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兵敗日本真的只是因爲「神風」嗎?

作為曾經橫掃亞歐大陸的虎狼之師,元軍東征日本的失敗,絕不僅僅是一股“神風”就能導致的。事實上,除了“天時”以外,元朝東征的過程中,在“地利”和“人和”上都不佔優勢,失敗是必然的。

13世紀中後期,忽必烈不僅擊敗阿里布哥,征服了高麗,成為蒙古帝國的領袖,還將南宋逼向滅亡的邊緣。雄心勃勃的忽必烈,又把遠光投向了東方的日本。從1265年到1275年,元朝方面一共向派了7位使者,希望日本能像高麗一樣成為元朝的附屬國,但是都無功而返,甚至有使者被日本方面殺害。

元朝兵敗日本真的只是因為“神風”嗎?

為了佔領日本,掠奪日本的財富,並對南宋形成戰略打擊,忽必烈分別在1274 年和1281 年,先後兩次發動了東征日本的戰爭。因為第一次東征發生在日本後龜山天皇文永十一年,故日本史稱“文永之役”,第二次東征發生在日本後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故日本史稱“弘安之役”。

第一次東征時,元軍派出了將近1000艘戰船和15000名士兵出征,雖然戰爭初期元軍取得了勝利,登陸日本領土,但是由於遠距離作戰和不熟海情等原因,元軍最終敗退,第一次東征宣告失敗。

被弱國日本擊敗,惱羞成怒的忽必烈決定發動第二次東征,在弘安之役中,元軍共出動3500多艘戰船,共14多萬士兵,兵分三路進攻日本。但是面對日本方面的頑強抵抗,元軍最終還是戰敗,被迫撤退回國。

七百多年來,元軍因為一股颱風而潰敗的說法廣為流傳,這股颱風還被日本人稱為“神風”。然而,這個可以為元軍將士的失敗開脫的絕佳藉口,卻在元朝、高麗史料中語焉不詳,只有日本方面有相關的記載。

元朝兵敗日本真的只是因為“神風”嗎?

元軍兩次東征的時間分別在10月和7月,第一次東征已經不在臺風高發期,能否發生讓元軍潰敗的颱風是值得商榷的,而在第二次東征中元朝和高麗方面也沒有關於強大臺風的記載。

事實上,元軍的失敗,也是在“地利”和“人和”上不佔優勢的結果。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元軍將士面對四面環海的日本,在作戰上顯得力不從心。脆弱的後勤保障,也讓元軍在長距離的作戰中難以擊敗在家門口作戰的日本。

元朝兵敗日本真的只是因為“神風”嗎?

除此以外,征戰日本的過程中,元朝內部一直矛盾重重。首先是南宋對元朝的抵抗從未停歇,蒙古帝國內部反對忽必烈的勢力也是常與元朝兵戎相見。動盪的國內環境,使元朝不能以最強的力量東征日本。

同時,元朝的內部矛盾延伸至軍隊中。元軍按照國內蒙古、色目、漢人、南人的等級,也將軍隊劃分為蒙古軍、探馬赤軍(以諸部族為之乃鎮守邊境者)、漢軍(以中原漢人為之)、新附軍(南方宋人為之)四個等級,對漢人軍隊百般打壓。即使是屢立戰功的漢人將領范文虎,忽必烈也強調“范文虎,新降者也,汝等必輕之。”這樣的軍隊,雖然有不俗的武器裝備,但是凝聚力和戰鬥力無疑大打折扣,面對舉國抗擊外敵入侵的日本自然是敗下陣來。

除此以外,忽必烈連年發動的各種戰爭,使人民均苦不堪言。面對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東征戰爭,人們的反戰情緒高漲,加上侵略戰爭本身的非正義性,使元軍失道寡助,不得人心。失去本國後方的有力支持,元軍的失敗在所難免。

日本在這兩次戰爭後,開始實施了武裝侵擾高麗和中國沿海地區的政策,倭寇之亂開始出現。“神風”的“庇護”,還使日本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日益膨脹,對中國也從尊崇變為鄙夷和敵視,為日後多次侵華戰爭埋下隱患。

元朝兵敗日本真的只是因為“神風”嗎?

綜上所述,颱風也許對元軍的戰鬥力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元軍的失敗,是“天時”、“地利”和“人和”都不佔優勢的結果。一個不顧人民利益而發動侵略戰爭的政權,不管何時何地都難逃失敗的命運。

只誠. 元朝東征日本研究[D].河北大學,2014.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元朝兵敗日本真的只是因為“神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