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秦长彬


谈起三国演义,诸葛亮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这样一个在三国里面已经封神的人物在后世拥有着众多拥趸,而如我们所知,刘禅时期的蜀汉,诸葛亮官居丞相,拥有蜀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权。那么如果这个三国演义里面的“神人”如果自己当上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呢?

前期的诸葛亮是否有当主公的能力

三国里面“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即便是从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小学生都能把这个故事给你说个大概,刘备也正是通过三顾茅庐才请到了诸葛亮这么一个大才。从这个故事当中,大家都认识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当然隆中对也显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战略眼光。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的双方身份对调一下的话,也许这个故事就不存在了,原因只有一个,诸葛亮并不具备刘备那样的用人识人的能力以及礼贤下士的胸怀。

《三国演义》给我们塑造了一种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刘备似乎是通过”哭“才一路把江山给哭出来的,但是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历史观,即便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推理,我们也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连日常工作想要完成得出色尚且不易,更何况刘备那样在乱世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

事实上,刘备是公元161年生人,在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已经是47岁“高龄”了,从刘备28岁起兵开始,已经摸爬滚打了将近20年,这20年的斗争经验不光让刘备的军事经验大为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刘备有了一双发掘人才的“火眼金睛”,试想,诸葛亮在还未出山的时候不过是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空谈家”,只是在民间有些美名,但是刘备所站立的角度和我们后人不一样,我们后人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站在上帝视角,知道诸葛亮有旷世之才,然而当时的刘备并不知道诸葛亮的能力,包括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诸葛亮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能够有毅力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单凭这一点就是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的。

此外,有了礼贤下士的胸怀还不够,还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如果诸葛亮是个庸才,那么刘备请他来做自己的军师,那最后势必会像张鲁一样兵败投降,在与诸葛亮经历过长时间的交谈之后,刘备发现诸葛亮是一个战略家,同时也有着与自身所定战略相匹配的能力,所以刘备才放心请诸葛亮出山,让这个仅仅只有27岁同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年轻人直接出任自己的军师,成为刘备集团当中的二号人物。

如果仅仅说刘备的才能的话,其实还无法证明刘备就一定比诸葛亮知人善任,因此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刘备和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巨大差别。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当代社会,像魏延那样的人历来是不受老板喜欢的,没有人喜欢一个不忠诚的人,即便这种不忠诚是因为老板自身的问题,因此诸葛亮历来不喜魏延,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刘备却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后期更是任用他而不是跟随自己时间更长且关系更紧密的张飞做汉中太守,而事实上魏延无论是在刘备入蜀还是在后期诸葛亮北伐战争中都有巨大贡献,这就足以说明刘备在用人方面非常有眼光。

相反,诸葛亮却因为魏延政治上的瑕疵而一直不喜欢他,甚至在死后都要设计除去魏延,这也足以说明诸葛亮用人不能做到不拘一格。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用人,尽管蒋琬费祎等都被证明是治国理政之才,但是诸葛亮曾经想培养的两个接班人,一个马谡当初就被刘备提醒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事后街亭失守也被证实刘备所言不虚,另一个杨仪则更是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诸葛亮来说,用人失当是造就了其一生决定性失误的因素,因此如果在前期诸葛亮是主公而非刘备的话,荆州集团也并不能比刘备当主公有更好的前景。

后期的诸葛亮当了主公是否能有更大的成就

到了后期,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贵为“相父”,已经是实质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其在蜀汉的地位相比曹操在东汉朝廷的地位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当不当主公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但是在三国中后期,魏蜀吴三家的地位已经确定,魏最强而蜀最弱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时候蜀汉已经没有能力扩大地盘,也没有实力去和魏以及吴挑战,这个时候不是光靠某一个人的实力就能扭转整体局势的,战争无论在任何时候打的都是综合国力,任诸葛亮才智过人,也不能帮助蜀国变出十万大军,也无法帮蜀国积攒更多的粮草军械,在双方正面硬碰硬的时候,实力不如人即便偶尔取得几场小的战役胜利也无法改变大环境,因此就算是诸葛亮上位自己当主公,三国的历史也无法改写。


以上


宇说三分


历史没有如果,但站在“如果”的角度,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取得的成就一定要比刘备大得多!

说到刘备,在人们的眼里他几乎已经成了三国时代忠厚仁义的化身,在丝语看来他只不过是不懂得权变的迂腐,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做表面文章的“假仁假义”。

我们都知道打江山无外乎攻城略地,可以说上天也对刘备不薄,然而就因为他所谓的仁义却一次次与“江山”失之交臂。第一次,陶恭祖三让徐州而不受,使刘氏集团失去拓疆开土的根基;第二次,诸葛亮多次劝说他依计袭取荆州都不“忍心”,再次失去立足取天下的大好时机;第三次,诸葛亮从东吴求婚于关羽之事中看到荆州的危机,提议刘备用人替换关羽守荆州没有得到采纳,以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并不听诸葛亮等的劝阻举蜀汉全国之力攻吴兵败托孤,导致蜀汉由鼎盛迅速衰弱。

上述任何一次都是关乎刘氏集团发展乃至生死存亡的大好机会,都被刘备轻易放弃了,如果换成诸葛亮就会完全不同。

第一次,接受陶恭祖的徐州,尽得“其地”,尽享“其利”,不仅自身的发展有了依托,多了一份可以依靠的人财物资源,更大的影响是为自己增加一份打天下的筹码,减去了曹操至少两份以上争江山的资本,接下来完成取荆州,占益州的目标就要容易得多,快捷得多了,三国立足的时候,蜀汉和曹魏情况就得调换个儿,甚至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

因此,可以说刘备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刘备最后不能一统天下,都是他所谓的仁义惹的祸,如果换了诸葛亮自己做主公,他的成就一定要比刘备大得多,乃至可以一统天下。

最后,再说一遍:历史没有如果,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如果”发现或找到历史或历史人物本身存在的不足,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找到有用的东西,避免走不该走的弯路。

您说是么?希望丝语的回答可以解决您想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您的要求。期待您更多的关注、阅读、留言和分享!🙏🙏🙏🙏🙏🙏


油茶丝语


应该说诸葛亮和刘备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使得诸葛亮只能跟随刘备,做他的大管家,而不能够成为一路诸侯。

首先诸葛亮号召力没有自己的班底

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自然是要有一大票人才。可是这些人为什么要归附诸葛亮呢?总不见得,因为你长得帅吧?很明显,在当时对于这些人才而言,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来看一看,同时代的几位三国英雄的班底,曹操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的起家的队伍都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兄弟,这些人构成了曹操的核心力量。

再加上后来曹操控制了汉朝朝廷,这使得他在群雄中的号召力急剧增高,人才可谓是纷至沓来,投靠到曹操这里,直接就是中央级别的公务员,那个吸引力可以说是杠杠的。

而江南的孙家也不简单,孙坚时期的几个部下都忠心耿耿,在讨伐董卓时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使得孙坚的名气暴涨。而小霸王孙策更是不谈了,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特别擅长拉拢南世族,这时的孙家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江南才子投靠的不二人选。

其实刘备也不差,他有汉室宗亲这块牌子,以及自己标榜的汉朝忠臣的人设,也是他吸纳人才的一大利器。

而诸葛亮,他的家族在这个时期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亮点,而且他出道的时间又太晚,自己的知名度又不算太高,只能算荆州当地网红,没有全国影响力。所以就算他成为主公,招揽不到人才,他依然是扑街的命。

再者诸葛亮在个性上也存在缺陷

诸葛亮刚正不阿,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种在道德上有洁癖的人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这使得他的用人标准无法做到任人唯能,只能做到任人唯贤。

这在和平时期可以,但是在大争之世,这套标准就行不通了。在这个时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能着眼于别人的缺点,用的是人才,而不是圣人。

不仅如此,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性格也是他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诸葛亮这个人,从骨子里就看不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认为事情与其让他们去做,被他们搞砸,还不如自己辛苦点,大事小事一肩扛。他的性格弱点,被司马懿充分利用,最终活活被司马懿拖得过劳死。

作为一个君主,要懂得什么时候让权,让手下们自由发挥,什么时候收权,控制手下们的野心,在这种一张一弛之间,又把国事安排的妥妥的,而不能像诸葛亮这样既当门将又当后卫,中场,前锋,这非得累死。

所以诸葛亮如果成为君主,应该不会取得太大的成绩,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在这个乱世躬耕于南阳的原因了吧。


历史评说


如果诸葛亮当主公,那得看他什么时候当。

如果在东汉末年诸侯争霸的时候当主公,那肯定有人以为他是傻子,没背景、没班底,根本就没号召力。人家刘备好歹也有皇族后裔这层身份,身边还有张飞关羽两名超级猛将跟随。曹操和东吴更不用说了,那可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如果在蜀汉后期当主公,这相当于诸葛亮篡夺刘禅的王位而为主公。我就笑了,难道蜀汉后期的诸葛亮,跟主公有什么区别吗?虽然名为丞相,蜀国什么事还不是他说了算,那刘禅在诸葛亮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时候的诸葛亮其实已经算是主公了。

那么这时候的诸葛亮有什么成就吗?

那还不是跟现实一样!诸葛亮地位、背景、班底都有了,就跟篡位后的司马懿是一样的性质。其实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出生家族也差不了太多,司马懿可以篡位,他诸葛亮也可以。但是诸葛亮篡位当上了主公结果还是一样的,他仍然要北伐、仍然会失败。



也有可能诸葛亮当了主公就不会北伐了,那么他偏安蜀国,那么蜀国和魏国的实力差会越来越大,因为魏国地大物博,科学的屯田政策会给魏国带来更多的人才和兵力,最主要的是魏国的领导者同样非常优秀,不管是曹氏还是司马氏,就算诸葛亮长寿熬死了司马懿、司马昭,但能熬过司马炎吗?除非诸葛亮的后代能坚持到司马衷继位才有希望翻盘。那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公元263年,经过多年养精蓄锐,司马昭早已安奈不住出兵攻打蜀国,一年时间就灭掉蜀国,这时候的蜀国是根本打不过魏国的。



所以诸葛亮当不当主公,成就都差不多,还不如当个丞相还会千古流芳呢!


博古论今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佩服的当属诸葛亮、关羽和曹操这三位人物了!只有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才会如鱼得水,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

这样看来诸葛亮先生的本领,要远远的超过刘备了!那么假如让诸葛亮脱离刘备搞单干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这样说吧?假如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也拉起一支队伍,试图参予到汉末逐鹿天下的饕餮盛宴中去的话,或许他将一事无成!

或许有人会不同意这种判断,认为以诸葛亮先生的雄才与谋略,是具有争夺天下的资格的,似乎应该至少可以称霸一方吧?实则未必!其原因大致有两个。

首先是:汉末天下虽乱但汉室正统尚在,因此各路诸侯,虽尽可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但却不能抛弃汉臣旗号!所以已经在各地扎根的军阀们,无不是借助于其汉朝地方官吏的身份起家的,各处地盘都已经被他们瓜分殆尽了!

在各地皆已有主的情况下,即使是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在一无兵马、二无钱粮、三无地盘、四无号召力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够起兵创业,又能去抢夺谁的地盘呢?

其次是:诸葛亮本来就不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毕生志愿也不是搅乱汉朝,而是想要成为重安汉室的忠臣!只是因为受到当时形势所制,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辅佐的主公,所以才宁肯躬耕于南阳,也不愿意因仓促出山而错扶了庸主!

假如不是因为刘备能折节下士三顾茅庐,而且刘备又有那大汉皇叔的名号,更兼两人都有重兴汉室的共同政治理念,因而能够志同道合的话,那么诸葛亮也不会出山相助!

综上所述:本题所做的诸葛亮自己做主公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诸葛亮是既不能做,也不肯做的!应该说是诸葛亮的辅佐造就了刘备的蜀汉基业,同时刘备的信任与重用,也造就了诸葛亮这位千古贤相!


北疆同心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可以分析。诸葛亮如果自己当主公,那么成就会如何呢?

实际上成就可能并不会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诸葛亮性格有缺陷。

虽然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也算得上一个政治家,但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有称霸天下的动力和勇气。从他初出茅庐辅佐刘备,到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不论在任何时候,他都不愿冒险,孤注一掷。而纵横捭阖、大开大合,却正是一个做帝王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诸葛一生唯谨慎。”作为一个瞻前顾后、事必躬亲、事事力求完美的人,智商虽高,却也总是会与机遇失之交臂。陈寿评价他:“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司马懿说诸葛亮:“亮虑多决少。……多谋而少决。”因此,也可以直白的说,诸葛亮是杰出的二把手,却不是一个好的一把手。

第二,诸葛亮缺乏自己的班底。

这一点,从诸葛亮出山开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关羽对诸葛亮很敬重,但这份敬重,多少是看刘备的面子。张飞自始至终,都是不太看得起诸葛亮的。蜀国的其他将领也是如此。说实话,真正能跟诸葛亮推心置腹的人,在蜀国并没有几个。他的老对手司马懿评价他“好兵而无权”,即是佐证。一个做大事的人,缺乏自身的人格魅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文武班底,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最终一定是功败垂成的。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依附刘备,没有自立门户、单打独斗的主要原因。

第三,蜀国的实力不行。

三国鼎立之时,蜀国的实力是最弱的,不但在地盘上没法跟魏相比,经济上与吴也相差太多。所以入川之后,蜀国只能偏安一隅,战略上处于守势。傅玄说:“诸葛亮……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折戟沉沙,说到底也是实力不济。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刘备没有能力一统天下,诸葛亮同样不行。

第四,诸葛亮身份卑微。

这一点在今人看来并不重要,但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刘备出身帝王世家,虽然他的天子后裔身份存疑,但毕竟姓刘,也有很多人认可他的身份,这在注重封建正统观念的当时,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成为号召天下强有力的基础。曹操孙权的出身也不差,至少算是官宦之家。相比之下,诸葛亮出生布衣,来自社会最底层,所以缺乏政治号召力是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这些原因,诸葛亮即使自己当主公,也很难做出什么大的成就。





笑谈古和今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成就不会大,甚至说很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点,没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没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业的。

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兄长诸葛瑾时下也只是江东的普通谋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为官,并且都是高官;刘备是皇室后裔,虽说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谱的,是很正统的;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后裔,更是声名显赫;还有其他的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蕴的。

没有背景,就没有号召力,那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队伍就非常困难。

<strong>

第二点,没有适合他当主公的土壤。

前面说过,他没有正统的背景,那么以什么名义来争夺地盘呢?

十八路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祸乱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队伍;而袁绍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么诸葛亮有什么理由来做一方的诸侯?既是做了,谁能听你的?没有威望啊,笼络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


<strong>

第三点,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有大的成就。

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亲,基本上从来都不放心别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个人干,那这个主公得多累啊。

而这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凡事总是不放心,劳心劳力,这也是司马懿和他打仗,总是不和他正面冲突,老是和他耗时间的原因。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行事风格以后,就知道诸葛亮是劳碌命,肯定寿命不长。于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锻炼,保养得相当好,终于耗死了诸葛亮。

综上所讲,诸葛亮不适合当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strong>


白云山水居


我只想说,诸葛亮非常不适合当主公,性格使然。

性格太刚烈,原则性太强,太理想主义,眼中容不得沙子,不拉帮结伙,不依仗不发展家族或者嫡系势力,不擅于表达情绪,不提倡享乐。

放到现在也一样,现实中,你身边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不讨喜,尤其在其职业生涯发展初期,这种性格想崭露头角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地方,即使这样的人非常非常有能力也会被打压,甚至根本出不了头;少数情况,凭借特别强的能力出头了,最高也就能做个分部领导,做到二把手都很难,别说当一把手了。这还是在有特别强的能力下,如果没什么本事还这么刚,等着被社会好好摩擦吧。

放到封建社会,如果是盛世和平年代,这种性格的人如果有一定能力,做个皇帝或者做个大官,都是百姓的福分。放到战乱年代,这种性格真没好下场,能活着就是最高目标了。真自不量力的去混官场,想在别人的团队中发展,会处处受排挤,得罪人多了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如果是更自不量力的想去像刘邦刘备那样,自己拉起一个团队试图改变天下局势,就这么说,这团队初创的时候拉不到人,建团都建不起来。

这种性格的人,必须在有一定资源基础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操作。如果他有特别强的能力,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资源越来越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大展经纶补天手。等到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他才可以自己当主公,而且当主公的风险很大,必须要保证自己的能力能压住内部局面,因为政治斗争随时都可以要你的命。

诸葛亮本人是非常清楚他的性格不适合当主公这一点的,他自比管仲,乐毅,并没有自比齐桓公,汉高祖。他的愿望可能是找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才能,但绝不是自己当老大搅得世界天翻地覆,他清楚他不具备当老大的人性格中的粗犷和豪气。所以,他在荆州虽然跟大族联姻,那只是为了有了解天下大事的渠道,他不参政不入仕,因为他性格里不想和没有进取心的荆州官场同流合污。他对乱世格局,对民生,对官场都不满意,但是他清楚自己在没遇到一个基础平台之前,自己并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情,所以选择躬耕陇亩,只不过是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

刘备虽然不像他理想中那么完美,却也是当时最符合自己性格的选择了。刘备在世时,虽然没给诸葛亮100%的决策权力,但刘备前后所给的他的信任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君臣,足以让他士为知己者死了。

所以吧,我的结论是,诸葛亮出山到大概入川前这段时间,由他自己来当主公什么事情也搞不起来。如果是入川后到白帝托孤这一段时间,他有100%决策权的话,可能会比实际发生的情况要好,起码可以避免夷陵惨败,也不至于发生益州府库被分赏光这种事情。至于白帝托孤以后,他除了名义上不是主公,实际上已经有100%决策权了。做个帝王师加上帝王义父这样的臣子,这也是他理想中的模式了吧。


历史随笔谈


诸葛亮不一定适合当主公,诸葛亮用现在的话说 他是一个神人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掐会算 如果主公有这般能耐 那他就听不进大臣们的建言 大臣们就没有存在感 然后就变得颓废 放到现在也一样要是老板什么都会全能 下面的员工就如机器人 那很多有理想报复的人就会干不下去 能干下去的也就是些木头人 这样下去对公司是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 回到历史也是如此 除了君王其他的都是木头人 那这个国家也不会长久。





大笨牛008


笔者家乡就是诸葛故里襄阳,源于这个特殊情结和自身尊重文史研究的性格特征,参观过几次古隆中等关于这位先贤的文化遗存,一直非常关注对这个伟大人物的史实和客观解读材料。

[玫瑰][玫瑰]

回到本题,个人认为:

首先,历史是特定的人和事的集合,不容假设,这是基本的尊重事实尊重历史观念,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转换事实这种局面根本不可能出现,所以讨论的意义不大。

[玫瑰][玫瑰]

其次:

刘备集团的主要矛盾分两部分

一.外部:三国实力鼎立的格局

二.内部:原荆州派系人才和蜀地本土派冲突,

上述主要矛盾不是诸葛亮当了主公就能让其消灭的。诸葛亮的主要才能是政治工作和治军能力,不一定适合开宗立派。

所以:即使当了主公他个人成就不会超越既得的建树。

[玫瑰][玫瑰]

最后,如果他自己当主公,有激发民怨和打破蜀地政治平衡的风险,对他要求的务实解决内政,外交,拓展战果等方面也形成不了利好,那么他的成就自然就不会获得突破了。

希望对你有用[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