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和他平分天下,他卻只想做個忠臣,親手阻止哥哥稱帝野心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寓意著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即便是像王,謝這樣的家族也有衰落的一天。詩中的王,謝其實指的就是東晉時期顯赫一時的頂級世家。關於謝氏家族,我們在之後的文章中會提到,我們今天要聊的則是東晉時期排名第一的琅邪王氏中的代表人物王導,司馬家曾要和他平分天下,可他卻只想做個忠臣,並且親手阻止了哥哥稱帝的野心,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司馬家和他平分天下,他卻只想做個忠臣,親手阻止哥哥稱帝野心

助建東晉

王導出身於琅琊王氏,爺爺是光祿大夫王覽,父親王裁是鎮軍將軍司馬,自己小時候就以聰慧聞名,被當時的名士們所看好。王導長大之後,就在東海王司馬越的麾下擔任參軍。在西晉建國之初,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晉朝的統治,將皇室宗親分封到各地為王,掌握著所在封地的軍政大權。像是東海王司馬越,琅玡王司馬睿都是被分封在外地的藩王。當時中原地區爆發了八王之亂,這場災禍可以說是顛覆了西晉。

當時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和王導的關係很好,在王導的勸說下,司馬睿出鎮建業,打算避開戰亂的北方,在江南建立自己的基業。因為在西晉時期,江南地區的士族備受排擠,所以和北方南渡的士族關係惡劣,司馬睿也沒有辦法得到江南世家大族的認可。最後在王導的苦心謀劃之下,顧榮,賀循等江南土族大戶終於承認了司馬睿的地位,出來做官,使得南北士族暫時形成了一個聯合集團,為司馬睿建立東晉奠定了基礎。

司馬家和他平分天下,他卻只想做個忠臣,親手阻止哥哥稱帝野心

王馬共天下

在公元318年3月,晉愍帝遇害的消息傳到了建業,司馬睿即皇帝位,建立了東晉,史稱晉元帝。因為王導在東晉建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在登基大典的時候,晉元帝司馬睿竟然讓王導和他一起坐在御床上,接受百官的朝拜。當然,王導嚴詞拒絕了這個建議。在小編看來,司馬睿當時應該只是試探王導而已,用要和王導平分天下的舉動來試探王導的野心有多大。但讓開國皇帝做出這樣的舉動,也足以說明王導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而在現實中,王導也確實是有著和司馬睿同坐御床的資格。東晉建立之後,王導被晉元帝封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相當於丞相),在東晉內部有著巨大的威望。而王導的從兄王敦領兵在外,戰功卓著,統率六州,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相對於王氏兄弟,晉元帝司馬睿的最大優勢應該就是他的正統地位了。所以在當時,“王與馬,共天下”這句話流行一時。

司馬家和他平分天下,他卻只想做個忠臣,親手阻止哥哥稱帝野心

王敦之亂

晉元帝身為一國之君,怎麼可能會允許臣子的威望比自己還高呢?所以司馬睿也開始想辦法打擊王敦,王導兩兄弟。因此司馬睿開始重用佞臣劉隗、刁協等人,疏遠王導,並且削弱王敦的兵權。面對司馬睿的打壓,王導倒是看得開,就像沒事人一樣。但是王敦卻以給王導伸冤為由,自武昌起兵,史稱王敦之亂。事實證明,司馬睿確實不是王氏的對手,王敦領兵攻入建康(原建業),劉隗、刁協等人或死,或是逃亡在外,而司馬睿也成了俎上之肉,任人宰割。王敦為了進一步實現自己的野心(稱帝),打算廢掉年長的晉元帝,但因為王導的堅決反對才沒有得逞。

司馬家和他平分天下,他卻只想做個忠臣,親手阻止哥哥稱帝野心

後來晉元帝去世,晉明帝繼位,王導作為託孤重臣輔佐朝政。此時王敦謀求篡位的腳步越來越快,但還好王敦患病,病情也越來越嚴重。王導乘機帶領王氏子弟給王敦發喪,宣稱王敦已死,而晉室也開始反擊。因為王敦不久就病死了,王敦的手下也不是晉朝各路大軍的對手,所以王敦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了,王導也因功被封為始興郡公,進位太保。後來晉明帝司馬紹病死,王導又輔佐幼主晉成帝,平定了蘇峻之亂,當真是為了東晉嘔心瀝血,殫精極慮,因此也被後世譽為一代名相,論其忠義,我想王導應該可以和諸葛武侯相媲美了,大家對此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