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說蘇軾詞“不協音律”,豪放派詞唱出來真的很難聽嗎?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宋詞分為兩大流派,一曰婉約,一曰豪放,李清照達婉約之極致,蘇軾登豪放之巔峰。如果你痴迷於婉約派的細膩含蓄,就不能不傾心於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哀傷,如果你鍾情於豪放派的慷慨激昂,就不能不沉醉於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


蘇軾與李清照,兩座高峰,詞風不同,各具風采。作為豪放詞派的開山鼻祖,蘇軾兼愛婉約,視前輩柳永為畢生偶像;作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卻鄙夷豪放,對前輩蘇軾頗有微詞。

李清照說蘇軾詞“不協音律”,豪放派詞唱出來真的很難聽嗎?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65歲的蘇軾病逝於大赦北歸途中,這一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47歲的年齡差,18年的人生交集,李清照生活的時代,蘇軾早已名滿天下。李清照是一位個性自由、大膽敢言的女子,她寫了一篇《詞論》,把諸多宋詞大家批得一無是處,蘇軾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清照批評柳永“詞語塵下”,不夠高雅;批評張先、宋祁“有妙語而破碎”,不夠渾成;批評賀鑄“少典重”;批評晏幾道“無鋪敘”;批評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批評黃庭堅“尚故實而多疵病”……總之,諸多前輩,沒有她看得上眼的。作為重點批評對象,李清照認為蘇軾的詞“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

李清照說蘇軾詞“不協音律”,豪放派詞唱出來真的很難聽嗎?

李清照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認為詞應是區別於詩的獨立存在,詞風當以婉約為正宗,對豪放詞頗有偏見。顯然,李清照的這一主張,是針對蘇軾的“以詩代詞”提出的,二者針鋒相對。


蘇軾首創“以詩代詞”,即用寫詩的態度來填詞。蘇軾以前,詞的風格千篇一律的婉轉含蓄,內容上也主要以兒女風情、離愁別緒為主,因此,詞難登大雅之堂,只用作歌女演唱,不為士大夫所推崇。蘇軾的偉大在於,他不拘泥於詞一貫的婉約之風,開豪放派的先河,將詩的題材,內容,手法,風格等引入詞的領域並使之擴展,開拓新詞境,提高詞的格調。從生活奇趣,到家國情懷,凡是詩能寫的,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

李清照說蘇軾詞“不協音律”,豪放派詞唱出來真的很難聽嗎?

李清照批評蘇軾的詞“句讀不葺,不協音律”,也就是說讀起來平仄不合,唱起來不好聽。這固然有吹毛求疵之嫌,但也並非憑空誣陷,東坡寫詞,確實不刻意追求音律和諧,那是因為其主要用意不是歌唱,而是閱讀,但也正是由於放下了這一束縛,蘇軾的詞更加信馬由韁,自由灑脫,其思想境界也更上一層樓。


蘇軾以前的詞,以婉約為正宗,講究音律,而蘇軾則對詞進行了大膽而成功的創新,改變了詞的風格,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體式。蘇軾的“以詩為詞”,突破了音律對詞體的限制,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中獨立出來。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詞徹底從“格調低下”的偏見中走出,逐漸被主流接受,以平等身份與詩並立於文壇。

李清照說蘇軾詞“不協音律”,豪放派詞唱出來真的很難聽嗎?

總的來說,豪放詞唱出來確實不如婉約詞那般婉轉動聽,但也別有一番壯懷激烈之感,更重要的是,豪放詞在思想深度上整體優於婉約詞,二者可謂是各有千秋。


句讀不葺也好,不協音律也罷,瑕不掩瑜,李清照的批評改變不了蘇軾的偉大。既愛婉約,也愛豪放。感謝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給我年少時的傷感塗上了文藝的色彩,更感謝蘇東坡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給了我長大後勇往直前的勇氣。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