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真” 力拔“窮根”——韓城市人大機關駐王村扶貧工作側記

王村,是位於韓城市板橋鎮西部山區的一個行政村,下轄13個村民小組,共有505戶1800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48人。村子大,人口分佈廣,雖然不是貧困村,但村民們還是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小部分村民依然在貧困線上掙扎。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市人大機關選硬人、配強兵,迅速組建脫貧攻堅工作隊,進駐王村組織幫扶工作。在人大科級領導幹部、第一書記郝建崗的帶領下,扶貧工作隊員與貧困戶一一結對,精準施策,既著眼對症下藥治“窮病”,又激發內生動力拔“窮根”,改變了貧困家庭的境遇,整個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2017年,全村脫貧9戶23人,2018年脫貧3戶7人,2019年脫貧6戶15人,目前,僅剩3戶3人,均為五保戶,已列入兜底扶貧對象。


做到“三真” 力拔“窮根”——韓城市人大機關駐王村扶貧工作側記


用真情 扶貧扶志兩手抓


提到包聯的貧困戶,扶貧工作隊總是以“親戚”相稱。他們正是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自己包聯的貧困戶,面對面接觸,心連心幫扶,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讓貧困戶脫貧可持續、有奔頭。

幫助就業,增加穩定收入。在王村,第一書記郝建崗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郝建崗幾乎跑遍了村裡的山山峁峁,哪家有幾口人,有幾畝地,主要收入來源是啥,他都如數家珍。

貧困戶薛軍強父母年邁,妻子早亡,兒子正上大學,自己體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難。“軍強家負擔重,但只要解決了工作問題,他們就能脫貧。”郝建崗與扶貧工作隊員多次入戶走訪薛軍強,反覆商討研判,積極徵詢各方意見,呼應貧困戶的訴求,制定出個性化的脫貧方案。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薛軍強得到一份護林員的工作,他學中醫的兒子薛冰畢業後也到了市中醫院上班,有了穩定的收入,家中的經濟困難迎刃而解。

扶持創業,提升脫貧幹勁。扶貧工作隊充分尊重貧困戶創業意願,幫助貧困戶創業創收,薛少虎家就是其中一例。

薛少虎女兒薛丹麗一直有個開布店的願望,扶貧工作隊得知後,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鼓勵薛丹麗大膽嘗試自主創業,努力實現人生夢想。在扶貧工作隊的鼓勵和關懷下,薛丹麗在城區的布店順利開業。她信心十足,精神百倍,每天認真打理店鋪,誠信經營,受到顧客好評。熱情周到的服務,再加上扶貧幹部通過微信和抖音幫助宣傳推廣,薛丹麗的布店生意相當不錯,年收入過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金秋助學,點燃希望之燈。2017年秋季開學前夕,幾戶貧困戶正為孩子的學費發愁,當接過扶貧幹部及時送來的助學款,心中升起一陣暖意。

為幫助村上貧困戶子女順利入學,扶貧工作隊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動員機關幹部踴躍捐款,奉獻愛心。“王村21戶貧困戶,有不少是因學致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解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貧困戶的生活信心和內生動力一定會提升,所以我們人大機關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把愛心捐款送到家中有學生的貧困戶手中,希望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第一書記郝建崗字裡行間情真意切。

激發動力,堅定脫貧信心。貧困戶薛萬興與老伴均已年過半百,膝下僅有一女遠嫁大荔縣,家中除了幾畝薄田並無其他產業,勞力不足,經濟拮据。老兩口本來想著清貧度日,過一天算一天。扶貧工作隊決定從解決貧困戶的思想問題入手。一個月內,他們連續4次走訪薛萬興家。拉拉家常、談談心,鼓勵薛萬興相信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克服眼前暫時的困難。薛萬興臉上的茫然逐漸消融。

根據家庭特點,扶貧工作隊為薛萬興一家爭取了一個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每月有1200元的工資收入。薛萬興和老伴還主動在城區打零工,增加收入,逢人就說日子還是要美美地過。


使真力 多面開花促轉型


一直以來,地處深山的王村交通不便、產業不興,這成為制約整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大機關扶貧工作隊著眼於解決全村持續增收的長遠問題,科學決策,精準發力,全村產業發展呈現出“多面開花、處處結果”的良好局面。

提升基礎產業,夯實脫貧成效。花椒、核桃是王村最為常見的兩種經濟作物,大部分貧困戶都有栽植。但由於貧困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培育、管護水平落後以及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作物產量不高、質量不優,經濟效益也不甚理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扶貧工作隊雙管齊下,一方面積極與農行、韓城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聯繫,為貧困戶申請花椒補助和金融貸款,從資金上鼎力支持。另一方面,積極聯繫相關專家,為貧困戶開展了多次技能培訓,有效提高了貧困戶對花椒、核桃等經濟作物的培育、管理水平,增強內生動力,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貧困戶收入。

發展集體經濟,豐富產業層次。王村處在山區,村裡人除了耕地勞作,打理花椒、核桃外,並無成規模的集體產業。在“三變”改革政策的啟發下,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商量出了發展集體產業的點子。

經過多次商討、反覆論證,最終敲定了適合王村的特色產業——麻籽油項目。第一書記郝建崗跑前忙後,多方爭取政策支持,順利建成了麻籽榨油廠。對部分村民的疑慮和觀望,扶貧工作隊上門走訪,耐心講政策,號召村民廣泛參與。經過努力,王村流轉土地30餘畝種植麻籽,並向群眾免費提供麻籽良種,累計種植面積已超100畝。2019年初,王村麻油產品正式投入市場,市場反響良好。截止2019年5月,共完成銷售額16萬餘元。其中利潤5萬元,今年再為貧困戶分紅16800元。

搬遷方便就業,改善生活條件。2017年,貧困戶羅養勤和母親搬到了自己位於鎮區“西川社區”的新家,房屋裡乾淨敞亮、傢俱家電一應俱全。“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住樓房。”羅養勤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

像羅養勤這樣分到新房的,王村有12餘戶。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不少貧困戶獲得了城區、鎮區的工作崗位。搬到新房後,不僅改善了貧困戶的生活條件,也極大方便了他們就近工作,真正讓他們吃下了一顆穩定增收的“定心丸”。


出真招 強基固本利長久


扶貧工作隊立足解決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把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對上爭取政策資金項目,幫助全村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提升。

興建水利安民心。多年來,王村季節性缺水問題頻發,對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在乾旱少雨季節,不僅人畜安全飲水難以保障,農田也常常無水可用來灌溉。

為了切實解決問題,2018年,扶貧工作隊開展了詳細的調研活動,並聯系水務局實施上景峰小型農田水利補助項目,實現有效灌溉近300畝地。同時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採取打深水井建造蓄水池辦法,於2019年解決了5個村民小組的安全飲水問題,剩餘的7個村民小組安全飲水問題也將於今年5月底解決到位,村民們再也不用為缺水而發愁了。

暢通道路惠民生。道路建設一直是扶貧工作隊關注的重點,他們積極爭取,幫助王村完成了1.2公里通組道路硬化,在2018年建成李家辿便民橋的基礎上,2019年建設下西組便民橋一座,真正實現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如今的王村,一條條嶄新的水泥路像玉帶一樣,蜿蜒地通向各個小組,伸出山外,成為村民的致富路。

實現了道路硬化全覆蓋之後,道路“亮化”也提上了日程。在扶貧工作隊的積極推動下,全村巷道220盞路燈安裝工程順利實施,有效降低了安全隱患,徹底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難問題。

植樹增綠美環境。2018年10月,王村的山路旁,一支40餘人的隊伍正拿著農具,兩三人一組,栽植著樹苗。這是扶貧工作隊到王村開展的秋季義務植樹活動,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冀會康、副主任李蘭坤以上率下,機關幹部全員參與,共計栽植各類苗木2358株。既有山楂、柿子、核桃等經濟林種,又有柳槐、楊槐等本地樹種,兼顧生態效果與群眾受益,使植樹綠化成為建設美麗鄉村、增加群眾收入的有效途徑。

抗擊疫情保健康。新冠疫情爆發後,王村由於地處韓黃交界,防輸入的壓力很大。第一書記郝建崗甚至顧不上吃飯,就火速進村部署防控工作,連夜制定了防控檢測點佈局方案。當得知貧困戶在疫情期間生活有困難時,他立即聯繫從城區拉來了蔬菜和一些生活用品,送到需要幫助的6戶貧困戶手裡。當大家要付給他錢時,他連忙擺手,笑著說道:“算是我給大家拜年了。”扶貧工作隊員在不能進村走訪的情況下,多次通過電話聯繫貧困戶,為貧困戶講解疫情防護知識,叮囑貧困戶做好自我防護,共同度過難關。

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市人大扶貧工作隊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以“一個都不能少”的態度心繫貧困群眾,以“愚公移山”的韌勁持續精準施策,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使王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爬坡過坎、持續發展,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著人大力量。


做到“三真” 力拔“窮根”——韓城市人大機關駐王村扶貧工作側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