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藏《金明池爭標圖》,是否就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

天津博物館藏《金明池爭標圖》,是否就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件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嘉靖年間,右都御使王抒(1501~1560)收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嚴世蕃欲得此圖,陰謀陷害王抒致死。明末清初劇作家李玉據此寫成了傳奇故事《一捧雪》,並將《清明上河圖》改為玉杯一捧雪,將王抒化名為莫懷古。《一捧雪》傳奇因此廣在民間流傳,給張擇端及其力作《清明上河圖》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天津博物館藏《金明池爭標圖》,是否就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

圖1 金 張著跋清明上河圖

其實,古代典籍裡張擇端的相關文字寥寥無幾,只是在《清明上河圖》卷尾有一段金朝人張著的題跋。跋中說:“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圖1)向氏《評論圖畫記》記載,除《清明上河圖》外,張擇端還有一幅《西湖爭標圖》,於是,尋覓《西湖爭標圖》就成為歷代鑑賞家和收藏家魂牽夢繞的事了。

天津博物館藏《金明池爭標圖》,是否就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

圖2 宋 張擇端 金明池爭標圖

1959年,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編輯出版《藝苑掇英》,其中一開名為《龍舟圖》的作品引發了是否就是《西湖爭標圖》的討論。《龍舟圖》(即今定名為《金明池爭標圖》,圖2)高28.5、寬28.6釐米。畫家在不足一平方尺的絹素上描繪了一個宏偉的場面:一泓春水,碧波盪漾。湖中一座金碧輝煌的虹橋,宛如天邊的彩虹,可直達湖之西、北兩岸,連接佇立的殿閣和巍峨的亭臺;而東、南兩岸垂柳蘸水、茵草鋪堤,景色幽靜。整個畫面由湖光春色、柳綠桃紅、樓榭亭臺相互交映,巍峨的龍舟、爭渡的小船點綴其中,令人迷醉。近千個小如蚊蟻的遊人,各具形態。圖左粉牆上有“張擇端呈進”五個蠅頭小楷。作品刻畫細膩、筆法工緻,當為畫中神品。

金維諾是第一位發現此畫有“張擇端呈進”款識的專家。後來,鑑定家一致認為此款的墨色與畫的墨色一致,非後人添寫。金維諾在《美術研究》1960年第1期首先發表對這幅畫的考證文章。他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7“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及“駕幸臨水殿觀爭標賜宴”兩段文字和這幅畫相對照,發現該畫所描寫的臨水殿、仙橋、五殿、寶津樓、瓊林苑大門、奧屋、大龍舟、傀儡殿、水傀儡、水鞦韆、虎頭船等都與記載相吻合,所以,他認為這是一幅描繪金明池水戲爭標的一個場面。金諾維還指出因該池在汴梁城西,所以,當時又被俗稱之為“西池”和“西湖”。所以他據此推斷,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宋人《龍舟圖》就是大家苦苦尋覓的張擇端《西湖爭標圖》,即今《金明池爭標圖》。

羅哲文從建築學的角度出發,認為該圖描繪的建築皆系宋代風格,這幅畫就是一幅宋代宮苑建築寫實畫,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圖中虹橋邊的兩個如闕門式的高臺也是隻見記載而無實物實屬罕見的建築形式。他認為金明池在北宋末已被毀,所以,必定是生活在北宋時期的畫家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來。

天津博物館藏《金明池爭標圖》,是否就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

張珩從時代風格入手,指出《金明池爭標圖》的時代風格晚於《清明上河圖》,應系南宋畫風。《金明池爭標圖》和《清明上河圖》絕非出自同一畫家之手。他認為張擇端確實畫了一幅《西湖爭標圖》,但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這幅《金明池爭標圖》系南宋畫家摹仿張擇端《西湖爭標圖》之作,就如同《清明上河圖》也時時被南宋畫家摹仿流傳一樣。這是南渡後,“人民追懷汴梁全盛之景,倦倦故國之思,往往託於二圖,盛相摹仿”。同時,他特別強調:“此圖雖未為真跡,出於南宋時人摹仿,然原本之出於擇端,宜是徵信。蓋古人所謂下真跡一等者,即此已是瑰寶,又何必擇端真跡始稱珍重也。”

近些年,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也對該幅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前人考證的基礎之上運用邏輯學結合史料、圖籍對比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再次剖析並悉心梳理了《金明池爭標圖》與其他“龍舟爭標”題材畫的關係。“龍舟爭標”題材在南宋一直到明清成為了一個經久不衰的題材,統治者用此類題材畫預示江山永安、掌控全局,民間畫家和文人畫家也藉助此類題材展示畫意。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8期《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