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貨”的原義

我們研究周秦以前的中國文化,最要緊的,先要把自己的思想觀念,時光倒流,回到

上古傳統文化所使用的文字上去,這樣才知道古人簡單的一個“貨”字,是包括了現代人所說的物質資源,乃至一切農工商業等產品。凡屬於經濟學範圍的東西,統名叫“貨”。但有的古書上,又把“貨”“財”兩字合用,也有和農業生產的糧食合用,稱為“食貨”的。如果隨便一讀,便很容易使人在意識分別上,混淆過去。其實,“財”字是指“財富”,是包括農工商業所得的“物資”,和代表“貨物”互相“貿易”交流與幣貝等的總和統稱。例如本節上文的“財聚民散,財散民聚”,是用“財”字。到了本文末節所用,便換了“貨”字,都是很有深意,不是隨便用字的。


人類的“財富”,基本上都是由自然界的“物資”而來的,是絕對“唯物”的。那麼,他在講“治國平天下”之道,為什麼先前已經說到了“財富”,現在又怎麼再提出物質資源的“貨物”觀念上去呢?答案很簡單,

因為人性的最大的慾望,除了生命基本所需求的“飲食男女”以外,就是“好貨”。這就是人性普遍存在的佔有慾,基本病根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照後世的社會科學來講,換了一個名稱,就叫做“利”字。例如世人常用的“名利”二字,“名”就包含有權位、權力、權勢、權威等。“利”就包括了貨物、財幣、錢財等。我們只要明白了這些意思以後,便可恍然明瞭先賢們把上古史,姑且裁定到夏、商、週三代以前,因為進入封建時代家天下帝王制度形成,經四千餘年之久,王侯將相和所有的帝王,都是把天下國家當作貨物在玩弄,巧取豪奪,又有幾個是以“濟世救民”存心的呢?尤其在秦、漢以後,那些開國帝王的目標,都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作為目的,誰又真能“明明德”而做到“治國平天下”呢?


“財”“貨”的原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