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前的古印度,恒河一带,发生过核战吗

战争除了给我们带来家破人亡、政权领土更迭、无尽硝烟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谜团,比如,史前发生过核战吗?

印度的《摩诃婆罗多》有记载说,在恒河的上游,先后发生过两次大战,其场面可谓骇人听闻,书上是这样记录的:“ 英勇的阿特瓦坦战士,在开战时,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和狂风,使得地动山摇,河水沸腾,敌兵被瞬间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古尔卡向敌方发射了一个火球,它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冲天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一万个太阳……人畜皆被烧死,食物皆染毒素”。


揭秘:史前的古印度,恒河一带,发生过核战吗


数千年以来,世人一直认为《摩诃婆罗多》的描写,属于严重的夸张,然而1949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之后爆炸的景象,几乎跟《摩诃婆罗多》的记录一模一样。

近年来,有考古学家在恒河上游发现了许多被烧成焦土的土遗址,遗址中的岩石粘结在一起。

物理学家做过研究表明,无论是森林大火还是火山爆发,它们产生的温度都不能使地球表面的岩石完全融化粘连,有且只有核爆炸才能达到这个温度。


揭秘:史前的古印度,恒河一带,发生过核战吗


更令人惊奇的是,古战场上的许多古石制品都被玻璃化了,这跟当代核试验方能出现的“玻璃石”也如出一撤。还有,前苏联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戈尔博斯基也曾在恒河上游发现并挖掘出一具古印第安人的遗骸。经过检测发现,这具古人类体内的放射性残留物仍然是正常情况下的50倍!


揭秘:史前的古印度,恒河一带,发生过核战吗


如果说《摩诃婆罗多》描述的是神话或者是夸张的描述,古印度人创作核爆炸场面的想象依据什么?印度原始森林中的核战废墟又是如何形成的?古人类体重超过50倍放射性残留物又是哪里来的?这些问题,只能等待科学家的再深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