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疫”

合肥: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疫”

新華網合肥2月19日電(周雨濛 尹祥)“通過霧化吸入給藥,開發干擾素在靶細胞發揮抗病毒作用的新給藥途徑和適應症,這樣既可以避免干擾素肌注和靜脈給藥帶來的副作用,又可防治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效阻斷病毒向下蔓延途徑。”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章良弼團隊,研發的“已上市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製劑增加霧化吸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開發”項目,正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建議,組織開展相關藥學、毒理學等研究,並階段性向CDE提交報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擔當。面對嚴峻的疫情,合肥市科技系統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開闢綠色通道,迅速啟動圍繞新型冠狀病毒防控開展相關科研攻關,聚焦關鍵領域,確立首批應急項目,針對臨床治療、疾病預防、檢驗檢測、生物醫藥、防控器材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由王廣基院士領銜的合肥華方醫藥公司與中國藥科大學聯合攻關團隊,針對蟾毒內酯具有顯著的抗病毒活性及蟾酥注射液在治療人體病毒性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顯著臨床療效等特點,通過藥學研究,在不同比例蟾蜍甾烯總內酯效應群和現有上市藥品蟾酥注射液、華蟾素口服液等製劑中尋找出可應用於抗新型冠狀病毒COVID-2019的產品。目前蟾蜍甾烯內酯效應群已分離出12種單體化合物,包括一種新單體化合物,第一輪毒性篩選工作已完成,正在開展流感病毒模型上的藥效活性篩選及其免疫調節活性的第二輪研究篩選工作。

該團隊負責人介紹,目前,研究人員正計劃進行新型冠狀病毒COVID-2019模型建立和抗新冠病毒COVID-2019藥效學研究第三輪篩選工作,完成細胞水平評價總內酯及相關上市制劑對新冠病毒抑制效果,開發抗新冠肺炎的潛在藥物。

在防控裝備研發上,由俞書宏院士領銜的中國科大和合鍛智能聯合攻關團隊研發的微納複合防護抗菌新材料及裝備已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通過研究新型材料加工工藝,改性新材料,可以殺菌阻隔,替代口罩緊缺熔噴布,並可極大提高口罩防護效果,實現新材料口罩產業化。

項目組緊急攻關,目前已經完成新型口罩生產設備的工藝流程與設備方案設計,第一時間釆用網上和集中會審,完成設備技術總圖審核工作,設備已經進入組裝生產階段,本週內聯機調試試生產。在防護口罩過濾層材料方面已完成納米阻隔材料,原料備齊,小樣完成,計劃三天內送檢。

由安徽延達智能公司張弛團隊正在研發的防疫紅外體溫檢測機器人項目也引人關注。該機器人採用無人駕駛、人臉識別、預警系統等核心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可對檢測人員進行特徵提取分析。連接人員信息數據庫後,進行人員信息分析判斷,有效跟蹤判斷。同時,該機器人具有豐富的擴展性,可擴展多種傳感設備,將數據與醫療系統及公安系統對接,為其提供第一手數據。

目前已經用於臨床測試的全國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盒,由合肥IE果園孵化器企業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這種試劑盒採用一步RT-PCR結合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90分鐘可完成檢測,目前數十萬份試劑盒已生產下線,分批供、捐給安徽、湖北、山東、四川、河北、上海等地進行臨床使用。

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科大訊飛向湖北省中小學免費提供智慧空中課堂(線上直播教學系統)。作為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在疫情發生後就迅速成立“新冠”攻關團隊,運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技術輔助構建基層疫情防線,協助基層醫生進行疫情篩查防控和防疫知識宣教。

大數據企業科大國創為各級政府阻擊疫情提供了信息化技術支撐,立刻開發完成疫情信息展示平臺,完成疫情防控作戰地圖,實時監控相關區域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的病歷分析,提供疫情研判和分析。

合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科教名城,合肥市充分發揮高度集聚的科教資源優勢,瞄準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基礎前沿領域;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合肥市正式啟動首批8項防疫應急攻關項目,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24項重點科研成果投入到“戰疫”中,全市各有關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與疫情賽跑,為科技戰“疫”做出合肥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