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團員勇赴抗疫一線——"大"家需要我,我就在這裡哪也不去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回家看看——是南充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A區男護士李軍這些年來最大的願望。看似簡單平凡的願望,對像李軍這樣的醫務工作者而言,想要實現卻極不容易。

家人分隔多地 多年未曾團聚

李軍家在宜賓市翠屏區農村,通常在回家路上得花費整整一天時間,回家對他而言就成了難事。李軍說:"平常下了夜班休息兩天,如果要回家,這兩天都得花在路上,不能保證睡眠,這樣會影響臨床工作,我必須對患者負責,所以平時也就沒辦法回家了。"

93年出生的李軍,在他5歲時,父母就離家,常年在外打工。直到5年後,小他10歲的妹妹出生了,他們一家人才團聚在一起見了一面。現在他的父親仍然在外務工,母親在老家陪著妹妹讀書,而李軍從上大學起,就一直在南充,記得上一次一家四口團聚在一起過年,已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去年七八月份李軍母親患膽結石需做手術,因為科室太忙,抽不出時間回家,沒能照顧在側;年前,母親說外公病得奄奄一息了,很想見見多年沒見的外孫,可也因為科室忙,沒能回家盡孝,他給外公說:"您堅強點,堅持下去,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陪您過年"。每每想到這些,李軍便忍不住流淚。李軍的妹妹今年16歲了,可那麼多年他跟妹妹相處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三個月。李軍的妹妹性格很孤僻,不愛說話,他很擔心妹妹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因沒辦法陪伴她成長而感到無能為力,他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好哥哥。

青年團員勇赴抗疫一線——

李軍和父母唯一一張合照


沒有平安的國 哪有幸福的家

今年是李軍參加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往些年的春節他都在值班,沒法回家和親人團聚。今年春節,李軍的父親難得準備回家過年,科室護士長李麗華心疼"兒子",給他排了4天假讓他回家看看,好讓一家四口聚聚。

當李軍還沉浸在可以回家團聚的喜悅和幻想中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號角驟然吹響。他沒有一絲的猶豫,立即退掉了回家的車票,並告訴父母他需要堅守崗位工作,希望他們理解。

"護士長,我今年哪兒不去,我就在南充,我上過重症醫學科,也上過感染科,有較為豐富的傳染病和重症護理經驗,我隨時可以上前線支援。"李軍向護士長李麗華說。

當大家疑惑他為什麼要再三請願上前線,李軍回答道:"我是一名共青團員,作為事業的接班人,一定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而且我目前還是單身,父母身體也還過得去,就算我有什麼意外,還有個妹妹替我照顧他們。相比那些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另一半要牽掛的姐妹們,我更'幸福'。再加上我是男人,就得比護士姐妹們,更多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一份力量、一份勇氣和一份拼搏。我相信所有護士兄弟都會和我有一樣的選擇。"大家問他沒能回家遺憾是否遺憾的時候,他堅定地說了十二個字:"沒有平安的國,哪有幸福的家"。

青年團員勇赴抗疫一線——

選擇作護士 不悔入此行

李軍在報考大學時,被調配到護理專業,後來就走上了護士這條職業道路。出來參加工作面臨了社會對男護士的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從一開始的不能接受、自卑、彷徨,到現在的熱愛、自信、篤定,都是五年從業經歷給他帶來的轉變。

李軍說起在隔離區的工作:醫護人員每天要帶3層手套,2層口罩,穿工作服、防護服和一次性隔離衣,一共4層,戴3層帽子,戴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鞋套。他說不害怕是假的,到前線第一天就進了隔離區,每天護理完隔離病人空閒下來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快被這一身裝備憋得呼吸不了了,呼吸會讓護目鏡起霧,凝結的水滴掛在睫毛上,看不清眼前的一切是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每天上班都被汗水溼透幾層衣服。他說他護理過的病人中有一位聽力不好的老奶奶,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因為老人家害怕,害怕病魔的肆虐,害怕經濟負擔不起治療,吵著要出院,揹著一身"裝備"本就呼吸困難的他,因為奶奶耳背,只能用盡全身力氣靠吼出來的話語安慰她,就這樣,他一直陪伴著、安慰老人家,直到老人家平靜下來、繼續堅強地和病毒作鬥爭,那一刻起,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說在他看來哪有什麼英雄,哪有什麼天使,只是他認為他必須這樣做,這是初心,是使命,是責任!

李軍表示如果武漢需要他,他也會毅然決然地請願上"戰場"。他和好多"戰友"一樣,沒有告訴家人這段時間的經歷,只給妹妹發了個微信:妹,你長大了,要好好照顧父母。

每天工作之餘,李軍還會抽時間拍拍視頻,寫寫感想,他說他想總結工作中的經驗,他正在構思《給後援軍的一封信》,他想為以後來到前線的"戰友"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青年團員勇赴抗疫一線——

最後,李軍還想告訴大家:風蕭蕭兮"疫"水寒,壯士出征定凱旋!請相信南充市中心醫院,相信醫護工作者,我們一直在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南充市中心醫院 毛映捷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