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哪一部最經典?《天龍八部19版》會超越前作嘛?

鄉村外婆家


金庸老爺子的著作《天龍八部》可謂說是圓了多少人的江湖武俠夢,仗劍天涯,詩酒風流,快意恩仇,愛恨別離。

據我個人來說,97版黃日華《天龍八部》和03版胡軍《天龍八部》最為經典,《天龍八部19版》想超越前作兩個版本中的任何一部,恐都有些難度,因為經典更多的是情懷。


《93版天龍八部》的最大特點是,人物塑造,演員選擇恰當,經典配樂,演員演技爆棚,人與角色合一,尤其是作為靈魂人物的蕭峰,扮演者黃日華更是突出一身正義,完勝角色,堪為經典。還有這一版的《天龍八部》在故事上嚴格尊重原著,雖有少許改編,但絲毫不影響整體水平。


《03版天龍八部》可以說是新人新氣象,眾多年輕演員的注入,都是現今娛樂圈實力偶像派顏值擔當,朝氣蓬勃,秀色可餐,煥然一新,尤其應驗了金庸筆下那江湖多紅顏,實景居多,畫面感十足,人物氣質發揮到極致,尤其是胡軍飾演的蕭峰一頭披散長髮,一但血氣上湧,爆發猛獸般咆哮,霸氣十足,頗有江湖武俠風範。


針對以上兩部作品《天龍八部19版》再次經過翻拍以後,會不會失去原有經典味道,能不能還原金庸筆下人物的刻化和前作裡的經典形象。想要超過前作是不大可能,因為經典無法超越,情懷無法釋免。


鹹魚映像


說起由黃日華,陳浩民主要的老版《天龍八部》可以說一直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哪怕後來《天龍八部》又被翻拍過胡軍和鍾漢良的版本,但是那個效果和結果真的可以說是辣眼睛了,經典畢竟是經典,很難被模仿,更是難以被超越。

但到了2019年,可能就會有不一樣了,2019年新版《天龍八部》開機,這一部的《天龍八部》既被譽為史上最醜的天龍八部同時也是最有可能超越原著的一版。

首先我們說一下為什麼被稱為最醜版《天龍八部》。

演員整容,黃日華版本中無論是從義薄雲天的喬峰,還是從年輕時陳浩然飾演的段譽,還是李若彤飾演的神仙姐姐王語嫣都稱為了流傳下來的佳話,他們不僅從顏值上更是從演技上依然為金庸筆下的角色給我們注入了固定的形象,因此才能成為經典。

而2019版的天龍八部,飾演喬峰的是楊祐寧,飾演段譽的是白澍,而飾演神仙姐姐王語嫣的是文詠珊,這些演員或許都算不上一線的當紅流量演員,但是其當從顏值上來說,這幾位主角的顏值卻是可以算得上是4個版本下來,主角顏值最低的。

其次我們說一下,為何書這一版本的《天龍八部》最有可能超越原著。

其實第一個原因是:於榮光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大家都知道於榮光最為一個非常資深的演員,同時也是導演和製片人,其參演的電影不計其數,因此有這樣一個老經驗的導演,對於電影的質量是不用擔心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這一部2019版《天龍八部》的配角陣容顏值卻十分在線,首先是飾演阿朱的蘇青,飾演阿紫的何泓姍,飾演慕容復的高泰宇都是一眾俊男美女。

最後,在黃日華版本《天龍八部》中的阿紫劉翠羽這次在新版本出飾演阮星竹,可以算得上是又一大看點。

最後這部電影將在2020年與觀眾們見面,大家拭目以待吧。


天涯流浪客


個人還是喜歡胡軍版《天龍八部》。本人七零後,看過八二版梁家仁、湯鎮業、黃日華(飾演虛竹)版,也看過九七版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版,但最喜歡的還是胡軍、林志穎、高虎版。

八二版因為時間太久遠,己有點相忘於江湖的感覺了,只記得劇情比原著有著很大的改動。九七版是影響力最大,當時很喜歡。但本人有個毛病,特別不喜歡喬峰出場那個音響聲,每集放一半那音樂就出來了,喬峰一動手也出來了,感覺那音樂太括燥了。

胡軍版出來,說實話,和黃日華一比,首先感覺胡軍形象更符合原著(本人看過N遍原著)。另外就是時代不同了,採景、特效完全將九七版按地上摩擦了,就比如虛竹和鳩摩智在少林那段比武,相比之下老版根本沒法看。自此後《天龍八部》就只看胡軍版了。

當然也不是說張紀中翻拍的幾部金庸劇都比TVB的優秀,說實話,那幾部片子我就喜歡《天龍八部》,另幾部還是更喜歡港劇,尤其是《神鵰俠侶》《鹿鼎記》,因為黃曉明誇張的表演,個人非常倒味口……



眼鏡哥的新視界


胡軍版吧,雖然也有很多缺點。

【關於港版】

港版我看過兩種,一版是黃日華演虛竹,湯鎮業演段譽的;一版是黃日華演喬峰的,題主放的劇照就是這版。

  兩版相較,私以為當時還略顯稚嫩的黃日華虛竹更適合演虛竹。相對來說,前一版喬峰(好像叫梁家仁吧)矮壯顯老的外形和氣場都要比清瘦顯嫩黃喬峰更適合演喬峰。另外,那版的神仙姐姐是陳玉蓮演的,段王爺是謝賢演的,那版的選角和演員整體的顏值演技,我不知道能不能說比黃日華喬峰版好,反正不比它差就是了~

  PS:黃日華喬峰版也是謎一樣的存在——好像擁躉無數,都說它最好。這情況與83射鵰相似——不過射鵰我稍微能理解一點兒,因為08年暑假第一次看這版之後深度迷戀楊康中了苗僑偉的毒,直到2010年之後被苗接的各種爛劇梗得看不下去吐夠了才停下那種極度中二的痴迷。但天龍八部裡並沒有這樣的人物能讓我忍受現在看來非常粗製濫造的佈景+看不下去需要快進的部分劇情,所以我並不能理解它的擁躉。所以說,喜歡是主觀的嘛,關鍵在共鳴╮(╯_╰)╭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從視覺效果和我自己的審美偏好來說,我覺得胡軍更合適蕭峰這個角色,長得活脫脫一個土匪頭子,不像漢人,符合劇情需要;而且他高大啊——身高1.68m的阿朱依偎在他懷裡都顯得小鳥依人,放在人群裡也顯得很高大,群演很多的外景如聚賢莊,如少林寺前救阿紫以一敵三那場外景,一群人中他仍然高大。相形之下,1.78m的黃日華雖然不矮但在人群裡並不突出,

【03版】

  張紀中掛名的金庸劇,缺點很明顯(主要體現在故事詳略表現和節奏快慢的把握),優點也很明顯(畫風美+大氣)。

  03《天龍八部》(其實張紀中只是製片)恰好是相對缺點相對不那麼突出,優點蓋過缺點的一部(我並沒有看過張紀中掛名的所有武俠劇,這句話主要是相對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和《射鵰英雄傳》說的。似乎也是張紀中金庸武俠系列裡最好的一部。

真山真水特效好,人美景美畫風美,顯而易見。

服飾美。

  雖然男人各式披髮造型讓我覺得很怪異(劇中涉及胡漢之分,束髮是漢族男子外觀特徵——所以我覺得丐幫的幾位要麼就把頭髮梳好了,要麼就邋遢一點兒乾脆不梳,別不倫不類的好不好,其他的江湖人士也是,漢族總得有漢族的樣子吧)造型追求個性得有點兒殺馬特,但還沒有誇張到完全不能接受的程度,電視劇不用太較真。女演員的戲服也是最好看的,沒有之一,樣式在武俠劇裡也是最像古人裝束的。

顏值和演技。

  演員整體顏值幾乎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主要體現在女演員的顏值上,無論是少女這一代(木婉清、王語嫣、阿碧等),還是阿姨輩(段正淳的情婦們),甚至奶奶輩(童姥、李秋水等)都美得不要不要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木婉清雙目的特寫——真的很美,最重要是融在了劇情裡(段譽心動了,重要的感情鋪墊),和人設結合得非常好(木婉清這個名字出自《詩經》清揚婉兮_百度百科,這首詩是講邂逅姑娘驚歎姑娘的美打動人心,互相喜歡)。在合格的電視劇裡,“很美”不是靠劇中人極力奉承角色的臺詞強行“好看”,而是觀劇者油然而生的自然感受。

  整體來說,演員和劇情需要還是比較契合的。演員的選擇大體上也最接近原著要求,不見得十全十美,大體上某一方面(劇情需要的那個方面)都表現出來了。

  先說三大主角,蕭峰,除了前面提到的外形表現之外,有幾個小細節我覺得03的處理是優於黃日華版的,其中一個是聚賢莊喝絕交酒那裡:首惡段延慶的弟子也要和蕭峰對飲,胡軍的蕭峰輕描淡寫的潑了他一臉酒,從對方被潑到的反應來看似乎被酒潑中也是會受傷的——酒中帶有強勁的內力,蕭峰的輕蔑之情也是溢於言表。同一場景,黃日華的蕭峰是有怒氣的用了一個很大的肢體動作表現的——比較誇張的用腳踢翻對方的酒碗,題主貼的圖也能看出來蕭峰的動作比較大比較誇張——這基本上也是黃蕭峰的常態。相對來說,胡軍的表演更為自然,氣場更強。私以為髮型這個細節如果能得到更多的重視,作為體貌特徵的一種也可以成為反映人物心理變化的道具——胡漢之別一目瞭然,蕭峰認定自己是漢人的時候束髮,精神痛苦、身份認同被動搖披髮,認同了契丹人身份的時候配以遊獵民族日常造型或經典造型。

  高虎的虛竹也夠呆,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夠醜。段公子的“痴”——迷戀女神的傻里傻氣也是到位的。

  再說本劇的諸多配角中的亮點(其實很多,揀幾個我印象深並且重要的人物說)。慕容復真的很棒,雖然不夠帥(我要強調俢慶的顏值已經可以了,只是和理想中的慕容公子還是差了一丟丟),他更多的是用演技去表現風度翩翩,很多細節表現得很“公子”,比如每次打架下意識的把表妹攬到身後把她藏好(圖以後補)。修慶的演技最好的體現是阿朱、段譽假扮北喬峰南慕容去騙西夏人解藥那場戲,修慶演得真像段譽假扮得自己,而不是他自己。

  首惡段延慶簡直絕了,絕了,真的。(其他三惡,嶽老三略卡通,主要是和雲中鶴擺pose活躍氣氛,葉二孃不夠妖豔,但是這個人物出場不多。這三個人物在劇中的位置其實就是高級龍套。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劇做得很認真,龍套、路人都有好好安排。另外要提一下鍾萬仇,老戲骨飾演的小角色,臺詞不多但是到位~那一聲聲的“寶寶”印象好深好想笑)。

  丁春秋也不用說了,應該說是所有版本中最接近原著要求的“老仙”感覺的星宿老怪。烘托他的星宿門人表現得也恰到好處。

  在本劇後半部分最重要的配角遼帝,長得就像北方遊獵民族的,和蕭峰並肩而立,比蕭峰還要魁梧。

特效:也可以說很好了。

  除了鍾靈的閃電貂和段譽服食的蛤蟆有點假(戲份不多也不是重點),六脈神劍“劍氣”效果簡直滿分。六脈神劍和一陽指也有一定的區分度(一陽指是一束不強烈很溫和的金色暖光)。

  降龍十八掌配音很有氣勢,動畫效果見仁見智吧,我覺得視覺效果還不錯。凌波微步、星宿派的綠色火焰印象也很深。

  慕容復和星宿老怪交手那裡也體現了慕容氏“轉嫁/轉移”對方攻擊技能的特點。

劇情設定,應該是最忠於原著的。

節奏雖然也有該快不快該慢不慢的問題,但是整體來說,沒有妨礙我看劇。和港版的處理相比,還是有一些進步的,尤其是黃日華演虛竹的那一版(比如杏子林譚公譚婆不是主角,還要絮絮叨叨那麼久(⊙﹏⊙)b)。大體上,輕重得當,重頭戲的處理,如小石橋喬峰誤殺阿朱,視覺效果,哎。。氣氛渲染得真是夠了。

也有幾處我覺得比較遺憾的處理:

  比如開篇雁門關,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夫婦被圍攻。個人覺得還是留個懸念(不知道蕭峰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比較好,這樣對男主角內心的糾結和煎熬的體會感受得更強烈一些——我是從杏子林那裡開始看的,看的時候特別希望他能證明那是誣陷、陷害。我和劇中的他一樣相信他是漢人。他在漢人身份認同下生活三十年,把契丹人當仇敵,最後他發現自己真的是契丹人,那種錯愕、迷茫,到最後不願宋遼相爭自殺——結局的那種悲劇感都會更強烈一些。讓看劇的人和劇中人一樣保持有限視角,無論是雁門關狼頭刺青指向他是契丹人,還是智光給他拓片種種指向契丹人、和劇中人一樣不能肯定不敢相信的線索,心理狀態保持同步,劇情更吸引人,私以為觀劇體驗更好。

  還有一處小細節,聚賢莊喝斷交酒那裡。誰都不敢第一個和蕭峰喝斷交酒,僵持在那裡,誰都不敢第一個站出去,怕被殺,然後丐幫以外的人顧忌他原來是丐幫的幫主不敢先於丐幫的人行動,而丐幫對前任幫主有深厚的交情,雖然為了國家大義要殺他,真要殺他事到臨頭卻也覺得狠不下心。原著中第一個站出來打破僵局的是康敏,她丈夫是蕭峰所害(這是假的,但她恨蕭峰入骨,想置他於死地是真的)她不怕死——她有足夠的仇恨和立場、身份(副幫主遺孀)領頭喝絕交酒。劇中第一個站出去的居然是譚婆,why???我真的是不能理解。如果“康敏”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出現,換成資歷上說得過的徐長老或者更有行為動機的人(比如有投機心理的全冠清),都比譚婆要合理吧。

  另外一個小的瑕疵——對葉二孃的處理,她在《天龍八部》裡面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她和故事的主線有關係。她是虛竹生母還是次要的,她的失子之痛化為變態——促成這個悲劇的是蕭峰的生父蕭遠山,動機是為了報殺妻奪子之仇。《天龍八部》故事的小高潮除了阿朱之死,就是少林寺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刻,蕭峰是胡是漢有了明確的答案,帶頭大哥是誰有了答案,雁門關伏擊有了答案,始作俑者浮出水面——虛竹與葉二孃相認是真相被揭露的開始。如果從伏線的角度來看,葉二孃沒有受到太多重視,刻畫得不夠好——刻畫力度還不如同樣戲份不多甚至戲份更少的鐘萬仇,略顯單薄(飾演鍾萬仇的魏宗萬真是個老戲骨,幾聲“寶寶”就很入戲)。

可能還有一些不完美,但可能沒有更妥善的處理辦法了。

  比如主要人物出場:

  感覺這裡特別難處理。我是從杏子林那裡看的,覺得整部劇從這裡開始剛剛好。可是後來發現,段譽的際遇埋著逍遙派的伏筆(虛竹一條線,虛竹牽連著蕭峰的悲劇),段譽視角下的慕容參合莊見聞與王夫人是全劇的大伏筆——蕭峰人生悲劇是慕容博故意放消息給少林方丈刻試圖挑起兩國紛爭開始的,又埋藏著段正淳的孽債,與康敏誤導蕭峰去殺段正淳導致蕭峰感情悲劇,看似無關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杏子林之前那些集看著多餘,又不可或缺╮(╯_╰)╭。

  只能說電視劇不同於小說,視角轉移不像小說那麼方便,小說可以多線敘事,中間可以大段的補敘、插敘和倒敘,而電視劇只有直觀的呈現,尤其是人物很多的時候,出場必須第一時間交待姓名、身份和劇中定位。

  ——蕭峰出場似乎很裝逼,顯得不夠身先士卒(一邊丐幫子弟死了一地,一邊他喝著酒像是等著他show time顯示“哥哥厲害吧”)。

  ——慕容復也不是神神秘秘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第一集出場,開頭就亮了身份,和兩個手下一唱一和,有違禮賢下士的貴公子形象還不優雅的打了自己的手下,迫不及待的曬出自己的狂傲:“這天下只有慕容”,高調亮出反意,殺了官員並且廢了官家的船。

  這些處理實在是很難說好還是不好,可能確實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了。畢竟電視劇的受眾不全是原著黨,是要面向所有人的——而沒看過原著的應該是大多數╮(╯_╰)╭

綜上,我是最喜歡03胡軍版的,畫風美、大氣、忠於原著。

都不記得是多久以前看的了,很多細節都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姑且言之,姑且聽之。喜歡的點個小小的關注支持一下吧!謝謝!


浪漢


所謂經典,就是無論過了多少年、重看了多少遍,都百看不厭、每次都能打動你心裡的那根弦。

要說經典,《天龍八部》最經典的當屬97黃日華版的了,想當初風靡一時啊,現在看起來還是熱血澎湃的。尤其是黃日華版把喬峰的豪放、不拘一格的大俠風範表演的淋漓盡致。

至於新劇會不會超越,我感覺並不會。這些年有過五六版的《天龍八部》,除了03版胡軍的不錯。剩下的我感覺都不太好。

據說2019版《天龍八部》是由北京暢遊天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於榮光執導,楊祐寧、白澍、張天陽、文詠珊、蘇青、何泓姍領銜主演。

至於新劇能不能超越經典,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萬小宇


胡軍版吧,雖然也有很多缺點。

【關於港版】

港版我看過兩種,一版是黃日華演虛竹,湯鎮業演段譽的;一版是黃日華演喬峰的,題主放的劇照就是這版。

  兩版相較,私以為當時還略顯稚嫩的黃日華虛竹更適合演虛竹。相對來說,前一版喬峰(好像叫梁家仁吧)矮壯顯老的外形和氣場都要比清瘦顯嫩黃喬峰更適合演喬峰。另外,那版的神仙姐姐是陳玉蓮演的,段王爺是謝賢演的,那版的選角和演員整體的顏值演技,我不知道能不能說比黃日華喬峰版好,反正不比它差就是了~

  PS:黃日華喬峰版也是謎一樣的存在——好像擁躉無數,都說它最好。這情況與83射鵰相似——不過射鵰我稍微能理解一點兒,因為08年暑假第一次看這版之後深度迷戀楊康中了苗僑偉的毒,直到2010年之後被苗接的各種爛劇梗得看不下去吐夠了才停下那種極度中二的痴迷。但天龍八部裡並沒有這樣的人物能讓我忍受現在看來非常粗製濫造的佈景+看不下去需要快進的部分劇情,所以我並不能理解它的擁躉。所以說,喜歡是主觀的嘛,關鍵在共鳴╮(╯_╰)╭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從視覺效果和我自己的審美偏好來說,我覺得胡軍更合適蕭峰這個角色,長得活脫脫一個土匪頭子,不像漢人,符合劇情需要;而且他高大啊——身高1.68m的阿朱依偎在他懷裡都顯得小鳥依人,放在人群裡也顯得很高大,群演很多的外景如聚賢莊,如少林寺前救阿紫以一敵三那場外景,一群人中他仍然高大。相形之下,1.78m的黃日華雖然不矮但在人群裡並不突出,題主的貼圖也很明顯,雖然他穿得鼓鼓囊囊的還戴了一個很大的大頭巾還是略顯清瘦╮(╯_╰)╭

【03版】

  張紀中掛名的金庸劇,缺點很明顯(主要體現在故事詳略表現和節奏快慢的把握),優點也很明顯(畫風美+大氣)。

  03《天龍八部》(其實張紀中只是製片)恰好是相對缺點相對不那麼突出,優點蓋過缺點的一部(我並沒有看過張紀中掛名的所有武俠劇,這句話主要是相對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和《射鵰英雄傳》說的。你對央視版《笑傲江湖》什麼看法? - 知乎用戶的回答)。似乎也是張紀中金庸武俠系列裡最好的一部。

真山真水特效好,人美景美畫風美,顯而易見。

服飾美。

  雖然男人各式披髮造型讓我覺得很怪異(劇中涉及胡漢之分,束髮是漢族男子外觀特徵——所以我覺得丐幫的幾位要麼就把頭髮梳好了,要麼就邋遢一點兒乾脆不梳,別不倫不類的好不好,其他的江湖人士也是,漢族總得有漢族的樣子吧)造型追求個性得有點兒殺馬特,但還沒有誇張到完全不能接受的程度,電視劇不用太較真。女演員的戲服也是最好看的,沒有之一,樣式在武俠劇裡也是最像古人裝束的。

顏值和演技。

  演員整體顏值幾乎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主要體現在女演員的顏值上,無論是少女這一代(木婉清、王語嫣、阿碧等),還是阿姨輩(段正淳的情婦們),甚至奶奶輩(童姥、李秋水等)都美得不要不要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木婉清雙目的特寫——真的很美,最重要是融在了劇情裡(段譽心動了,重要的感情鋪墊),和人設結合得非常好(木婉清這個名字出自《詩經》清揚婉兮_百度百科,這首詩是講邂逅姑娘驚歎姑娘的美打動人心,互相喜歡)。在合格的電視劇裡,“很美”不是靠劇中人極力奉承角色的臺詞強行“好看”,而是觀劇者油然而生的自然感受。

  整體來說,演員和劇情需要還是比較契合的。演員的選擇大體上也最接近原著要求,不見得十全十美,大體上某一方面(劇情需要的那個方面)都表現出來了。

  先說三大主角,蕭峰,除了前面提到的外形表現之外,有幾個小細節我覺得03的處理是優於黃日華版的,其中一個是聚賢莊喝絕交酒那裡:首惡段延慶的弟子也要和蕭峰對飲,胡軍的蕭峰輕描淡寫的潑了他一臉酒,從對方被潑到的反應來看似乎被酒潑中也是會受傷的——酒中帶有強勁的內力,蕭峰的輕蔑之情也是溢於言表。同一場景,黃日華的蕭峰是有怒氣的用了一個很大的肢體動作表現的——比較誇張的用腳踢翻對方的酒碗,題主貼的圖也能看出來蕭峰的動作比較大比較誇張——這基本上也是黃蕭峰的常態。相對來說,胡軍的表演更為自然,氣場更強。私以為髮型這個細節如果能得到更多的重視,作為體貌特徵的一種也可以成為反映人物心理變化的道具——胡漢之別一目瞭然,蕭峰認定自己是漢人的時候束髮,精神痛苦、身份認同被動搖披髮,認同了契丹人身份的時候配以遊獵民族日常造型或經典造型。

  高虎的虛竹也夠呆,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夠醜。段公子的“痴”——迷戀女神的傻里傻氣也是到位的。

  再說本劇的諸多配角中的亮點(其實很多,揀幾個我印象深並且重要的人物說)。慕容復真的很棒,雖然不夠帥(我要強調俢慶的顏值已經可以了,只是和理想中的慕容公子還是差了一丟丟),他更多的是用演技去表現風度翩翩,很多細節表現得很“公子”,比如每次打架下意識的把表妹攬到身後把她藏好(圖以後補)。修慶的演技最好的體現是阿朱、段譽假扮北喬峰南慕容去騙西夏人解藥那場戲,修慶演得真像段譽假扮得自己,而不是他自己。

  首惡段延慶簡直絕了,絕了,真的。(其他三惡,嶽老三略卡通,主要是和雲中鶴擺pose活躍氣氛,葉二孃不夠妖豔,但是這個人物出場不多。這三個人物在劇中的位置其實就是高級龍套。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劇做得很認真,龍套、路人都有好好安排。另外要提一下鍾萬仇,老戲骨飾演的小角色,臺詞不多但是到位~那一聲聲的“寶寶”印象好深好想笑)。

  丁春秋也不用說了,應該說是所有版本中最接近原著要求的“老仙”感覺的星宿老怪。烘托他的星宿門人表現得也恰到好處。

  在本劇後半部分最重要的配角遼帝,長得就像北方遊獵民族的,和蕭峰並肩而立,比蕭峰還要魁梧。

特效:也可以說很好了。

  除了鍾靈的閃電貂和段譽服食的蛤蟆有點假(戲份不多也不是重點),六脈神劍“劍氣”效果簡直滿分。六脈神劍和一陽指也有一定的區分度(一陽指是一束不強烈很溫和的金色暖光)。

  降龍十八掌配音很有氣勢,動畫效果見仁見智吧,我覺得視覺效果還不錯。凌波微步、星宿派的綠色火焰印象也很深。

  慕容復和星宿老怪交手那裡也體現了慕容氏“轉嫁/轉移”對方攻擊技能的特點。

劇情設定,應該是最忠於原著的。

節奏雖然也有該快不快該慢不慢的問題,但是整體來說,沒有妨礙我看劇。和港版的處理相比,還是有一些進步的,尤其是黃日華演虛竹的那一版(比如杏子林譚公譚婆不是主角,還要絮絮叨叨那麼久(⊙﹏⊙)b)。大體上,輕重得當,重頭戲的處理,如小石橋喬峰誤殺阿朱,視覺效果,哎。。氣氛渲染得真是夠了。

也有幾處我覺得比較遺憾的處理:

  比如開篇雁門關,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夫婦被圍攻。個人覺得還是留個懸念(不知道蕭峰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比較好,這樣對男主角內心的糾結和煎熬的體會感受得更強烈一些——我是從杏子林那裡開始看的,看的時候特別希望他能證明那是誣陷、陷害。我和劇中的他一樣相信他是漢人。他在漢人身份認同下生活三十年,把契丹人當仇敵,最後他發現自己真的是契丹人,那種錯愕、迷茫,到最後不願宋遼相爭自殺——結局的那種悲劇感都會更強烈一些。讓看劇的人和劇中人一樣保持有限視角,無論是雁門關狼頭刺青指向他是契丹人,還是智光給他拓片種種指向契丹人、和劇中人一樣不能肯定不敢相信的線索,心理狀態保持同步,劇情更吸引人,私以為觀劇體驗更好。

  還有一處小細節,聚賢莊喝斷交酒那裡。誰都不敢第一個和蕭峰喝斷交酒,僵持在那裡,誰都不敢第一個站出去,怕被殺,然後丐幫以外的人顧忌他原來是丐幫的幫主不敢先於丐幫的人行動,而丐幫對前任幫主有深厚的交情,雖然為了國家大義要殺他,真要殺他事到臨頭卻也覺得狠不下心。原著中第一個站出來打破僵局的是康敏,她丈夫是蕭峰所害(這是假的,但她恨蕭峰入骨,想置他於死地是真的)她不怕死——她有足夠的仇恨和立場、身份(副幫主遺孀)領頭喝絕交酒。劇中第一個站出去的居然是譚婆,why???我真的是不能理解。如果“康敏”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出現,換成資歷上說得過的徐長老或者更有行為動機的人(比如有投機心理的全冠清),都比譚婆要合理吧。

  另外一個小的瑕疵——對葉二孃的處理,她在《天龍八部》裡面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她和故事的主線有關係。她是虛竹生母還是次要的,她的失子之痛化為變態——促成這個悲劇的是蕭峰的生父蕭遠山,動機是為了報殺妻奪子之仇。《天龍八部》故事的小高潮除了阿朱之死,就是少林寺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刻,蕭峰是胡是漢有了明確的答案,帶頭大哥是誰有了答案,雁門關伏擊有了答案,始作俑者浮出水面——虛竹與葉二孃相認是真相被揭露的開始。如果從伏線的角度來看,葉二孃沒有受到太多重視,刻畫得不夠好——刻畫力度還不如同樣戲份不多甚至戲份更少的鐘萬仇,略顯單薄(飾演鍾萬仇的魏宗萬真是個老戲骨,幾聲“寶寶”就很入戲)。

可能還有一些不完美,但可能沒有更妥善的處理辦法了。

  比如主要人物出場:

  感覺這裡特別難處理。我是從杏子林那裡看的,覺得整部劇從這裡開始剛剛好。可是後來發現,段譽的際遇埋著逍遙派的伏筆(虛竹一條線,虛竹牽連著蕭峰的悲劇),段譽視角下的慕容參合莊見聞與王夫人是全劇的大伏筆——蕭峰人生悲劇是慕容博故意放消息給少林方丈刻試圖挑起兩國紛爭開始的,又埋藏著段正淳的孽債,與康敏誤導蕭峰去殺段正淳導致蕭峰感情悲劇,看似無關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杏子林之前那些集看著多餘,又不可或缺╮(╯_╰)╭。

  只能說電視劇不同於小說,視角轉移不像小說那麼方便,小說可以多線敘事,中間可以大段的補敘、插敘和倒敘,而電視劇只有直觀的呈現,尤其是人物很多的時候,出場必須第一時間交待姓名、身份和劇中定位。

  ——蕭峰出場似乎很裝逼,顯得不夠身先士卒(一邊丐幫子弟死了一地,一邊他喝著酒像是等著他show time顯示“哥哥厲害吧”)。

  ——慕容復也不是神神秘秘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第一集出場,開頭就亮了身份,和兩個手下一唱一和,有違禮賢下士的貴公子形象還不優雅的打了自己的手下,迫不及待的曬出自己的狂傲:“這天下只有慕容”,高調亮出反意,殺了官員並且廢了官家的船。

  這些處理實在是很難說好還是不好,可能確實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了。畢竟電視劇的受眾不全是原著黨,是要面向所有人的——而沒看過原著的應該是大多數╮(╯_╰)╭





蔡蔡下飯劇


天龍八部當屬97年黃日華版最為經典,喜歡武俠的朋友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寫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些經典武俠小說,很多都拍成了電視劇。

為什麼說黃日華版本最為經典呢?第一,人物刻畫的很有吸引力,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黃日華版喬峰每次出現都是自帶“音響”,太霸氣震撼了,有大俠風範,每次看到都很激動。還有陳浩民演的段譽更加值得稱讚,扮演的一個擁有皇宮貴族又有兒女情長的人物。尤其是在山洞裡看見“神仙姐姐”畫像的時候那段很經典。虛竹的角色憨厚老實,循規蹈矩,擁有上百年的內力,從不亂殺無辜。還有鳩摩智、慕容復等等,都演的深入人心,劉若彤演的王語嫣也是有超凡脫俗。

97版雖然特效上比胡軍版的差一點,畢竟時間相差太久,當時電腦技術有限,有情可原。但是論實力和效果都勝過胡軍版和其他版本的天龍八部,

建議觀看97版的,不過,也可以每個版本都看一遍,自由定論,一個人一個看法。這個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助你作為參考





冬瓜影視天下


個人覺得黃日華與胡軍版喬峰都經典,後來翻拍的都超越不了這兩部。

首先,黃日華版

1997年這部劇一播出就引起熱議,基本上大街小巷,老的小的,都愛守著電視等開播。

主演陳浩民、樊少皇、李若彤、劉錦玲、劉玉翠、張國強、趙學而、何美鈿在劇中的角色也都是可圈可點的。

今天的主角黃日華,他劇中把角色喬峰的那種豪爽、不拘小節、義薄雲天、大氣磅礴的感覺,飾演的淋漓盡致;把一個悲劇蓋世豪俠的那種無奈與絕望,演繹的無可挑剔。

當初追劇的時候,看不懂那麼深層次的東西;但是隻要看見劇中黃日華帶著背景音樂的出場,我就開始莫名的激動起來,因為他每次出場都有好看的劇情,那個出場背景音樂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黃日華版本的《天龍八部》出現幾年之後,胡軍版本的《天龍八部》又出現了,這是席捲90後的一部經典。

當年看到胡軍版本的《天龍八部》出現的時候,原以為很難成為經典,可讓人想不到的是,五毛錢特效讓這部作品也轟動一時。所以,胡軍版本的《天龍八部》也是影響著一代人的經典。

2003年播出的胡軍版《天龍八部》也是一部良心劇作,光看主演陣容就知道,主創演員的演技都是非常紮實的。

胡軍、林志穎、高虎、劉亦菲、陳好、劉濤個頂個的實力演員。

03版《天龍八部》主演胡軍把喬峰飾演的更加粗獷,更加豪邁;但缺少了一點悲情在裡面;

雖然03版《天龍八部》是一部非常良心的作品,豆瓣評分也高達8分,但經典程度還是要低於97版本。

所以,2019版是不可能超越前面這兩部的。


未知的經典


平平的回答一下,希望你能喜歡。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聊聊《天龍八部》一共有幾部電視劇版本?

5部!

82年梁家仁版本:這一個版本的《天龍八部》是比較尊重原著的一版,最大改動是黃杏秀分飾阿朱和鍾靈。

90年惠天賜版本:這一版本的《天龍八部》知名度不是很高。

97年黃日華版本:這一版本的《天龍八部》被奉為最經典,黃日華扮演的喬峰更是成為不可取代的角色。

03年胡軍版本:該版本的《天龍八部》也很經典,在改編、武打、畫面、戰爭場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改動,武打抓住了不同武功的精髓,非常有有特色。

13年鍾漢良的版本:這一版本被吐槽的比較慘,加上劇情改動的有點大,所以口碑並不好。

下面說說我對《天龍八部》電視劇版本的看法

03版胡軍版也是很經典的版本,也是金庸最滿意的版本 。03版有不少浩大的精彩打鬥場面,也有很多全國各地優美山水風景,畫質、特效、配樂都比較好,比較多心理細節表演,演出俠氣和古風,也表現出那種唯美的悲情英雄氛圍。

但97版黃日華版,可以說是最經典版本,當年播出引起轟動,收視率很高。演喬峰的黃日華選得好,相貌粗豪,豪氣逼人,有股儒俠風範,出場自帶音響,每次一看到這劇大家腦袋裡就會自動響起那段配樂。演虛竹的樊少皇功夫底子好,外形也比較帥,就是不太符合原著,演段譽的陳浩民也比較帥,比較逗,演康敏的雪梨是所有版本康敏裡最好的,把康敏的美豔和變態詮釋得最到位,李若彤也很好,演阿紫的劉玉翠也挺好,背景音樂比流行經典,打鬥鏡頭精彩至極。

經典永遠是經典,19年的《天龍八部》真的很難在超越經典!


剪輯蝦ovo


黃日華版本,看到他腦海浮現的就是他的BUG

光這首歌都是永恆經典了,

難唸的經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  愛競逐鏡花那美麗

怕幸運會轉眼遠逝  為貪嗔喜惡怒著迷

責你我太貪功戀勢  怪大地眾生太美麗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  為悲歡哀怨妒著迷

啊 哈  捨不得 璀璨俗世

啊 哈  躲不開 痴戀的欣慰

啊 哈  找不到 色相代替

啊 哈  參一生 參不透 這條難題

吞風吻雨 葬落日  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 踐雪徑  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 偏折煞  世人情狂

憑這兩眼 與百臂  或千手 不能防

天闊闊 雪漫漫   共誰同航

這沙滾滾 水皺皺   笑著浪蕩

貪歡一餉  偏教那女兒 情長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