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寿山印石文化


去过故宫的朋友都知道,这座明清时期的皇宫里面有着众多的宝物,当然,现在故宫博物馆里面也有来自各地的文物,可这些文物和当初比,肯定还是差了不少。

在清朝的时候,历代皇帝都很喜欢收藏,尤其是乾隆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国力达到鼎盛,他本人也是一个文玩爱好者,就喜欢收藏各种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印章,乾隆一生中拥有数千枚印章,常用的有500多件,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在字画上盖自己的印章。

不少的古迹也因此被他给毁掉,可皇帝的印章肯定是非常值钱的,乾隆手上也有一个最特殊的印章,那就是田黄石三链印章,这枚印章特殊就特殊在它是用田黄石打造出来的。

田黄石非常珍贵,现在田黄石的资源也越来越少,在去年田黄石的交易价格是黄金交易的1000多倍。在古代,田黄石也要比黄金有价值多,乾隆也因此最喜欢这枚印章,向来都是贴身携带,后来清朝灭亡,一开始清朝皇族还可以在紫禁城里面居住,可后来他们就被赶出来。

溥仪在走之前,就已经偷偷卖掉紫禁城里面不少的文物,后来他离开紫禁城,更是偷偷把里面的很多宝物都给运走,其中这枚田黄石三链印章更是被他藏在贴身的棉衣里面带走,后来连日本人都没有发现这枚印章。

在二战结束之后,溥仪被捕入狱,自己后来也是主动悔过,并把一直携带的田黄石三链印章捐献给新中国。如今这枚印章回到故宫,也是故宫博物馆里面的镇馆之宝。

这枚印章是由三个印章组成,三个小印章是由田黄石链连接起来,无论印章还是链子,都是用同一块田黄石打造出来的,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印章上面刻着的“惟精惟一”这些都是从《尚书》中得来的。溥仪对这枚印章也是非常重视,在他出逃带走的这些文物中,很少有文物会让他贴身带着。

那么这枚印章到底特殊在哪呢?

田黄石的价值可和其他的玉石不一样,这种石头是产自福建寿山,全世界只有这个地方才有产出,是顶级的软宝石。

它在明清时期都是用作贡品,主要是雕刻成皇帝专用的玉玺印章,它的色泽与明黄色非常相似,而皇室专用的颜色就是这种,因此它非常符合皇室的威严。乾隆这么喜欢印章的人,他手上拥有各地宝石印章,可他唯独是最爱这枚印章,无论是做工还是材质,这枚印章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后来这枚印章也是清朝皇帝最为重视的宝物,它也象征着当时乾隆时期的巅峰清朝,溥仪对于自己的祖先是非常崇拜的,他心里也非常怀念当初强盛的清朝。

随身携带这枚印章,也是想怀念当初的故国,这枚印章见证清朝从强盛到衰败。对皇帝来说,他们日常办公的时候主要会用到两个东西,一个印章一个玉玺,往往皇帝的印章是可以代表着皇帝的权力,玉玺更是天子的象征,溥仪离开京城之后,他可不想就这么让出皇位,心里还存着幻想,想要恢复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早就和日本人有了联系,希望自己可以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重新登上帝位,因此他就需要维护自己皇帝的尊严。

带着这些宝物,一方面可以用来筹集资金,他带出去的大部分宝物都为了自己的复国大业做贡献,另外一方面,有些宝物是他确实很喜欢,一辈子生活在紫禁城里面,肯定对这里有着一定的怀念,带着一些京城的东西,也可以睹物思人。要是他把这个东西留在故宫,或许早就毁于战火,他贴身带着,也没有让日本人发现,后来他捐献出来之后,这枚印章保存完好,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猫眼观史




田黄石三链章是乾隆的私人印章,学名乾隆田黄三链章,也叫乾隆田黄三联玺,三枚印章由三条石链连成一个整体。三链章上的印文“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尚书》,意思就是需要居安思危,要顺应天命,懂得自然之理。

田黄石是三链章的取材,是印章的极品,非常珍贵。田黄石是我国著名的软宝石,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泽普遍泛黄,又从田中产出,因此得名田黄石。



物以稀为贵,田黄石无疑是软质雕刻石中的皇冠贵族,有”石中之帝”的美誉。中国的收藏界一直有“一两田黄万两金”的说法,田黄石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说实话一般人要有一两真材实料的田黄石,那他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田黄石三链章的制造工艺堪称精益求精,惊为天人,光链雕的技法就令人叹为观止。试想,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而田黄石质软(硬度大约为2.5--3.0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因而这件田黄三链章的工艺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不是当时当世一等一的能工巧匠,绝对制造不出如此妙手雕成的稀世珍宝。



田黄石三链章一直被溥仪奉为绝世珍宝,不仅在于它本身价值连城,还在于它是满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见证。田黄石三链章多年来一直被溥仪贴身携带,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好几次差点被侵略者搜出。直到新中国成立,溥仪被遣返回国,他几番考虑,最终将田黄石三链章献给了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末代皇帝溥仪有一手绝活,是什么绝活呢?有一次,前清遗老兼国学大师王国维请老主子溥仪来自己家中做客,王国维想在主子面前显摆显摆,便把平生收藏的古董文物拿出来让溥仪点评,结果溥仪看过之后竟然说:这些东西看起来不太对劲,跟我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王国维顿时就傻眼了,溥仪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赝品(假文物)。没道理啊,按说自己也是个懂行的,收藏的时候也没看出什么毛病来啊?于是在溥仪走了以后,王国维马上带上藏品去找收藏大家鉴定真伪,结果还真被溥仪说准了,这些藏品都是赝品。

事后,王国维问溥仪:您究意是如何看出毛病来的?溥仪笑着说:我就是觉得它们跟以前在皇宫里见过的东西不太一样,所以认定这些东西不对劲。看到这里,我想您一定知道溥仪的这手绝活是什么了吧!没错,他的这手绝活就是鉴宝。溥仪虽说是末代皇帝,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打小耳濡目染所接触的奇珍异宝,孤品善本不计其数,因此寻常的珍宝古玩他一打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这就好理解为什么溥仪出宫时会单独把田黄石三链章缝在棉衣里头给带出宫来,因为他明白这东西的价值,为了防止冯玉祥的部队不让他带走这方印章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这个令溥仪煞费苦心带出宫来的田黄石三链章也叫乾隆田黄三链章,光听名字大伙就知道这是肯定是乾隆时期传下来的。没错,它是乾隆的私人印章,乾隆生对非常喜欢这方印章并且经常随身携带。那么乾隆田黄三链章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独到之处呢?

印章材质

乾隆田黄三链章所用的印章材质是比和田玉更稀有,价值更高的田黄石。田黄石产自福建寿山下一块方园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因色泽泛黄又产自田中,因而得名田黄石。因产量稀少,田黄石自古便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现今更是有“一两田黄万两金”之说,由此可见田黄石的稀有和珍贵。

制造工艺

乾隆田黄三链章是由三枚印章组成的,一个刻着“乾隆宸翰”,另一个刻着“惟精惟一”,而中间椭圆形的印章刻着“乐天”两个字。最奇特的是这三枚印章全被一条玉石环链连接在了一起,而这条环链与这三枚印章都是从一块玉石上雕琢出来的,这样的高超技艺,世所罕见,加上稀有的材质,真可谓是无价之宝。

人文底蕴

前面说过,这方印章最早的主人是乾隆皇帝,乾隆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也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做为皇帝私人印章的乾隆田黄三链章是那段辉煌时期的历史见证,也代表了当时最高超的玉石雕琢水平,再加上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其价值之高可想而知。溥仪将乾隆田黄三链章带出宫后,一直将它视为至宝贴身保管,即使在出宫后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失去了大量源自宫中的珍宝,但他却一直亲身保管这方印章,可见溥仪对其的喜爱。1950年7月,从苏联引渡回国的溥仪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接受了深刻思想教育的溥仪将印章上交国家,用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入朝作战。

现在“乾隆田黄三链章”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这份功劳是属于溥仪的。1997年8月,邮电部将“乾隆田黄三链章”制作成小型邮票在全世界发行。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历史茶坊


故宫和溥仪有很多比这个值钱的东西,溥仪带在身上的含义需要解读一下就明白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田黄在清的时候用来祭地用的,祭祀的心意刻在田黄上,用黄布盖上,文武百官看不到。所谓替天请愿的内容无非都是些国家做大的民计和民生的问题,例如:经济,军事,文化等等。田黄因为具五彩,五德,传说女娲补天石,其实就是通天石,这些石头的振动频率很高,能够给人带来灵感。

这三块田黄的内容:乾隆田黄石印,三方印章用田黄石雕成的链子相连,印文分别是:“乾隆宸翰 ,乐天,惟精惟一”。解读一下,宸翰:“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北宸代指皇帝。乐天:通天达地。惟精惟一:惟精惟一这个成语是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指用功精深,尽上全心去做一件事。链子连着表示三者缺一不可。合起来就是:做一个像乾隆这样的好皇帝需要坐北朝南,通天达地,全心全意,三者缺一不可。

虽然历史没有给溥仪太多时间去成长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但是他还是在一个帝王成长的环境中成长了几十年,留在衣服里是为了时时告诫自己祖宗遗训。




吴抒文


从古至今,亡国之君不少见,但是亲眼看着王朝覆灭,封建帝制陨落,共和建立的君主只有溥仪一人。清朝覆灭之后,溥仪原本可以在紫禁城中守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安度一生,继续做他的小皇帝,可军阀混战的炮火直接让他一无所有。

1924年,溥仪被鹿钟麟带人赶出了紫禁城,诺大的家业溥仪3个小时能带走的东西寥寥无几,清廷近300年积累的财富大都留在了紫禁城内,而田黄三链章则是溥仪带走的为数不多的珍品,这件珍宝随着溥仪走南闯北,无论是在满洲,还是在苏联,溥仪一直将其藏在怀中。

田黄三链章是乾隆皇帝下旨制作的,它是由一整块田黄是雕刻而成,三枚印章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蕴含了中国古代优良的制作工艺。不仅如此,三枚印章分别雕刻了“乐天”、“惟精惟一”、“乾隆宸翰”直接表达了乾隆精益求精,居安思危,顺应天命的施政理念,其价值不可估量。

1950年,田黄三链章伴随了溥仪近半个世纪,从帝王到阶下囚他都是溥仪怀中最珍贵的物件。溥仪回国之后,将田黄三链章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如今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被珍藏。1997年,国家邮电部将田黄三链章制作成小型纪念邮票发行,从某种程度上也肯定了它的价值。

欢迎关注:微历史看客,持续更新历史资讯......


史肆说


皇室的珍宝数不胜数,特别在清朝鼎盛的乾隆时代,乾隆简直享受了清朝任何其他皇帝更奢侈的生活。别的不说,就仅仅印章乾隆就拥有数千枚,常用的印章就超过500方。作为盖章狂魔的乾隆,不知道毁了多少文物,即便如此,乾隆还是乐此不疲地盖章,可见他强烈的占有欲。

但是乾隆最喜欢的印章就是这枚田黄石三联印章,乾隆从来都是贴身收藏的。这枚印章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自古代就有“一两田三两金”的说法。但是现在随着田黄石逐渐枯竭,珍贵早已经突破了三倍黄金的惯例。按照去年田黄石单克最高交易价格达到了26万元每克,而以目前黄金267元每克的标准,也就是说目前极品田黄石的价格达到了黄金价格的1000倍。


所以说单从这枚印章的材质来看,都已经非常珍贵了。然后我们再看这枚印章的工艺更是价值连城。就这样小巧都一个印章,实际上这是三枚印章。三枚印章中两枚正方形,一枚椭圆型。两枚正方形的印章刻有“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椭圆形都印章则刻有“乐天”。而链接三枚印章的链子则是完全闭合,毫无粘合的痕迹。能做成这样的链子,那只有一种可能,这枚印章是同一个玉石雕刻而成。

这样小巧玲珑的链子,用这样坚硬的田石雕刻,有丝毫的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这要多么精湛都雕刻工艺才能做出这种效果。用巧夺天工来形容绝对毫不夸张。

所以在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后,溥仪就偷偷运走了很多珍宝,而这枚印章在乾隆时期,乾隆就喜欢贴身收藏,溥仪更是如法炮制,偷偷的贴身藏在衣服里。在溥仪外逃时,在日本扶持他为傀儡时他都贴身密藏,才没有丢失或者被日本搜刮走。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作为战俘被苏联关押在赤塔看守所。直到1950年,溥仪被遣送回国,溥仪关押在抚顺看守所。当时溥仪考虑再三,把这枚印章捐献给了国家,以支持国家的。在1997年,国家邮电部还专门发行了一套“乾隆田黄三联印”纪念邮票,如今这枚印章仍然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石刻技艺的登峰造极的水平,它也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镇院之宝。


渔耕樵读


“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石三联章之所以能够被宣统皇帝溥仪视为珍宝,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巨大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清王朝的权力象征,以及这块田黄石精湛的工艺。


和众多的宝石不一样的是,在那个崇尚黄色的清王朝,田黄石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的,这种颜色的石料来做印章,可以说是恰如其分。而且这种石料仅仅存在于福建的寿山,产量极其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量少的缘故,也造就了田黄石独具特色的价值。


宣统皇帝溥仪的这枚三联石印章来源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生都颇喜欢手工艺和奇石。


在他做太上皇的时候,下令让人雕刻了这枚印章。


田黄石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并不是十分稀奇的东西,作为帝王,就算是再怎么珍贵的石料,乾隆皇帝也是有机会窥得一二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这枚印章的雕刻手艺。


而这块“田黄石三联章”是乾隆皇帝征召天下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三枚印章的样子:



这三枚印章极为特殊的地方就是:


印章和三条链条均为一块田黄石做雕刻,技艺之精湛,可以说是无任何印章能够与之匹敌。


而且这三枚印章的链条并非是最终粘合在一块的,而是当初工匠在雕刻的时候从田黄石中一点一点镂空雕刻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三枚印章是一块田黄石所雕刻,它的工艺极为复杂,三条连雕镂空雕刻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印章的雕刻难度,少有不慎也许就将这块田黄石全部浪费。


所以,制作这枚印章需要极大的耐心以及极为精湛的手艺去制作。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无情的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在逃离紫禁城的时候就悄悄的带上了这件宝贝。为了不致于将这件宝贝被更多人知晓,溥仪将他藏身于袖口的口袋之中,在逃亡的时候没有一个知晓。


从紫禁城---天津---东北---苏联等等,以及最后回到中国,溥仪一直牢牢的保护着这枚印章。


于溥仪而言,这枚三联印章是自己皇族的权力象征,是自己大清王朝正统的权力所在,失去了这枚印章,大清江山也就真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古代帝王对于印章十分的看重,明朝朱元璋曾经在稳居帝王高位之后,还一个劲的感慨未能拿到元朝帝王印章,颇有“得位不正”的复杂意义。


虽然对如今的人们而言,也许它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但是对于末代皇帝溥仪而言,权力象征是要远远的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溥仪原来的末代帝王的身份早已经不复存在,新时代的到来也让溥仪彻彻底底的意识到自己的帝王梦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了漫天的泡沫。


1950年,溥仪将这枚携带了26年的宝贝上交给了国家,所有被工作人员收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


田黄石三联章的上交,彻底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新时代的喷薄而出。


历史总探长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11月5日,冯玉祥命令鹿钟麟包围紫禁城,并且下令溥仪在3个小时内离开皇宫,否则景山上的大炮将会炮轰紫禁城。

这时的溥仪匆忙的开始收拾紫禁城中的宝物,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能带走的东西不多,所以挑着贵重且容易携带的东西装上了车。但是有一件东西,为了不被鹿钟麟等人发现,便把它缝进了棉衣之中。这件东西就是田黄石三联章。



这件东西精致小巧,便于携带,镌刻于乾隆做太上皇期间。其材质为寿山田黄,工艺为链雕,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件无价之宝。

田黄石

所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所以田黄石的价格早已超越黄金,清代时期田黄石价格已经是黄金的三倍。到了现代,田黄石的开采资源枯竭,所以田黄石每克的价格早已经超过了万元以上。

2018年初,一块546克的田黄石原料,拍卖价格为3456万元,以此看来田黄石的原石价格超过了6万元一克。在2017年秋,一方26克的清代的普通方形印章,拍卖出克260万元的天价,单克接近9万元。



链雕工艺

乾隆的田黄三联印章,原石采用了一整块田黄石。把原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的石链,因此中间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这种工艺制作难度巨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整个印章链断石破。可以想象其珍贵。

自从印章雕刻成功之后,深得乾隆喜爱,后世更是珍视无比,历经多位帝王之手,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溥仪将其带出宫中以后,一直随身携带,虽然期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把诸多国宝贿赂给了日本人和苏联人,但是始终没有把这件田黄三联印章展示给别人。

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之时,溥仪以为是被迫捐款的,但是当他得知每个人都是自愿的时候,深深的感觉到了祖国的团结。这时的溥仪毅然决然的把这随身携带多年的无价之宝,捐献给了国家。



溥仪献宝时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溥仪正在战犯管理所接受劳改,所以写了一封信,然后把田黄印章给了当时的看守员,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回信。溥仪就想是他们贪污了。

但是,过了几天,看守所的王所长来看望溥仪,并且告诉了溥仪,宝物已经上交国家。但是对于新中国而言,宝物不是最珍贵的,最珍贵是改造完成的人。


我是越关


溥仪有一个拿手好戏,那就是“鉴别”文物,只要他“感觉”不太对的东西有大概率都是赝品,这田黄石三链背后的故事也很难让溥仪舍弃,甚至逼不得已要夹带出宫。

溥仪从小都是十分悲惨的,是慈禧宫斗下的产物,从小就是一个傀儡,就算是慈禧死了也在算计着溥仪。

慈禧因为立场不同,只有在皇帝死了之后才敢咽气,但对于身后的事情也安排的事无巨细,比如说溥仪就是慈禧一方势力下的皇帝,也不能推翻慈禧。

快完了的溥仪登基

溥仪三岁登基的时候,一直在哭闹,他的父亲为了哄他完成登基仪式,顺口说了一句“快完了!快完了!”结果一语成谶,大清真的很快就完了。

在大清完了之后,溥仪也只能居住在紫禁城中,等着北洋政府给他的最后通牒,每天也都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被一声枪响结束。

但等来等去,冯玉祥来了,一来就强迫溥仪搬出紫禁城,不然就从景山炮轰紫禁城,溥仪也只好从紫禁城中搬了出来。

但在溥仪从紫禁城走出的时候,怀里也揣着一件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田黄石三链。

这田黄石三链并不是溥仪的物件,甚至在紫禁城藏品中十分不起眼,也只是一个日常把玩的小物件罢了。

但溥仪不一样,这田黄石三链是从乾隆手中传下来的,乾隆代表着清朝国力最高的年代,也像是一种缅怀。

就像是慈禧西狩的时候也随身带了乾隆的金火车钟头一样,也都是对于那一段时期的缅怀。

而其中溥仪最盛,因为他从一登基,清朝就开始走入颓势,从来也没有感受过“天朝上国”的气派!


三书青史


说起这“田黄三链章”可是大有来头,就连“十全老人”乾隆也是对其珍爱有加。

而对于溥仪来说,不仅是被迫离开皇宫时,将其藏在棉袄中,而是出宫后的日日夜夜都是贴身保管。

可见其在这个末代皇帝心中的地位,下面有书君就来说说它为啥如此受到重视。

首先,“一两田黄九两金”田黄是地球上的一朵奇葩。

田黄是地球上很奇特的珍宝,它本质是“泥”而不是石,它是泥土吸附矿物质的精华,经过千万年结晶而成,其产生过程带有很多的偶然性。

真正的田黄是极其罕有和珍贵的,它的美丽程度足以令人震撼,在世界宝石库中无与伦比的崇高至上,是世界上具魅力的宝石。

据说,当时乾隆皇帝是田黄的真正玩家,对此研究颇深,而且乾隆对于其研究出来的结果秘而不宣,这就更加给田黄覆盖上一层神秘色彩,所以大家对田黄石一直是雾里看花。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当时田黄石只存在于传闻中,其真正的认知也只存在于“皇城圈”,那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对于这田黄石三链的工艺上。

但凡皇家所有之物,不仅是用料珍贵,那工艺也是“取巧”,有书君喜欢有事没事泡个博物馆,对于这古代官办的各种手工艺珍品,着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下面,有书君就聊一下这个三链印章工艺之高绝之处。田黄三链上所有的石环全部是完全闭合的,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而要达到这个工艺,一定是在整块石料上镂空雕刻出一条细链。

在200多年前,清代工匠为了把硬邦邦的石头化作灵活自如的细小链条,其工艺的高超可想而知,毕竟石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

而且,因为其材质稀少,如果一旦破损根本没有“可巧”的石头来替代,所以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考验着匠人的手工技艺,对其心理素质也是很有考究的。

再次,田黄石三链章背后的重大意义。

古代帝王都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认为土地就是国家,而田黄石名为“石”实为泥土幻化而成,是泥土的精华。

试问无论是帝王还是想要成为帝王的野心家,如果参透了田黄的这个特质,一定会把它牢牢地攥在手心里。

毕竟,这“石”在手,就好比手握泥土的精魂,它对于统治者的意义就好比权杖,让人欲罢不能。

第四,田黄石是清朝由盛到衰的最好见证者。

自从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军队赶出了紫禁城,先暂居醇王府,而后就躲进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1925年又被日本特务安排去了天津,这一住就是七年,而在这七年里,这田黄三链章一直被溥仪贴身收藏,

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这个印章又随着溥仪迁往长春,而后又被苏联红军俘获,这个印章一直伴随着曾经坐拥天下的清朝皇帝成为了一名阶下囚。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溥仪将此印章一直贴身保管,所以幸运地逃过了一次次地搜查。

田黄三链章伴随着溥仪在宫外颠沛流离。直到1950年7月,接受了深刻思想教育的溥仪将印章上交国家。

现在“乾隆田黄三链章”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

不得不说这乾隆田黄石三链章见证了清朝从盛到衰,见证了溥仪从一代帝王成为一个公民的全过程。

如今,象征着土地之精华的田黄三链章终于返回了属于它的家,尽管曾经被几代帝王贴身带着,但它最好的归宿当属人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