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7件事“順序”搞錯了,感染病毒的風險也就高了

吃飯、上廁所、出門買菜……這些本是很尋常的小事,沒有什麼順序可言。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哪怕一個不起眼的小動作,都可能讓你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

把7件事“順序”搞錯了,感染病毒的風險也就高了

《生命時報》總結疫情期最需注意的7件小事,做這些事時按照「標準流程」來,可幫你降低感染風險。

01、出門

雖然說宅在家是最安全的防護,但免不了要出門買菜、倒垃圾等。不得已需要外出時,可以做好以下準備:

1.準備好出門所需的物品,如一支筆(可用來填寫信息登記表,避免公用筆接觸,還可以用來按電梯)、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等。

2.洗手(佩戴口罩前,應先洗手,以免不乾淨的手接觸到口罩內側)。

3.戴口罩,並進行氣密性檢查。如果外出時間較長,要想避免口罩勒耳朵,可以用回形針、皮筋、牛奶盒上的塑料提手連接口罩掛繩,以減輕疼痛。

4.穿衣穿鞋,出門。

如果是佩戴已經用過的口罩,建議戴好後再洗一次手,以免手接觸口罩外側(可能在上次使用時已沾染病毒),在揉眼睛時造成感染。

02、取快遞

如果附近有快遞櫃,可以讓快遞員將快遞存於其中,過一會兒再下樓取,這樣可以避免和快遞員正面接觸。若需立刻下樓取,應注意以下幾點:

1.戴上口罩,減少與快遞員的接觸,簽收時至少保持1米遠。

2.拆快遞前,用酒精或配好的84消毒液噴灑在快遞盒上,注意遠離廚房和易燃物品。可以墊著紙巾拆開,最好不用手直接觸碰。

3.快遞在門口拆開,快遞箱不建議帶入家中。

4.取出的商品用酒精噴灑消毒,或放在通風處30分鐘。

5.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約30秒,把手掌、手背、手指縫都洗一洗。

03、去超市

疫情期建議線上選購商品,如果需要去超市,出門前最好列一張購物清單,儘量縮短外出時間。

1.選擇就近的超市或菜市場,儘量自己開車或步行,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全程佩戴口罩,儘量與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扎堆挑選物品。

3.排隊結賬時也要保持安全距離,優先選擇自助結賬區域。

4.在外面時不要揉眼睛,尤其在接觸超市入口的擋風門簾後。

04、乘電梯

電梯內空氣極不流通,且人員往來頻繁,按鈕更是高頻接觸的部位,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

1.低樓層的人建議走樓梯,爬樓時儘量不接觸扶手。

2.電梯內戴好口罩,接觸按鈕時,可用紙巾、消毒溼巾隔開,或用隨身攜帶的筆按電梯。

把7件事“順序”搞錯了,感染病毒的風險也就高了

3.儘量不在電梯內交流,不要用手揉眼睛、接觸口鼻。

4.出電梯後第一時間洗手,或用免洗洗手液擦拭。

05、辦公

儘量選擇步行或開車上下班,乘坐公交交通工具要全程佩戴口罩。上班途中你的手可能接觸到門把手、電梯等病毒聚集的場所,所以到了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1.進入辦公區先洗手,傳閱紙質文件前後也應洗手。人多的辦公室內要戴口罩。

2.注意開窗通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3.對鼠標、鍵盤、桌面、文具等,用消毒溼巾擦拭。

4.儘量線上溝通,少開會,跟同事說話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5.儘量自己帶飯,避免扎堆就餐,餐前洗手,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摘口罩,就餐過程中最好不要交談。

06、
上廁所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研究所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提示糞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雖然這是否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公共廁所是人員流動比較大的場所,上廁所要“速戰速決”,更不推薦帶著手機如廁。

1.放下手機再去廁所。

2.蓋上馬桶蓋再衝水,可墊著廁紙按壓沖水按鈕。

3.流動水下洗手約30秒。

4.用擦手紙擦乾,或用烘乾機烘乾。

07、回家後

從外面回家,衣物、雙手、手機、帶回的物品上均可攜帶有害微生物,回家後要做好5件事:

1.將鞋子放在門口;將脫下的衣物掛在窗口處,並打開窗戶通風。

2.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塞在口袋裡。如果不打算再用,可密封后扔進垃圾桶。如果下次還想用,應將口罩摺好後,置於陰涼通風處。摘口罩時,不要碰觸口罩的外側,應通過掛繩取下。

3.對手機、鑰匙進行消毒,可用醫用酒精噴灑,然後用酒精棉片擦拭。

4.將帶回家的物品,用酒精進行噴灑消毒或清洗。

5.仔細洗手。

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防控新冠病毒,謹慎一點總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