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当年在上海滩能走红,原来有这么一帮人在帮助

上海市档案馆藏有梅兰芳1935年旅苏期间寄回国内的一封亲笔信函,是写给上海著名银行家、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的。该信字迹工整、文句清雅,篇幅虽不长,却简明扼要地记录了梅兰芳1935年赴苏演出的情形。这次演出在苏联掀起了“中国京剧热”,在梅兰芳艺术生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梅兰芳当年在上海滩能走红,原来有这么一帮人在帮助

据记载,梅兰芳是从上海吴淞口出发的,原计划在莫斯科演出5场、在列宁格勒演出3场,可戏票不到一星期即销售一空,只能一再增加演出场次。按此信中梅兰芳的说法,他共在莫斯科演出6场,在列宁格勒演出8场,临行前又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进行告别演出。

梅兰芳之所以写信给周作民,是因为他在访苏的准备过程中得到了周作民的大力帮助。

事实上,梅兰芳身边有一大帮子金融界的朋友,包括冯耿光、史量才、张公权、钱新之、陈光甫等。电影《梅兰芳》中有一位冯六爷,即是冯耿光的原型。冯耿光是金融界“不倒翁”,曾担任中国银行总裁、新华银行董事长、中国农工银行董事长。据说梅兰芳每当遇到经济问题,他都能出手相助,毫不含糊。上世纪30年代后,冯耿光常住愚园路,梅兰芳经常去冯家,冯府就成为梅党在上海的聚集地。

银行家们对梅兰芳的关怀不仅限于经济上的资助,还在艺术创作上为其出谋划策。梅兰芳《牢狱鸳鸯》这出戏,便是中国银行总文书、人称“吴二爷”的吴震修从前人笔记中找出来、由齐如山执笔、经梅党诸人精心打磨上演后大受好评的。另一部梅兰芳久演不衰的戏《霸王别姬》,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同样倾注了吴震修大量的心血。这部戏先是由齐如山执笔,初稿完成后,场次很多,要两天才能演完。吴震修认为戏份太长,可压缩到一天。但齐如山不乐意,两人为此发生争执。吴震修干脆将本子带回家,亲自操刀,将本子改得人人叫好,齐如山十分叹服,两人又重归于好。(文 李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