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背後有什麼勢力?劉邦在更立太子上猶豫不決?

漂泊的鐵牛


在更換太子這件事上,劉邦越到後來越不敢胡來,這已經不是他一個人能說了算的 。因為呂后背後的勢力幾乎就是整個國家意志,幾乎全部朝臣的支持。趙王

如意 如果沒有朝臣們的輔佐 ,那國家政治就會陷入癱瘓 。劉邦為了國家政治的正常運轉,政權的持續穩定,只有打消更換太子這個念頭。

劉邦的歪心思“想更換太子”,是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戚夫人的“枕頭風”。

劉邦在南征北戰過程中,收立了不少姬妾、嬪妃。這其中,最受寵幸的就是“戚夫人”。戚夫人有沉魚落雁之貌,劉邦從征戰各地和初入關中,入蜀漢,然後定三秦,最後烏江滅項羽,一直都是戚夫人陪在身邊。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免不了從全國各地挑選佳麗美顏充實三宮六院 。但戚夫人仍是他最寵愛的一個 ,自然,陪侍次數也是最多的一個。

呂雉,是劉邦貧賤之時的髮妻。劉邦南征北戰時,呂后農活、桑織樣樣皆能,又替劉邦照顧著一家老小。還曾被項羽扣留在軍營中作為人質 。前半生基本上可以說是在苦難中渡過。

劉邦建立政權後,呂雉被立為皇后。一方面,她要精心治理著後宮;二方面,剛剛建立的王朝,政權還不太穩定,她要輔佐丈夫穩固劉氏江山。三方面,呂后已經年長色衰。

因此,作為皇后的呂雉,反而陪侍的次數很少。表面看起來,她的身份很尊貴——皇后,但是,實際上她並沒有得到什麼寵幸。

而戚夫人,就利用倍受寵幸的優勢和陪侍的先決條件,經常向劉邦吹枕頭風 ,請求立自己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記·呂太后本紀》

二,劉邦認為如意更具有做皇帝的稟質。

呂后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兒子劉盈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就被立為太子,女兒即“魯元公主”。戚夫人為劉邦生下一個兒子——如意, 在漢九年(公元前198年)被封為趙王。

劉邦仔細分析了劉盈和如意兩個人的性格 、氣質和相貌,認為劉盈生性仁慈、軟弱,沒有做皇帝的能力。而如意在各方面都更像自己,做皇帝比劉盈更加適合。

孝惠(劉盈後來的帝號)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史料·呂太后本紀》

在這兩個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劉邦就有了更換太子的想法 。

劉邦想更換太子,第一關就沒有過,這事遭到了大多數大臣的反對

一次朝廷議事,劉邦說出了欲更換太子的想法,可剛一說出口,許多大臣便立刻反對。太子太傅孫叔通更是以死相諫。

孫叔通說:“昔日晉獻公就是因為寵愛驪姬,想廢太子,結果使得晉國遭受幾十年的大亂,為天下人所恥笑……如若陛下一定要換太子,立趙王,臣一定先死 。”

其他大臣也紛紛勸諫,劉邦只好答應:“好!不換太子!”但這只是口頭上答應,其實內心還是想找機會換太子。

按照封建宗法,根據呂后的能力以及呂后家族的勢力,劉邦想要更換太子,都困難重重

①封建宗法繼承製,為“嫡長子繼承製”。劉盈為皇后唯一的兒子,也是劉邦的長子。如果沒有重大過錯的話,根本就不存在廢與立的問題 。

②呂后能力超強,在劉邦爭奪天下和後來的穩固劉氏江山,剷除非劉姓諸侯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在誅殺韓信、彭越等位高權重的諸侯上面,呂后都是主謀。如此一個鐵腕女人 ,絕不會對劉邦更換太子的做法善罷甘休!

③呂氏家族為輔助劉邦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為自己家族積攢了實力。

在彭城,劉邦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精兵打得東奔西逃,死傷過半。後來由於天氣的異常, 劉邦才得以逃生。是呂后的哥哥周呂侯為他收聚散卒,重整旗鼓。

天下平定後,呂后家族多封侯晉爵。

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封其子呂臺為酈侯,子產為交侯,次子呂釋之為建成侯。——《史記·呂太后本紀》

而対於戚夫人,只是孤家寡人跟隨劉邦,沒有任何家族背景。平時也沒有去結交權臣,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政治勢力。

所以說,在呂后與戚夫人本人以及家族方面,劉邦想要更換太子,這一關也邁不過。

朝廷重臣的反對,以及四位耄耋的出現,為劉邦想更換太子的想法徹底關上了大門

周昌——與劉邦是同鄉。劉邦起事時,隨劉邦破關入秦,為劉邦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任“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三公之一,負責監察百官。設置此職位,是皇帝用來制衡丞相的,若丞相遭罷免或者其他一些情況,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進位,相當於“準丞相” 。

周昌性格剛毅堅強,敢於直言不阿,連蕭何、曹參都很敬重他。反對劉邦更換太子時,周昌的反應非常強烈。

這樣,劉邦想要更換太子的步伐 就更加沒辦法往前推進了。但是,他要更換太子的念頭還沒有完全熄滅,他還一直在猶豫著。

黥布謀反,劉邦帶病親征。平叛歸來後,身體每況愈下,想要更換太子的想法就更加強烈了。 直到呂后採用了張良的“絕招”,劉邦才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日,劉邦大宴群臣,見太子身後站著四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銀鬚花白,衣著也與常人不同,劉邦感到奇怪。 當得知這四位老人正是自己尋找多年而未得的高人時, 就問他們“為什麼要跟隨太子?”

四老說:“我等講求骨氣,不願受侮,所以躲進深山。現在太子對讀書人恭敬有禮,為人仁義孝明,我等當然願意跟隨太子,侍奉左右。 ”

(漢惠帝劉盈劇照)

劉邦此時不得審時度勢了:當年四位長老不願意輔佐我,而現在卻願意跟隨太子。劉邦認為:太子早已羽翼豐滿,此後不宜再更換太子了。

四位長老飄然而去,劉邦對坐在身旁的戚夫人說:“我真想更換太子啊!只是現在為時已晚。太子在四老的輔佐之下,羽翼已豐,難以動搖了!”

綜上所述,①按照封建宗法繼承製,劉邦要換太子就邁不過這一關。②呂后辦事幹練,柔弱的戚夫人無法可比。③呂后強大的家族背景更是戚夫人望塵莫及。④朝臣幾乎都反對更換太子,如果劉邦強換太子,那日後如意即使登上帝位,沒有朝臣的輔佐和配合,國家的政局將不會穩定 。⑤劉邦認為太子有四老的輔佐,國家將會治理的更好。

所以,即使如意比劉盈更具帝王資質,即使戚姬更得寵,即使劉邦更喜歡如意,儘管劉邦多次反覆,猶豫不決,可更換太子的想法,最終沒有成功。

戚夫人聽到後,淚眼婆娑,她不得不為劉邦駕崩以後自己和兒子的性命擔憂 。劉邦找了一個呂后最敬重的人——周昌去輔佐如意,封為趙王如意的丞相。

但最終詭計多端的呂后採用“調虎離山”之計,還是將戚夫人和兒子如意都殘酷地殺害了。

呂后逼迫如意喝下鳩酒;把戚夫人砍去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又灌啞藥,然後丟進廁所。稱之為“人彘”。

文章最後,我想問問呂后:你的兒子坐上了帝位,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從各方面來說,都不會對你的生命和你家的皇權產生威脅,可為何還要對他們窮追猛打?而且手段還那麼殘忍?

你還是那個從農村出來的善良、仁慈的女人嗎 ?怎麼一當上太后,心腸就變得如此蛇蠍,如此狠毒!?你也不是人啊 !更不配做女人 !


衡陽泉湖人歷史觀


呂后祖上只是秦朝末年齊國始祖呂尚的後裔,呂后的實力有哪些呢?

第一,內心強大。呂后是一名智力過人、性格剛毅的賢內助。呂雉當初被“以貌取人”的父親逼迫,下嫁給大自己十幾歲的劉邦。起初劉邦不務正業,吹牛逍遙,但呂雉沒有氣餒,仍努力操持家業。劉邦造反後,顛沛流離,輔助劉邦。天下初定後,除掉功高蓋主、威脅皇室的韓信、彭越等諸侯,為穩定天下起到重要作用。對於劉邦的軟弱、天性逍遙的性格,便讓他心狠手辣去殺功臣兄弟,可能只有剛毅的呂后做得到。

第二,治理有方。用黃老之術,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修養生息,穩定天下。劉邦不愛讀書,只善用人。對於治理天下的問題,最終也變相拱手交給了呂后。呂后作為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對其評價可見其統治期間的效果:“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可以說是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第三,善御群臣。呂后是個強勢派,鞏固太子地位,排除異己的能力,非比尋常。掌權後,迅速培植呂氏家族,蕭何、張良及後人都為其所用,馭人之術,的確高明。其裙帶及見風使舵集團迅速形成了與劉氏家族的對抗局面,其在世期間,徹底壓制了劉氏皇族勢力。


歷史便籤



呂后是劉邦的髮妻,也就是在劉邦最落魄、遍街流竄、混吃混喝的時候,高看他一眼嫁給他的,也算是對劉邦有知遇之恩吧。

而幫助劉邦開國的那幫發小、朋友,都跟呂后早就相識,估計也沒少讓呂后給他們弄吃的喝的。所以,劉邦政治集團最有權勢的那幫人,都跟呂后關係不錯,自然是幫助呂后,反對後來的小三戚夫人的。


從呂后與戚夫人的鬥爭過程也不難看出,戚夫人雖然比呂后年輕漂亮,也更討劉邦喜歡,但是她始終只是一個會邀寵於男人的小女人,不具有真正的政治胸懷。

所以戚夫人一直就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怎麼邀寵於劉邦,並沒有刻意的去發展政治勢力,而這似乎也不是她擅長的。



呂后眼看劉邦事業越做越大,她想獨寵於劉邦是不可能的,而她想要憑藉姿色和魅力留住劉邦的心也不現實。於是她就利用她得天獨厚的條件——劉邦那幫開國兄弟見面得規規矩矩叫聲“嫂子”這個優勢,認真做起了稱職的老嫂子,關心著兄弟們的家長裡短,經營政治勢力。

原本太子廢立就關乎國運,自古以來都是天大的事情,不是輕易可以決斷的。不用說劉邦身邊那幫武將老兄弟們反對,朝中文臣在牽涉到皇儲廢立時一般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即便呂后沒有政治勢力,劉邦也不是那麼容易決斷的,何況呂后還有一幫手握大權的支持者等這些顧慮,就更難了。



劉邦尚在世,呂后就能獨立拿下受到軍方尊敬、擁戴的淮陰侯韓信,這雖然是在幫劉邦解決問題,但同時也是在向劉邦發出警告與示威,面對這樣一個髮妻、皇后、太子之母,劉邦要換儲君,自然是顧慮重重,不敢輕易決斷的。


謝金澎


我是專注歷史的天楓說,下面我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兩位從底層一步步走上皇帝寶座,開創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之一,他從沛縣開始,一步步的走向權力巔峰,開創了大漢王朝。劉邦的江山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他知道打江山的艱辛,因為在選擇繼承人也就是太子上,十分慎重。

劉盈為太子

劉邦此人早年就是一個無賴,不過也不知道他老丈人發什麼瘋,將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要知道劉邦比呂雉可是大了不少歲。劉邦在縣裡還有一個相好的,是一個寡婦,生下了劉邦的長子劉肥(後來的齊王),也就是說劉盈並不是劉邦的長子,但是劉盈是劉邦的嫡子,更是嫡長子,畢竟呂雉是劉邦的正牌老婆,順帶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


如果劉邦是一個鄉間財主,那麼劉盈也是會繼承劉邦的財產的,但是劉邦不是一般的“財主”,他從一個無賴成為了漢王,所以劉盈的地位也高了,《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帝年五歲,高祖初為漢王。二年,立為太子。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劉邦立劉盈為王太子,是漢王爵位的繼承人。

可是劉邦打敗了項羽一統天下,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所以劉盈這個王太子也升格為太子了,是大漢王朝當之無愧的繼承人,劉邦死後天下和皇位就是劉盈的,天下也承認這個太子。

劉邦換太子的念頭

一國的太子不是那麼容易更換的,但是劉邦在後來有了換掉劉盈這個太子的念頭,那麼劉邦是如何想到要換太子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愛屋及烏

劉邦登基為帝后,他的皇后呂雉已經年老色衰,劉邦有不少妃子,最為寵信的是戚夫人,這是劉邦所寵愛的一個妃子,給劉邦生下一個兒子劉如意。愛屋及烏,劉邦也十分喜歡劉如意這個兒子,認為劉如意十分像自己,反而是太子劉盈有點文弱,為劉邦所不喜歡。加上戚夫人時常吹枕頭風,讓劉邦有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二、劉邦擔心江山易主

太子劉盈文弱,但是他的母后呂雉有勢力,當時呂家不少人在朝中有勢力,劉邦也擔心自己死後,他打下的江山會改姓(事實證明,呂家差一點成功),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更換一個自己認為像自己的太子,對大漢王朝有好處。

易儲失敗

無論是寵妃吹枕頭風也好,擔心江山也罷,反正劉邦是有想要換掉太子的念頭了,不僅有這個念頭,他還進行過幾次嘗試,但是最終都失敗了,劉盈反而穩坐了太子之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更立太子是國家大事

雖然劉邦是皇帝,但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換太子可不是你劉家的家事,更是國家大事,當然要和大臣們商議,大臣們無一例外都是反對,畢竟秦朝殷鑑不遠,大臣們自然不會坐視劉邦換掉劉盈,所以劉邦最先迎接的是大臣們的壓力。

比如劉邦詢問大臣周昌,周昌口吃,於是他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不僅周昌如此,餘下的大臣也是一樣。史書也有記載。

  • 《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

也就是說大臣堅決反對劉邦立太子。

二、商山四皓的側面影響

張良是劉邦的謀士,漢初三傑之一,他出了一個主意,讓劉邦最終收回了改立太子的心思。當時呂雉知道劉邦有換太子的決心,於是就找到張良(被逼的)讓他出個主意,最終張良說:皇上有想招而不得的賢人,有這樣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年紀都大了,皆因皇上傲慢慢侮人,所以不願漢臣。但皇帝偏偏以此四人為高人,如果你們能夠不吝惜金銀財寶玉帛,並讓太子親自致書,言辭肯切謙卑,用安車和辯士固請,應該能請得動他們。他們來了後,以賓客之禮相待,並且使他們時時隨太子入朝。這樣皇帝必然要問,就告訴皇上。“

這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是四個有學問的人,張良出主意,呂雉真的就找到了這個四個人,在一次宴會時,已經有八十高齡的“四皓”陪同著太子劉盈入席,這使劉邦很驚訝,覺得太子已經成熟了,重立太子恐怕會導致政局混亂。 此後,劉盈太子地位基本穩定了。


反正不管如何,最終劉邦還是沒有實現自己易儲的心思,要說呂后有功勞嗎?當然有了,劉盈是她的兒子,她自然會盡力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比如逼迫張良出謀劃策這些說明她在出力。

不過要說呂后背後的勢力,,與其說是呂家不如說是嫡長子繼承製,到了漢朝嫡長子繼承人也被承認,特別是秦朝長子扶蘇沒有繼承皇位引發的連鎖反應,讓漢初君臣對於皇位繼承人十分重視,劉盈這個太子是嫡長子名正言順,更換掉他會不會像秦朝那樣呢?

這些都是無形大山,都是呂雉背後無形的勢力,這也是劉邦所不能抗衡的。

也許劉邦的忌憚是對的,他想換太子未嘗沒有防著呂雉的意思,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實際上朝中大權都在呂雉的手中,呂家不少人封王,朝廷差一點改姓,所以也許劉邦那個時候就防著呂雉或者說呂家了吧。


天楓說


不誇張的說,呂后身後有幾乎整個沛縣集團的支持!居然還有人拿商山四皓來說事,那只是因為呂后勢力大,請來的民間代表輿論的力量!

劉邦發家之初,靠的是沛縣集團,也是後來的元老集團。到最後立國,那可就不止這一個山頭了,一路上歸降的,後來上車的。講一句很通俗的,剛開始劉邦是沛縣集團的劉邦,是他們的老大和靠山。可是建國了,這時候劉邦是大家的老大,大家的靠山。劉邦要做的,可就不是照顧你沛縣集團一家一派之利益了。不僅僅要雨露均霑,還要玩勢力平衡,甚至有可能借別的山頭來打壓沛縣勢力。

那麼一切就明瞭了,到了這個時候,沛縣集團真正的靠山是誰了?呂后啊!以前劉邦就是我沛縣集團的大哥,現在變成大家的大哥了,但這個大嫂還是我們沛縣的大嫂嘛!更何況此時呂后要尋求朝中力量的支持,最親的是誰啊?當然也就是這幫沛縣的小弟們!當然沛縣集團作為締造大漢的元老,在朝中力量和話語權是很重的,也可以團結到多數朝臣的依附和支持,更何況太子廢立,立長立嫡,首先儒家是絕對支持的,而作為沛縣集團的利益,將來只有呂后的兒子繼位,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從這一點看來,劉邦想立戚夫人的兒子,我個人認為也有這方面的考量。一個逃起命來連老婆孩子都丟了的人,我覺得不太可能因為個人喜愛就去行廢立之事,去面對這麼大的阻力動這樣的心思。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劉邦也實在是高瞻遠矚,再怎麼動搖不了廢立,到底還是留了周勃這張王牌!

我不喜歡別人問個問題,就一大堆廢話說些無關緊要細枝末節的,就把那一段歷史贅述一通,我喜歡通俗白話地直點最關鍵的要害,謝謝🙏



-洛林


農村家庭婦女的呂雉,經過20多年的跌宕起伏的歷練,成長為合格的女政治家呂后,這就是最大的資本,最大的勢力。

經過了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呂后的政治經驗大大豐富,領導能力大大提高。當劉邦率兵在外作戰時,呂后與蕭何等很好的鞏固了後方,對西漢王朝的鞏固是有貢獻的,他與蕭何合作計殺韓信,表現了他的智謀和毒辣,他聽從張良之際請來“四皓”,表現了他的機謀深遠,手段老道,朝中的樊噲,夏侯嬰,審食其是可以依靠的力量,呂氏家族也在朝中佔有勢力。這樣,如果劉邦更立太子,立趙王劉如意,那麼劉如意即為後,皇位是坐不穩的。


谷老師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前後,劉邦與呂后之間產生了一次激烈博弈,而博弈的焦點便是劉盈的太子之位,劉邦想要以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取而代之,呂后自然是力保兒子的太子之位,那麼呂后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力量,竟然使得劉邦最終放棄了改立太子呢?

△劉邦與呂雉的博弈

力量之一:呂雉的外戚力量,漢初呂氏功勳集團

不知道是否有意淡化,使得大家始終認為呂氏的外戚力量其實並不強,然而從《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史記·呂太后本紀》等史料的隻言片語之中,我們卻很容易發現,呂雉背後的呂氏功勳集團,其實是漢初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西漢建立之後,呂雉的兄長呂澤雖然僅僅被封為令武侯,似乎在漢初的功臣序列中並不顯耀,但實際上他在朝堂上,尤其是軍方的影響力絕不容忽視。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關於東武侯郭蒙有“屬悼武王,破秦軍槓裡、楊熊軍曲遇”這樣的記載,這表明在一定時期內,呂澤是作為一支單獨部隊存在,並且在外征戰的。

縱觀整個反秦戰爭和楚漢爭霸,被明確標識為呂澤部下的除了東武侯郭蒙之外,還有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蠱逢(《漢書》作蟲達)、都昌侯朱軫、陽夏侯陳豨、信武侯靳歙、陽陵侯傅寬、阿陵頃侯郭亭、博成侯馮無擇、成陶侯周信等人,且丁復、蠱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之一。此外,馮無擇擔任的悼武王郎中和周信擔任的呂氏舍人,更是完全不符合劉邦的官僚體系,這表明呂氏集團極有可能自有一套官職體系。

△呂澤

如上所述,一切跡象均表明,漢初的呂氏集團其實不可小覷,而這些人則是呂雉背後最為堅定的支持者。此外,劉邦之所以會選在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廢立太子,很有可能源於呂澤在同年平定韓王信的戰爭中戰死,由此也可見劉邦對呂氏集團的忌憚。至於此後的陳豨叛亂和劉邦晚年的誅殺樊噲之舉,則極可能是為了瓦解呂氏集團在軍方的勢力。

力量之二:原配夫人的實力,朝堂勢力站隊一邊倒

作為劉邦的原配夫人,早在劉邦起兵之前,呂雉便已經與劉邦一幫“狐朋狗友”和蕭何、曹參等人相熟,而在劉邦因押送的徒役逃散而逃入芒碭山之後,呂雉又曾冒險為他們送衣送飯,甚至為此蹲了一段時間大牢,曾經的這段經歷,可以說讓他與劉邦的嫡系親信建立了一定的情義。

△樊噲是呂雉的妹夫

在西漢初期的朝廷中,按照派系大致活躍著以下四股勢力,即劉邦曾經的同鄉好友豐沛系,如蕭何、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人;戰爭期間投靠劉邦的功臣系,如張良、陳平、酈商、灌嬰、傅寬等人;分佈各地的諸侯系,如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等人,以及前面提到的呂氏集團。

易儲風波雖然是呂后與劉邦之間的博弈,但同時也是呂雉、劉盈母子與戚夫人、劉如意母子之間的博弈,因此在朝中大臣看來,所謂的站隊,其實就是在呂雉、劉盈和戚夫人、劉如意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大臣們只是在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站隊

對於以上四股力量,異姓諸侯王對朝政影響力較為有限,呂氏集團的站隊毫無疑問,而豐沛系由於早年間的關係,顯然也選擇了站隊呂雉,例如蕭何、樊噲。至於功臣系,則因大多保持中立而成為了呂后拉攏的主要對象,例如張良便隱隱倒向了呂雉一邊。正因這種站隊,使得呂雉迅速在朝野中擁有了極大的話語權,甚至使得她足以在劉邦去世之後順利接管朝政。

力量之三:傳統宗法制的影響,劉盈嫡長子身份的天然優勢

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長繼承製,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為法定的王位繼承人。這種制度自夏朝確立,經過商朝發展,再到周朝予以完善,歷經數百年的傳承早已深入人心。事實上,中國整個古代時期,宗法制一直都具備極大的影響力,即使現代這種影響力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宗法制下呂雉和劉盈的身份優勢

呂雉作為劉邦的原配,其所生的劉盈不僅是毫無疑問的嫡長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子,而劉如意則不過是庶出罷了,廢嫡立庶顯然違背了宗法制。在這種傳統宗法制的影響下,劉盈嫡長子的身份便擁有了天然優勢,這同樣是很多中立官員倒向呂雉的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說以上兩點只是讓呂后掌握了朝堂的動向,足以使得劉邦不敢貿然易儲,那麼這一點便足以動搖西漢的統治根基。張良為何讓呂雉前去請“商山四皓”,作為秦朝末年的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他們一定程度代表了民間的風向。

△“商山四皓”一定程度代表了民間風向

要知道,此時西漢江山剛剛建立,統治非但談不上穩固,異姓諸侯王的接連叛亂更是讓劉邦頭疼不已,如果因易儲而觸動宗法制,那麼即使他將江山交到了劉如意手中,那麼得位不正的劉如意也很難坐穩江山,甚至將會導致更大規模的動亂,進而威脅到江山統治。


如上所述,擁有了以上三股力量,使得呂雉在這場博弈中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而戚夫人和劉如意依靠的只不過是劉邦的寵幸罷了,又如何是她的對手。朝臣的集體反對,民間的明顯站隊,使得劉邦不得不慎重考慮,並最終放棄了易儲的想法。


香茗史館


我是蜀中梁哥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邦是草根出生的皇帝。從草根起事,經過多年征戰,建立大漢帝國。劉邦的能力不容質疑,有智謀,善用人,處事靈活,能因勢利導。他身邊有很多能人,都是人中龍鳳,個頂個的出眾,劉邦能把他們收歸門下,死心塌地為他賣命,就說明劉邦不是一般人。


但在更換太子一事上,劉邦反覆再三,呂后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邦自己也很猶豫。原因如下:


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是傳統


《春秋公羊傳》載“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有這個依據,以後慢慢演變為“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這規矩的目的,是為了抑制兄弟之間為奪位相互殘殺。同時也防止庶民百姓,家庭財產之爭。劉邦雖然善於打破傳統,但傳統的東西根深蒂固,是骨子裡的東西,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感覺到。

劉盈是嫡長子,太子位理所應當,不容質疑。劉邦也明白,劉盈是嫡長子,是不可辯駁的事實。當他答應戚夫人,要立戚夫人兒子如意為太子的時候,可能他自己心裡都底氣不足,這也是他要拿這個問題跟大臣們商量的原因。如果他心中無這個規矩,依他劉邦的性格,哪需要商量啊,直接宣佈就是了。


所以說,首先,劉邦心裡就覺得“廢長立幼”,自己做得不仁義、不地道。因為底氣不足,是他後來跟呂后、跟大臣們無法鬥爭到底的根本原因。


朝中大臣極力反對


朝中這些大臣,是跟劉邦一起打江山的哥們。大漢江山,有他劉邦的份兒,同時也有這些哥們弟兄的份兒。就是說,大事情上,不能你劉邦一個人說了算。換太子,雖然是你劉邦的家事,但也是國家大事,得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劉邦的這些大臣,跟呂后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感情上更傾向於呂后,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大臣們跟劉邦打天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可以享受幾天,他們需要安穩的生活。如果因為“廢長立庶”的事,兄弟反目,朝廷震盪,大臣們日子不好過。


朝中大臣的極力反對,使得劉邦不敢擅自換太子。畢竟,他百年之後,他還寄希望於這些大臣們輔佐他的兒子,讓劉漢江山永固呢。


戚夫人的“枕邊風”力道有限


戚夫人,劉邦很喜歡的一個女人。愛屋及烏,劉邦還喜歡戚夫人生的兒子如意。但要知道,劉邦當了皇帝,如許多美女往他懷裡鑽。要漂亮有漂亮,要年輕有年輕,要善解人意有善解人意,就是說,天下的美女多了去。再說了,劉邦後宮還有佳麗三千呢。

劉邦對女人,本來就是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睡一個,睡一個棄一個。能和戚夫人保持這麼長時間的關係,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戚夫人出於自保,叫劉邦換太子,劉邦滿口答應。戚夫人忘了,他劉邦答應的話,能上算嗎?


戚夫人在這件事上,一點也不明智。吹枕邊風、哭鬧,都是無濟於事的。劉邦能照應你母子二人,就應該知足。畢竟劉邦還有那麼多女人,還有那麼多兒子。


總結


劉邦換太子的事情上猶豫不決,劉邦自己及大臣們的態度,才是關鍵。劉邦最終沒有換如意為太子,呂后是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大臣們支持呂后,也是為他們自己。劉邦最終的考慮,仍然為劉漢江山著想。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蜀中梁哥哥


劉邦因為寵幸戚夫人,所以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雖然有很多大臣反對,甚至以死要挾,但沒什麼用,呂后當然也很害怕。於是呂后向張良問計,張良說天下有四個老頭,劉邦想招但招不到,這四個老頭因為劉邦經常侮辱人,所以都逃到深山,不願做漢臣,劉邦十分推崇敬仰他們。於是呂后趕緊低三下四把四個老頭請來輔助太子。

不久劉邦把太子請來,又準備廢太子,但是後面跟了四個八十多的老頭,鬚髮皓白,衣冠甚偉,劉邦就問他們是誰。四個人報了姓名,劉邦大驚,我都請不來,你們怎麼跟著太子了。四個人說,太子仁孝愛士,所以天下都願意為太子死。劉邦感嘆說,太子的羽翼已經成了,於是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劉邦之所以打銷另立太子的念頭,主要是看到太子已經有較高的威望和人心支持,甚至超過了自己,廢太子已經不是原先幾個人以死要挾,一死了之那麼簡單了。並不是怕太子後面有什麼具體勢力,也不是怕呂后一族,因為再大的勢力肯定大不過劉邦。劉邦怕的是人心,搞不好自己老命都得擱進去。


太宗歷史


導語:

劉邦有了一番事業以後,身邊的女人也多了起來。呂后一直在家裡操持整個家的事務,非常辛苦。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公婆,而且還有一兒一女需要撫養,好不容易等到劉邦發達了,呂后卻不得不面對這麼一個現實。

劉邦身邊女人眾多,可是最受寵的,只有戚夫人。戚夫人比呂后年輕漂亮,自然是把呂后給比下去了。更可氣的是,戚夫人還為劉邦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劉如意。

這劉如意比呂后的兒子劉盈顯然要聰明的多,所以劉邦常常打算把劉盈給廢了,改立劉如意做太子,將來好繼承皇位。

01張良建議呂后請商山四皓,這是說服劉邦的好辦法。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呂后當然是無法跟劉邦鬥爭的,畢竟劉邦才是帝國的主人,他想要立誰為太子,呂后不能插手。

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史記》

可是劉盈是呂后的兒子,呂后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做皇帝,這樣一來呂后就能大權在握。這個時候劉如意卻成為了劉盈的重要對手,呂后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說服劉邦。

無奈之下呂后只好找到了智謀出眾的張良,她希望張良為劉盈多說兩句好話。張良表示現在說什麼也不能改變劉邦的意願了,只有去請商山四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1. 商山四皓是什麼人呢?他們四個人是秦朝時期的博士,是學識淵博之人。當初劉邦滅亡秦王朝以後,他們四個人就隱居了起來。
  2. 等到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打算去請商山四皓出山做官,請了多次他們都選擇拒絕。在劉邦眼裡,商山四皓是治國的能臣,有他們輔佐,自己的江山才能永久穩固。
  3. 所以呂后費了很大勁請來了商山四皓,每次太子劉盈出入宮中,這四個人都要時時跟隨,劉邦就感到奇怪了,一問之下,原來這四位老者居然是傳說中的商山四皓。

劉邦恍然大悟,原來這四個人是來輔佐太子劉盈治理國家的。連他自己都請不來的高人,

居然被劉盈給吸引來了,劉邦覺得劉盈已經成了氣候,也就放棄了廢太子的念頭。

呂后得到商山四皓的幫助,終於穩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可是商山四皓為什麼會願意幫助劉盈呢?他們難道看不出劉盈不是天下之主的料子?

02劉盈登基以後,商山四皓的蹤影全無。

在商山四皓的幫助下,劉盈順利穩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劉邦去世以後,劉盈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大漢王朝的天子。

太后欲王呂氏,先立孝惠後宮子彊為淮陽王,子不疑為常山王,子山為襄城侯,子朝為軹侯,子武為壺關侯。太后風大臣,大臣請立酈侯呂臺為呂王,太后許之。建成康侯釋之卒,嗣子有罪,廢,立其弟呂祿為胡陵侯,續康侯後。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十一月,呂王臺薨,諡為肅王,太子嘉代立為王。三年,無事。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史記》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商山四皓突然就沒了。這四個人就好像憑空蒸發了一樣,往昔被認為是治國能臣的這四個人,既然已經出山了,為什麼在漢惠帝時期,消失不見了呢?

這四個人已經選擇出山,就絕對不會再回去,至少從主觀意願上不會選擇回去,那麼是什麼導致他們失蹤了呢?我認為有這麼三個可能。

  1. 第一,劉盈登基以後,商山四皓失去了他們的作用,所以也就不再被呂后所重用。而且呂后大肆任用呂家人,對這四個人插手朝政的事情並不滿意,所以他們負氣離開。
  2. 第二,商山四皓只是在名聲上比較響亮,其實沒有什麼治國的才能,他們之所以在後期碌碌無為,或許是因為呂后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沒有重用他們,使得他們離開。
  3. 第三,商山四皓並非真心實意想要幫助漢惠帝,他們是秦朝的舊臣,之所以不願意出山,就是因為他們痛恨漢朝取代了秦朝。幫助劉盈上位,是看出劉盈有胡亥那種敗家的特質,所以劉盈上臺後他們便走了,等著劉盈自己把大漢王朝給毀了。

這三個可能當中,我認為最可能的是第一種,呂后從來就是一個既得利益者,什麼時候這些人有用沒用,呂后是一清二楚的。

商山四皓的到來,可以幫助劉盈穩定太子之位,所以那個時候他們是很有用的。可是劉盈登基稱帝以後,國家不需要這四個不聽話的老頭來治理,所以他們就變得沒用了。

至於第三種可能,我覺得是最可怕的一種,這是我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因為劉盈身上懦弱的氣質,完全體現出他是一個亡國之君的特質,商山四皓為秦王朝報仇雪恨滅亡漢王朝未嘗不可。

03呂氏家族的壯大,成為了漢王朝最大的威脅。

呂后輔佐兒子登基以後,她也順利地成為了帝國的核心人物。劉盈只是她手裡的一個政治工具,有劉盈的存在,她治理國家手握重權才有了合法性。

  • 當政以後,呂后先誅滅了自己的政治對手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隨後開始大肆封賞呂家的人。基本上老呂家的人都參與到了朝政治理的事情當中來。
  • 在漢惠帝駕崩以後,呂后失去了掌權的合法性。這個時候陳平在張良兒子張闢疆的建議下,將呂臺、呂產和呂祿這些呂家的宗室提拔為將領,分別掌管京城的軍權。
  • 此外又將呂家的其他人安排入朝,成為掌握朝中重權的大臣,完全聽從呂后的調遣。這樣一來陳平等人才躲過了一劫,順利地成為了呂后的心腹。

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呂家人從此徹底成為了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家族。他們家族的成員,幾乎充斥在整個朝堂之中,百官之中全部都是他們的耳目。

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史記》

呂后的地位終於得到了穩固,前少帝上臺以後,所有的政令全部都是從呂后這兒發出的,呂后甚至把家族成員封了幾個異姓王,違背了劉邦定下的祖制非劉姓者不得稱王。

總結:多行不義必自斃,呂后的張狂為呂家埋下了禍根。

誰能收拾呂家人呢?壓根就沒有,只要呂后當權一天,她就能夠保住呂家的天下。劉家天下儼然已經成為了老呂家的天下,所以呂家成為了大漢江山最大的威脅。

可是人總有老去的一天,呂后也總有死掉的時候。呂后死後,呂家人還想要把持朝政,這可就不能放任他們亂為了,呂后再怎麼說也是開國皇帝劉邦的原配夫人,可呂家人跟劉邦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為了防止漢王朝被呂家王朝取代,陳平和周勃果斷髮動了討伐諸呂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呂家全族都被滅了。就連漢惠帝生的幾個孩子,也都被陳平他們給殺了,因為他們身上也有呂家人的血脈,自此呂氏一族幾乎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