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三点"发力破解"三无"小区疫情防控难题

东至县县域面积大,人口稠密,一些无围墙、无物业、无业主委员会的"三无"小区,给小区(村庄)封闭式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困境,东至县围绕三"点"持续发力,破解"三无"小区的疫情防控难题。

东至县


东至县


东至县

抓住"重点",防守有力度。"三无"小区包含大量开放、半开放楼院,出入口多,无形中加大了疫情防范风险,拿出行之有效的封闭措施,成了"三无"小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东至县对摸排出的78个"三无"小区逐一分析,对症下药,提出个性化的封闭管理措施。尧渡镇针对62个"三无"小区相对聚集的现状,在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就近整合、统一管理"的原则划定片区,将分散的"三无"小区进行整合,设立26个卡口,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的"四定"制度,规范人员出行管理;对无法整合的楼宇设立58个检查点,实行"楼长制"。大渡口镇共有分散式"三无"小区5个,一律通过拉警戒线划定封闭区域,使用隔离板、木材等对多个出入口进行封闭,只保留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口子,设置卡点并安排专班值守。目前,全县已在所有卡口落实"四定"制度和在所有"三无"小区推行"楼长制"。

突破"难点",防控有强度。"三无"小区呈开放式状态,投入人力多,管理难度大。为解决社区人手紧,力量配备不足的问题,东至县多措并举建强防控队伍,打破"三无"小区无人负责、无人可派的尴尬局面。包保干部下沉,对所有"三无"小区、楼院,一律实行单位包保,成立4人一组专班进行封闭管理。除县城区安排县直单位包保外,各乡镇均组织乡(镇)直单位进行包保,明确包保任务,做到人员情况清楚、宣传教育得力、管控措施到位。昭潭镇安排4个镇直单位20名党员干部,包保辖区内的"三无"小区。网格员驻点,统一将全县78个"三无"小区纳入社区(村)片状管理,畅通信息沟通和疫情处置渠道。建立健全四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全县共设立网格1765个,网格员6048名。东流镇建立17个大网格、77个小网格,7个"三无"小区纳入其中,并将网格图、大小网格长姓名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巡逻队出动,在全县各乡镇组建由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巡逻队780余支,在城区、集镇、小区、村庄开展常态化巡逻。尧渡镇老法院宿舍是一个"三无"小区,小区内外每天都有包保干部、小区业主和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戴着口罩宣传防疫知识,入户排查登记,劝导聚集人群,护航群众安全,巡逻队已成为居民防疫安全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聚焦"盲点",防护有密度。部分"三无"小区卫生死角多,容易滋生病菌,成为疫情防控中易被忽视的"盲点"。东至县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对所有"三无"小区开展常态化消毒灭杀,集中清运生活垃圾。县级成立环卫整治清洁小组,督促指导社区(村)落实环卫整治和清洁消杀的措施。在主出入口、单元门把手、公共休息区等区域,每天两次喷洒消毒水,减少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县防控宣传发动小组定期深入社区(村)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包保干部、网格员、楼长和志愿者们也积极行动,在各楼栋、单元门口张贴疫情通告,通过宣传栏、小喇叭等方式加大防控知识宣传。为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污染,"三无"小区都设置了一次性口罩回收处,做到废弃口罩日产日清。部分小区卡点还制作了消毒池,放置消毒地毯,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清运垃圾760余吨,小区消毒217.6万㎡,小区保洁247.3万㎡。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委组织部 夏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