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借劉備土地真的錯了嗎?

路且惜


魯肅借荊州給劉備,不是魯肅的錯,而是劉備的錯。207年,曹操舉兵南下,劉琮不戰而降。劉備集團從新野與十萬百姓一同南下,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虎豹騎衝散,劉備只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人往南先行。趙雲見甘糜二位夫人及阿斗還在亂軍之中,回馬尋找,後有趙去懷抱阿斗七進七出戰曹軍的的事,張飛據長坂橋接應趙雲,喝退曹軍,劉備等人到了夏口。。。曹操得荊州水陸人馬十萬,加緊操練水軍,準備順江而下奪取東吳。曹操檄文孫權,要和孫權會獵於江東,因荊州不戰而降,給了東吳巨大壓力,以張昭為首的文臣士族主張降曹。諸葛亮省時度勢,主張孫劉聯盟,共拒曹操,諸葛亮的主張正合東吳政治家、外交家魯肅之意,過江後魯肅將諸葛亮引見給孫權,在政事廳諸葛亮舌戰群儒,大都督周瑜也從才桑趕回建業,說曹軍不習水戰,聯劉抗曹可行,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周瑜與諸葛亮商議破敵之策,各自在手心上寫一個火字,英雄所見略同。周瑜率兵三萬,劉備水陸軍一萬,劉琦水軍一萬,聯軍共五萬人馬,在赤壁用火燒曹軍連環船,曹軍十死八九,大敗北還。。。赤壁之戰勝利後,孫權封程普為江夏太守,周瑜為南郡太守。周瑜領兵進攻曹仁駐守的南郡,相持一年。諸葛亮趁機率張飛、趙雲、關羽佔領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周瑜曹仁互有勝負,周瑜還被曹仁毒箭所傷,假裝殞命,曹仁去襲吳營,遭周瑜理伏,大敗而回,來到江陵城下,城上亂箭射下,趙雲奉諸葛亮之命襲取了南郡。因周瑜日久攻不下南郡,諸葛亮說你取不了南郡我取了,曹仁只得北還樊城。此時劉備擁有零陵、桂陽、長沙、武陵、南郡五郡,佔了荊州大半地盤,孫權派魯肅前來索要南郡,因赤壁之戰東吳出力最多,把曹操趕出荊州,荊州應由東吳主宰。。。荊州是大漢之荊州,尚有荊州牧劉表的長公子劉琦在江夏,在荊州土地上,孫權劉備只是友軍,荊州之地應當權屬劉琦,不能由東吳說了算。劉備把劉琦當成傀儡,自表荊州牧,自做主張,為了穩定孫劉聯盟,雙方不動干戈,怕曹操趁機所圖,自願向東吳妥協,與東吳達成借荊州的協定。也就是劉備所佔六郡(不久劉琦在江夏去世)全部是向東吳所借,等取了西川歸還荊州。這也是諸葛亮的神操作,為了一個不且實際不牢固的聯盟做出最大的犧牲,就當時勢力來講,東吳水戰尚可,陸上交戰劉備可以暴揍東吳,劉備加上劉琦的人馬也有三萬多,而且心齊將勇,孫權是毫無能力與劉備爭霸荊州。南郡江陵為古荊州治所,歷史攸久,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進中原,西通巴蜀,南連吳越。前荊州治所襄陽還在曹操手中,劉備想以江陵為荊州的政治、軍事、行政中心,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也是劉備籌著滿志,狂枉自大,自己有兵有將有地盤,有天下最高端軍師,不久的將來定會逐鹿中原,雄霸天下,荊州借與不借沒有區別,只是暫時利用。劉備諸葛亮在借荊州的問題上沒與東吳處理好最終權屬,為日後荊州埋下了很大的禍患,還差點顛覆了劉備自己的政權。借荊州不是魯肅的錯,是劉備諸葛亮的錯。應用江夏、長沙兩郡換取南郡,同時參加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後,劉備在荊州不可能一無所有!





劉坤忠120


【戰國君手札】

實際在這件事上,魯肅不但沒有錯,而且處理還是很有遠見的,當然了,我們作為後世人來看如此,而孫權礙於當局者迷,是難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一問題的。

看歷史一定要看細節,孫權評價魯肅的行為,是與陸遜在一起說的。彼時的陸遜替代了周瑜、魯肅、呂蒙三任大都督,可以說是東吳最為倚仗的人。因此,孫權對陸遜說的這番話,頗有希望藉此點一點陸遜的意味,因此難免不客觀。

一、孫權對魯肅的評價及背景

孫權當時與陸遜這麼評價魯肅的:

魯肅初見我,便為我勾畫了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政治藍圖。這是魯肅第一件令人稱快的事。

曹操南下,劉琮出降,獻出荊州全境。乘勢征伐江東,我問計張昭、秦松,皆主降,唯魯肅駁斥他們,並勸說我,急召周瑜回來,受命他率軍討伐曹操。這是魯肅第二件令人稱快的事。

後來他勸我借地給劉玄德,這是他的一大短處,但並不損害他的兩個長處。

接著他還說到:在圖取關羽上,呂蒙勝於魯肅。魯肅曾對我上疏:“帝王之路上,總有賢人幫助驅除禍患。關羽能助我們北拒曹操,不用太忌憚他。”這是他不能圖取關羽,反而對外誇口的表現,我也寬恕他,不求全責備了。

以上說法,明顯是帶有主觀傾向,把劉備能夠西進圖取益州做大做強等一系列令東吳不爽的結果怪罪到了魯肅借地給他們上,這……未免太牽強了。

二、當時的實際情況

實際上,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完全取得益州。孫權著急討要荊州,劉備以緩兵之計對他說:“等我打下涼州,荊州都給你”。孫權覺得被大耳賊騙了。於是兩家開戰,孫權派呂蒙率2萬人直取南三郡,派魯肅率1萬駐巴丘抵禦關羽,劉備帶著5萬人趕回公安,讓關羽帶3萬人進駐益陽。此時,劉備驚聞曹操拿下了漢中,孫權亦覺得此時應該帶著10萬大軍攻打合肥,兩家講和。

以湘水為界,西歸劉備,東歸孫權。至此,劉備交出桂陽郡,長沙郡東,江夏郡夏口。

孫權不過給了劉備江陵和武陵郡北部,換來的卻是整個湘水以東,賺大了。

這就是魯肅借荊州帶來的結果之一。

赤壁之戰前兩家結盟,打贏了肯定平均分贓,那時候劉備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就已經壓制不住了。後劉備在西邊坐大,憑江東實力,既要北拒曹操,又要吞掉關羽,怎麼可能呢?

三、魯肅借地的影響

且魯肅讓他借荊州,形勢上是有遠見,結果還賺來湘水以東一大片土地,為之後呂蒙白衣渡江鋪墊。

此外,當時還有以下好處:

  • 1,讓劉備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
  • 2,避免東吳腹背受敵的局面。
  • 3,降低東吳因為戰線拉得過長導致的軍事經濟後勤方面壓力。

呂蒙是實實在在的鷹派,但即便如此,當他接替魯肅後,短期內也沒有太多大的動作,還假裝和關羽修好。可見關羽是很難被武力拿下的。後來也是通過偷了關羽的身後,瞄準了關羽進軍襄樊,被徐晃擊退,戰線拉得太長這一致命弊端,呂蒙陸遜才趁機吃掉了整個荊州。

總之,孫權會這麼說,

一是魯肅在位時,三家的格局導致東吳確實難有大的作為,且劉備趁機壯大實力也是時所必然;

二來孫權此時經歷過合肥幾場敗仗,想要陸遜更加鷹派一些,而不是再去無限期地修好。

關注@戰國君,帶你暢遊歷史星河,品讀歷史人物,汲取文化滋養~
隨手轉發是美德,
歡迎在下方留下寶貴評論,和我一起交流三國那些事兒~

戰國君


導語:

荊州是劉表的地盤,劉表去世以後,荊州被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承,劉琮將荊州獻給了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戰前,荊州是曹操的地盤。

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都出了力,為什麼說荊州一定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呢?如果孫權實力足夠雄厚,拒絕給予劉備任何土地,那麼劉備又該怎麼辦呢?

魯肅作為江東謀臣,他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將荊州借給劉備,所有主動權都在孫權手裡,所以不能把這件事怪罪在魯肅身上。

01周瑜打不下南郡,劉備派張飛幫他才打了下來。

說是借荊州,其實主要就是借南郡。那麼就要看南郡的歸屬權問題了,顯然赤壁之戰之前,南郡是曹操的地盤。

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肋,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國志》

曹操在戰敗以後,將大將曹仁留守南郡。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因為曹仁必須要同時應付孫權和劉備兩方面人馬的施壓,同時曹操一時之間也無法給予任何增援。

不過曹仁足夠英勇,周瑜看中南郡這塊肥肉,畢竟荊州的治所在南郡,拿下南郡也就等於是得到了荊州核心地區的控制權。

  1. 很可惜的是,周瑜打了足足一年,都沒能把南郡給打下來。不得不說周瑜只擅長水軍,陸軍作戰不是周瑜的長項。
  2. 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看戲的劉備,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劉備就讓張飛帶了一幫人前去支援周瑜,這才將南郡給打下來了。
  3. 可以說,周瑜能夠奪取南郡,完全依靠的就是劉備集團的力量。等到瓜分戰利品的時候,劉備被孫權保舉為荊州牧,可是曹操卻將周瑜舉薦為南郡太守,目的很明顯,就是讓劉備和周瑜互相爭鬥。

孫劉兩家自然是看得清這件事的根本面目,所以孫權和周瑜商量了一番,決定用南郡換取江夏和公安的治理權。

劉備這個荊州牧,當時治所在公安這麼個小地方,實在是有些丟人,這麼換對大家都有好處。畢竟江夏更靠近江東集團的勢力範圍,而南郡對劉備掌控荊州更有利。

所以到這兒為止,都不存在什麼借荊州的事情。雙方之間,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而且大家都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這屬於等價交換。

02孫權不借劉備土地,劉備憑實力也能搶回來。

我們要注意一點,劉備46歲的時候,是他人生轉變巨大的一年,因為這個時候他來到了荊州,並且在這之後遇到了諸葛亮。

他在荊州呆了三年時間,這期間他可不是無事可做。他在這期間一直都在廣交荊州好友,荊州這些豪族基本都成為了劉備的好朋友,這就是他在荊州立業的基礎。

  • 等到劉琮投降曹操以後,其實荊州內部分為了兩派,一幫投降派的人選擇跟隨曹操,另外一幫強硬派的人則選擇全部來到了劉備的麾下。
  • 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非常強大,此外還有關羽和劉琦在夏口訓練的兩萬水軍,絕對是劉備的主力軍。三國時代能夠同時以水軍和陸軍都見長的,只有劉備集團。
  • 孫權集團擅長水戰,陸戰簡直一塌糊塗,曹操集團擅長陸地戰,可是在水軍上缺陷十分明顯。而劉備卻能集中兩者的優勢,所以孫權不敢小覷劉備。

為此在擊敗曹操以後,荊州地盤上,只有孫劉兩家的時候,孫權必須要考慮的是,如何穩住劉備。因為不管劉備是與他反目成仇,還是與他斷交,那都對孫權是有極大傷害的。

打敗曹操是孫劉兩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到最後你孫權想要吃獨食,劉備可能答應嗎?以當時劉備的軍事實力,孫權還真的未必是他的對手。

別看江東地盤廣大,真正能拿出來打仗的士兵也就五萬人左右。而劉備手裡當時也已經有了三萬人左右,而且戰鬥力強悍。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三國志》

一旦雙方爆發戰爭,孫權吃不吃虧都是吃了大虧。被劉備打敗了,孫權就沒了立足之地。兩家兩敗俱傷的話,孫權甚至都使喚不動自己的那幫手下人。

03穩定江東是孫權的第一要務,捨棄荊州是權宜之計。

孫權的壓力比劉備大得多,他是一個少年英雄,手下這幫人都不是自己的班底,全都是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留給他的。孫權當時只有一個目的,穩住局面。

  1. 首先孫權必須要穩住父兄留下的人馬。這些人都是孫策的嫡系人馬,而且大多數都是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將,他們資歷深能力強,憑什麼一定要聽你孫權這毛頭小子的呢?
  2. 其次孫權必須要穩住江東世家大族的壓力。孫策本來就是以武力平定了江東地區,江東豪族們一個個其實不怎麼服氣,他們手裡有兵馬錢糧,雖然數量不多,足以自保和獨立。
  3. 再者孫權必須要保證手裡有足夠的實力。就孫權現在的可控軍隊,勉強可以穩住江東的局面,可是一旦與劉備大戰失敗,那孫權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說擺在孫權面前的,其實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交好劉備。且不論他能不能打的贏劉備,就算能打贏,對孫權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當初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幾乎全部江東大臣都主張要投降曹操,只有少數軍中領袖選擇死戰到底,這就可以看得出江東的局面並不太平。

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權遣使雲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為己有。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遷觀為別駕從事。---《三國志》

孫權與劉備交好,不僅可以保證江東的穩定,也讓自己有了一個強大的盟友,使得江東豪族們不敢對孫家江山產生質疑。所以不光是地盤,孫權連妹妹都送給了劉備。

總結:魯肅只是傳達一個命令,他沒有權力借領土。

所有認為魯肅借荊州的人,都不願意去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魯肅哪來的權力?荊州是魯肅的私人後花園嗎?他想要借出去就能借出去嗎?當然不行。

荊州地盤的歸屬權,是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所需要討論的問題,上升到這個層面的話,魯肅頂多也就是一個外交部發言人的角色,他負責傳遞雙方的意思。

最多魯肅是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不過你讓一個提意見的謀士為主公的錯誤來背鍋,是不是要寒了天下謀士的心呢?畢竟決策權在孫權手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聰明的孫權還是知道的。


江湖小曉生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從當時的局面來看,魯肅做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從長遠來看,孫權的話也體現了他個人一種野心或者說是無奈。

(魯肅 簡筆畫)

一、明確“借”的由來

首先赤壁之戰後,東吳的大都督周瑜順江而上攻打南郡,曹操的守將曹仁據城而守,孫劉聯盟與曹仁的南郡之戰打了近1年之久,難以攻克,劉備軍派出關羽絕北道斷絕曹操北方援兵協助周瑜,後曹仁得不到援兵,棄城而逃,周瑜得以攻破南郡。而劉備諸葛亮方面在周瑜攻打南郡的時間裡,乘機趁東吳與曹操方面火併之機,攻克武陵,長沙,桂陽,零陵這荊南四郡,為以後劉備集團的事業發展提供了基礎。

(魯肅 劇照)

周瑜在南郡整兵,準備進攻益州,這時,周瑜卻意外去世了,劉備便跟魯肅借南郡,這裡便是借的由來。

(荊襄九郡)

二、魯肅願意勸孫權借荊州的原因

1.維護聯盟。孫劉聯盟是對抗曹操的根本,如果二人聯盟破裂,曹操集團統一全國只是時間的問題(益州、漢中、涼州和遼東都不足以威脅曹操集團),因為存在這個威脅,所以劉備和孫權必須維持聯盟,魯肅也是出於格局考慮願意借荊州,孫權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也不能拒絕。

2.借劉備之手對抗曹操,同時,找尋機會圖謀荊、益二州。南郡與曹操所佔的襄陽郡相接,也與益州相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劉備可以從南郡出發奪取益州,孫權也可以借劉備抵禦曹操,隔岸觀火,坐收漁利,因為在孫權看來劉備的勢力十分弱小,劉備圖謀益州,他可以在身後坐收漁利,最終奪取荊州、益州,與曹操共分天下(個人的一些看法)。

三、“錯”在哪裡

養虎為患。劉備佔據南郡和其他南方四郡,後來又迅速的佔領了益州,有了謀取天下的實力了,後來,孫權將借荊州的責任推給了魯肅(其實,真正決定借不借的還是他孫權)從一定程度上是讓魯肅為自己佔據江東多年卻無寸進的一種“背鍋”。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魯肅借南郡從整體上說是對了,畢竟孫權也是同意了的,雖然他十分的不滿,從後來他主動攻佔荊州便可以看出;至於說魯肅借南郡是一個錯誤,應該是劉備佔據了益州,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在孫權看來影響了東吳的發展,失去了與曹操平分天下,甚至一統江山的機會了吧。以上是個人一些觀點,有不對的地方還望指正。


邏輯君


引言:

關於魯肅勸孫權將荊州之地借給劉備,我認為魯肅是對的。首先,魯肅的行為為孫權拉到了一位有利的盟友;其次,荊州是用武之地,劉備和孫權的聯盟可以減緩曹操給他們任何一方的軍事壓力。


在當下和短期的時間內,和劉備結盟是很好的策略

赤壁之戰後,周瑜曾向孫權建議派兵攻打西蜀劉璋,然後由孫權的族親孫瑜坐鎮益州,聯合漢中的馬超共同抗拒曹操。如果周瑜的計劃得以實施,成功的將劉璋打敗,那麼西蜀之地,加上江東之地就相當於當時的二分之一天下。曹操和孫權將各獲得半壁江山,荊州的劉備處於兩方大勢力中間,到時是否和劉備繼續聯盟或者選擇消滅劉備都不是一件難事。

曹操統一北方多年,並且曹操一直處於南征北戰的狀態,曹操用以戰養戰的方法訓練士兵。曹操作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無論哪一方諸侯和曹操一對一的開戰勝利的幾率都是非常的小。曹操號稱上將千員謀士過百,這是三國時期其他諸侯所不能達到,即使是東吳也不能達如此規模。


荊州是用武之地

曹操的士兵多以馬上稱雄,而東吳孫權的士兵多是以水戰稱雄。如果兩方在平原或開闊地帶,東吳正面很難抵擋住曹操軍的進攻。但是將土地借給劉備後,劉備必然會全力的發展荊州之地,這樣就為東吳拉攏到一位可靠的盟友。

曹操若是率軍侵襲荊州之地,那麼曹操必然要考慮劉備和孫權是否在結盟的狀態,如果攻擊其中一方,另一方是否會支援,變成負背受敵的情況。這樣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曹操也不願意打破荊州境內的平衡。


總結:魯肅的舉動,我覺得是非常正確的。找到了一個強大的盟友,為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確保了荊州境內的穩定。如果當時周瑜取西蜀的計劃能夠得以實施,並且能夠完成,那麼只有荊州幾郡之地的劉備根本構不成威脅。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東漢荊州共有七郡,分別是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等。劉表未死時,孫權攻殺黃祖後,佔領江夏郡東部一帶。劉表派長子劉琦出屯江夏夏口。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繼位就投降了曹操,引曹軍入境,曹軍南下收編荊州把劉備趕到夏口,劉備、劉琦遂與東吳結盟,周瑜帶三萬軍逆水而上把曹軍堵截在赤壁火攻大敗曹軍,攜勝圍攻南郡治所江陵並攻克。然後欲進取益州,結盟馬超,還沒有開始就死了。

期間劉備派軍隊追殺曹軍敗軍,協同圍攻江陵,並且佔領荊州南部四郡,並將治所設在江陵附近的公安。

此時魯肅借南郡給劉備以共抗曹操實則極富戰略眼光的睿智之舉,當時孫權馬上就同意了這個方案。

一、劉備的咄咄逼人

赤壁之戰後,劉備藉機佔領零陵、長沙、桂陽、武陵以及鞏固了江夏中部,其擴張態勢必須佔領江陵,控制整個長江中游,北抗曹操逐鹿中原,西取益州開疆拓土。

然而這一切必須經過盟友東吳首肯,於是劉備同意與東吳聯姻,甚至以身犯險東去成婚迎娶孫小妹。

一世英傑周瑜提出軟禁滯留劉備消磨其意志,通過抬高關、張等人地位分化他們,最終消化吞併其部。

但是都沒有成功,反而劉備借雙方親密關係,提出借南郡分擔曹軍壓力的主意,同時將治所遷到江陵附近。

二、周瑜的去世

此時孫權勢力範圍僅僅有揚州、江夏東南部,以及剛剛到手的南郡江陵一地,揚州治內山越叛亂時有發生。

防守東線西線內線都需要有能力的將領和守軍,圍攻南郡耗費時日和資源太多,如果周瑜在世,或有辦法頂住南北的壓力。

周瑜去世後,沒有人在此時提出更好的可行的戰略主張,孫權和魯肅雖也西取荊州、益州的想法,但是此時鞏固聯盟抵抗曹操更重要,曹操此時就有封程普為江夏太守,分化聯盟的舉動。

三、戰略的交換

借荊州南郡的協議誰都沒有看到過,但是看後面的發生歷史可以揣測出來。協議應該是這樣的。

借南郡什麼時候還,估計是有安身之處就還,所以益州得到後孫權就要其還,劉備卻說得到涼州再還。

有借就有還,既然純信用借,利息就會高很多,當時劉備肯定說過借一個郡還幾個郡的,不然孫權也不會調兵明著搶奪荊南三郡,最後談判劉備也只留下武陵、零陵、南郡部分。

信用借也要有手續費的,那就是交州。借南郡之後孫權任命步騭擔任交州刺史,計殺了與劉備有舊的吳巨,收復了士燮,吞併了交州,其間劉備從來沒有干涉、譴責,應該是默認作為交換。

魯肅借劉備土地是時局下東吳最好的戰略方案,雖然坐大劉備,然而一直趕著劉備開疆擴土,自己做黃雀,全取荊州,後來孫權稱帝的時候說都是魯肅的功勞,其中部分功勞就指的是荊州、交州的奪的巧妙。


石家言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說到魯肅建議的借地,對東吳的利弊之前,首先要知道從南郡之戰後,到魯肅借地之前,孫劉兩家在荊州具體地盤劃分,就是一筆糊塗賬。南郡之戰一結束,周瑜就把南郡的公安等地作為參戰酬功劃給劉備(1)。而劉備徵荊南4郡裡,長沙郡的下雋縣等(2),還有武陵郡部分也可能在東吳手上(3)。可以說雙方此時在南郡、長沙、武陵3郡的地盤劃分是犬牙交錯。此外,即使這個南郡,在赤壁、南郡2戰後,也有近一半的區域在曹操手上(4),也就是說南郡是由曹孫劉3方劃分。可以說在魯肅借地前,東吳在荊州的地盤是比較狹長的。看了當時的地圖,就可以一目瞭然了。藍色圈內就是魯肅建議借地之前,東吳在荊州除江夏郡外的大致掌控地盤,比較狹長。一眼就可以看出劉備完全隱藏在孫權身後,由孫權全部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劉備可以悶聲發大財,而東吳就成冤大頭了。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此時東吳在荊州的地緣條件極為尷尬,不僅屬於東吳的南郡、長沙、武陵地盤狹長,而且被長江分為南北兩端,在這狹長地形條件下,東吳要全部承擔北防曹操的重責,南邊還需要防備劉備可能的打冷槍。在這種條件下,東吳成了夾心餅乾,不僅軍事壓力大,且經濟後勤負擔也極大,可以說東吳是態勢極為不利的冤大頭。而魯肅建議借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魯肅建議借地對東吳的好處:

一是讓劉備承擔防禦曹操的責任,二是避免東吳腹背受敵的局面,三是降低東吳軍事經濟後勤壓力。

魯肅建議借地對東吳的風險:

什麼時候收回借出去的地盤?顯然,任何決策都是有風險的,魯肅的決策收益,可以極大地緩解東吳的軍事經濟後勤壓力,而風險就是在於借出去的地盤是否拿得回來。這就看擁有東吳最高決策決定權的孫權,如何取捨了。




A影視歷史


魯肅借劉備土地,真的借錯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1,當時天下,還稱為漢朝。天下表面上,還是漢天子的天下。荊州之地,屬於漢朝,孫權也自稱漢臣。

魯肅作為孫權的跟班,在未經漢天子允許的情況下,他代表東吳,將荊州借與劉皇叔。此舉大逆不道。

2,當時荊州屬劉表及其子嗣劉琮所有,東吳並無染指。後來荊州歸屬漢相曹操,東吳也無力竊取。東吳一無荊州的所有權,二沒有佔領過荊州,卻將荊州借給了劉皇叔。這只是魯肅利用小聰明,去討了個口封而已。此種行為有失人格丶國格,自此東吳成了三國之中,口碑最差,最招人看不起的一方。

3,魯肅憑口水,借出荊州。其目的有二:一是為了可以時常藉口討要荊州,去敲打劉備集團。以此來掌握“孫劉聯盟”的主導權;二是,一旦有機會,東吳就可以明正言順的去佔領荊州。

正是魯肅設下的這條“妙計”,誘發了後來的關公失荊州、吳蜀大戰等一系列事件。而這一系列事件,直接葬送了吳蜀兩國的前途。

從魯肅借荊州,這一舉措,可以看出,做人做事要有度,任何算計都要有分寸。老實人終歸難吃大虧,聰明有時反被聰明誤。


鬼影147951010


魯肅借荊州給劉備是出於戰略眼光的長遠謀劃,並沒有錯。

我們來分析一下魯肅為什麼主張借荊州給劉備。

首先需要明確一下荊州的範圍,以及赤壁之戰後曹,孫,劉三家在荊州的勢力分佈。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南陽郡,襄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和長沙郡八郡之地,赤壁之戰後,曹操雖然戰敗,依然保有南陽和襄陽兩郡,孫權佔據了南郡北部,劉備佔據了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和長沙郡和南郡的南部。也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勢力在荊北兩郡,劉備佔據荊南四郡和江夏郡以及南郡南部,孫權則保有南郡北部,孫權的南郡北部正好處於曹劉勢力的包圍之中。

其次,明確一下魯肅借給劉備的荊州是哪一部分。赤壁之戰後,周瑜將南郡的公安分給劉備吞併(這也即是上一部分所說的劉備佔據的南郡北部),劉備以公安地小無法屯兵為由,提出向孫權借南郡北部以容身。因此,劉備所借並非整個荊州八郡,也非整個南郡,而僅僅是孫權控制的南郡北部。

再次,分析一下魯肅為什麼主張將南郡北部借於劉備,並非是因為魯肅是忠厚長者,善良無私,而是出於對東吳的戰略謀劃。

一者,孫權佔據南郡出於曹操和劉備的南北包夾之中,西部還有益州劉璋的威脅。處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如果曹操南犯,孫權將獨立承受曹操兵鋒,難以抵抗。如曹操和劉備同時攻取,則孫權的南郡更是難保。在這種情況下,借南郡於劉備,不僅送給劉備一個大大的人情,鞏固了孫劉聯盟,更可以增加一強援,藉助劉備分擔來自北方曹操,抵抗西部劉璋的攻擊,實際上是為東吳增加了一道屏障。

二者,劉備集團常在荊州,素有人望,很得民心,劉表死後,荊州士族更是紛紛投靠。將南郡借給劉備,更利於荊州的統治,增加孫劉聯盟的力量和抗擊曹操的砝碼。

總之,在曹操一家獨大的形勢下,孫劉結盟抱團取暖是最佳的戰略,而借荊州於劉備這正是出於這一戰略考慮而做出的抉擇,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古亳笑笑生


第一是孫權覺得自己還無法單獨和曹操對抗。當時曹操雖然在赤壁大戰中輸了。但是輸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瘟疫。正面戰場上並沒有損失太多。而當時整個中華曹操已經佔據了十之六七。如果說全部把荊州借給劉備的話,那麼就是他們來獨自對抗曹操,孫權並沒有這個把握,而劉備手中不僅有一些比較強悍的武將,以及荊州的一些資本。畢竟劉琦還在劉備處,就當時荊州的人來說,肯定更希望依附於劉備。孫權如果要取得荊州多半還是和劉備有一戰,就算能取勝,多半也是慘勝,之後無論是荊州的內部紛擾,還是外部曹操的壓力,他都是承受不了的。

第二就是手下一些官員的規劃,這裡面大家知道最明顯的就是魯肅。魯肅的戰略規劃在東吳應該是首屈一指的。他最早提出了兩分天下的計劃,雖然後面因為各種局勢的發展,這個規範沒能達成,但在對抗曹操方面他還是得到了孫權充分的信任,赤壁大戰後,他又馬上提出了聯合劉備來對抗曹操的策劃,也被孫權所重視。就戰略方面,孫權更加信任魯肅,所以也就採納了他的聯合劉備的計劃。

第三就是孫權自己虛了。在周瑜與曹仁大戰江陵的時候,孫權也帶領了軍隊去進攻合肥,當時合肥曹操的兵力很少,還都染上了瘟疫,屬於半放棄狀態,於是只隨便派了1000人去增援。但就是這1000人在蔣濟的謀劃下,謊稱有幾萬人來支援。然後把這個消息故意透露給孫權。孫權聽到了之後直接嚇傻了,連忙撤退。事後孫權才知道這是一個計謀,對他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覺得自己在軍事方面的能力確實很弱,這點從後面的合肥之戰也能看得出來。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張遼打得落花流水。所以說,孫權最強的還是權術,其他方面相對較弱,這時候赤壁大戰已經獲勝了,他不想再花更多的精力在軍事上面,首先想到就是固守成果。如果把荊州給劉備,那麼自己這邊可以說就沒有任何壓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