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称呼人物为何有时是“明公”,有时是“主公”?

司马长史


很多人觉得三国中每一个地方军阀都能被称为“主公”,其实大错特错。三国时期,主公是刘备的专有称呼,这个称呼就是刘备集团发明的,其他人都不这么叫(另外三国时期,孙权也有一个专属称呼“至尊”)。至于明公,那就比较烂大街,理论上所有当官的都可以被叫做明公。


我们先来说主公,没错,后来主公这个词确实被很广泛地使用,但那是在三国之后。我们纵观史料,东汉末年之前的任何历史文献都没有出现过“主公”这个词。而在正史《三国志》中仅有《蜀书》有出现“主公”,毫无例外都是刘备的属下称呼刘备的,而魏、吴两边从没有过。有人做过统计,整个《三国志》中,出现“主公”一词统共出现15次,全部在《蜀书》部分,14次用来称呼刘备,最早是刘备入蜀,获得益州之后,得汉中称汉中王之前。用这个词的人包括法正、诸葛亮、张裕、马超等大臣,在劝谏、往来书信中称呼刘备为主公。而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大臣提到刘备往往称“殿下”;而在刘备称帝后更是称“陛下”了,主公这个词就没有再用。最后一次用“主公”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期间,在写信的时候称呼刘禅为主公,不过不是单一的“主公”而是“朝廷主公”。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主公这个词就是刘备阵营的发明,“公”是尊称,主公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尊敬的主人”,但是在刘备称王、称帝后,更尊贵的殿下、陛下称呼更好,于是便不再用。而诸葛亮那次破例也是强调刘禅是“朝廷”主公。而在这之后,确实也有不少人称呼自己的阵营中的君主为“主公”。这可以算是刘备的贡献吧。


由于无论是《三国志》之前的史料还是魏吴两国的资料都没有“主公”一次,我们只能认定此为刘备集团发明。与此类似,孙权阵营有一个给孙权的专有称呼“至尊”。这种吹捧孙权的方法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然后就来说说“明公”。我们说清楚了“主公”是刘备的专有称呼,所以也就否定了有人说“明公”的意思是“英明的主公”。不存在的,公就是很常见的尊称,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都可以称为“公”,没有主人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把“明公”理解为“英明的先生”,由于英明一词主要用来形容至少是官员的人,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可以把“明公”理解为“英明的长官”。那这个词与主公有本质区别,那就是“明公”不一定用来叫自己的主人,只要比自己级别高都可以叫“明公”。比如孙权的使臣到了曹操那里就可以叫曹操一声“明公”,哪怕他们连阵营都是对立的。


伊耆角木


在三国,称呼明公与主公是大有区别的,一般明公为尊称或暗示。主公则奉其为主称主公。但主公以武将称奉为主子的称谓,文人则酌情而称。

如曹操初始挟天子,就有文人称曹为明公,因名义上上面还有天子,曹操随官大,但表象还是同殿称臣。

以明公暗示,是以主上有不妥之处,在麾下文人谏言,望主上接纳考虑,以明公称谓,随是尊称,但意思却是不要犯混的意思。

在三国里,诸葛亮开始称刘备为明公,那也是匡扶汉室,还不能称刘备主公,诸葛亮称刘备主公,其实打心里就有让刘备自立为王之意。

三国有明公和主公不一样的称谓,只是文人对侍奉主子在不同情况下的称谓。


夏有凉风61


【回答问题】三国时称呼人物为何有时是明公,有时是主公?

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公?封建时代君主分封其儿子和有特殊贡献的大臣以爵位,有王、公、候、伯等等级。公是低于王之下而高于侯之上的爵位,一般情况下,未公开反叛朝廷的人都不可以自称王,当朝廷势力弱小时,割据称雄者大多以公(其实许多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公的级别)自居,所以依附于他的文人武士都称割据者为主公。

什么人可称为『主公』?什么人可称为『明公』?东汉末年,朝廷羸弱,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称雄,自成一系,各地先后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集团,诸如曹操、袁绍、刘备、孙权、袁术、刘表、马腾、韓玄、公孙赞等等,他们的下属随从,向效命的割据集团主子称呼为『主公』。因此称呼『主公』有其特定性,即只向自己集团的主子称呼主公。如曹操集团的郭嘉、许褚等,只会称曹操为主公,而决不会称其他集团的割据者为主公。反之,刘备集团的诸葛亮、赵云等,孙权集团的鲁肃、程普等,他们也只会称刘备和孙权为『主公』,而决不会称曹操为『主公』。下面截选《三国演义》中几段原文以佐证之。

(1)诸葛亮: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升汉 孙仲谋大战张云远》『忽报公子刘绮病亡,玄德闻之,痛苦不已。孔明劝曰:“生死分定,主公勿忧,恐伤贵体。”』

赵子龙: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云喘息而言曰:“赵云死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

(2)鲁肃:第五十七回《柴桑口臥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鲁肃曰:“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

(3)张松: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松曰:“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近又破马超,天下无敌矣。主公可备进献之物,松亲往许都,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

综上所述,主公之称呼,就是各为其主的割据集团内部中文臣武将称呼自己事奉的主人。

『明公』之称呼,与『主公』之称呼还是大有区别的。明公即可以是集团内部下与从属对主人的尊称,代表明主的意思。如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荀彧,就一直称呼曹操为『明公』。如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中曹操在攻击吕布时,得知张绣以贾诩为谋士,连接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问计于荀彧。『彧曰:此事易耳,吕布无谋之辈,见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赐赏,令与玄德解和。』荀彧虽事从属曹操,但认为曹操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故只称曹操为明公,因名义上还有朝廷和天子,曹操虽官大,但表象还是同殿称臣。这也是他不同于称曹操为主公的郭嘉之处,也是后来曹操逼他自杀的根本原因所在。

明公称呼但与主公称呼又有不同之处,即可以对自己认为有非凡的能力或在某种场合下要阿谀逢迎拍马的时候,对别的诸侯割据者以『明公』之称呼。如《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州”中,曹操在洛阳见到来投靠汉献帝的董昭,在议论李傕旧将杨奉时,『昭曰:此乃无谋之辈,明公何足虑也。』而此时,董昭尚未加入曹操集团,称曹操为『明公』一是彰显对曹操的尊重,也含有为求得曹操的器重而拍马屁之嫌。

又有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中,诸葛亮率蜀军南征平定永昌,太守王伉言士人吕凯助守城有功,诸葛亮问平蛮之计于吕凯。吕凯取一图,呈与孔明曰:『某自历仕一来,知南人欲反以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战之处,画成一图,名曰《平蛮指掌图》。今敢献与明公,明公试观之,可为征蛮之一助也。』此时,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吕凯故称诸葛亮为明公,献图以邀功,又是一番景象。

三国中有关『主公』、『明公』之称呼,如上所言,大家基本上可较完整地了解。尚有三点特别说明如下:

(1)刘备集团的关羽、张飞从未称刘备为『主公』,他们三人因桃园三结义之故,互相称兄叫弟,以显关系不一般。

(2)曹操集团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宗亲人物,也从未称曹操为主公,多以曹操的官职相称。

(3)蜀魏吴三国鼎立俱称皇帝后,其各自部属文臣武将再也未称刘备、曹丕、孙权为主公了,而是称『陛下』。『主公』一称呼退出历史舞台。而『明公』一称呼仍在使用,吕凯称诸葛亮为『明公』就是例证。

易玩三品原创文 2018.11.29.





易玩三品


明公,开始是对县令的尊称,后来演变为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主公,是自己追随的人,奉其为主的意思,有从属关系。

例如刘备依附袁绍,曹操时也只称明公,不称主公,意指自己并没有奉对方为主,只是临时合作关系!而袁绍与曹操的部下,田丰郭嘉之类,都是称呼其为主公的。

就像今天称呼刘总,王总,张总只是个尊称,自己人会称老板,老大之类



光明仙君


这两种称呼是古时臣下对主上的敬词,明公的意思有二,其一是赞颂主上清明公正,其二就有溜须拍马之嫌了。主公是臣下对主上的统称的敬词。


彦华327


明公:是对权贵长官的通称和尊称。主公:臣下对君王的称呼,古代臣称呼君。


人间正道陈德立


三国演义》中,刘备、吕布等人都曾称呼曹操为明公,而曹操的部将于禁、徐晃等人则称曹操为主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三国时期,“明公”和“主公”都是人们对社会上有权有位者的通称。二者的不同在于,“明公”是非隶属关系之人对有权位者的尊称,刘备、吕布等人与曹操没有上下级关系,所以用这个称呼;“主公”则用于隶属关系,于禁、徐晃是曹操的属下,自然要用“主公”。诸葛亮投奔刘备后,也一直称刘备为“主公”。也就是说,“主公”与“明公”标示了一种内外之别


八卦研究室


公在当时是对有名望有爵位人的称呼,如曹公、关公。主,本身带有以……为主之意,所以主公是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时各势力的文臣武将称呼自己的君主为主公,属于同一阵营的臣子称呼君主。明,有圣明、明察秋毫之意就是对公加了个形容词,一个褒义的形容词。明公用的就比较多。即可以是臣子对自己的君主的称呼,也可以是对别的势力君主的称呼,还可以是对其他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称呼。


木小石012


在三国时期,称呼跟自己没有隶属关系的聪明智慧的人为“明公”,以示尊敬。

称呼自己拥戴,追随,服务的人为“主公”,表示“忠诚”,以显示,是一种隶属关系。


沈阳杨艺


《三国演义》中,刘备、吕布等人都曾称呼曹操为明公,而曹操的部将于禁、徐晃等人则称曹操为主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三国时期,“明公”和“主公”都是人们对社会上有权有位者的通称。二者的不同在于,“明公”是非隶属关系之人对有权位者的尊称,刘备、吕布等人与曹操没有上下级关系,所以用这个称呼;“主公”则用于隶属关系,于禁、徐晃是曹操的属下,自然要用“主公”。诸葛亮投奔刘备后,也一直称刘备为“主公”。也就是说,“主公”与“明公”标示了一种内外之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