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前言:電影《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是繼《夏洛特煩惱》後的又一品質力作。而此前話劇《驢得水》又被稱為<strong>"零差評的口碑神作"

,所以電影版《驢得水》在上映前則備受期待,並且也不負眾望的獲得了一致好評。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海報

這部電影是近年來難得的具強烈諷刺意味的荒誕喜劇,一個少有人涉及的冷僻題材,冷笑怒罵之間將知識分子的時代眾生相及其人性弱點進行辛辣的揭示。

影片中的隱喻與細節都展現的十分到位,即便是以喜劇著稱,卻難掩其中的悲傷意味。

01"驢得水"

故事發生在1942年的民國時期,在一所偏遠學校中,一群"品行不端"卻有著教育夢想的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英語老師從而冒領薪水吃空晌。面臨教育部特派員的檢查,大家決定讓正巧來小學修鈴鐺的銅匠來冒充這個叫"呂得水"的英語老師。沒想到特派員對這位"呂得水"老師相當欣賞,決定將他捧成教育家,以獲取美國慈善家的資助。

一個謊言需要用無數個謊言去圓,這場諷刺荒誕的鬧劇就此拉開序幕。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劇照

02"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種荒誕的、變態的、病態的文學流派,把痛苦與歡笑、荒謬的事實與平靜得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並列在一起的喜劇,是20世紀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

《驢得水》就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喜劇。

影片中,從我們知道"驢得水"老師只是一頭驢,而之所以將其稱為老師則是因為其他幾位老師的貪婪之心時,這場荒誕大戲就已經開始了。

有著知識分子稱號的教師們請來從沒接受過文化的銅匠冒充曾在英國留學過的"呂得水"老師,女教師張一曼通過"睡服"銅匠喚醒銅匠內心深處的慾望,並且同意幫助他們完成謊言。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呂得水”老師

而這群知識分子也因特派員決定將"呂得水"老師捧成教育家而獲得每月三萬元的補貼,誰知美國慈善家給的每月補貼並不是三萬而是十萬,剩下的七萬則是被教育部貪汙。

美國慈善家前來看望"呂得水"老師,恰巧銅匠的老婆找上門來,校長等人為了事情不被敗露犧牲了張一曼,張一曼擊碎了銅匠對她的那份情感,卻沒想到最終的悲劇便是來自銅匠的報復。

《大英百科全書》對"黑色幽默"的解釋是:"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響。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截圖

《驢得水》正是如此,它有著啼笑皆非,也有著諧中寓悲,它能讓我們哈哈大笑,也能讓我們悲傷壓抑。

從一開始的幽默荒誕,到最後的所有人都被馴服,它將痛苦與歡笑,荒誕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引發觀眾無盡的思考。

03"隱喻與細節"

《驢得水》有著巨大而龐雜的隱喻。編劇將原本三四個小時的話劇壓縮成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內容量以及包袱都是很緊湊的,下面就從幾個細節來看其中所蘊含的隱喻。

1、 在一開始,孫校長讓張一曼報告"驢得水"老師的工資使用情況時,裴魁山挪用工資做了假牙,張一曼拿工資買了服裝布料,周鐵男拿這筆錢置辦了健身器材,此時孫校長有些生氣的說:"驢得水老師的工資要專款專用,你們這麼做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劇照

而當張一曼說到眼鏡修理費時,孫校長立馬打斷張一曼讓她不要說的那麼仔細,因為在座的人當中,只有校長戴眼鏡,所以眼鏡修理費是誰用的不得而知。

2、 當驢棚起火時,周鐵男率先趕到,拿起掃把就去滅火,這也體現出周鐵男這個人物的性格是<strong>十分衝動莽撞的,同時也預示著他最後的命運會因他的這種性格而發生極大的轉折。

當裴魁山用土滅火時,恰巧將土撒在了張一曼身上,這也預示著之後在張一曼遇到事時裴魁山將會對她<strong>倒打一耙,這一點從之後裴魁山對張一曼的罵語中得以體現。

而校長趕來時說道:"你們別瞎弄了,一切聽我指揮"後,下一個鏡頭則是驢棚的火勢變大,基本無法撲救。這一點就體現出劇情的走向將會在孫校長<strong>偏執且無為的領導下走向悲劇的結尾。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截圖

3、 在故事最後,周鐵男看著孫佳遠去,接著走進學校,校門口的兩排字"進來彬彬有禮,出去步步生風"以及"學做人"三個大字,則是對周鐵男這個人物最大的諷刺,在之前他稱"驢得水"只是個牲口,卻沒想到最後自己何嘗不也如牲口一般呢。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截圖

4、特派員第一次到學校,雨神廟裡佛像還在,在這個極度缺水的地方,雨有著極高的地位,這代表著那時候大家都有目標,有希望有信仰。

當特派員第二次到學校,佛像被移出,這便是由於這段時間裡,他們因為每月三萬元的救助金過上了比原來好的生活,所以雕像和原來的桌椅被丟棄在外面,這也代表著他們不再有自己內心的理想,轉而被金錢所代替。

影片結尾的時候,雕像被遺棄,與其他丟棄物扔在一起,這也就代表著劇情走向結局,這一場謊言編織起來的荒誕故事就此結束。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截圖

04"時代眾生相"

《驢得水》這部電影中,除了幾位主要人物之外,再無其他角色,說是學校,卻從未見過學生,也從未見過這幾位知識分子所說的愚昧無知的農民。

所有人性的陰暗和弱點,全都濃縮到在這所學校出現的這幾位角色之中。

1、 孫校長:他是一個看起來道貌岸然,一心想要振興農村教育事業的懦弱份子,是最早妥協,帶著眾人用一個個謊言編織這場荒誕故事的人。

他曾經將張一曼在城市中救出,卻在謊言面前選擇犧牲她;他身為一個父親,卻同意將女兒嫁給一個滿口謊言的莽夫;他滿口振興農村教育事業,卻為了金錢利益將教育初衷拋之腦後。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他內心的私慾。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孫校長(大力飾)

2、 裴魁山:這個角色起初樂觀向上、心懷拯救鄉村教育的理想,卻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他有著自己的理想,並且喜歡著張一曼,也幻想著與張一曼離開這裡獲得新生活,卻在現實的驅使下變成一個只追逐金錢和利益的人。

他不是一個壞人,反而是"最能代表大多數人的角色"。

最後他成為一個<strong>極端的趨利者,不是因為他勢利,是因為"他能守住的,就只有現實了。"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裴魁山(裴魁山飾)

3、 張一曼:這是這部電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個角色,也是最令人心痛的角色。

在這個偏遠山區,她穿著貼身旗袍,燙著捲髮,似乎與這裡有著違和感。她對情色的毫不避諱,對性的開放,讓人對她的印象就是一個有知識的蕩婦。但是,也正是如此,她對自己有著明確認識,她坦蕩的說出自己就是喜歡性就是個蕩婦,這也體現著她這個人物的<strong>剛毅、坦率、灑脫的一面。

她溫柔的唱著《我要你》,把大蒜皮拋起來當做飄雪一般,在她瘋了之後,她拿著一束花走進教堂滿懷期待,這些都體現出她有著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張一曼(任素汐飾)

當她心愛的頭髮被剪掉,她從幻想回到現實的那一刻,是她人生的轉折點。她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驚慌的藏到桌子底下,因為她失去了她心中的美,這也導致了她之後的瘋狂行為。

4、 周鐵男:起初的周鐵男耿直仗義,有著對喜歡的人那種純情的羞澀,在裴魁山怒罵張一曼時他會出面維護朋友,當他面對特派員與軍官的槍時,他依然挺身而出,卻在死裡逃生之後徹底改變,向特派員磕頭求饒。

這之後,他躲起來,看到軍官要強暴張一曼時,他下意識想去救人,卻在面對軍官的槍時選擇逃避,他妥協了,屈服了。

周鐵男原本是一腔熱血,卻在強權與死亡面前下跪求饒,他喜歡著孫佳,卻在被馴服後荒誕的讓孫佳為他們圓謊,他被現實打敗。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周鐵男(劉帥良飾)

如果在槍聲響起時,周鐵男死了,這會令所有人悲痛,但戲劇化的是他沒有死,他屈服於強權,屈服於現實。

5、 孫佳:她是《驢得水》這部影片中最純真的一個人,嫉惡如仇、充滿倔強,她始終看不慣父親以及其他人的所作所為,也想著去揭發他們,結束這一切。

她始終不願順從,卻在孫校長向她下跪時接受了這一切,她將唯一的軟弱留給了父親,<strong>她是影片中唯一沒有被玷汙的正面角色,最後也給了她一個走出這個荒誕之地的結局。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孫佳(卜冠今飾)

6、 銅匠:銅匠這個角色,起初<strong>老實憨厚、貧窮愚昧,在張一曼那裡,他有了內心對愛情的嚮往,換來的卻是張一曼的一句:"在我眼裡,你就是一個牲口。"

從後面的劇情中不難看出,銅匠是希望改變現在的生活的,所以在特派員和美國慈善家面前他表現出極大的順從,因為他<strong>不甘於現狀,但結局是,陪伴他的依舊是那個他不願面對的悍妻。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銅匠(阿如那飾)

在這裡還要說到一個角色就是銅匠的妻子,她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滿口髒話沒有素質的農村婦女,卻是<strong>打破這場鬧劇的那個人。

她與片中其他人形成鮮明對比,將整部影片的諷刺意味表現的淋漓盡致。

05"結語"

《驢得水》這部電影不管是故事還是表演上都非常好,故事情節充滿戲劇化和荒誕喜劇諷刺效果,人物刻畫也個性鮮明富有層次感。

因為是話劇改編,所以劇本和演員臺詞方面的光彩要蓋過鏡頭方面的運用,但卻不失為一部極高品質的片子。

<strong>這樣一群教育工作者,作為知識分子,本應有著崇高的理想與高尚的品德,卻在金錢、利益與強權壓力面前將人性的醜惡展露無遺。

他們想要通過教育改變農民的貪、愚、弱、私,卻沒發現,自己的內心何嘗不是貪婪、愚昧、懦弱、自私的呢。

淺析電影《驢得水》:黑色幽默下,充滿隱喻與荒誕諷刺的世界

《驢得水》

<strong>《驢得水》:講個笑話,你可別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