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長平之戰作為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發生最早規模最大的圍殲戰

,一直都是國人街頭巷尾熱議的軍事話題,說起長平之戰,很多人會想起趙括,同時聯想起成語“紙上談兵”,基於此都認為是隻通兵書,不懂實戰的趙括指揮不當,導致了長平之戰的慘敗。這種判定似乎成了一千年來很多人確信不疑的事實,但最近筆者遍覽《史記》、《戰國策》才發現,相比趙括,趙國的宰相平原君更應該背長平之戰趙軍慘敗這個鍋。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平原君影視劇中形象


一、長平之戰發生的歷史大背景

<strong>1、秦國對其他戰國六雄已呈現出主動攻擊優勢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秦昭襄王影視劇中形象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百姓物阜民豐,國家軍事實力日益增強,在長平之戰前,秦國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在位主政,秦昭在位56年,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王,更是一代雄主,此時的秦國已經積累了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於是秦昭王大手一揮,便向其他戰國六雄展開了主動攻勢,先是派大將白起攻打趙國,奪取了光狼城,打完趙國,接著又派白起攻打楚國,結果楚國又被打的潰不成軍,連國都郢城都丟了,楚王也不得不開溜,隨後又先後攻打魏國

,打到魏國首都大梁,攻打齊國,奪得剛、壽兩城,攻打韓國,奪得九座城池又斬首了韓國五萬士兵。可以說,除了遠在北方鞭長莫及的燕國得以倖免,秦國先後給其他戰國五雄紛紛來了一個下馬威,打的戰國五雄頭破血流,抱頭痛哭。

<strong>2、在長平之戰發生五年前,秦趙兩國已起戰事

這還不算完,秦國看近鄰趙國不爽,在公元前265年,又派兵攻打趙國,接連攻下趙國三座城池,趙國一看勢頭不妙,趕緊將王室長安君送到齊國作為人質,換來齊國救兵,這才解圍。可以說,從秦趙兩國的軍事表現來看,趙軍和秦軍相比,早已呈現頹勢

二、長平之戰發生的歷史誘因

<strong>1、秦國攻下韓國野王城,上黨郡成為韓國飛地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公元前300年-前250年戰國七雄國家勢力分佈地圖

公元前262年秦國白起攻下韓國野王城後,等同於截斷了上黨郡的後路,韓國的上黨郡就和韓國的首都新鄭地區分割開來,上黨郡成了韓國的飛地,也就相當於一座海外孤島了,韓國急得乾瞪眼卻無法派兵去救自己的上黨郡,無奈只能告知上黨郡可以歸降秦國,這正是秦國發兵攻佔韓國野王城的目地,也是秦國所樂於見到的結果。


但是,秦國卻沒有料想到,上黨郡郡守馮亭是個牛人,雖然名義上韓王已經下令讓上黨郡答應投降秦國,但是秦國還沒有來得及接管,馮亭不甘心上黨郡就這麼被秦國蠶食掉,心生一計,上黨郡是塊肥肉,非但秦國想吃,趙國也想吃,

倘若通過帶領上黨郡歸降趙國,挑撥秦趙兩國之間的關係,如果趙國接受了上黨郡,秦國肯定會大怒,派兵攻打趙國,而趙國如果被秦國攻打,一定會和韓國聯手攻打秦國,或許就能保住上黨郡了。

<strong>2、趙孝成王聽信平原君之言,吞吃了秦國到嘴邊的肥肉——上黨郡,導致秦國發兵攻趙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趙孝成王影視劇中形象

馮亭派來了使者向趙國的君主趙孝成王說明來意,趙孝成王一聽,嚯,好傢伙,天上掉餡餅了,不花費一點力氣就得到了上黨一郡17座城池,這可是天大的美事呀,於是便召來他寵信的重臣平陽君和平原君共同商討。

平陽君先發言了,說道:“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

意思就是說,大王呀,這個餡餅雖然聞起來香,但可能裡面有沙子吃起來硌牙,還是不要的好。

而平原君卻發話了,說道:“無故得一郡,受之便!”

沒有花費力氣就得到了一個郡,先吃到嘴便是了,沒啥好爭辯的!於是趙孝成王還是採納了叔叔平原君的建議,直接派平原君去收納上黨郡。

三、從四個方面分析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平原君應該負主要責任

<strong>1、平原君出兵奪取上黨師出無名乃不義之戰,先失掉了民心

本來呢,接受上黨郡這種不義之財,可能有些莽撞,但還算不上是一種戰略失誤,因為從長遠來看,如果上黨郡歸降了秦國,那麼本就是近鄰的秦趙兩國土之間就連一個可供緩衝的軍事地帶都沒了,接下來秦國攻打趙國就會更加便利,趙國也面臨著無險可守的危險境地。因此平原君建議趙孝成王收納上黨郡本來無可厚非,但沒想到平原君還真是利令智昏,還真以為上黨郡郡守對趙國是鐵桿粉,一心歸趙沒有二心,這也太傻太天真了。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平原君趙勝趙孝成王派到上黨郡受地,開門見山就對上黨郡守馮亭說:

“敝國使者臣勝,敝國君使勝致命,以萬戶都三封太守,千戶都三封縣令,皆世世為侯,吏民皆益爵三級,吏民能相安,皆賜之六金。”

意思就是說,我平原君趙勝,奉了我家趙王的命,不花一分錢,不費一點力,就用韓國的上黨郡給你們封官加爵來了。


果不其然,上黨郡守馮亭一聽就鬱悶了,痛哭流涕表示不會再見趙國使者,說道:

“吾不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義一也;入之秦,不聽主令,不義二也;賣地而食之,不義三矣!”

馮亭認為平原君這麼說這麼做,是陷自己於三不義:為韓王沒有以死守地,沒有聽從韓王命令投降秦國,賣地求榮於趙國。

於是馮亭憤怒了,本來想著盼趙國出兵援助,和上黨軍民並肩作戰打敗秦國,沒想到自己引來了另一頭狼,還是吃肉都不吐骨頭那種的,便不配合平原君收納上黨郡。


未料平原君更牛,根本不考慮人家將要亡國之民的內心感受,跟趙王一彙報,趙王馬上派大將廉頗發兵奪取上黨。


結果就是,上黨郡雖然被迫歸降了趙國,卻是十分屈辱的。這就為趙國這場不義之戰埋下了禍根,而平原君作為趙孝成王的宰相和頂級智囊團,居然連這點遠見和思考都沒想過,本來趙國軍事和經濟就弱於秦國,現在又喪失了上黨郡上下的民心,這直接導致後來的長平之戰根本師出無名,不是趙國保家衛國、幫助友國的戰爭,而是由於趙國的貪心才挑起的和秦國之間的不義之戰。無論是對趙國國內還是燕國上黨而言,趙國在長平之戰還沒開始就先失掉了重要的民心。這是平原君乾的第一件蠢事。

<strong>2、平原君放任秦國施行反間計,沒有阻攔趙王臨陣換將,再失掉良將

平原君勸說趙王吃掉了秦國嘴邊的肥肉上黨郡的無恥行為,立馬就激怒了秦昭襄王。公元前260年4月份秦昭襄王馬上派大將王齕攻趙,而趙使老將廉頗應敵。秦軍派偵察兵先去打探趙國虛實,遭遇到了趙軍。秦國偵察兵實在很牛,和趙軍對戰,還斬殺了趙軍的副將茄,趙軍首敗。趙軍第一道防線失守。6月份秦軍又攻陷了兩座城池,殺了趙軍四尉,趙軍二敗。7月,秦軍又攻破了趙軍的堡壘,殺了趙軍兩尉並奪走了趙軍的西壘,趙軍三敗。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秦軍進攻路線、趙軍防線示意圖


吃了三個大虧以後,老將廉頗get到抗擊秦軍的經驗了,那就是“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軍不出!”老夫就是固守不出,看你秦軍能奈我何,這對於擅長打防守戰的廉頗來說,再適合不過,廉頗很快在丹河東岸組織起第二道防線,秦國果然屢攻不破。

這時候輪到秦昭襄王慌了,馬上召集秦國宰相范雎想應對措施。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秦國宰相范雎影視劇中形象

秦國宰相范雎眉頭一皺,計上心頭。不如就來一個反間計,於是就用重金收買

趙國間諜,讓其在趙王和平原君面前散佈謠言說:秦軍只害怕馬服子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老將廉頗容易對付。


結果年輕的趙孝成王就信了,而身為趙國宰相的平原君也沒做出任何反對意見,就連病重的藺相如的好言相勸也沒聽進去,導致臨陣換帥,年輕的趙括取代了老將廉頗統帥趙國三軍。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秦國大將白起影視劇中形象圖

這還不算,趙國換將後,秦國還有後招,也私下換將,將主將王齕換成了秦國第一大殺器白起將軍,並且在軍中嚴格保密,誰洩露這一換將秘密立刻斬首!


到這裡大家心驚沒,這不明晃晃的是田忌賽馬的故事麼,只不過馬換成了將領,秦國以戰無不勝的良將白起對戰毫無戰場帶兵指揮經驗的小將趙括,勝率變得更大了。

<strong>3、平原君沒有阻止趙王派使者向秦國乞和,外交上失去戰國五雄的援手

剛開始和秦軍交戰,趙軍接連三敗,年輕的趙孝成王被秦國的攻勢嚇怕了,馬上找他的

叔叔平原君和平陽君商量,意圖派使者前去秦國求和,結果作為一國之相的平原君居然慫了,沒有發表任何阻攔的看法。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趙王一看,自己的宰相都默許了,趕緊就吩咐

平陽君安排鄭朱到秦國求和。結果鄭朱這一去不要緊,非但沒有得到秦國的原諒,祈求到和平,反而招致了其他戰國五雄的鄙視。本來想空手套白狼吃人家秦國到嘴肥肉的是你趙國,吃肥肉的時候一聲不響,也不跟我們五個兄弟打個招呼,直接派兵去吃了,現在覺得打不過秦國了,立馬就跪地求饒求和了。雖然你趙國被秦國打趴下以後,我們其他五兄弟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是眼下你們兩國打仗,我也一點不幫,你趙國自己都一點底氣和骨氣都沒有,還沒和秦國正式決戰呢,就先求和了,我們五兄弟可不陪你當炮灰。不得不說,平原君沒有阻止趙王派使者向秦國乞和,外交上失去戰國五雄的援手,導致趙國和秦國進行長平之戰時,絲毫沒有別國外援相助,這又是平原君乾的一個大昏招。

<strong>4、長平之戰,秦國傾全國之力進行後援,而平原君和趙王卻選擇坐以待斃

如果以上三大錯誤,說明平原君作為趙國宰相失職,那麼,最後犯的這個錯誤,可以說是平原君應該失業了。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長平之戰秦趙兩軍作戰及軍力分佈示意圖

\u0002

長平圍殲戰打響後,雖然趙括率領的趙軍,被秦國大殺器白起出的奇兵25000人攔腰折斷,一分為二,隔絕了糧道,但是趙括將軍卻身先士卒,有條不紊的多次指揮趙軍突圍。儘管“不知合變”的趙括軍事素養上不如“料敵合變”的白起,但趙軍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大潰敗和軍心散失的情況,這說明趙括將軍的軍事素養也遠非後人所言的紙上談兵那般不堪。

再看趙軍糧道斷絕後,秦趙兩國首腦們的表現。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至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也就是說,秦昭襄王聽說趙軍糧道被斷絕後,親自趕赴河內郡,給百姓封賞,號召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參軍,隔絕趙軍的救軍和糧草救援。真正做到了傾全國之力,不遺餘力地打贏長平圍殲戰。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趙括影視劇中形象圖

反觀趙國,史書隻字未提,沒有做出任何補救措施,可以說是平原君帶著年輕的趙王變相默許了長平40多萬趙軍坐以待斃。結果就是“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最後,看不到援兵和糧食的趙軍主將趙括滿目淒涼地親率趙軍突圍,被秦軍弓箭射殺而亡,其餘趙軍皆降後被坑殺,儘管秦軍也付出了死傷過半的代價,但最終還是取得了長平之戰的重大勝利。

四、結語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誰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對於趙國平原君的評價,司馬遷曾在《平原君列傳》中寫道:“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在司馬遷眼裡,平原君在歷史上確實有著戰國四公子的美譽,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平原君不識大體,因為利令智昏,貪圖馮亭的上黨一郡,接下來便出了種種昏招,導致趙軍在長平被秦軍坑殺了四十萬主力士兵,導致趙國險些速亡。

孫子曰:“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身為趙國宰相,國之智囊,身為趙王叔叔,王之依仗,平原君本應該發揮最重要的作用,但縱觀長平之戰全局來看,平原君除了貪利上黨郡外,全程都處在失智中,最終導致趙國平白無故喪失了四十多萬大軍,其失智誤國之罪過又豈能是趙括一將以蔽之的呢!<strong>綜上可以得出,趙國長平之戰慘敗之過,相比趙括,平原君更應該背這個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