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我国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存在有文字狱的记录,就连外国也存在不少,比如朝鲜和日本等等。我国的文字狱最初发生在西汉时期,当时文字狱的主角遭到了拦腰斩。从这以后,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这种现象存在。

到了清朝时期,文字狱达到了最高峰,尤其乾隆年间。正因为文字狱的存在,使天下真正有才华的人却不敢畅意的发表言论,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清朝曾经因为一本明朝史书,竟然有七十多人被杀,其中有十四人还被凌迟处死。到底是怎样的史书,让那么多人被处斩呢?

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由金庸先生所写的《鹿鼎记》当中,就讲述了一件特殊的文字狱。庄廷鑨在众人的帮助下写了一本《明书辑略》,正是这本书,使受牵连者无数,直接被斩杀的有七十多人。这件案件发生在康熙初年,也是清朝期间较为严重的文字狱。

案件的主角庄廷鑨,出生在明清交界的富裕家庭当中,他从小非常热爱学习,而且聪慧异常。可是因为他的眼睛看不见,所以他在早期虽然有爱国之心,却没能力为国家服务。

他虽然是在明末非常混乱的时候出生,却依旧眷恋明朝,非常厌恶取代明朝的清朝。明朝灭亡以后,庄廷鑨一直想要效仿前人,为自己热爱的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思前想后,决定编写一部明史。

好不容易想到了报答国家的方式,偏偏庄廷鑨在历史方面的认知,远远达不到编写史书的标准。之后,他找到明朝臣子朱国祯家里。朱国祯曾经是明朝的重臣,后来因为受到小人陷害,选择了辞官归家。

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在他离开朝廷以后,朱家也就彻底落魄了,不过,朱家还保存了大量的朱国祯的遗稿。庄廷鑨得到消息以后,花了大量的金钱从朱家买来难得的明朝史料,又找来非常有名的编辑,补齐了崇祯期间的历史。

这本书完成后,庄廷鑨将史书的名字定为《明书辑略》,并且开始发行。如果这本书问世的时间是在明朝,也许会得到皇帝的嘉奖。可是这本书问世的时间,恰好是在满清入关以后。

天下已经是满人的天下了,史书的年号所使用的却是南明年号,并且存在有很多贬低清朝的文字。不久过后,这本史书的内容被一个名叫吴之荣的前任知县看到,一纸状书把庄家告到了湖州知府。

庄家有的是钱,收到状纸以后,拿出了大量的钱进行贿赂,总算躲过了一劫。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就已经罢官的吴之荣,竟然紧抓住庄家不放,非要继续往上告。

当时清政府真正主事是鳌拜,鳌拜得知了案件以后下令彻查此案。明清时期的法律可不像现代,不管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只追究一个人的过错。

鳌拜一声令下,别说参与撰写这部史书的人,就连毫不知情的查继佐也被抓入了大牢,让很多人一时间都摸不着头脑。

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实际上,这部书还真没有查继佐的责任,他之所以被抓入大牢,完全是受庄廷鑨拖累。庄廷鑨在查继佐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的名字写进史书,让查继佐差点被吓破了胆。不过,查继佐最终竟然逃过了一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鹿鼎记》当中,查继佐之所以没有被牵涉,是因为有人为他周璇。不过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而已,并不能当做真实的史实。事实上,查继佐之所以没有被杀,因为他知道史书上出现了他的名字后,比吴之荣更早检举。

两人都是检举,其目的却完全不同,查继佐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而已。而吴之荣却是为了利益才揭发庄廷鑨。在两人的揭发之下,案件总算惊动了鳌拜,鳌拜给湖州知府施压,让他严查此案。

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最终,凡是参与《明史辑略》编辑和发行的人都被处死。总共受到牵连的有上千人,处死七十多人,其中有十四人是被凌迟而死的。与《明史辑略》有关的所有内容都被销毁,世间从此再无《明史辑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命而检举庄廷鑨的查继佐,却编撰了一本名叫《罪惟录》的史书。这本书一直都被他藏得非常隐密,一直到大清皇朝覆灭以后才被发现。

据悉,这部史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明史辑略》,最令人感到纳闷的是,查继佐明明反对明朝,但是在他自己编撰的史书当中,却坚定的站在明朝的立场,否定自己是清朝子民。

查继佐编撰《罪惟录》的时候,已经是康熙三年了,他却没有用清朝的年号,而是继续沿用明朝年后。整部史书当中的每一句,都可以看出查继佐的心思确实不在清朝,而在明朝。

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查继佐编撰的史书《罪惟录》

有很多人都认为是吴之荣害死了《明史辑略》的参与者,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吴之荣固然有错,而且还非常卑鄙,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众人的死活,实际上真正导致明史大案的,并不止吴之荣,而在于清朝的制度。

当时清朝的朝政并不是那么稳固,如果把这本对清朝带有扭曲的《明史辑略》正式放到市面上,让普通百姓接收到史书里面的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对清朝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哪怕当时并不是鳌拜掌权,所有的参与者同样一律不能幸免。

文化殖民对朝廷的统治向来都是非常不利的,一旦普通百姓接收了对新朝代不利的文化,比百姓们拿着刀枪造反更加严重。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才造成了那么多的文字狱吧。

因为一本明朝史书,大清7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十四人被凌迟处死

而明史大案,不过是清朝众多文字狱当中的其中一个而已。在案件结束以后,早已经罢官的吴之荣再次得到重用。在之后的日子里,吴之荣利用满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制造祸端,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说,历代统治者对“异端”思想进行一刀切的做法,也不是明智之举。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