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宋江為何選擇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馬?

星空0888


《水滸傳》中的宋江為何選擇招安,而不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馬?答案不是明擺著的嗎?如果真能把皇帝拉下馬,誰還願意做大臣?宋江之所以選擇詔安,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把皇帝拉下馬來。



首先,《水滸傳》中的英雄們並不願意與朝廷作對。《水滸傳》中有108位英雄不假,但是這108位英雄有多少真的願意與朝廷做對?秦明?呼延灼?楊志?朱仝?還是林沖,武松,盧俊義?遍尋這些好漢,幾乎沒有一人願意反抗朝廷的。他們之所義聚集梁山,不是他們願意,而是不如此就不能夠生存。當朝廷答應放過他們,給他們一條生路,他們當然願意感恩戴德地屈服於朝廷。這就是為什麼宋江選擇招安的基本原因。能夠光耀門楣封妻廕子,誰願意去做反賊?



其次,梁山並沒有足夠的能力能將皇帝拉下馬來。雖然梁山幾次挫敗過朝廷的剿匪部隊,但是,那才哪到哪兒呢?北宋的軍制是"強幹弱枝",也就是京城的駐軍人數最多,戰鬥力也最強悍,比如林沖,當初就是京城80萬禁軍總教頭,而地方力量則很弱,比如清風寨,也只有一千左右,當初圍功梁山的部隊屬於邊緣部隊,人少,戰鬥力弱,被梁山打敗也是情理之中的。若是朝廷主力部隊出馬,梁山其實不堪一擊。

再次,梁山的英雄並非團結一致,同生共死的兄弟,而是矛盾重重,人心不齊,108將中,有一大半都是原先朝廷的武將,如關勝、呼延灼、徐寧、楊志等都是名門之後。他們身在梁山,心在朝廷,林沖,花榮等也是隻反佞臣,不反朝廷,至於朱仝盧俊義等人,被梁山設計逼迫而上梁山,怕是一有機會,反戈一擊都有可能。

另外,戰爭的勝利與否與民心也有很大的關係。在北宋的百姓當中,水泊梁山眾人仍然是匪是盜,並不得民心。而且這些英雄們在上梁山之前並沒有為百姓做過什麼貢獻,甚至有些人做的事情危害百姓,給百姓帶來傷害。因此,梁山眾人才嚮往招安,迴歸正途。



如果讓宋江率領這些不得民心,良莠不齊,人心不齊的人去攻打大宋朝廷,宋江別說做皇帝,甚至有可能做囚徒都不成,倒是直接一命嗚呼,甚至株連九族的可能性比較大。


萍風竹雨123


宋江為何選擇了招安?這個問題得問問《水滸傳》的作者,這個作者是誰呢?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但也不全是。我們先來看看《水滸傳》是怎麼誕生的?


《水滸傳》的延生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苛稅繁重,民不寮生。張士誠起兵反元,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了江陰。從此對革命心灰意冷,在興化隱居起來創作《水滸傳》。《水滸傳》並非施耐庵憑空創造,而是結合了宋朝流傳的宋江起義的故事整理編寫了這部小說 。當時記載宋江起義事蹟的書籍主要是南宋末年壟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這大概就是《水滸傳》的初型。除此之外還有宋朝王稱《東都事略》、《大宋宣和遺事》和民間的雜劇話劇都有講述有關宋江起義和梁山好漢的故事。這些書籍除了《東都事略》屬於正統的史記書籍,其他都屬於話劇類書籍。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的小說或劇本。宋江起義的故事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作者的主觀意識。

作者讓宋江招安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我們先看宋江起義的原創作者龔開。龔開生活在南宋末年時期,他出生於淮陰一帶,正處宋金分界線。龔開自小就受到像梁紅玉這樣的巾幗英雄的薰染,年青時曾在在兩淮制司監,掌管茶鹽酒稅、場務徵輸及治鑄之事,為復興宋朝身體力行。在元軍伐滅南宋的過程中,龔開雖已年過五旬,但仍在閩、浙一帶參加抗元活動。宋亡後,他還寫了《宋文丞相傳》、《宋陸君實傳》等記載宋朝英雄的書。他的骨子裡面有對宋朝深厚感情和忠心。南宋中後期政治腐敗、貪官汙吏橫行,漠北草原的蒙古部也已經開始崛起。龔開痛恨和反對腐朽的政府、腐敗的官吏,但是他沒有反對大宋王朝的統治。他想要剷除的僅僅是宋朝政府裡的一些腐敗官員,而不是宋朝的統治權。所以反貪官不反黃帝是龔開的核心思想,他的核心思想也理所當然成為了宋江以及整個事故的核心思想。施耐庵在寫《水滸傳》的時候可能是出於尊重原創,並沒有對故事進行太大的修改。他之所以寫這個故事可能是深受張士誠降元的影響,以此警告後人不要重蹈張士誠的後塵;也可能包含他漢人政權的嚮往。必竟在元朝他只能算是三等人。我們與其說宋江選擇了招安,還不如說龔開選擇了“招安”。

那宋江真的要另立旗幟,能辦得到嗎?

重回水滸,再談宋江

我們知道作者不想讓宋江反叛,如果他真的要反,能辦得到嗎?答案是辦不到。宋江的梁山確實是實力非常強大的山寨,但是想推翻大宋王朝那還是差得相當遠的。雖然北宋王朝政治腐敗、貪官汙吏盛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宋江不可能推翻北宋王朝的統治。撇開實力不談,宋江也不可能推翻北宋重立政府。第一,想建立新政權你要有最基本的政治訴求和主張。我們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簡單的政治主張,像平均田地啊之類。但是宋江領導下的梁山沒有,除了一幫江湖哥們聚在一起大吃大喝,其他什麼都沒有。第二,新政權的建立要有簡單的機構,也就政府機構的初形。梁山也沒有,梁山的頭領就是進行了簡單的排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建立政權你還要有足夠的道德資本、文化資本,你肯定要找那些道德高尚、有文化的人來管理國家。你要是找地痞流氓來管理一個國家,這樣老百姓肯定不會答應。但是梁山品德高尚的有幾個,除了晁蓋、林沖是個真正的正人君了,其他很多人是殺人犯、地頭蛇。所以梁山沒有道德思本。文化資本就更不要說了。水滸裡宋江是沒有希望了,那歷史上的宋江也像這樣嗎?

歷史的宋江

我們知道《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是第一部講述宋江故事的小說,既然是小說也就是帶有一定的虛構。歷史真實的宋江其實史書記載的少之甚少,必竟宋江起義也只是宋朝農名起義影響較小的一次。在宋朝正史《東都事略》一百三卷《侯蒙傳》有這樣的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陳制賊計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徽宗曰:‘蒙居閒不忘君,忠臣也。’

可以看出宋江確實也有非凡的實力和能力,也證實了確實有招安一事。

結合史書和民間的一些傳說,宋江的故事與小說中有一些出入。第一點是人數,歷史上梁山上總共有三十六位好漢,而不是一百零八位,《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和《候蒙傳》就是最有力的鐵證。第二點是聚集的原因,小說中的好漢都是因為犯事,得罪了當官的所以被逼上樑同。歷史上當然也是被逼的,不同的是這次不是因為犯事,而是因為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收為國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徵稅。貧苦的農民與漁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第三點是招安的過程,小說中的宋江自始至終都想著招安洗清自已及兄弟們的罪名。但歷史上宋江是被打得走投無路才接受招安的。或許他只是想保存實力,為日後東山再起。小說和歷史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朝廷並不是真心想要招安宋江。招安後不久宋江再次反叛,但是勢單力薄,轉瞬就被撲滅。


從歷史上看宋江確實是揭竿而起了,招安或許只是作者的一廂情願。


小微愛故事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充分的瞭解宋江這個人。

看下宋江的出身,他是鄆城縣一押司,也就是一個小官吏。官吏的思想就是升官發財、光宗耀祖。也就是從思想上他就沒有反對朝廷意思。他上梁山,實在是出於無奈。

再一點,以梁山的實力,從三打祝家莊、徵方臘就可看出,梁山對抗宋朝大軍猶如以卵擊石。作為梁山第一把金交椅的宋江心裡是非常明白的。

而選擇招安呢!就可以成為朝廷官員,享受榮華富貴,封妻廕子,光宗耀祖。

這些就是宋江選擇受招安的主要原因。


吉祥流年


大家好,我是張運鵬。很高興在此闡述我對此問題的觀點。

大家都知道,梁山好漢選擇招安的主導者就是其帶頭大哥宋江。他是梁山好漢中繼晁蓋之後的第一把交椅,被眾多弟弟們尊稱“哥哥”,然而宋江為什麼要選擇招安呢?這要從宋江因為什麼原因被逼上梁山說起。

書中說到:及晁蓋等上梁山後,遣劉唐送來書信(招文袋)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頭領。

但確是如此嗎?招安信落入其妾閻婆惜手中就至於殺人滅口嗎?想必其中必有隱情。有這樣一個說法,說宋江並非是女啥閻婆惜,而是因為得知閻婆惜與人勾結有染,宋江在憤怒之中誤殺閻婆惜,從而發生一系列的事情,最終被逼上梁山。

由此可見,宋江上梁山其實並非和其他好漢一樣,而是路趕路趕上了,而並非是因為對朝挺失望,也並非是官逼民反,更多的是因為個人原因,這也為後來的招安埋下伏筆。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其他好漢看來,被逼上梁山後一心想的是反抗朝廷的腐敗無能,和歷史上的諸多起義人員並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宋江則不一樣,他的反抗本身就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可自私自利之人,這也導致他內心認為自己和梁山上的諸多好漢並非是正義之軍,更多的是落草為寇的匪盜罷了。

在宋江選擇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們不是戰死就是被朝廷害死,只有很少的急流勇退,選擇解甲歸田才得以生存。只有宋江獲得了一官半職,滿足了自己封妻廕子、名傳千秋的功利私心。此乃宋江選擇招安原因之一。

雖然宋江在性格上自私自利,但不得不說其算是一位盡忠之人。雖因個人原因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實則內心卻依然抱有精忠報國的盡忠之心。在古代封建的統治之下,宋江不計朝廷無能,一心只想盡忠報國。通俗來講,宋江對朝廷還抱有愚忠之心。此乃宋江選擇招安原因之二。

話說宋江被逼上梁山之後,見眾多好漢都是有情有義之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江當然也算得上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宋江在掌管樑上期間,充分認識到了梁山諸多狀況。他認為,梁山好漢們雖有一定的武裝力量,並且打著替天行道的名號,但是其形式就如同落草為寇的匪盜,沒有經濟來源的他們只能靠劫富濟貧來度日,並不是長久之計,朝廷如果沒有遼金之患,派兵攻打梁山,那肯對守不住的。因此,為了給眾多兄弟好漢謀得一個良好出路,他認為選擇招安是最合適的決定。此乃宋江選擇招安原因之三。

此三點原因,均為個人觀點。如若與人不同,全當討論而已。歡迎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張運鵬


《水滸傳》就是一幫草寇,偏安一隅。沒能力去跟朝廷抗爭,這些匪類也不會輕易下山去打仗,他們也都是完全準備好,要不然會全軍覆沒的風險。他們攻城掠地可以增加跟朝廷的籌碼,招安也是迫不得已。

至於揭竿而起時機不成熟,一個國家除非到了四分五裂,腐敗爛透了才有人一呼百應。從軍事角度來說,宋朝在弱,軍隊各種編制建制都在,都是科班出身將門虎子。還有宋朝之所以弱宋,是因為宋朝時代重文輕武,文人你犯的錯誤再大也不會判處死刑的。否則像蘇東坡這樣的文豪早被殺了,有的文官公開跟皇帝頂嘴,皇帝在生氣也不會殺掉。

一個地方力量是無法與整個大宋朝抗衡的,遲早會被消滅掉,何況梁山好漢不可能祖祖輩輩當土匪吧,小孩子咋上學?親戚斷絕來往,衣食住行無法保障,餓了肚子就去搶,搶不到官府肯定搶老百姓的啊,不搶沒法生存。這樣民心也不會支持你,你只能多打點勝仗,來跟朝廷叫板,增加談判籌碼。如果沒有方臘出現,朝廷根本不會去招安梁山草寇。時間長一點就會被團滅了,朝廷耗的起,梁山水資源豐富點啥也沒有。

再說這幫子所謂好漢都是社會上混混,普遍素質不高,很多在地方上殺人了才投奔梁山。論人力財力都沒有強大到多抗朝廷的地步,最終的結局跟方臘一樣死路一條。






要問為什麼宋江要選擇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那我們就要對宋江這個人來進行一些研究與分析

1:宋江上梁山前的身份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原為山東省鄆(yùn)城縣押司。這要是放在現在那宋江大概就是咱們所說的公務員了,所以說宋江一直都是皇帝的人,他過了幾十年這樣的生活。即使落草去了梁山,但他心中大概還是想念原來的生活吧,更別說他本是極其不想落草梁山的,在他被髮配江州的時候,在發配途中被梁山人馬所救,梁山眾人讓宋江落草,但宋江不願並以死明志。所以在朝廷過來招安之時,宋江肯定是極其同意的,從他招安把忠義堂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就能看出來宋江還是很願意招安的。畢竟他身為梁山的頭目,招安後的官職也不會小。

2:與朝廷的實力差距

雖然宋朝對梁山的幾次圍剿都失敗了,但梁山也並不是輕鬆接下的。畢竟很多次都是靠計謀取勝的,比如:第五十六回 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和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要不就是靠著800裡水泊守下來的。畢竟宋朝還沒有完全衰落,還是兵多將廣的。而梁山只能依靠著這800裡水泊。失敗只是遲早的。連後來坐擁江南造反稱帝的方臘都失敗了,如果梁山造反,估計也是難逃滅亡

3:梁山內部的聲音

其實要說接受招安,梁山內部應該是有很多人接受的,畢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朝廷命官最後無奈落草為寇的。現在朝廷來招安了,他們肯定是很開心,很願意的。比如梁山的第二把交椅盧俊義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財主、員外,被吳用等人利用李固與賈氏的姦情,使計騙上梁山,後來成為梁山第二首領。他心裡肯定是一百個不願意落草為寇的。還有林沖,徐寧,呼延灼等等很多有能力的梁山好漢都是從朝廷來的。他們一定是願意回去的。

總結:所以無論是從心裡還是在硬實力上,宋江都更傾向於接受朝廷的招安。畢竟原本上梁山就被逼到走投無路。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從回主流社會,甚至可以得到一官半職。他們肯定都是願意的。以上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發。


韓劇天天看


宋江不反,思招安,同他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宋江一直都有做人上人,想光焰門楣,葑妻萌子的情節,他的一舉一動,做人做事,可以看出都是在選擇拉攏對自已有用的人,要不是他妻子的事情,至少他會像其他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人一樣,一門心思做自已的事,做自已的官。他上梁山後,不斷給山上的人灌輸自已的思想,也就是“替天行道",他要替皇上行使權力,實現自已的價值。宋江和劉邦一樣,會用人做事,但他沒有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此“之話,當朝廷拋出撤欖枝之後,立即向朝廷示好,以求得自已的名聲,地位。而絲毫不顧及左右之感受。如果宋江真反朝廷,有一部分人不願意,比如揚志,呼延灼,孫立等。他們享受朝廷福利,封地。這些人祖上都是替朝廷效忠,他們反了,有什麼險面去見地下祖宗,梁山將領身份複雜,許多人考慮事情不一樣,不是一路人。像瓦崗寨兄弟,為了自已的利益而來,我們從書中看林沖被高俅氣的那段描寫,只有魯智深,氣得一拳打死了馬,還有燕青告訴林沖高俅要離開梁山的那段描寫,那些被騙上梁山的將領都無動於衷。


成功29827


  首先,宋江的考慮是自己這一山兄弟日後的出路,以及梁山究竟何去何從。梁山在王倫做山寨之主的時候只有將近1000多的人馬,但是隨著梁山之後不斷的擴張,以及收編附近桃花山,二龍山等多個山頭之後,梁山也已經發展到了幾萬人之眾。

  一個最為現實的問題就是,這幾萬人吃什麼穿什麼?也許一開始的時候能夠剪徑搶劫過路的商人,打劫附近的百姓,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梁山這麼發展下去,商人遲早會繞路過去,而附近的老百姓們搶過幾次之後還能搶到多少糧食嗎?這麼多不事生產的綠林中人的生活對於梁山來說實在是一個雖然遙遠但卻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其次的原因在於,梁山日後的存續以及朝廷的威脅。大家都知道的是,宋朝幾百年來不信任武將,導致了軍隊戰鬥力十分低下,但是即使戰鬥力再低的兵卒也是職業士兵,也不是梁山這群綠林人士能比的。而且此時的大宋王朝雖然忙於在北方與女真人合作攻打遼國,但明眼人都知道遼國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一旦朝廷騰出手來要整治自己國家內部的問題,梁山又要如何抵抗?

  再說宋朝不是沒有能打的軍隊,西北邊境上的宋朝西軍可是能把西夏封鎖到百年出不了賀蘭山的存在,在那幾年更是差點滅掉西夏。宋朝軍隊即使再弱,也有著百萬大軍,梁山區區幾萬人根本都不能算作是對手。作為梁山的主人,宋江也是見過世面的,不可能像是那些草莽之人一樣妄自尊大,以為佔據了一小塊山頭就天下無敵了。

  還有就是,宋江和他的支持者們急於實現自身價值的願望。宋江以及盧俊義等人打心底裡是看不起梁山這番基業的,而且梁山上出身於官宦世界或者本就是宋朝統兵將領的人並不在少數,這些曾經在外受人敬仰的官員又怎麼會安於在梁山做個小小的山賊頭領。招安對於他們來講百利而無一害,反倒是那些一開始就一無所有的頭領們對於招安非常反感。但是梁山之上說話管用的是宋江等人,這些窮苦漢子又能做的了什麼呢?

  最後就是,一個機會擺在了眼前。朝廷此時忙於北方的戰事,又恐懼於南方方臘的起義,梁山此時投降必定會受到重用。畢竟,雖然是山賊,但是這麼一支打過很多仗的隊伍,在整個宋朝都很少見,此時投降之後,宋江等人一定會獲得上層的大肆封賞,打幾場仗之後也就過去了。

  但不得不說的是,宋江等人錯誤判斷了朝廷對待他們的態度。在蔡京等人的建議之下,一支山賊隊伍成為了最好的炮灰,以至於在攻遼的時候,宋江和吳用甚至想過投降遼國。招安從結果來看是絕對失敗了的,但是對於宋江來說,恐怕這也是個不得不為之的選擇。


佛小行


宋江為何熱衷於招安,其實不難理解。

第一,宋江原本就是大宋王朝體制內的人,有著濃厚的忠君報國思想。他之所以落草為寇,也是迫不得已的。而梁山108好漢中和宋江類似情況的有很多。如:盧俊義,林沖,呼延灼,楊志,花榮……他們本都是宋朝的官員,都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第二,梁山打的旗號就是“替天行道”。誰能代表天呢,當然是號稱“天子”的皇帝啦。在人們心中,國家之所以民不聊生,不是因為皇帝無能,而是因為有像蔡京、高俅、童貫之類的奸臣當道,陷害忠良罷了。所以梁山是替皇帝主持公道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第三,則是宋江之所以選擇詔安是為了保全梁山好漢的後世名聲。宋江雖佔領了八百里梁山泊,但只不過是一個山大王罷了,儘管在與官府的作戰中取得一些勝利。但是宋江也明白,憑藉小小的梁山是無法與整個大宋王朝對抗的。梁山好漢就算能憑藉地理優勢粉碎朝廷的圍剿,但也只能盤踞與梁山一代。如若如此,梁山好漢只能成為史書中記載的賊寇。既然不能推翻宋朝,也不能成為後世人們口中的賊寇,還不如歸順朝廷,留個忠義的名聲。這也是為什麼宋江將梁山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的原因。

以上就是筆者認為的宋江為什麼招安的原因,歡迎大家指正。


路人Ck


《水滸傳》中宋江為何選擇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馬?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一百零八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故事最後以接受朝廷招安結束。為何選擇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馬,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從傳統文化氛圍看。受儒家思想影響,“皇帝天子君天下”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所謂臣民造反本已是大逆不道之舉,遭受世人唾棄,因而從道義以及社會輿論上來說,造反無理,接受招安符合形勢要求。

二是從軍事力量來看。梁山一百零八好漢雖然個個身懷絕技、武藝高強,但是偏安一隅,屬於地方武裝力量,缺乏必要的軍事訓練與團體作戰經驗,與朝廷官方正規軍隊相比,實力懸殊差之甚遠,揭竿而起的風險等級遠高於招安。

三是從梁山眾英雄個人來看。關於招安,剛開始有心情迫切的,有同意的,有無所謂的,也有口是心非的,還有堅決反對的,但是到最後絕大部分都統一了思想和意見——同意招安。因為所謂的梁山好漢,要麼是犯過大錯的,要麼是殺人外逃的,要麼是以前身居高位的,現在突然有了機會,能夠讓大家恢復身份,甚至謀個一官半職的,當然都願意招安了。

所以說,宋江選擇招安是有道理的,他只是看透了手下的真實想法,並順勢而為之,而不是專門為了一己私慾,也算是為了兄弟前程揹負一世罵名吧,至於招安之後的事,又是他哪能預料到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