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容”级别的药物过敏

很多人都经历过药物过敏,但是往往不严重,仅仅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红斑,瘙痒等等,在医院就医后服用抗过敏药物数天就会缓解。但是我们也偶尔会碰到一些患者,他们出现皮肤大面积的脱皮,糜烂,水肿等症状,之后会结疤,无法回复到之前正常的皮肤状态。见到这样的患者不禁会为他们感到惋惜。


他们是由什么药物过敏引起的呢?他们的药物过敏为什么如此严重?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毁容”级别的药物过敏


他们由于药物过敏引起Steven-Johnson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为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可发生在某些感染或口服某些药物后出现多形性红斑,是皮肤的轻度水疱性病变,多形性红斑进一步发展形成毒性表皮坏死溶解,这是一种急性致命性的病变。该病的眼部表现比较严重,病变可累及角膜、睑结膜、球结膜和眼睑。


目前Steven-Johnson综合征机制不明确。


在癫痫患者中,就有一些药物会引起Steven-Johnson综合征,比如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巴比妥等。


患者在初次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建议患者缓慢加量,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红疹等皮肤改变,有时候过敏在1-2天内就会出现Steven-Johnson综合征,如果最初怀疑出现过敏,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一般服用常规的抗过敏药物就可减轻症状,如果出现Steven-Johnson综合征后即使后续治疗,皮肤也无法再次回到原来的状态。


另外,患者在加服这些药物之前可以做个药物基因筛查, 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发生和HLA-B基因是相关的,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患者以后患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几率大不大,如果风险很高是不建议服用这些药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