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留下了一本《道德经》,然后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之后去了哪里?

子冬


老子留下了一部《道德经》然后出了函谷关,去了哪里?当然是去了所有华夏子孙心里,没听见常有人开口闭口“老子如何如何”吗?哈哈。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星光灿烂,老子只需《道德经》五千言就足矣!这五千言函盖之广令人难以置信,治军者领悟到带兵打仗之道,当政者领悟到为政之术,商贾领悟出经商之要,在上者悟出卸下之策,在下者悟出存身之理。虽仅五千言,但已道尽人间之要。

仙人历凡,入世指点世人,该说的都说了,还留在人间干什么?世俗凡人又焉知其所往?[呲牙]


甪里山居士


历史上关于老子最终结局的说法,很多:

有人说,化胡,成为释迦牟尼;有人说,羽化登仙,成了太上老君;

有人说,长生不老,到了一个乱世,便转化一个身份出来救世,然后再隐去;

老子西去,函谷关受尹喜“胁迫”作《道德经》。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那么问题是,他为什么选择西去?

乱世之下,民不聊生,老子作为一个心怀天下苍生的学者,著书立说教化世人,后来发现,没用,还是死样子,于是,选择了离开;

西去,在每个民族的历史中,都有一个神仙居住的“圣山”,在中国,那肯定就是“昆仑山”了。西去,定是往昆仑山去喽。

道家认为人可以长生不老,据说中国早就有了真正的炼金术,只可惜成本太高,后来失传了。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那么他是否可以做到长生不老呢?

“曲则全,枉则直……”道家思想本来就不会用一个绝对的概念来定义一个事情。所以老子西去,走了,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没有定论。

你说他死了,没人知道尸体;你说他活着,没人见过真身。

老子肯定活着,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骨子里!

咱们不妨用现代思维来解读一下司马迁的春秋笔法。首先可以肯定是,老子是入过仕做过官的,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干过国家级图书馆馆长什么的,只是后来没做了。照司马迁的说法,老子辞职是觉得没意思,于是隐居了起来,可为什么后来又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呢?

司马迁没说,但理由并不难想。

在中国人的古老概念中,西边人烟稀少,跟天界仙境挂边,老子西行那是为了远离尘世,修道飞升。

所以说,西行一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宗教神话色彩,比较符合老子的身份。

可历朝历代总有人在西行的基础上继续追问,老子西行去哪了?

其实这种追问都是带着世俗目的的。

有的说,老子西出大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在印度教出了释迦摩尼这样的大弟子。

这不过是道教为抬高自身地位贬低他人的说辞。

还有的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了脚,炼丹修道,最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了。

持这种说法的甚至考证出了老子西行的路线图——出函谷关,过散关,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然后又回转到了陇西,并最终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而其子嗣呢,则在此地生生不息,繁衍开来。

唐太宗李世民高度赞同这种说法,在其所修的《氏族志》中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这么说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天下李氏出陇西,老子是陇西李氏的太上始祖。

时至今日,临洮县岳麓山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文峰塔”等跟老子有关的遗迹呢。

该怎么评价这种说法呢?消费名人自古有之也。

关于老子最终去了哪?其实还有另一种很世俗,并且有一定文献依据的说法,啥西行飞升,老子就是退休后东归,回河南老家颐养天年去了。

据考证,老子的故乡在今天河南鹿邑县,和孔子所在的曲阜很近。

正因为两位大师离得不远,这才有了孔子拜访老子,并向老子问礼的美谈。这事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儒家经典《礼记·曾子问》中都有明确记载。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不仅极高,而且很酷。他说:“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西行成仙!东归成贤!

好像成仙最后占了上风,这也许更符合中国人的历史情趣吧。


生活百味N


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但是,其在函谷关创作完道德经之后,就骑青牛出关,一路西去,从此不知去向。有人还专门研究了老子西行的路线图。他的行程线路大体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远、临洮、兰州(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居延海)等地后,回归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今县城东岳麓山)飞升崖“飞升(去世)”。不知可信度有多高。



LHC否极泰来


说法一:去秦国了

这个说法来自庄子的《养生主》原文如下: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按着有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老子去了秦国,并且还死在了秦国。老子死后有很多人来到秦国为他吊孝、守灵。老子的好友秦失就是其一。

有学者认为,秦失不仅是老子的朋友,也可能是秦国上流社会的人物,老子进入秦国很可能就是由秦失引荐的。老子带过去了到家的思想和知识。秦国当时属于偏僻小国,积贫积弱,老子入秦后,我们能从后期的史料中发现,秦国的国力出现了增长,比如说春秋五霸中的秦穆公,称霸于春秋时期,这也是老子入秦之后的事。

当然,这个老聃是不是老子还存在争议。

说法二:化胡为佛

老子化胡是道教和佛教都有的传说。

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去了西域天竺,对那里的外国胡人进行教化,于是有了佛教。紧接着后世道教就有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这本著作的作者一般认为是西晋道士王浮。但是据学者考证,老子化胡的说法在东汉时就有了,而且极有可能是佛教初传,为了适应宗教环境,而有意攀引的。

后来"老子化胡说"日益发展,成为道教优于佛教的依据。而佛教也有"三圣东来"创立儒道两教的传说。

其实说白了,这都是那些所谓方外人、出家人的尘世杂念。


文史漫谈


2500多年前,老子就职于周王室的“国家图书馆”,官职应该是“馆长”了,但他在任职期间,没有看管好图书资料,让人给抢运到楚国去了!为此,朝廷罢了他的官。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势力渐大,周王室又不断内讧,这些明争暗斗本不是他所喜好的,随使他感到厌烦,洛阳已经不在留恋。于是就辞职挂靴而去,就像今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就骑了青牛出了洛阳城西门,向函谷关而来。当时防守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有天早上尹喜很早就来守关。

他站在城楼上,手搭凉棚望东方——古人有望气之学,若看到紫气,必有贵人至。 不一会儿,果然有紫气从东边飘移过来,渐渐地近了、大了。

他赶忙吩咐下属备好酒菜,然后急步走下城楼,虔诚相迎。 定眼一看,来者是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骑一头青牛,隐隐有一股仙气。

老子由于走得匆忙,没带通关文牒,(“相当于现今的护照”) 由于没带“护照”,无法出函谷关,正在老子无计可施之时。

关令尹喜不像现今官员那么办事死板,制度僵化,于是有了《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西出函谷关而去,莫知其所终。”

那么老子出关,究竟去了哪里?《后汉书》提出了“老子化胡说”,认为他到西方教育胡人去了,并且后来成了佛,终是无考,不足信。

有的文献记载,说他往西度过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也。有的说是往中东或印度去了。还有的说只是到函谷关外游了一圈又回洛阳了,种种说法不一而足,这是万古之谜,没有确切答案。

本人推断老子出关后既没有去的那么远,也没有再回洛阳。理由是一:年龄太老了,身体不支撑他走那么远,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和孔子论道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99年-公元前490年,算来老子当是80岁左右的年纪了,在当时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下,骑着青牛西去的那么远是不大可能。

理由二:老子之所以要出洛阳而西区,原因官场是一部分,还有当时的国际环境,霸权主义肆虐横行,只有西方少战乱也。

本人认为老子向西去了现今甘肃的天水,据史料记载,老子的足迹经过此处,据此本人认为老子没有再西去也没有再回洛阳了。

因为万经之首《易经》的首创者伏羲就是天水人,距今有6500年了,对于老子来说那也是古人了。老子的《道德经》本就源于此书,当年的老子膜拜于他的古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吧。正所谓:

读老子有感

国学宗师

王权势落把心寒,聊寄修真与炼丹。

洛邑城西青丑去,函谷关里紫云盘。

文牒受阻留千意,德道真经万世传。

祸隐福依当自鉴,从来直在曲中间。







国学宗师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其实表示了他对周王朝的不满,因为他主张无为而治,当时纷乱的战火年代和他的思想相差了太远,所以他游历的另一目的很有可能是为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可以让他享受无为的一个地方,而他最后选择的临洮确实也是一个山清水秀,远离世俗的地方。


若谷视界


当然是去了天庭,位列仙班了,以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 就是再就业,或者说成是调动工作了,据我考证,老子去到天庭后,因为工作能力强,适应新工作时间快,终于分到了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岗位,没事练练丹那,烤烤火,烧烧猴子啊,总之,老子在天庭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亮哥转身


有道德经在,他去哪与他人何干?


赭红


去哪里不知道,但听说北宋时还有人见到过老子!按老子说的:“死而不亡者寿!”来说的话,他现在也还活着!


万年君子酒


去了哪里?他没告诉我们啊,那时候又没有追踪器什么的,就不知道啊。

不过,大家都是向死而生,悟了,则老子与你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