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的忽必烈為何兩次征伐日本都遭慘敗?難道真的因為“神風”?

大家好,非常感謝觀看本期蘆蘆哥講歷史,我們一起領略歷史的魅力!

歷史上,不可一世的元帝國曾經兩次攻打日本島,但令人極為驚訝的是,這兩次出擊都因慘敗而告終。元世祖忽必烈還想第三次徵日,但最終未能成行。就這樣,征討日本的失利就成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歷史。

很多史料都有記載,馬背上無敵天下被冠以“上帝之鞭”的蒙古軍隊,卻在海上遭遇猛烈颱風,元軍不能抵抗如此天災,只能鎩羽而歸。

就算在日本,也流傳著“神風”的傳說。此後數百年,日本人也一直對“神風”頂禮膜拜,還興起了大範圍的拜神活動。無敵的忽必烈為何兩次征伐日本都遭慘敗?難道真的因為“神風”?

有人說,蒙古軍隊的海戰就是和笑話,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對。雄才偉略的忽必烈,怎麼可能在沒有一點把握的情況下發動海軍呢?其實當時元軍的戰力並不弱,元軍攻打日本,甚至沒有遇到日軍在海上像樣的阻擊。

如果元蒙一打海戰就廢了,那麼日本人為什麼不在海上阻擊呢?而要等蒙古人登岸?難道他們不知道蒙古人是怎麼在陸地上踏平天下的嗎?

真實的情況應該是,蒙古軍的海上力量並不弱,還有可能很強,強大到日本人不敢在海上迎擊元軍。

元軍被“神風”打敗的故事是這樣的,日本人海上打不過,只有在陸地上利用熟知地形的優勢和蒙古人對抗。但是蒙古人太牛了,基本上一到陸地上就如入無人之境。日本人開始全線敗退,他們一直退到大宰府(九州島治所),這裡有最後一道防線——水城。但是當蒙古軍想著如何慶功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強烈颶風席捲了蒙古軍隊,使得蒙古人損失慘重。只能大敗而歸。無敵的忽必烈為何兩次征伐日本都遭慘敗?難道真的因為“神風”?

蒙古的第二次徵日還是不順利,日本人也很聰明,他們知道海上陸地都打不過彪悍的蒙古人,於是就想了一個法子,在海邊設置了大量海防要塞。這樣一來,蒙古人就無法順利登岸,於是,又一場神乎其神的巨大臺風,使得元軍損失慘重,打是沒法打了,趕緊逃吧,於是乎,蒙古人只得落荒而逃。

這不是傳說,這是真實歷史。不管這個神風是否出現的過於巧合,總歸它是出現了,而且幫助日本人打敗了蒙古人,如果是我,我也會對“神風”頂禮膜拜的。

我們知道了,打敗元軍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神風。但是這個神風真的有這麼大威力嗎?足夠讓強大的蒙古人都無可奈何?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沒有必要神話誇大神風的作用。至於蒙古人被打敗,除了天災外,也是人禍。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根據最新考古發現,蒙古軍隊在海上大敗,很有可能是因為粗製濫造的艦船設計所致。

很多船體的龍骨上,鉚釘過於密集,在造船時曾反覆使用,甚至對於一艘船來說最為重要的龍骨,其本身質量也很低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有人敢在造軍艦這種事情上動手腳,造成這樣的豆腐渣工程?當然不是。

究其原因,雖然當時中國的造船業非常發達,但是造船業發達的地區僅限於江南及沿海地區,而這些地方,恰好還沒有被忽必烈完全征服。忽必烈急功近利,也是因為過於低估了日本人,所以就將造船的任務交給了高麗人。無敵的忽必烈為何兩次征伐日本都遭慘敗?難道真的因為“神風”?

你攻打日本與我高麗有什麼關係,我才不費時費力好好給你造船呢。於是,本來造船水平就不高的高麗人,就敷衍了事交了差,可想而知,這樣的戰船,該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可以看看一組數據,有研究發現,蒙古戰艦是用10釐米到1米之間的木頭搭接的,而一般的軍艦,至少要使用3米的殼板平接。所以,這樣的船,你不被颱風掀翻誰讓颱風掀翻?

蒙古人過於輕視日本,在很多細節上說實話並沒有把握好對日作戰的策略,因此就有了兩徵日本而皆被神風擊潰的故事,這也成了忽必烈一生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