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到中國“雪豹E”雷達會換成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嗎?

桃子軍事


不會,除非我國繼續購買蘇35。

雖然有傳聞前面有一架蘇35到俄羅斯進行相關升級測試,但這種升級可大可小,比如數據鏈的升級、武器接口的升級等。更好的融入我國作戰體系、能夠使用我國的武器等,這都是比升級雷達更為重要,對戰力提升更大的事情。

正常來說,一款戰機幾乎不會在服役的早期就更換雷達。比如我們的殲10A戰機,目前已服役15年之久,殲10C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已經大批量服役,目前我國有給現役殲10A更換新型雷達嗎?並沒有;比如殲11B戰機,目前也已服役11年之久,殲16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已經服役數年,現役的殲11B有進行這方面的升級嗎?也沒有。

一款戰機,其雷達以及相關配套設備是比較昂貴的,如果在服役早期就更換掉,那就太浪費了。所以,一般“更換雷達”這種大動作的升級,一般是在戰機服役的中後期進行的。

況且,蘇35上面的“雪豹E”雷達,雖然是無源相控陣雷達,但是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正常模式下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公里以上,在“凝視”模式下可以增加到300公里以上,對常規隱身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90公里。這種探測距離的數據,還是大於F-35的。

當然,如果我們繼續購買蘇35的話,那麼進行雷達升級是有必要的,同時也一步到位改裝我們的數據鏈,以及武器接口等。這種升級本來就是我們對第一批的要求,可惜的是,俄羅斯沒答應。

至於是否存在這個第2批,也就是我們是否還會繼續買第2批,目前並無可靠消息。首先,俄羅斯賣給我們的蘇35並不便宜,整個合同單價是1億美元/架,比現在F-35的單機外賣價格還貴;其次,殲20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了。目前,俄羅斯的蘇57計劃降價20%,然後將其在2028年前的採購數量由10幾架提高到78架,殲20也同樣適合這個邏輯。只要數量更大,殲20就能更便宜。與之相比,蘇35的性價比就不高了。

對於第2批蘇35的問題,我們還需要繼續等待來確認消息。但是,時間越久,機會約小。


晨曦談兵


俄羅斯媒體已經確認,一架交付給中國的蘇-35SK已經在莫斯科接受改裝升級

2015年從俄羅斯訂購的24架蘇-35戰機合同,一開始就是很明確,俄羅斯空軍自用版本更換敵我識別系統的型號,是夾雜在俄羅斯空軍的生產批次中同一生產的,操作界面都還是俄文。到目前已經交付到第四批次19架,到明年年初將全部交付完畢。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提供給中國第四批次5架蘇-35SK生產完畢後,其中一架被送至莫斯科航空研究所進行改裝測試,剩餘四架交付給中國南部戰區空軍,這裡面有學問啊。

在2015年11月26日,國防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回答購買蘇-35合同相關問題時,原話是這樣的:“蘇-35飛機合作項目,是中俄雙方均有意願積極開展的一個合作領域,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雙方將繼續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發展軍技領域的合作。”這裡面注意兩個關鍵點,一個是“階段性成果”,另一個是“雙方將繼續”,所以個人認為我國與俄羅斯進行蘇-35合作,還僅僅只是開始。

實際上,首批合同訂購的24架蘇-35,其中4架是歸中航試飛院進行試飛測試,其餘20架是裝備一個航空團進行試裝備。試用意味很濃,如果僅僅是採購24架就完結的話,不會動如此大的陣勢。所以在完成交付這24架蘇-35合同之後,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中國化深度定製和改進,再然後授權生產等方式由沈霍伊仿製。空軍對於蘇-35的試用已經到了繞臺灣飛行這種“準實戰”階段

當初沈霍伊在蘇-27平臺上進行的各類仿製和改進上,一共進行了三種型號,基本型的殲-11D、海軍艦載型的殲-15和戰鬥轟炸機的殲-16。現在殲-15和殲-16都已經安排生產,但是在基本空戰型的殲-11D卻未安排,去年開始空軍師改旅改革中造成部分重型戰鬥機缺口,空軍甚至安排已經停產的殲-11B復產,也未投產殲-11D,個人傾向於認為這方面份額是為了留給蘇-35下一階段準備的。留給殲-11D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而如果蘇-35進行中國化定製的話,最大改動應該就是航電系統。一方面我們現在在航電領域不比俄羅斯差,甚至優於俄羅斯。在蘇-27平臺上,我們甚至已經研發了三款AESA雷達,特別要強調的是,無錫的中航雷電院給殲-15改進型研發的AESA雷達,在官八股中報道使用全新的架構體系,綜合性能要優於F-22的AN/APG-77雷達。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彈藥通用方面考慮,目前我國空軍新型號戰鬥機清一色採用霹靂-15、霹靂-12與霹靂-10的遠中近空空導彈的組合,性能不弱於俄軍,在彈藥通用性考慮,大批量裝備戰機時,必定會把火控雷達進行調整。


五嶽掩赤城


我國在2015年與俄羅斯簽署了24架蘇-35戰鬥機的購買合同,總金額為25億美元。根據俄媒消息其中14架已經分別在2016和2017年交付,2018年將交付最後10架。同樣根據俄媒消息,我國購買的蘇-35SK與俄空軍自用的蘇-35S基本相同,只是加裝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中國空軍的敵我識別裝置,該機甚至保留了俄語座艙界面並裝備有先進的L-265“希比內”-M電子戰吊艙。

目前看來,我國蘇-35SK裝備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被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殲-16裝備的雷達)所取代,其背後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雪豹”-E雖然是一種出口型雷達,但目前已經足夠先進,目前沒有升級需要。蘇-35的N035“雪豹”-E雷達是蘇-27M上N011M雷達的進一步發展型號,構成了蘇-35火控系統的核心。“雪豹”-E在設計上非常有特色,其雷達天線雖然是相控陣卻被安裝在傳統的液壓機械旋轉平臺上,從而獲得了超大的掃描角度,左右各為120度,俯仰各為60度。該雷達對三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達260公里,可同時跟蹤30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威脅最大的8個同時發起攻擊。此外雷達還具有凝視搜索功能,把能量聚焦在非常窄的扇區進行搜索,使對空搜索距離倍增到400公里。“雪豹”-E雖然說不上最先進,但是一種特點十分突出的雷達,十分匹配蘇-35這種4++代非隱身戰鬥機。

2、我國裝備的蘇-35SK數量僅有24架,由於批量小,專門為該機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效費比太低。

3、蘇-35SK是一種原裝進口戰鬥機,俄方沒有開放其火控系統源代碼,單獨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有很大難度。蘇-35SK之前我國還從俄羅斯原裝進口的蘇-27SK和蘇-30MKK/MK2,這兩種戰鬥機至今安裝的仍是倒置卡塞格倫天線雷達,對空對地性能均已落後,為啥到現在一直都不升級?恐怕還是受限於俄羅斯廠商對源代碼的控制,與其花大錢求別人,還不如悶聲製造自己的殲-11B和殲-16,到中期壽命時想怎麼升級就真麼升級。


新防務觀察


<strong>

不會的。這是因為蘇-35的“雪豹E”自有絕學,本來我們買得不多,正是一練手的傢伙什,不拿它當什麼主力,當然了,當了緊,以其大航程的特點,也可以順帶著用一用,買來正是要用的。蘇-35雖非國造,但我們採購之初,正有信心用好它,將使用“雪豹E”的蘇-35性能發揮到極致,應該說,本來對蘇-27系列飛機就是不是生手的空軍飛行員們,經過多年使用,加之在中國完全系列化,此飛機就是有點技術差別,也是相差不大的,這是我們的信心基礎所在。順帶說一句,蘇-35可不只一個“雪豹E”,還有襟翼雷達,這是我們此前沒有的東西,正可拿來借鑑參考,其配備的OLS-35光學探測系統,能根據目標的熱量來捕捉到敵情信息,並具有激光瞄準和照射的功能。

無源探測也是一大手段。因為本身不發射能量,只被動地接收目標反射的電磁信號,即能對目標進行跟蹤定位,輻射源與雷達不沾邊,從而使得對方探測設備和反輻射導彈不能對自己捕捉、跟蹤。發展無源相控陣雷達,俄已是多年,相位天線的掃描範圍從+/-45度,發展到+/-70度,有過多種有源相控陣雷達的+/-60度。由於探測距離與功率的4次方根成正比,“雪豹E”發射功率20千瓦,正能探測400公里外的目標,在萬米高空對3平米目標,可以實現正面截獲至少350公里,尾追截獲150公里。對0.01平米的目標則為90公里,正代表了俄製無源雷達最高水平。對空可同時探測和跟蹤30個目標,能同時引導兩枚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發起攻擊。對地可排除水面雜波的干擾,能繪製出地面和水面的高分辨率圖像。據悉有一定的電子干擾能力。可以說做為蔥花使用,使我空軍多了一種空中對抗手段。不必要誇大其實,也沒必要貶損太低,畢竟是做為補充手段使用的。

假如遇見F-35。如何呢?F-35裝備的AN/AGP-81型雷達,對於三代戰機的探測距離為200公里,而蘇-35之對RCS值0.1-0.2平米F-35差不多100公里,也就是AN/AGP-81的一半。其實這沒有意義,F-35攜帶的AIM-120中矩空對空導彈也就是110公里的射程,所以率先發現以後,還得接著向前飛行,以滿足AIM-120的發射條件。如果蘇-35飛得比F-35再高一些的話,也許發現不能全隱身的F-35距離會更遠一點,所以二者之間就這個意義上講,倒差不差,當然蘇-35的雷達真有如所宣稱的那樣的話,就能在110公里發現F-35,如此說來就是比誰快了。這是在公海上空的單機較量,那麼在近海呢?都有陸地反隱身雷達支持,局面則又不一樣,就是遠海,有空中預警機支持,鹿死誰手,誰能說得好呢。因此之謂,俄講蘇-35可以對抗F-35,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洗盡鉛華也從容。平凡一生也英雄,這是網絡的詩,蘇-35的畫,俄製戰機再次來華,軍網有稱好是好,希望是最後的“海淘”,是次正為中國空軍錦上添花,如果換裝了國產先進導彈,又是另番模樣,輔之“雪豹E”,與中國數據鏈實現無縫對接,定會如虎添翼的,讓我們試著分析一下。就是原裝上陣,在世上任何三代機面前,也毫不遜色,能佔一定上風,定要對抗F-35的話,一款射程超過200公里的霹靂-15,早就是一款成熟的貨,探測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強,要在射程超過了AIM-120D,可以能發射霹靂-15的蘇-35,正為周邊F-35而設,重要的是,中國是第二個已建成空防體系的國家,以體系對抗任何無體系的國家,所有平臺均能發揮出最大性能優勢,以蘇-35出色的飛行性能優勢,完全可以碾壓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F-15C+。魂舞大漠覺得中國此番購進24架蘇-35,這筆帳很是值得。

<strong>


魂舞大漠


應該不會,更換雷達涉及到涉及到整架戰鬥機的航電系統的兼容問題。


還有中國只進口了24架蘇35,如果強行換裝國產雷達,從經濟角度來說就不划算。其次是我國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提出的三個條件之二就是要能夠兼容我們自己的武器和使用我們自己的數據鏈設備,所以可以認定蘇35交付我國後不會換裝國產雷達。

蘇35作為享有最強三代機的戰機,其在雷達系統上還擁有其他三代機絕無僅有的獨特能力,那就是在機翼上裝雷達天線。如果我們自己想要換成國產雷達,還需要單獨為此研製機翼翼縫天線,從經濟角度更不划算。其次如果要換掉雷達系統,不光是雷達系統的整體更換,同時也有導航、處理系統的偵察兼容問題,也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的。




其次是定位問題,當初買35來就是用來踢門檻的,又不需要反艦也不需要對陸攻擊,只需要解決好戰機與指揮之間的數據互通和能夠加掛國產導彈即可。而這兩點也是我一開始說過我們當初購買蘇35時提及的三個條件中的兩個,另外一個是系統界面漢化,不過最後放棄了。還有就是雖然蘇35搭載的雪豹雷達是無源相控陣雷達,但是在性能表現上也是拔尖的,遠遠超出了一般戰機的雷達天線表現。雖然在相控陣雷達上有源比無源更為先進,說起來是這樣的,實際表現套用一句廣告語就是別看廣告看療效。而且這款雪豹雷達或許已經具備探測隱身戰機的能力了。


當然在後期改裝的技術方面也會有很多限制的,眾所周知俄羅斯賣武器從來都是不提供接口編碼的,再加之蘇35採用的是數字編碼形式,和以往我們進口的蘇30sk上採用的模擬編碼相比更為先進和複雜,如果我們要換裝自己的雷達,那首先就要破解編碼,就算破解後還有系統兼容問題。這就像電腦CPU和主板的關係一樣,主板不換非得在只支持AMD不支持INTER的主板上換成INTER的CPU,那需要解決的不光是硬件接口兼容的問題,同時最難的是相當於你需要對主板的驅動首先是破解開,其次是重新編寫全部驅動代碼,當然這個驅動不光是主板對處理器兼容的問題,也有處理器和主板上原支持的顯卡聲卡網卡的兼容問題,工程量浩大。所以想要給蘇35換裝國產雷達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我們自己的機載相控陣有源雷達已經裝機,也是可以考慮基於某款先進雷達深度改進後用於換裝於換裝蘇35戰機,但是真的是從原廠和副廠的性能差距和整體表現上就可以看出高低,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直接在購買的時候選擇原廠定製而不是後期改裝的原因。


魑魅涅磐


很難,沈飛從來就不是能修改國外設計的機構。

大多數沈飛製造的戰機都難以達到原型的性能。

雪豹E雷達在Su-35上已經很匹配了,到沈飛手裡咱們就祈求沈飛別從這裡動刀子吧。

否則,Su-35的戰鬥力又得打折。


有很多人覺得俄羅斯的電子技術不行,實際上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老黃曆了,目前來看俄羅斯的電子技術水平並不低。

目前沈飛的產品按照W君看就是暗劍無人機的設計還是比較出彩的,但大部分沈飛產品依舊是那種落後於時代的感覺。

隨著國產戰鬥機的不斷完善,沈飛的地位會不斷的下降。


軍武數據庫


引進戰鬥機不是自己動手DIY,在短期內中國是不會對蘇-35進行大規模的電子設備的更換,這其中也包括火控雷達。戰鬥機是一個系統工程,上面的組件不是說換就換的。

蘇-35戰鬥機是目前俄羅斯空軍裝備的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被人稱為4++戰鬥機,言外之意就是無限接近5代戰鬥機的型號。蘇-35的特色就在於出色的超視距打擊能力,而實現這個功能除了攜帶的武器之外就是依靠所攜帶的相控陣雷達。

另外除了火控雷達之外就是出色的飛控技術,而這個是與火控雷達聯繫在一起的。有些功能在之前俄羅斯研製的機型上都不具備,也是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所考慮的一個因素。

在目前階段空軍對於蘇-35的使用上雖然說已經獲得作戰能力,但是對於硬件和軟件的吃透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很長時間內會維持目前的配置。


DS軍美


不會,確切的說沈飛連想都不會想;


“修改原始設計慎之又慎!”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沈飛從1995年引進蘇27生產線起,到2007年6月“全國產”殲11B交付部隊過程中用無數“血淚”代價換來的“教訓”。

國內現階段有非常多的人批評沈飛在引進、吸收、消化蘇霍伊技術的同時卻沒有自己的先進產品與技術,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偏面”的看法,仿製先進武器裝備優其是仿製先進三代戰鬥機這種航空工業高技術裝備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高難度”的難題,沈飛這些年在仿製蘇27系列時確實有一些相對“保守”的做法,比如不願意更改殲11落後的模擬飛控、不願意全部從新設計殲11進氣道調節板,也為此付出了一些極其慘痛的代價。


但是其中很多問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仿製從來都不是一條捷徑,恰恰相反那是一條無比困難的道路,正向研製我們有修改的基礎和方向,而逆向仿製我們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這個地方採用這個設計?這個設計修改之後會有什麼影響?不修改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全都不知道。

借用直十八總設計師“鄧景輝”的話說就是“現階段我國仿製武器的現狀大部分都沒有吃透,都是處在依葫蘆畫瓢的基礎上,改的比較好的還是殲7,等於藉助歐美技術重新設計了一遍,光看錶皮就看得出來工藝和結構設計都大改了。”


而我現階段仿製技術最先進的殲11B其實連皮都不好,而這不僅是沈飛一個飛機制造集團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工業加工製造工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航發不好其實說白了也是加工工藝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制約了我們非常多的先進軍事技術的發展。
圖注:去年沈飛的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方工,曾經被官媒大規模宣傳,而這背後是有很多“心酸”故事的。

而具體到蘇35S的“雪豹-E”雷達,其實“天真”在以前寫過很多關於這型雷達的問題,它本身實際性能與毛子宣傳的有非常大的出入,不僅技術落後,而且重量超重,但是這樣我們也不能用自己的AESE去替換。


圖注:蘇35的雪豹E“無源雷達”其實在技術上是落後的。

因為我們不知道換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會不會影響飛機配平?會不會影響飛機俯仰力矩?我們全都不知道,既然如此那還不如不換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