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漢獻帝除掉了曹操,劉備、孫權會效忠朝廷嗎?

加速度20191118


不會,縱觀歷史,稱王者,必有獨霸朝綱之野心!而不願屈人之下!除非漢帝文蹈武略,威震天下!!


五穀雜糧55


漢獻帝除掉了曹操,有兩個變量決定劉備、孫權是否效忠朝廷。

第一除掉曹操的時間

對於劉備來說,取得漢中之後,劉備集團已經形成一批鐵桿粉絲,其漢中王勸進書署名囊括各派人士,並且已經將個人富貴和理想捆綁在劉備身上。同時劉備集團此時擁有了可以休養生息或者發展壯大的地盤。不管劉備初心是如何,這個團隊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割據或者劉備稱帝,因此劉備無法效忠朝廷。

對於孫權來說,從赤壁之戰後,孫權已經通過戰爭整合武將的部曲,檢驗了文官的忠誠,同時激發出東吳集團的抗壓能力,其後為奪取荊州,可以撕毀合約聯合曹魏,已經充分體現東吳集團就是個割據軍閥,因此孫權無法效忠朝廷。

在除掉曹操最佳時期之前,劉備、孫權效忠朝廷就要看

第二除掉曹操的方式

漢獻帝除掉曹操如果採取刺殺、毒殺、計殺等方式,基本無流血的宮廷政變,這種方式朝廷派與曹操派還有一個非常長時間的較量,就會在京城和外圍形成一批騎牆觀望派。劉備和孫權都會宣誓效忠朝廷並組織勤王,迅速進軍京城謀取奪權,成為投機派,在京城附近大打出手;

漢獻帝除掉曹操如果依靠宗室、權臣、豪強共同組織的團體擒殺的話,必然會除掉的同時將死忠曹操的清除,分化中間派,同時分封劉備、孫權,召其入京就職。劉備和孫權只有不帶兵進京,讓朝廷分封、分化部眾,進京效忠朝廷以謀取更大地位,不過孫權估計不習慣,後期會出問題。


石家言


漢獻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曹操曾控制漢獻帝來命令諸侯。可以說這個皇帝是沒有一點實權的。現在出題者假設漢獻帝除掉了曹操和劉備,那麼孫權會效忠朝廷嗎?我認為會,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1.曹操和劉備的實力是遠大於孫權的

曹操曾作為三國鼎立時期最大的霸主,他本人就非常的足智多謀,再加上身邊有眾多的謀士和賢才,因此實力不容小覷。而劉備憑藉其皇族後裔的身份以及他的個人魅力也是贏得了一大批人的追隨。並且劉備在後期號稱擁有80萬大軍,這是多麼恐怖的一個數字。

漢獻帝除掉了曹操和劉備,說明漢獻帝的實力遠在他們兩個之上。而孫權的軍隊曾與劉備的軍隊合夥攻打曹操的軍隊,並且孫權的實力遠在曹操之下。因此,在生死麵前,我認為孫權會選擇效忠朝廷。

2.孫權與當地百姓感情深厚

孫權家族世代鎮守那片地方,對當地的百姓可以說是感情深厚。而今漢獻帝已經除掉曹操和劉備,證明漢獻帝是非常有實力的。孫權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孫權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自己不是漢獻帝的對手,如果開戰必敗無疑並且還會增添很多無辜的傷亡,民不聊生。處在對百姓愛護的角度考慮孫權會效忠朝廷。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6517664968497894"} --}

小生子講歷史


我是安定郡小書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假如漢獻帝除掉曹操,對於劉備、孫權是否會選擇效忠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絕對的答案存在。

原因是這個問題本身假設就有幾個方面的問題:

  • ①漢獻帝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除掉曹操。

假如漢獻帝完全通過自身發展的力量除掉曹操,實現權利逆襲,那麼毫無疑問漢獻帝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皇權集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這時劉備、孫權此等梟雄面對天下大勢,選擇效忠朝廷,完全是有可能的,至於是不是真心也就不要過於強求了。

假如漢獻帝是依靠外來勢力除掉曹操,那麼就會出現前門拒狼後門迎虎的局面,形式對於漢獻帝還是沒有任何改變。畢竟已有先例,董卓之後有李傕、郭汜,李、郭之後有曹操,誰又能保證曹操之後沒有張操、李操。如果是這樣的局面,劉備、孫權這些地方諸侯怎麼會真心效忠朝廷。


  • ②除掉曹操之後出現的局面也決定一切。

正如上面所說,如果除掉曹操之後,朝廷大權依然掌握在權臣手中,漢獻帝依然是一個傀儡。那麼,這種局面下,即使劉備、孫權這種梟雄效忠朝廷,對漢獻帝而言又有何種意義呢,畢竟人家真正效忠的也不可能是一個傀儡。

  • ③即使曹操在世,劉備、孫權都會效忠朝廷的。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都會這樣做的,東漢末年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都是選擇名義上效忠朝廷,否則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相反,正是由於曹操的在世,劉備、孫權始終表示效忠朝廷;等到曹操去世後,劉備、孫權先後稱帝。


安定郡小書生


假設漢獻帝劉協除掉了曹操,劉備,孫權二人也不會效忠朝廷,天下也終將發展成三足鼎立之勢。《三國演義》中只是將曹操的名字換作了別人,故事延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歷史前進的車輪,不是某一個人物所能阻擋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劉協除去曹操的辦法肯定是暗殺,毒藥之類的計謀,並不是憑實力剿滅的。劉協本是陳留王,是董卓扶上了帝位,變成了傀儡皇帝。董卓死後,換李傕,郭汜,二人死後曹操掌權,所以他的地位一直沒變,並沒有自己的強大勢力, 只有國舅董承和伏完無關痛癢的來了一下,隨即被曹操滅了。所以說他只能用一些非常手段來除掉曹操。

假如在未統一北方前殺了曹操,有兩種可能,第一曹操的部隊被各大軍閥相繼吞併,劉協繼續他的傀儡之路。第二曹操部下殺了劉協報仇,另立新君,部隊換人重新掌管。這兩種的最後結果肯定是軍閥繼續混戰,最終有一股勢力取代曹操統一了北方。劉備勢力最小,依付於劉表,劉表亡後終將免不了南下逃亡之路。

如果曹操死在了統一北方後,更不用說了,曹操的部隊都是老底子,不是原族夏侯就是現族曹姓,武將又都是忠貞之士,肯定是為曹操報仇把漢獻帝滅了,扶持曹操的兒子上位,繼續統兵南下。漢獻帝都沒了,漢朝已經滅亡,劉備,孫權還有何效忠朝廷可言呢?

所以說如果漢獻帝除掉了曹操,劉備和孫權也不會效忠朝廷。





東瓜西瓜馬來瓜


不可能,就看孫家父子的名字就是要拉起大旗鬧革命的。就算除掉曹操。孫吳這邊也會是割據自立為王,靜待時機。就算漢獻帝除掉了曹操,後面也會有以曹操勢力為主的士族,在東漢後期到隋唐這段時間,並不是殺一個權臣就解決問題的,最簡單的倆個例子,北魏孝莊帝和北周武帝。雖然滅了權臣最後還是被滅。(雖然宇文邕在他在位沒事)

而劉備那,我賭也不會真心實意的效忠。頂多是打著效忠的名號靜觀其變。從當時漢獻帝為死他登基為帝就可以看出來,這就是一個真流氓假仗義的人。仗義背後都是有目的的。


漫遊影響


這肯定是不會的,劉備,孫權貴為一代諸侯,都有爭霸天下的野心,都想成為天下之主,曹操只是他們打天下的藉口而已,有沒有曹操的區別只是在於一塊遮羞布而已。


花開花落


不會,首先漢獻帝本身就不是正兒八經上位的,從正統來說,有點不合法性,屬於董卓擁立。

其次,當時的漢朝和之後明清意義上的“家天下”差距還是挺大的,大家更認可的是“劉”姓,不在乎你是不是嫡系,不然劉備這種中山靖王后代八竿子打不著的早就被人噴了。從這個角度上看,漢獻帝不具備不可替代性,各路軍閥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改奉其他劉氏宗族為皇帝,甚至不排除提前自立。

最後,漢獻帝不具備除掉曹操的可能性,這個與康熙除掉鰲拜不能比,鰲拜嚴格意義上屬於家奴,連大臣的概念都不算,但漢獻帝和曹操更像是合夥人關係,而且曹丞相具有絕對控股權,所以不可能除掉曹操。


拉佛閣


曹操絕對是梟雄。他能夠統一北方,和他自身的素質分不開外,還因為他佔據了輿論最高點,即“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種輯、劉備、王子服、吳子蘭等試圖借“衣帶詔”誅殺曹操。

事件敗露後,除劉備逃到青州投靠袁紹外,其他人都被滅門,之後就有了袁紹討伐曹操的事件。

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擾折棟樑,孤弱漢室,除忠害良,專為梟雄!

這是袁紹討伐曹操的檄文,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當時漢天子還是有一點政治影響力的,但也只是有一點。

對於東漢末年的軍閥來說,天子只是他們收買人心的工具。袁紹看似正義感爆發,其實是痛恨自己沒有先搶到皇帝,失去了明面上的大義。

為什麼?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最開始就是他的謀士田豐提出的,只不過被曹操搶先了一步。

如果建安五年,劉協真的除掉了曹操,那麼等待他的不是諸侯朝拜,而是刀斧相向、身首異處了。

第一個砍他的恐怕就是劉備!

漢室衰弱,諸侯並起!從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舉孝廉開始,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歷經黃巾起義、十常侍之亂、董卓亂政,曹操是貨真價實的漢臣!

他的思想路線還是匡扶社稷、復興漢室!所以他接受了謀士毛玠的建議,打出了“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旗號。

在曹操的監視下,劉協雖然是傀儡,但曹操給他保留了皇帝該有的尊嚴!


小小小陽仔


答案當然是不會。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成為了傀儡皇帝,有好幾次想要除掉曹操,但是都失敗了。但是如果漢獻帝真的除掉了曹操,劉備和孫權依然不會效忠於他。

在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的時候,劉備在沒有確定漢獻帝是否被害,迅速在成都為他披麻戴孝,舉行國葬,然後自己當上了皇帝。事實上卻是漢獻帝並沒有死,只是被曹丕廢掉。

劉備心裡只是想自己當皇帝,巴不得漢獻帝早點死,其他的才不管那麼多。

不管你死不死,反正我覺得你死了就是死了,就這樣的劉皇叔你指望他效忠朝廷,簡直是做夢。他要是達到曹操那個官職,恐怕早就倚仗皇叔的身份廢了漢獻帝,自己去當九五至尊了。

至於孫權就更不可能了,從一開始就沒有效忠朝廷的意思,只想自己割據一方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