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田黄石”的上古传说,如何从一众宝石中脱颖而出成为民间至宝?

震礼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岚气藏纳,林壑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蕴藏于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田黄石始于明,盛于清。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皇帝醒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他对自己的恩赐。从些,他就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黄石。

还有个传说,相传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凤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了大雨,走头无路地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家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竟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上面了,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喜爱寿山石的风气空前高涨,“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甚至达到了“心目既荡,嗜好为移”的境地。康熙年间闽侯(今福州)人高兆撰《观石录》对他在十余位朋友家中见到的140余枚寿山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摹,并将其分为“神品”、“逸品”、“妙品”。但是从文字上看像是田黄的恐怕只有“甘黄无瑕者”、“黄如蒸栗”、“如数百年前琥珀”、“血浸甘黄”、“黄柑巽手”,秀色通理者、“新黄如秋葵者”这么几块。从顺治到康熙这数十年间都没有封过其他人为“铁帽子王”,雍正皇帝对允祥的宠信,封“铁帽子王”并赐予田黄印章,也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对田黄石的重视。到了乾隆年间,田黄石因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赐,从此取得了“石中之王”和“石帝”的崇高地位。从那时开始,田黄的地位至今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以上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略知一二,供大家参考!





玉成5780


首先要搞清楚田黄≠寿山,田黄顾名思义是“田”黄,寿山是“山”石。寿山石掉到田地里,经过数百年水土影响,成为与寿山质地有区别的“田黄”石。田黄与寿山不难区别,田黄是由内而外的光泽感,寿山的光泽在表面。上手多看很容易区分。两者价格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低配老佛爷


寿山石的传说颇浪漫有诗意,相传远古时寿山乡人杰地灵鸿福至,忽然从天边飞来一只凤凰,所过寿山之处,岩石即变成五色缤纷,润滑如脂膏。寿山乡在福州市九十多里的北郊,所产寿山石少砂钉,易受刀,为篆刻家及石雕专家所器重。正所謂:天遣瑰宝生闽中:一千五百多年前,民间就已利用寿山石作为石材,雕刻成各种工艺作品。寿山石雕刻工艺粗分为五种,浮雕鏤雕,薄意,圆雕和印钮。田黄石是寿山石的重要组成部份,按寿山石系譜分类田黄石属高山系。田黄石产自寿山脚下的水溪及稻田中,以上,中坂田坑所产田黄石才真正具有温,润,细,腻,凝,结的优良石质。对田黄石的崇拜和收藏,非乾隆皇帝莫属,供奉巨型田以祭天,用极品田黄所雕刻的田黄三链章,被保存三百余年現已成为国宝级文物。由于乾隆皇帝的推崇田黄石身价倍增,藏者日盛,开采之风日剧,博物馆之外,民间收藏家收藏田黄石应数港,台的收藏家们。达官显贵,巨贾富商,文人墨客无不为藏有一块精品田黄石而为炫耀,需求事实造成了成批雕刻家如:杨玉旋:周尚均:石卿:林文举:林发述:林卿清:等。内地的田黄石收藏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盛世,喜爱田黄的藏家们以重金购藏田黄石。因此藏界的田黄石由日本,港,台地区回流明显一两田黄十两金已成不争事实。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编辑!!











老罗194763


收藏店的老朋友,帮我看看这个是什么石头,求大家了



极品小小宝石奇石


因为一块石头朋友圈都乱了,谁帮我说一下这个作品的价值



起死回生64


干就完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3e91000bc584d85372a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