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號稱“無敵”,為了表示忠心,最終絕食而亡

大宋王朝自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以來,重文抑武便是這個朝代治國的基本格調,所以大宋王朝文風極為盛行,而出色的將領卻特別少。宋太宗年間,遼國發兵攻打宋國,此時一位戍邊的將領橫空出世,僅以數千兵將就大破遼軍,自此以後,此人名號威震遼軍,契丹人見到此人旗號,轉身就要逃走。那麼此人是誰呢?今天就為大家揭秘。

此人號稱“無敵”,為了表示忠心,最終絕食而亡

圖為契丹鐵騎

大宋王朝重文抑武的根本原因

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的一名傑出的將領,後來發生因發生陳橋兵變被擁立為帝,因而建立新的王朝——宋,新的王朝建立後,太祖邀請眾位有功的將領吃飯飲酒,在飯桌上讓他們交出兵權,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那麼太祖皇帝為什麼這樣做呢?原因很簡單,趙匡胤本就是靠著禁軍統領的職位之便,以及手裡握有重兵才逼迫北周皇帝禪位於他,他害怕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到他身上,所以才有了杯酒釋兵權。宋朝後世的皇帝們也紛紛效仿於他,這就造成了宋朝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

此人號稱“無敵”,為了表示忠心,最終絕食而亡

圖為陳建斌版趙匡胤

年少成名,“無敵”之名嚇破遼軍的膽

楊業是幷州人,父親是刺史,他小時候便是風流倜儻,且有幾分俠義之氣,十分精通騎術與弓術。他十分喜歡打獵,還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要是做了將軍,一定會像鷹隼一樣追逐獵物,讓敵人聞風喪膽。”等到他剛剛舉行完成人禮後,他的父親便讓他跟隨建立北漢政權的劉崇,被封為保衛指揮使,他以驍勇善戰而遠近聞名,經常立下戰功,還被升遷為節度使。

此人號稱“無敵”,為了表示忠心,最終絕食而亡


宋太宗北伐的時候,一直以來都非常欣賞楊業的才能,北漢投降以後,太宗皇帝就派遣使者會見楊業,隨即封他做了右領軍衛大將軍,因為他出色的戍邊才能,於是又讓他做了代州刺史,戍邊衛國。次年,遼軍大舉進攻雁門關,楊業僅率數千之眾便大破遼軍,此“楊無敵”之名嚇得契丹人聞風喪膽。

此人號稱“無敵”,為了表示忠心,最終絕食而亡

圖為宋太宗

勇力堪比項羽,被擒後絕食盡忠

雍熙三年,跟隨大軍一起北伐,因為受到了監軍王侁的逼迫,毅然決然請命出征,誰知在狼牙村遭到了敵軍的埋伏,吃了敗仗,而且沒有援兵,最終無奈被包圍在陳家谷中。楊業知道援兵不會再來了,捶胸頓挫,於是率領剩餘的士兵拼命往回衝,全身受到了幾十處的創傷,士兵也死傷殆盡,可是楊業並不害怕,親手殺死了上百個敵人(可見武力值堪比項羽),戰馬受到重傷不能前進了,自己也殺到沒有力氣,最終被契丹人生擒。楊業心中十分悲憤,為了表忠心,絕食而亡。

此人號稱“無敵”,為了表示忠心,最終絕食而亡

圖為楊業

一代忠良以這樣的方式逝去,令人無比痛心。他的死要歸咎於宋朝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因效仿太祖,各代皇帝會派監軍進駐軍隊,目的就是監視各個將領,戍邊將領只有統兵權,沒有調兵勸,誰若沒有皇令而擅自調兵,就要滿門抄斬,反而監軍是皇帝的代表,擁有主導權。所以楊業的死,表面上是王侁的責任,實際上是死於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