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經》到底有何好處?

wojiushiwo080728


最早的高級公務員手冊。集科學,哲學,政治,人文,方法論於一體。


中上行


《易經》是智慧之學,是“六經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東方哲學的源頭。讀《易經》的好處大略有如下五點:

一是當你在人生路上,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前途命運並不隨人所願,出現想不通、鬧不明,人生出現困惑或者是迷茫時,《易經》就是人生指路的明燈。《易經》中充滿智慧,可以幫助人生路上解惑答疑。

二是《易經》原本就是卜筮之書,其中不少卦辭、爻辭、彖辭就是當時的卜筮之辭,所以學好《易經》了,遇到疑惑不決、無可求救的事情時,自己可以通過卜筮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是《易經》是很深刻的東方哲學。中國的教育,從中學到大學,甚至哲學專業的碩士、博士,教材中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哲學為根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西方哲學為主。這些哲學在肯定世界是物質、是運動、是普遍聯繫的同時,較好地揭示了矛盾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講述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但《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八經卦”講了三重矛盾、《易經》64個成卦講了六重矛盾,《易經》研究的基本範疇“經傳彖辭、卦爻象形、陰陽乾坤、九六初上、時位中正、應比乘承、吉凶悔吝、大小往來、象數理佔、道德性命”,在其所有的64個卦、384個爻中,都有具體的體現和具體關聯,《易經》的系統論、時空論、信息論的哲學科學思想,尤其是方法論的具體化和具體應用上,中、西方教育體系中,所有的哲學課程,都遠遠沒有《易經》更深刻、更具體、更實用。

四是《易經》是流傳下來幾千年的文化典籍。其語言邏輯、語法修辭、文字應用上,也是很多文學作品、文化著作所不可比擬的。《易經》語言優美、用詞簡練、類比推理、形象生動、環環相扣,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古典文化素養,《易經》中的很多成語、語句現在仍在應用,這就是5000年經典的魅力。

五是《易經》中有很多智慧、經驗、道理的總結,隨時讀到、隨時受益,甚至終生受益。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潛龍勿用”、“利牝馬之貞”、“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䘧”、“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毀身”,等等,等等。


沃克特爾


讀《易經》到底有何好處?知道《易經》的好處,我是從讀了孔子的《易傳》後,悟到的。

“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

我知道了,在這個世界上,能真正決定命運的,只有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自己只有不斷地奮鬥,靠等,靠機會,靠別人都是假的。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只有靠自己,不斷奮鬥。馬雲是我們仰望的,看看他成功之前的奮鬥歷程,一沒有靠山,又不是富二代,是靠他一家家,拿著自己所做的《黃頁》,象千幹萬萬個推銷員一樣,步行或騎著自行車推銷起步,一步一個腳印,靠“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才獲得今日之事業。

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知道了,人要有包容之心,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大德。天地生萬物,而不言己之功。何其偉大。人要重德,修德。“不恆其德,或承其羞。”不卜而已。這也是“善易者不卜”即懂得了《易經》我們就知道了,為人做事只要把“德”放在心上,取利以合義為準則。不需要占卜,也知道能有好結果。此是我從《易經》中所悟第二點。

我還知道,《易經》是變經,“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適什麼?要適“時”,要緊跟時代步伐,超時,落時都不行。也即是現在所提倡的要創新。

做人要包容,以“德”準則,做事要以義為準繩,不但要自強不息,不斷努力,還要有“唯變的適”的思想。這就算是,我從讀《易經》所領悟的一點好處吧。

至於《易經》的“知周乎萬物,而道濟下”,“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的能力,是聖人們的事了。





牛樸塊


易經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第一節 何謂《易經》

  “易經”是我國古老的經典,被稱為“天書”。是由學問與術數兩大部分組成,內容涉及到哲學、歷史、軍事、醫學與民俗等多個方面。其中,易經中的道家術數經歷代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四柱、八卦、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梅花易數、紫微斗數、面相、手相、星相等術數均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說,易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

  《易經》是千古奇書,萬經之王,絕世名著。古人運用《易經》學會了仰視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用於探索未知宇宙,人生變化的大道理,所謂的“究天人之際,能古今之變”。《易經》中的八卦內容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由八卦而推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實際上是符號“—(陽)”和“- -(陰)”的累加變化而成。“—”代表陽、剛、男、強和奇數1、3、5、7、9等,象徵積極的事物;“- -”代表陰、柔、弱和偶數2、4、6、8、10等,象徵消極的事物。陰陽奇偶的變化,代表了事物“象”與“數”的各種內在聯繫。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1]《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影視剪輯豹哥


隱仙客——研易悟道,參天地術數;談古論今,遍經史子集。歡迎關注,瞭解交流更多易學術數與文化知識,振興中華,濟世度人。


《易經》一直被奉為群經之首,就連聖人孔子在晚年都不惜花費巨大心血,為解讀《易經》編著《易傳》,甚至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歷經數千年,時至今日,註解、研究、學習《易經》的人仍然絡繹不絕,雖然有不少人將易學用之於占卜,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習《易經》的好處遠不止於能佔測推算,而是提升人生整體的智慧、境界、思維等方面。


形成易學思維模式

易學,有不易、簡易、變易之三“易”原則。理解此三易原則,既有助於總結應用事物固有的規律,大繁若簡,從紛紜萬象之中提煉吸收精華,又能一眼萬年,看透事物的終極變化。承蒙本人的恩師教導,曾研究過各種易學思維模式,至少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象數思維等五種易學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式皆是從易學的角度出發,以道法自然為準則,直通天地之道,可以在易學的體系上幫助我們分析演繹事物和預防解決問題。例如,直覺思維,是在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狀態下,並且基於以往的經驗、閱歷、專業等基礎上,對臨場出現的事物、情境直接產生預判,有時類似於大家常說的“第六感”;形象思維,既可以把所見所思化為易學符號進行推演分析,又可以把涉及的易學符號翻譯成現實中的相關事物。

開發提升人生智慧

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學是建立在天地之道、自然準則的基礎上的,聖人可以通過天地之道去模擬反證人倫之道,以此形成人們生活的行為準則,而《易經》裡面就通過卦象、卦辭、爻辭等記錄了聖人在這方面的寶貴探索經驗。例如,乾卦卦爻辭,就是聖人根據乾卦的特性,以“龍”作喻,闡述了“龍”在各種情形下的狀態和應對措施。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我們還可以由太極、兩儀到八卦的生成,領悟萬事萬物的演變規律,幫助我們拓寬視野,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趨吉避凶應對自如

易本不為占卜而作,而是經過仰觀俯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效仿天地自然萬物的演變規律及特性而作。由於易學本身是契合天地之道的,所以自然而然可以被用於推演事物的變化,這其中有兩個方向的應用:第一,從易經中領悟易學的原理,運用於生活;第二,將易學的原理結合術數,例如命理、風水、三式、六爻等等,運用於生活。其實,有很多易學原理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經不知不覺在運用,例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厚積薄發”“居安思危”等等。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此外,“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以易學術數模型,結合天人交感,推演分析研究事物,尋找事物的制衡點和突破口,再通過權謀計策或時空場態運用,也能在紛繁的世界裡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研究心得,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隱仙客


《易經》有四大功能,

就是象,數,理,占卜。

第一個就是象,

天有天文,

地有地理,

人有人相,相由心生。

這個象是最難的,

比如河圖洛書,

目前我們根本無法理解,

也破譯不了,

是不是告訴我們炎黃子孫,

本來我們的母星,

在宇宙中的位置呢?

第二個是數,

《易經》是數,

但是不是數學,

《易經》 的數是活的,

定數是講結果,

不是講過程。

我們常說:天數註定。

這個數就是天數,

天數是怎麼定的?

大概率還是涉及到“河圖洛書”的破譯,

同樣,

也有現代的宇宙觀認為,

宇宙萬物,

人的生老病死,

都是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都已經確定了的,

這也就是有一種時間科幻系列,

講的就是,就算你回到過去,用盡各種辦法,

還是救不了,你想救的人。

這可能就是天數。

第三個是理,

理是推理,

推理跟現代科學最接近。

為什麼說最接近現代科學,

有人說現代計算機的0、1,

跟易經卦象的兩種線很相似,

量子物理學家創始人玻爾,

更是將太極圖定為其族徽勳章的標誌圖案。

西方科學家把《易經》、《道德經》統稱為東方神秘主義。

美國物理學家F·卡普拉尊稱《易經》為聖書。

在其書《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中有敘述,

“東方神秘主義提供了一個協調一致和盡美盡善的哲學框架,

它能容納物理學領域最先進的理論。”

量子力學的發展,使西方科學、哲學理論切割分析還原論,

走到了盡頭,開始從東方“天人合一、宇宙全息”的整體觀來找出路。

現在,無論是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傳統的中醫藥理論,

都在被世界各國效仿、專研,也希望我們自己不要摒棄。

第四個是 占卜,

孔子說“不佔而已矣”,

他有三個原則,

第一,如果你相信占卜,你就違反了倫理的立場;

第二,人應該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第三,孔子認為我們做人做事動機要很純正。

歸根到底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

只問應該不應該,

少問結果會怎麼樣。

但是,

我們自己可以“盡人事,聽天命”

那要占卜還有什麼用呢?

這就要提到一位大家——

有這麼一位科學家,中科院的院士,既精通科學,又精通玄學,

他的事業和成就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致認可和讚譽,

被大家奉為“當代宗師”。

在他眼裡,只有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無論科學還是玄學,最終是殊途同歸!

他就是我國現代第一位天災預測專家——翁文波!

翁文波,地球物理學家,

1912年2月出生於寧波,

1994年11月18日逝世,浙江鄞縣人。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他是中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測井和石油地球化學技術的創始人,

1966年邢臺地震發生後,

他受周恩來總理委託開始致力於地震的預測研究,

後來又將其擴展到洪澇、乾旱等災害遠期預測,

在預測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創新性地提出“信息預測理論體系”。

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翁老通過對歷史數據的計算,

算出了我國和世界許多諸如地震、旱澇之類重大的天災,

其測程時間之遠、預測數據(包括時間、地點、災害級別)之精準,

令西方科學界瞠目結舌,開創了與傳統物理預測地震方法不同的數學預測法。

1984年,翁文波的《預測學》出版,

標誌著他的猜測理論正式建立。

翁文波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

以抽象體系、物理體系和信息體系作為猜測理論的思想基礎;

同時,又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猜測在原則上統一起來,

從宇宙天體到生產銷售,從糧食,副食到衛生保健,從政治軍事到經濟文化,

在他這兒,不僅科學化、系統化,而且社會化、應用化了。

1989年,嚴濟慈(右一)、錢三強(左一)、顧功敘(左二)、翁文波(左三)

同時,翁文波的預測學還有英文版《Forecastology》。


2分鐘看世界


【讀易經到底有何好處?】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知道易經是一本有關什麼的書,只有對它定了性,我們才會知道讀了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比如,我們把易經理解成一本菜譜的話,那讀它的好處就顯而易見是提高我們做菜的水平,理解成武功秘籍,讀它就是學武功,理解成風水書,讀它就是看風水。

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易經是一本什麼書。

(1)我們先看看易經的內容。

易經的描述對象主要是陰陽,八卦。

易經認為宇宙內萬事萬物皆分陰陽兩儀,其中“陰”用中間斷開的一橫表示,稱之為陰爻;“陽”用一整橫表示,謂之陽爻。

不管陰爻還是陽爻,每一爻又含理、象、數三個法則,理意為道理,象意為現象,數代表程度,比如一個鐘擺不停擺動,擺動就是一種“象”,一分鐘擺多少下就是“數”,擺動的原因就是“理”。

八卦的定義,代表的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八種屬性,乾為天,坤為地,離為火,坎為水,巽為風,艮為山,震為雷,兌為澤,當然代表的並不是具體事物,比如離代表火,是指一切屬火性的東西,比如太陽。

八卦的組成,八卦由三爻組成,從下往上依次稱為 一爻,二爻,三爻,代表的是天地人三極,意思是說,每一卦都離不開天地人三極的影響,所以八卦有三爻,不是二爻,也不是四爻。

以八卦為母卦,每兩卦相組合,又衍生出六十四子卦,這六十四子卦代表八種宇宙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任一發展階段,

六十四子卦每一卦都分內卦外卦,共六爻,為什麼是六爻,南懷瑾先生解釋說是因為宇宙內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而這個變化最多六個階段,沒有超過六個階段的。

由此可見,易經講的不是具體的哪一門或哪一類學科問題,而是講的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共同法則問題。

既然易經講的是萬事萬物的共性問題,那就適合我們每個人學習,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學習易經都會受益,都有好處。

(2)我們再看《易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易經》一書,在我們中華文化的地位,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意思就是最高最高的思想,四書五經一切中華文化的源頭。

(3)我們再看看孔子是如何推崇易經的。

對於學習易經的好處,孔子在《論語.述而》中這樣說的:“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如果再讓我多活幾年,我五十歲開始學易經,可以不犯大的過錯!

而且,孔子學習了易經之後,寫了一個學習易經的心得報告,就是流傳後世的《易經.系傳》,

對於學習易經的重要性,孔子在系傳中寫了這麼一段話: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對於學習易經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以及看問題的透徹性,南懷瑾先生甚至開玩笑告誡人們不要去學習易經,因為一旦學懂了易經,人生就沒有一點神秘感了,做人也就沒有味道了。

孫子也說: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把易經學透徹了,根本就不用算命卜卦了,什麼事情你一看就知道會向什麼方向發展了。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朝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以上就是我對學習《易經》的好處的理解,希望能幫到你。

【贊同我的觀點的話,求贊^_^】


暗黑之眼


讀《周易》有什麼好處?肯定有好處,而且這種好好處不是一般的大,只要你對《周易》認識深刻,方法得當,那麼可以這麼講,《周易》裡有你需要的所有答案及方法,《周易》可以助你為父為母為子、為良醫、為賢人志士、為良將、為官為宰、帝王。《黃帝內經》《孫子兵法》等許多經典出自《周易》,儒道源於《周易》,中醫出自《周易》,其實中華文明的不竭源泉就是《周易》。

《周易》是非常實用非常有效的實用工具,“陰陽”“五行”“卦、爻、辭”“善惡方向”“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精神物質兩個文明”等都是《周易》的認知工具及認知理論。《周易》為你的生活及工作除迷解困提供有效實用的啟示。

比如乾坤兩卦告訴你開拓與守成的道理與方法,屯蒙兩卦告訴你屯勢與積智的道理與方法,需訟告訴你謀生與保障的道理與法。


學林金喜鵲


《易經》作為千古奇書世世代代流傳甚廣,民間的普羅大眾將其運用到命運慰藉,知識分子將其奉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更是儒家弟子必讀的四書五經之一,準確地說《易經》是一部涵蓋百家,包含:道家、陰陽家、法家、、縱橫家、農家等各個門派。某種程度上理解,《易經》是先秦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共同起源。

古代有理想抱負的人想要入世做事,《易經》是必然要讀的一本書。通過讀《易經》使得知識分子的思維得以開化,培養髮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運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事情。可以說,歷朝歷代的知識分子或許專業領域沒有達到精通的境界,但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是《易經》的高手。讀《易經》百益無一害,具體以八純卦分析如下:

以巽卦為例: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卦是易經八純卦之一,巽卦主要教普通人如何在工作當中做到無咎。巽者,風也。風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在,遇水則扶水而過,遇牆則繞牆而過。君子看到風的特性,由此想到巽卦的概念,進而提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這句話是說,君子的主要責任是行事做事,但是行事做事要有一定的條件,就是申命。申命是接到命令以後,要看看命令是否符合人道天道,如果是則要飽滿地執行,如果不是則要辯證地實施。

巽卦的啟示是君子知有為,更應知如何為。

以坎卦為例:善若水,君子以作事謀始

坎卦是講自然界水的卦。常言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可以沒有食物,但離不開水,水是萬物生存的本源根基。水滋養著萬物又從來不爭功,聖人看到水的特性,聯想的君子的品德,提出水之德在於“善”。長江黃河奔騰不息,滾滾而來,入海而去。無論大小的河流,最終的歸宿都是大海,最終的來源都是高山。所以,有個成語叫“飲水思源”。“源”就是“始”的意思,起源於多麼高的山決定著河流的長度,長江黃河能夠流域千里,滋養億萬老百姓,正是因為源頭在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脈。

坎卦的啟示是君子應該注重對開始的謀劃,立志越高的人必然人生之路越長遠。

以離卦為例: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人類的祖先最初跟野生動物是一樣的,以採摘野果吃生的食物為主,慢慢的發明和掌控對火的運用以後,才開始吃熟的食物。火同人,講的應該是天火同人卦,卦像上來看是一群人圍著篝火開宴會。

水火無情,火原本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一開始的人們很難像現在那樣對火掌控自如,所以原始社會的人們為了能夠吃上熟食就要幾個人或者整個部落的人圍在一起進行燒烤食物,一方面是為了聚集族人,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發生火災。

離卦的啟示是面對危險應該要集合有生力量共同去面對,唯有團結在一起才能度過難關。

讀《易經》的好處能夠使人通曉人生中做人的道理,對於不同的群體,《易經》都能給出合理的解答。沒有經過高等教育的民眾,《易經》會通過淺顯的道理告訴人們生活中應該要行善積德,多做好事;對於有著高等教育經歷的知識分子,《易經》進而提出“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的理論,旨在告訴人們應該要藉助《易經》內在的高等智慧入世為天下蒼生做一番大事情。


說否說否


一 居安思危;

二 樂天安命;

三 元亨利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