想親自上前線,戰死疆場,你們都別拉著我。”各部部長爭著要為領導分憂,代皇帝出征,就是沒人提南遷。

李自成逼近北京,皇太極虎視關內,崇禎可南遷,也可與李自成和談

李自成大軍越打越近。崇禎暗示李明睿寫一份報告,把南遷議題公開化,試圖倒逼政府。政府首席部長陳演反對南遷,故意把消息捅出去,弄得沸沸揚揚,謠言四起,人心大亂。他還嫌不夠,指使一個小幹部向上遞材料,攻擊南遷是別有用心,是“邪說”,要求嚴肅處理李明睿。

崇禎皇帝急得不行,有一次開會前,他甚至把話說白了:“老陳,這事兒請您替我擔待著點兒!”但是陳演在會上一直笑而不言,崇禎幾次逼他發言,他都是笑笑而已,氣得崇禎一腳踢翻了椅子。

這樣一折騰,一個多月就過去了,形勢更加兇險。在二月二十七日的會上,崇禎呼籲大家敞開說,說錯了不要緊。他尋思,哪怕兩派勢均力敵,他也好拍板,但結果依舊。緊接著,李自成大軍攻下了居庸關和昌平,北京危殆。

李自成逼近北京,皇太極虎視關內,崇禎可南遷,也可與李自成和談

崇禎終於忍不住了,他果斷跟李明睿等人攤牌:“不管他們了,這事我說了算,咱們立刻南遷!”李明睿嘆口氣:“來不及了,沿途我軍都被打散了,北京城連只蒼蠅都飛不出。”

遷都已然是不可能了,那怎麼辦呢?和談!

李自成本是個在政府招待所出苦力的粗人,並不具備政治家的博大胸襟,所以對迅速的勝利毫無思想準備,也不太清楚進了北京意味著什麼。三月十七日都打到今復興門一帶了,他居然在次日上午給崇禎寫信,要求和談,並且要價不高:割讓西北一帶給他,西北實行高度自治,不向中央報告工作;中央撥付100萬銀兩慰問金給他,他替政府打擊敵對勢力,包括虎視眈眈的東北滿人集團。

傻子都知道這樁買賣不賴,況且別無選擇,但大家都不表態。如果說南遷問題還可以拿出來說說,那麼割地賠款這頂政治帽子太大了,沒人敢碰。

但是不發言也不對,於是部長們一個接_個慷慨陳詞,憤怒譴責敵人的狼子野心,決心血戰到底,與北京共存亡。李自成憑空送的大禮,根本不在明王朝最後一次最高國務會議的議題之內。

李自成逼近北京,皇太極虎視關內,崇禎可南遷,也可與李自成和談

崇禎本想乘著夜色混出城去逃命,但是從安定門、朝陽門到前門,沒有一個門為他打開。眼看天要亮了,只好孤獨地走向了煤山。

他死後僅三個小時,李自成拍馬直搗金鑾殿。那些政治堅定、慷慨激昂的部長們血戰到底了嗎?第二天他們就去李自成辦公室外,排隊請求安排工作。

崇禎皇帝死後不久,大清攝政王多爾袞給南明的史可法寫信,說得非常到位,也好像在替敵人難過:

你們明朝的幹部根本不考慮國家利益,就喜歡唱高調、講大話,哪怕火燒眉毛了,還慢條斯理地窮白話,作個決定比蓋棟樓還慢。當年北宋研究對策還沒散會,金軍就渡過黃河了,你們咋就不長記性呢?!

李自成逼近北京,皇太極虎視關內,崇禎可南遷,也可與李自成和談

你們明朝的幹部根本不考慮國家利益,就喜歡唱高調、講大話,哪怕火燒眉毛了,還慢條斯理地窮白話,作個決定比蓋棟樓還慢。當年北宋研究對策還沒散會,金軍就渡過黃河了,你們咋就不長記性呢?!

景山公園那塊石碑上刻的是“明思宗殉國處”,“思宗”是崇禎的廟號。的確,崇禎和明朝的悲劇留給後世沉重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