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三談新零售:下一站在哪裡?

劉星三談新零售:下一站在哪裡?

劉星三談新零售:下一站在哪裡?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劉星

[ 編者按 ]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劉星首次對“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做出瞭解答,這就是:依託新人群、孕育新品牌、應用新技術、構建新業態。並認為,那些有“線下載體的新零售”就像是正在開往春天的列車。

劉星闡述了他對其中“新品牌從哪裡來”這一問題的思考,提出構建新品牌的三個來源:有品類、有品質、有品味。

本文是他第三次深談新零售。近日,在黑馬學院的一次活動上,他對“依託新人群”這一分論點做了更精彩的闡述,經「紅杉匯」編輯補充整理發佈。

新零售要帶給用戶美好新體驗

如果讓我給新零售下一個定義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通過人、貨、場零售三要素之間的多維互動,帶給用戶美好的新體驗,這才是新零售。

要想討論清楚新零售的下一站在哪裡,就得搞清楚我們今天所在的“這一站”處於什麼位置。中國現代零售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個迎來跨越發展的機會,我們有機會能夠從初級的零售階段——人、貨、場的簡單組合,實現驚人一躍,升級到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利用數據、人才、技術等資源組合,構建多維交互的人、貨、場新關係的高級零售業發展階段。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針對人、貨、場的每一個核心元素,都可以把它分解為線上線下的不同維度。通過疊加新的維度,探索新的交互應用場景,創業者就可以思考:在哪個點上或者說哪幾個場景當中,如果做出一些創新改變,就能夠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

新品牌從哪裡來?

今天,我們正處於新零售的起步階段,一切都還剛剛開始。新零售四要素的其中一個就是新品牌。那麼,新品牌從哪裡來?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在有品類、有品質、有品味這三個新品牌的來源中,我認為現階段有品質最重要。在過去5年到未來10年的15年時間裡,中國會湧現一大批新品牌,它們的根基就在於品質的提高。提高品質其實並沒有聽上去那麼玄乎,簡單直白地說,就是“用心出品,用足好料”——生產經營者能夠遵紀守法併合乎道德,在原材料方面用足一點、用好一點,如果能用上創新的材料就更棒了。只要這幾個關鍵能夠真正貫徹執行,我認為會產生一大批嶄新的和優秀的中國品牌。而新品牌的湧現,將進一步推動新零售的發展。大家熟知的紅杉資本投資的“全棉時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護膚品牌“紐西之謎”、“小蜜坊”也都如此。除了紮根品質外,通過品類創新而建立品牌也依然有機會,比如竹纖維本色紙的開創者“斑布”,比如主食色拉的領導品牌“甜心搖滾色拉”。而“野獸派”、“內外”等更多把品牌建立在品味的基礎上。

新人群是哪些人?

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著重講講新零售四要素裡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新人群。人群是零售的核心,我認為最終零售業競爭的制高點還是在人身上。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新人群不僅僅是指消費人群,還包括零售行業裡的創業者和從業者。我們看到有一大批新一代的零售領域的創業者,他們比上一代更優秀,是他們讓新零售在今天變得豐富多彩,創新無限。

新人群之“九千歲”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大家看看這張圖,你感覺符合這個特點是什麼樣的人群?是70後、80後、90後還是00後?

答案可能讓你非常驚訝:是95後。新一代消費者的一半消費仍然發生在線下!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說“有線下載體的零售正在開往春天的列車上”。

我們從幾個維度來剖析一下“新人群”都是哪些人。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九千歲”,說明你Out了。新零售之九千歲,泛指90後、00後的新消費人群。每個時代都有年輕一代,“九千歲”不只是年齡和代際屬性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第一批數字化時代原住民,具有獨特的消費文化特徵,他們有如下特點: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00後零用錢不菲,每個月開支在500元以上的基本上過半,在一線城市、準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基本上都是這樣。這批人群也有存款,收了紅包存在微信和支付寶裡,很多人存款餘額高達近3000元。所以他們今天就已經很有消費能力了。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現在是消費市場的生力軍,再過5年就會成為主力軍。

他們不做比價狂,要做選貨王。這一變化意味著什麼?說明價格已經不是他們最最關注的點,他們更懂得買東西、更重視服務和體驗,知道什麼是好的,而且他們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可能微信都不是他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微博或其它新興小眾社交媒體是他們更重要的信息來源。

他們還敢說。如果不喜歡,就會評論,不光到零售商那裡去留言,還會跑到製造商那裡去留言:“哎,你們家做的東西實在是太差了。”他們熱衷於新的購物方式,非常願意嘗試新的買東西的方法。所以我說,怎麼賣,其實也有很多創新點。

新人群之“白富美”

2017年是新零售一個非常重要的拐點。為什麼?看看這個圖,來自BCG的研究,三條曲線代表的都是人數,月收入在800-1200美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數量在2017年出現了一個拐點,開始平緩下降;而月收入在1800-3400美元的人群則開始迅速增加。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人群數量的變化說明什麼?當中間這條線上的人數增加得如此之快,肯定意味著新機會。而月收入在3400美元以上的人群增速也開始加快,他們有更大的消費能力,也非常值得關注。

新人群之“鄉下人”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在一般人的認識中,消費升級好像只發生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但事實上,你看這張圖,非城鎮人群的消費增長率一直高於城鎮人群的增長率,這意味著生活在縣、鄉、鎮人群的相對消費能力其實是在增加的,因為他們不用面對那麼高的房價和孩子們的課外培訓支出,也有更多的消費時間。而且,他們消費的意願很強,雖然在消費觀念上可能還處在學習階段,但他們的消費升級也很突出:更多的空調,更大的冰箱,更節能的洗衣機,更智能的手機,海爾、美的、格力都是很大的受益者,小米、OPPO、VIVO也都是。

新人群之老戲骨、小鮮肉和跨界精英

刘星三谈新零售:下一站在哪里?

以上對新人群的分析,是從消費人群角度來講。那麼,誰在為這些人服務呢?

既有行業裡的“老戲骨”,比如永輝,做得非常成功,現在已經接近1000億市值,“超級物種”是他們在新零售上很靚麗的創新;再比如紅杉最近投資的“生鮮傳奇”,厚積薄發,深受百姓追捧。同時也有不少意氣風發的“小鮮肉”,“Today便利店”的春哥,“超級猩猩”的跳跳,都代表了零售領域創業的新生力量,他們善於學習,成長迅速。還有跨界殺入的互聯網精英,“去哪兒”的CC,“猩便利”的LV,他們帶著對傳統行業的敬畏,用互聯網系統架構師的思維以及撬動資本的能力來探索業態重構。到底誰能勝出?

新零售的下一站在哪裡?

新零售的下一站到底在哪裡?主持人給我的這個命題作文我實在交不了卷。如果非要回答,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在這群人身上——需求側的“九千歲”、“白富美”、“鄉下人”,和供給方的“老戲骨”、“小鮮肉”和“跨界精英”。所有在這個行業裡努力的人,最終會找到這個答案。

我這個回答一定讓大家失望了。但是,在新零售剛剛啟程的時候,我們就那麼迫切地需要知道“下一站”是什麼嗎?或許,我們更應該立足當下,想一想怎麼在新零售的“這一站”把事做好?前不久我在“得到”上聽何帆老師講《謝謝你遲到了》這本書,他提到了兩句歌詞“你可以在颶風中起舞,只要站在風眼裡”。當新零售的颶風來臨的時候,作為創業者要思考,你到底該站在哪兒?你是隨風飄蕩,去追風?還是要找到風眼,能夠穩穩站在那兒,去把握時代給予你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