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好文稿離不開“三真”:真心、真情、真實

機關寫文稿是個苦差事,也是個技術活。一篇好的文稿,固然需要很多技巧,但是從最基本的要求來說,離不開“三真”。

一是真心

所謂真心,就是自覺自願的投入。杜甫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從文字工作者的角度,如果不熱愛這工作,僅僅以此為謀生的手段,很難數年如一日地堅持,只有由衷熱愛,追求渾然忘我的境界,在文稿中尋找滿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才能不計得失孜孜以求把文稿寫好。比如,我們寫“黃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的奇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寫的是衝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寫的是海納百川、寬闊宏大的襟懷。真心熱愛,才能浸潤其中,在日常生活點滴中探尋豐富多彩的美,在厚重的現實中發現那些詩性的輕盈之物,於無聲處聽驚雷,在平凡中讓人耳目一新。公文雖然與詩歌不同,更加強調嚴謹、準確、平實,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卻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培養起文字校對的“強迫症很有必要。有的人才華橫溢,寫出的文稿深刻優美,但在文稿起草完成後不習慣推敲和反覆校對,領導審核時發現錯詞錯句,這就如一道佳餚,吃著吃著突然發現盤子裡有一隻蒼蠅,即使這是名廚做的珍饈美味,相信吃的人都會反胃。

領導幹部好文稿離不開“三真”:真心、真情、真實


二是真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過:“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蘇軾在《和董傳留別》裡也寫道“腹有詩氣氣自華”。公文寫作最為平實,需要儘可能地多一些美感,才能發揮出調動情緒、統一思想、指導工作的作用。如何做到呢所謂言由心生,要帶著情懷去撰寫文稿,以情撰文、以情動人。諸葛亮的《出師表》,全文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未引用古老的典故,但是句句言之有物,發自肺腑;李密的《陳情表》,沒有高談闊論、指點江山,而是從法從理從情寫得娓娓動人;韓愈《祭十二郎文》,既沒有鈾排,也沒有張揚,卻是融抒情於敘事之中,傾訴痛悼之情,寄託自己的哀思,感情真摯,情真意切。

領導幹部好文稿離不開“三真”:真心、真情、真實


三是真實

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現實中有的公文內容模糊不清,反映的問題和基層現實存在的情況不相符合,容易誤導領導的判斷;有的公文長而空,篇文稿洋洋灑灑幾千字,情況卻說得不明不白,像老太太的“裹腳布般冗長無趣,往往看了半天“暈頭轉向”不知道寫的是什麼。類似的文稿很多,工作中看到有的調研,二十幾頁零零碎碎一大堆內容,很多細節描述很詳細,但是觀點不突出、條理不清晰、結構不合理,甚至有些情況是“盲人摸象”,且不說領導有沒有時間去看,就算仔仔細細看了,也搞不清楚調研工作的重點在哪裡,解決了哪些問題,提出了哪些建議。公文寫作要求凝練,要求簡潔明瞭、一語中的,撰寫前只有真正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解剖“麻雀”,才能把問題找準找清、把根源挖深挖透;撰寫中只有奔著問題寫,簡明扼要點出重點,真實準確反映情況,一針見血提出合理對策建議,才能真正為領導決策提供精確參考,真正達到以文輔政。


領導幹部好文稿離不開“三真”:真心、真情、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