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考七十幾分正常嗎?

泡泡哈哈28


從我家孩子上一年級時的情況來看,一次小測驗下來,恨不得一大半都是100、99分。考70多分,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雖然從整個小學教育,或者更長的基礎教育期來說,分數不重要。過分追求分數,孩子容易只看到枝節,而看不到全局;為了追求那極致的2-3分,會耗費大量精力,也消磨掉許多學習樂趣。但在一年級,全國十大明星校長、北京教育功勳人物,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提倡要考100分,因為這是有魔法的100分。

一年級,是孩子對學習、上學校學習這件事建立最初觀念的時候。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給定個基調:孩子,分數不重要,只要努力了就行——努力是什麼意思呢?只怕很難解釋清楚、達成一致。

一年級的知識量相對於其他年級來說比較小,難度不是很大,都是基礎知識的搭建,獲得100分比較容易。

鼓勵孩子爭取100分,是在學習的最初給孩子一個心理高位:我是成績好的孩子,我很棒,我完全有能力學好。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同時,在一年級,好成績也不容易驕傲,因為班裡同樣100分的孩子有好多呢。

相反,一年級如果鼓勵忽視分數的孩子,本來容易掌握的知識、本來馬上能夠改正的馬虎、書寫不認真這些小問題被忽視了,隨著年級升高,一開始的小問題,就變成了習慣,再一點點扳回來可不容易。就好比一張畫錯的紙要重新畫,比白紙就難太多了。

而且,孩子們會把一年級成績帶來的學習定位,不知不覺延續下來,自覺居於中等或者是末等的位置。

一年級鼓勵孩子爭取好成績,不是唯分數論,而是一種有效、有益的激勵手段,是在學習生涯的最開始,養好習慣、嚐到甜頭。它能帶來一路驚喜的可能。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成長,需要家長的深度參與,比如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習慣、培養成就感、幫助孩子喜歡老師。


1、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規範的學習生活,常常記不清楚老師佈置的作業,更別提回到家裡進行時間管理、學習任務的安排。這就離不開家長的幫助。

在一年級的最初一段時間,最好由父母來親自管孩子學習。有經驗的老師們說,一年級第一個月,抵得上3年級以後一學期、6年級以後的一學年。

家長需要保持和老師溝通,瞭解自己孩子情況,瞭解全班整體情況,如有落後於大部分同學的地方,聽聽老師建議,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補上就好。

一些父母感到焦慮,往往是對這種情況缺少心理預期。比如bd不分的鏡像書寫等問題,其實很多同齡的小朋友都會遇到,有的是在幼兒園大班,有的在一年級上學期出現,隨著年齡增長,也許到了一年級下半學期就會消失。有準備就會有方法。


2、幫助孩子培養成就感

成就感就是我們努力到一定階段的最強續動力。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讓孩子獲得強勁的續動力,就很重要了。

比如在朋友圈、微博上展示孩子的進步和成功。這個法子,孫儷也常常使用來鼓勵孩子。

3、幫助孩子喜歡老師

日本的腦科學家林成之說:“排在第一位的,是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幫助孩子發現老師的優點,哪怕只有一點,讓孩子喜歡上老師,就會給孩子的學習力養成提供很大的幫助。

這就需要家長用心發掘老師的優點,在家向孩子說出來,還可以找機會反覆強化。對老師的行為不解時,及時和老師溝通。

小學,是人生的基礎;一年級,是小學的基礎,這是孩子們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學習生涯的起點。咱們家長們得多用點心,幫孩子培養學習習慣、培養成就感,幫助孩子喜歡老師,來幫助孩子開啟高品質的學習生涯。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觀點!


桐悅匯


我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考70、80分,全班墊底。首先我沒讓她上幼小銜接,自己也沒教她認字,完全是幾乎不懂的程度進入的小學。還有就是她根本沒有區分開幼兒園和學校的不同,基本第一學期都在幼兒園的狀態下度過的,期末考試考得很差才讓她開始意識到上學和上幼兒園是不同的。另外我家的孩子屬於接受比較慢的那種,她接受新的知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這樣的孩子也有優點,就是一但學會了,她輕易不會忘記。我不知道你說的是屬於哪種情況。我們不能只關注成績,要找出原因,更要有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慢慢適應學校生活,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只要融入進去了,成績自然會慢慢提高了。作為家長一定要耐心慢慢教導,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好!加油😊


坤坤


我曾經在一家教育機構做小學語文老師,很多一二年級考七八十分的孩子來補課,他們基本上都是班級的倒數。大家都是85分以上,尤其是數學,很多都是95分以上,滿分的也很多。


一年級的知識點都很簡單,考試的題型也比較單一,考得不好肯定是有問題的,作為家長要好好分析下原因。但是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怕,只要下功夫,一年級的成績還是很好提高的。


孩子考得不好,家長有很大的原因,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首先,很多一年的孩子考不好,可能是每做好有幼小銜接。其實在中班下學期就要開始做幼小銜接的準備了,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學認字,學加減法,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能力和生活習慣,讓孩子順利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


關於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我在這裡推薦一本書《歡迎來到一年級》,這本書是卓立校長根據幾十年的工作經歷,總結出的非常實用的幼小銜接經驗。非常值得廣大家長學習研究,記住,幼小銜接中班下就可以規劃起來了。


從宏觀上反思好自己的原因後,家長就可以從一年級知識點著手,幫孩子攻克學習的難點了。首先從孩子的試卷出發,把孩子出錯的知識點總結出來,然後進行專項訓練,一點點攻破。比如說數學中,孩子20以內加減法錯了5道,那麼就抽出一週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練習。如果語文中因為不認識字,導致丟失了很多分數,那麼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時陪孩子認字。


父母和孩子一起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相信過不了多久,孩子的成績就會有顯著地提高。而且這段一起解決問題的經歷,也會成為孩子童年美好的回憶,會促進親子關係的良性發展。


Olivia郭郭


我家的一年級上學期,雖然沒有倒數第一,但也是倒數十名內的,成績就像過山車,差的考過四十幾,好的考過九十九,從來沒有一百分過。我剛開始很急躁,很焦慮,恨鐵不成鋼,看他不寫作業就來氣,然後就會逼著孩子寫作業,去努力,但孩子小,他沒有這種意識,他考幾分,排幾名沒概念,他在乎的是跟小朋友們今天玩了什麼,玩的開不開心,我氣也只能自己氣自己,頂多他過來抱抱我說,媽媽彆氣了,我會努力的,會好的。

那時候就會經常吵,經常訓斥他。到了二年級的時候,我慢慢適應了他的這個成績,我也就不怎麼逼迫他,訓斥他了,轉折點在有一次他對我說:媽媽,你二年級能逼我,你四年級還能逼我嗎?你應該教會我怎麼樣自己去安排作業寫作業,不要再那一直打擾我,說我安排的不對,一定要按你安排的來,你要讓我慢慢進步,慢慢成長,我還小,我會犯很多錯,你要接受我的不好,給我鼓勵,陪我一起努力,你越罵我,我就越不想聽你的,我就越不想學。那時候我反思了,我覺得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問題不在孩子,是我用錯了教育方式。從那以後,每次溝通,我都儘量以他為的思想為主,慢慢引導,告訴自己不要急躁,實在要發火了,我就走出房間,回自己房間冷靜好了再去教他。後期的教育中,我更注重他的行為習慣培養。

現在三年級了,成績維持在中等,但是他對自己比較有信心,覺得自己不差,會趕上,而且對班幹部選舉,大隊委選舉這些都很積極,他知道要選這些就要有一份漂亮的簡歷,成績是關鍵,所以他現在會比以前更主動點。調動他學習的興趣跟目的,或許比一味地逼迫他學習更好點。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裡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 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是他不滿 8 歲的 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 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 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優秀是一種習慣。 一個人來到世間,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別外,其它東西基本上都是在後天 形成的,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一個人的習慣同樣如此。 因此,在培養孩子習慣的問題上,家長應該也要以身作則。


魚肉王子


顯然是不正常的。

但是絕對不能僅僅憑藉這個分數,來判定孩子是差生。

我女兒今年二年級,一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整個班上的語文和數學平均分96,兩科90分以下的孩子不足十個,其中數學最低分是66,語文最低分是72。

來說說低分孩子的情況吧,根據瞭解,這些孩子在整個一學期的學習狀態中有這樣幾個特徵:

1、上課聽講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師多次提醒,並且溜號的特徵就是發呆;

2、家庭作業不能按照要求來完成,並且家長並不重視老師回饋的意見,針對老師反映的情況很少有迴音;

3、從來不整理自己的書包,幾乎天天丟三落四,不帶全課本不帶全文具的現象頻繁出現;

我個人覺得,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果學習習慣好,那麼成績不好的可能性並不大,這個有很多大數據和實例來佐證。

剛上小學的孩子,剛剛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此後還有十多年的奮鬥等著他,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孩子的學習生涯絕對不是他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可以拼的下來的,這是一個全家人共同奮鬥的大工程,就學習習慣的養成來說,初期更多依靠的是家庭教育這一環節。

以“獨立自覺做家庭作業”這個習慣為例,重要程度不在於完成每天的任務,它培養的是孩子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心態。

我們都知道,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很艱難的,需要很長的時間,尤其是自控力不強的小孩子,更何況學習是“反人性”的工作,是一種“脫離舒適圈”的感受,我女兒能夠獨立自覺做作業,我們用了三個學期的時間才做到的。

建議寶媽,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如果孩子的智商正常,身體狀態良好,那麼考試分數過低,一定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出了問題。


貓太后


這個分數肯定不正常,說明孩子的學習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當然不能說孩子未來就不能學得好,只是在當前的年級,靠這分數值得家長警惕起來。

首先,一年級學生普遍分數都挺高的,正常來說平均分都是90以上。所以您問算不算差生,我有點懷疑您孩子是否上了假的一年級。


我接觸過上千位全國各地的一年級學生,對一年級的學習還是有一些經驗。大體上,好的班級平均分會接近滿分的水平,98分以上的平均也不少見;普通一些的也有95以上的平均分;如果一個班級的平均分在90分左右,那基本上就屬於比較差一些的了。

當然,這個成績各個學校各個班級會有些不同,但是70多分的分數,家長一定要及時分析原因。我不建議你因為成績不好就批評孩子,我們需要的是想辦法幫助孩子成長起來!

一般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點:孩子課後能夠順利地完成作業嗎?如果您發現自己的孩子寫作業困難,那麼可能是上課沒有辦法吸收。可能的原因是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另外一個可能是孩子的理解力沒有跟上。

針對這兩個問題,家長需要調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規矩。該靜下來的時候需要孩子安靜,該坐好的時候需要孩子坐端正。只有孩子有了這樣的意識,才能在上課的時候控制自己。

而理解力的問題,則是跟孩子的早期教育有關。一年級的孩子,有沒有早期教育,理解力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這一點需要家長課後去彌補,不能靠等。

第二點:您的孩子把心思放在什麼上面了?有些孩子沒有收心,一回到家就想著看電視,玩遊戲,或是到外面瘋跑。這樣的孩子都有可能會遇到學習上面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在家裡要創造一個學習環境,儘量不要開電視,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父母如果有時間,帶著孩子閱讀一些有趣的書,孩子只有對知識有了渴望,才可能在學習上找到動力。

第三點:家長要注意調整孩子的學習態度,給孩子做榜樣。減少嘮叨,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每天什麼時候寫作業,家長需要定好,然後抽時間陪孩子寫一段時間。讓孩子養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的習慣。


總之,孩子的學習需要家長多用心。這個分數反映了孩子的學習需要做很大的改善,希望家長重視起來。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因為我去年教的就是一年級的數學。

作為一年級的學生考七十多分只能算這個班裡面的差生了。一年級的知識尤其是第一學期的知識,學生在學前班的時候大部分已經學了,比如10以內的加減法,湊十法,幾和第幾的認識,整點的認識等。所以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知識其實就是對學前班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昇華。

現在的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在孩子還未上學之前就已經提前給他們報各種培訓班:珠心算、速算,演講等等,孩子回了家也是各種不放過,補補補,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導致現在的孩子在幼兒園,一年級100以內的口算題張口就來答案。

一年級學生的考試就書本上的那點知識,未上學之前在家裡學,幼兒園學,上了學又在老師的帶領下再次鞏固,孩子要是考不到95分以上就不正常了,家長就要反思孩子在學校裡是否認真聽講了,作業按時完成了嗎?

現在的孩子上學太早,再加上父母提前給報的各種輔導班導致部分孩子厭學,上課總是不注意聽講。我們班有一個學生他在家特別聽父母話,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他媽媽也非常自豪,孩子只要寫上作業就趕緊發到家長群裡,讓好多家長非常羨慕。

也許在家裡寫的太多了,孩子在學校總是不能認真聽講,每次我講課不是低著頭就是偷著和同學說話,我忍無可忍到最後把他揪到黑板前面,就坐在我的眼皮底下我親自監督著他聽課。這孩子只要老師監督得緊學習成績就上來,稍有放鬆成績馬上下降。

學生成績考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太粗心,這一點家長一定要多提醒孩子注意。在學校老師只能提醒一節課兩節課,不可能天天坐在誰家孩子跟前提醒,所以家長看見孩子有粗心的毛病就要親自提醒了,每天認真檢查他的作業,錯了要採取一定的措施讓他逐漸的改掉粗心的毛病。

一年級學生考七八十分真的太低,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年級七八十分,二年級就成了六七十分,三年級五六十分,四年級就跟不上了,家長一定要引起警惕。


睿雪


一年級考的內容都是平時反覆練習的,不僅是同類題,甚至很多都是原題,孩子總是打70多分,就需要找原因了。

我小外甥女上週末剛進行完期末前最後一次考試,只考語文和數學,她數學100分,語文95分,孩子回家就哭了。原因是班級的平均分是99分,班級30個人,打雙百的就有17人,班級最差的孩子成績也在90以上。

我很詫異分數怎麼這麼高,我問孩子,我小外甥女告訴我,考試的內容都是以前練過的,而且練了很多次。

所以說,一年級的孩子如果總是考七十多分,就需要趕緊找原因了。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就很差,我很怕我們班那個女老師。一到考試的時候,別人都是90多分,只有我不到80分,老師跟他們有說有笑,看見我就當眾批評我,她講課我根本聽不進去,總擔心她點我名字。

回家父親也是對我很失望,我都不敢用眼睛正視他,家裡人都覺得我不是學習的那塊料。

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換老師了,我的噩夢結束了。班主任叫許鳳,我現在還記得,對我很好,我的成績就像是小火箭一樣,從班級最後一名升到前幾名。

其實小學一、二、三年級考試的東西,都是平時練習的,內容也是非常基礎,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到了四年級就有需要運用思維能力的了,才能真正拉開距離。

結束語:一年級的考試,內容都是以前練過的,孩子考不好就是沒記住,需要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多多練習。

最重要的是跟孩子溝通,是否對老師或者環境不熟悉,是否無法完全集中注意力,這往往被忽視,但恰恰是問題的核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長期的堅持,家長督促,孩子的提升會很快。


家庭教育婆媳課


我覺得太正常不過了。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年級有個過渡期的,家長不要操之過急。

我妹妹是教一年級,她說她可以明顯感受到一年級學生還是停留在幼兒園階段。比如排隊第幾和幾個,這個是基數和序數的問題,孩子不明白很正常,一般第一節課孩子是分不清第幾和幾個是什麼意思。再比如課堂上講給右邊第三朵花塗一下紅色。結果發現只有一個同學塗對了,其他同學都是塗了三朵花。作業孩子不懂的時候,家長更需要耐心一點,講到孩子明白。

<strong>其實孩子比你還要急。

你越急嘉豪越會不耐煩,學校老師和幼兒園不一樣,幼兒園老師會很有耐心,一年級老師如果碰上是新老師。新學生加上新老師,老師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教。所以孩子自己不會的話也很著急,家長跟著說教的話,孩子就更不耐煩了。

解決方法

孩子考了70多分回來,孩子如果自己都比較傷心了,家長應該一步步引導孩子。跟孩子說考試是為了檢驗你掌握知識的多少。你們班考100分的同學其實都沒有必要參加考試了,因為他把知識都掌握了。你考了70分,說明還有30分的知識點你沒有掌握,把這30分知識點掌握好,你就比他要受益很多啊。再說了,以後出來工作,也沒有人會在意你考多少分呢。


其次,跟孩子一起分析這次丟分的原因,是粗心,還是不懂題目的意思。粗心了,那下次考試就細心點,不會做,那這次就一起弄明白。總之,目的是讓孩子在這件事上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育己育人


當然不正常,但是也沒到大難臨頭。

小學數學好,家庭給我很多幫助。因為父母數學就不好,瘋狂提前學奧數。所以小學數學一直都是拔尖。包括英語,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培優23333,都很好。接近滿分。但是沒想到語文一直頭疼,7 80分。後來也不知道畢業最後也95。到了初中依然很差,但是喜歡語文課代表,跟她寫情話,看她的回信推測他的想法。語文的寫作閱讀能力突然就上去了。後來跟她分班級了,為了能影響她。就不斷的寫好作文,這樣就可以拿到別人班閱讀。後來高考語文也不錯。

總而言之,我的成績,跟父母分不開,從小找到弱勢補足。而其他,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