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做夢?

逗逼熊


我們的心理分為意識和潛意識。當我們醒著的時候,主要是意識處於活躍中,潛意識受到了抑制。但是當我們睡著的時候,意識處於休眠狀態,潛意識便活躍起來,夢,即是潛意識的一種活動。

“從美夢中醒來,嘴角上揚,臉上帶著甜,連帶著整個白天都心情愉悅,心裡暢快。但是從噩夢中醒來,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被噩夢浸染的抑鬱壓抑的情緒下,感覺做什麼都不順利,甚至祈禱這一天能快點兒過去。”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這曾經是不同的夢境對我產生的影響。

直到系統學習心理學之後,接觸到了精神分析,接觸到了釋夢。我才意識到,夢境對於我們個人,真的是一筆財富。美夢固然是好的,我們可以享受它,品味它。但是噩夢,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的夢,卻常常是我們發現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可以藉此實現個人的成長。

曾經,做了讓自己不舒服的夢,早上醒來會去刻意不去想夢中的場景,想盡快地把由夢而產生的不舒服感儘快甩掉。現在的情況是,越是做了讓自己感覺糟糕的夢,我反而會在醒來的時候去回憶夢中儘可能多的細節,而且還發現,有意識地進行深呼吸,可以重新憶起一些被遺忘的夢中情節。然後對自己的夢境進行解釋,從夢中發現自己、瞭解自己。

夢是非常主觀化,個人化的,夢如其人是比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更能真切地反映一個人。一個人的夢境會受個人的人格、曾經的經歷、近期的經歷特別是做夢前一天經歷的影響。所以中國對夢研究得非常深的朱建軍老師說過:“懂夢的人更清醒。”

夢,是要告訴我們一些東西,但是夢是個不喜歡直白表達的“朋友”,它就像一個喜歡出謎語的朋友,給出我們謎面,需要我們猜出謎底。

從我個人的經驗,我發現,如果一個謎底未解開,夢會經常出相似的謎語。但當你解開了,它就很少或者就不再出同類的謎語了。

我曾私下裡和朋友分享過我自己的一類夢境:從小到大,時不時地會夢到類似爬梯子的場景,梯子很不牢固,常常是爬到一半連人帶梯子一起摔下來……接觸心理學之後我進行自我分析得出原因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內心力量比較弱。後來就持續進行個人成長。

前年的一天晚上,又出現了類似的夢境,夢到自己爬一個類似梯子的非常高的一個障礙物,障礙物的頂部很危險,而且很難翻越,但是,我最終翻越成功了,我沒有掉下來……

因為我對釋夢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我知道那意味著什麼。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一個家人分享,因為我知道,我內心的安全感和力量感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

果然,從那之後,我沒有再夢到過從梯子上掉下來的夢,也幾乎不再出現類似的夢境了。

講自己的經歷也是想說明,夢是有價值的,穿越夢境製造的迷宮,能更深地去了解自己。


曼熳心理


為什麼會做夢?

對於科學家和心理醫生來說,這是一個持久的謎。為什麼會做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可以控制它嗎?

關於做夢的事實:

  • 每個人每晚都會做3至6次夢。
  • 每個夢持續5至20分鐘。
  • 當我們醒來時,95%的夢被遺忘了。
  • 做夢可以幫助學習和發展長期記憶。
  • 與正常的人相比,盲人會做更多類型的夢。

做夢的原因

關於我們為什麼做夢有幾種理論,可能的解釋包括:

  • 代表無意識的慾望和願望
  • 解釋睡眠期間大腦和身體的隨機信號
  • 合併和處理白天收集的信息
  • 作為一種心理治療形式

研究人員從證據和新的研究方法中推測,做夢具有以下功能:

  • 離線記憶再處理,其中大腦鞏固學習和記憶任務,並支持和記錄覺醒意識
  • 為可能的未來威脅做準備
  • 做夢是是對現實生活經驗的認知模擬,做夢是白日夢中活躍的一部分
  • 幫助發展認知能力
  • 以精神分析的方式反映無意識的心理功能
  • 一種獨特的意識狀態,融合了當下的經驗,過去的處理以及對未來的準備

睡眠週期中有五個睡眠階段:

  • 第1階段:輕度睡眠,緩慢的眼球運動和肌肉活動減少,該階段佔總睡眠的4%至5%。
  • 第2階段:眼動停止,腦電波變慢,偶爾出現稱為睡眠紡錘體的快速波,這個階段佔總睡眠的45%至55%。
  • 第3階段:極慢的腦電波開始出現,並散佈著較小,較快的電波。這佔總睡眠的4%至6%。
  • 第4階段:大腦幾乎只產生三角波,在第3和第4階段(合稱為“深度睡眠”)期間,很難喚醒某人。沒有眼球運動或肌肉活動。在深度睡眠中醒來的人不會立即適應,醒來後幾分鐘往往會感到迷失方向。這佔總睡眠的12%至15%。
  • 第5階段:該階段稱為快速眼動(REM)。呼吸變得更加迅速,不規則和淺沉,眼睛在各個方向上都猛跳,肢體肌肉暫時癱瘓。心率增加,血壓上升。當人們在REM睡眠中醒來時,他們通常會描述奇異而不合邏輯的故事,這些就是夢境。這個階段佔總睡眠時間的20%到25%。

什麼是夢?

夢是一種普遍的人類體驗,可以描述為一種意識狀態,其特徵是睡眠期間的感覺,認知和情感發生。做夢者減少了對內容,視覺圖像的控制。夢的內容往往充滿情感和生動的體驗,其中包含與醒來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人物和對象。這些元素似乎憑空創建了一個新穎的“現實”,從而產生了具有逼真的體驗。

噩夢

噩夢是令人痛苦的夢,使夢者感到許多令人不安的情緒,對噩夢的常見反應包括恐懼和焦慮,做噩夢的原因包括:

  • 恐懼
  • 外傷
  • 情緒不穩定
  • 疾病
  • 使用某些藥物

清醒的夢

清醒的夢是做夢者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他們可能可以控制自己的夢。

在清醒夢中,這種控制措施可能會有所不同。當睡覺的人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做夢時,它們通常發生在定期做夢的過程中。有些人隨機經歷清醒的夢,而另一些人則說擁有控制夢的能力。

在我們入睡之前,我們的思想便會影響我們夢的內容。例如,在考試期間,學生可能夢到課程內容。戀愛中的人們可能夢想著伴侶。Web開發人員可能會看到編程代碼。這些旁觀的觀察表明,從清醒到睡眠的過渡過程中,每天的元素都會重新出現在夢境般的圖像中。

夢的內容主題

研究表明,睡眠期間出現的外部刺激會影響夢中的情感內容。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玫瑰的正調刺激產生了更積極的主題夢,而爛蛋的負刺激引起了更多的負主題夢。

到目前為止,已經通過問卷調查了典型夢主題的出現頻率。這些表明 34個典型夢主題在不同樣人群中一直穩定,確定的34個主題是:

  • 學校,老師和學習
  • 被追捕
  • 來不及了
  • 空中飛翔或高飛
  • 考試不及格
  • 處於跌倒的邊緣
  • 被嚇壞了
  • 吃美味的食物
  • 游泳
  • 被鎖起來
  • 被綁住,約束或無法移動
  • 穿著不當
  • 再次成為孩子
  • 嘗試成功完成任務
  • 無法找到廁所,或丟掉廁所的尷尬
  • 在家裡發現一個新房間
  • 具有卓越的知識或智力
  • 失去對車輛的控制
  • 野生的猛獸
  • 具有魔力
  • 找錢
  • 洪水
  • 半醒著躺在床上癱瘓
  • 照鏡子
  • 被窒息,無法呼吸
  • 以某種形式遇到神
  • 看到飛行物體墜毀
  • 地震
  • 龍捲風或颱風
  • 在看電影
  • 看到外星人
  • 前往另一個星球
  • 看到不明飛行物

一些夢主題似乎隨著時間而改變

例如,從1956年到2000年,報告說在夢中飛翔的人的百分比有所增加。這可能反映出航空旅行的增加。

他們的意思是什麼?

人際關係:一些人假設一個典型的夢境,包括處於危險中,跌倒或被追逐的物體,與人際衝突有關。

害怕尷尬:第三類,包括考試不及格,夢到太遲,掉牙的夢,與社會關注和對尷尬的恐懼有關。

大腦活動和夢的類型

在REM睡眠期間大腦活動的神經影像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大腦活動的分佈也可能與特定的夢境特徵有關。正常夢的幾個怪異特徵與大腦受損後發生的神經心理學綜合症有相似之處,例如對面部和位置的妄想誤認。

夢與感官

在經歷不同類型頭痛的人們中評估夢。結果顯示,偏頭痛患者的夢境發生次數多於味覺和嗅覺。這可能表明某些大腦結構(如杏仁核和下丘腦)的作用與偏頭痛機制以及睡眠和夢境的生物學有關。

夢裡的音樂很少在科學文獻中研究。然而,在一項針對35名專業音樂家和30名非音樂家的研究中,與非音樂家相比,音樂家經歷了以音樂為主題的夢的次數是其兩倍。

音樂夢的發生頻率與音樂教學的開始年齡有關,而與音樂活動的日常負荷無關。召回的音樂中有將近一半是非標準音樂,這表明原始音樂可以在夢中創造。

疼痛與夢

已經表明,通過結合痛苦的記憶,可以在夢中體驗到逼真的、局部的痛苦感覺。在一項研究中,在住院的第一週中連續28個早晨對28名燒傷受害者進行了調查。

結果顯示:

  • 39%的人報告了夢境。
  • 在那些經歷過夢的人中,有30%的夢是與痛苦有關的。
  • 夢到疼痛的患者表現出睡眠減少,噩夢增多,抗焦慮藥攝入量增加的現象。
  • 夢到疼痛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傾向於報告劇烈疼痛。

超過一半沒有報告痛苦的夢。然而,這些結果可能表明,與正常志願者相比,當前正在經歷痛苦的人群中夢的發生頻率更高。

夢中的自我意識

一項研究將額顳伽瑪腦電活動與夢中的意識意識聯繫起來。研究發現,REM睡眠期間較低的伽馬帶中的電流刺激會影響正在進行的大腦活動,並在夢中引起自我反思意識。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高階意識與25和40 Hz附近的振盪有關。

人際關係與夢

最近的研究表明,浪漫依戀的風格與一般夢的內容之間存在相似之處。

來自61個學生的參與者的評估結果表明,他們在六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承諾約會關係中,特定於關係的依戀安全性與對浪漫伴侶的夢想遵循的程度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大腦的左右兩側與夢

大腦的左右半球似乎以不同的方式促進了夢的形成。一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左半球似乎提供了夢的起源,而右半球則提供了夢的生動性。一項針對10至17歲青少年的研究發現,慣用左撇子的人更有可能經歷清醒的夢。

夢的內容很難記住

關於大腦活動的研究表明,大多數10歲以上的人每晚做夢4至6次,但有些人很少記得夢的內容。人們常說,夢後5分鐘,人們忘記了夢中內容的50%,而在5分鐘後又增加到90%。大多數夢在人們醒來時就完全被遺忘了,但是並不清楚為什麼夢很難記住。

可能有助於改善夢境回憶的步驟包括:

  • 自然醒來
  • 醒來時儘可能地回憶夢的內容
  • 醒後儘可能多地寫下關於夢的故事

誰記得他們的夢?

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影響誰記住他們的夢,多少夢保持原樣以及夢多麼生動。

年齡: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人可能會經歷睡眠時間,結構和腦電圖(EEG)活動的變化。有證據表明,夢的回憶從成年之初就逐漸減少,到了老年則幾乎沒有了。夢也變得不那麼激烈,男性的這種進化比女性快,並且夢的內容存在性別差異。

性別:對108位男性和110位女性所經歷的夢的研究發現,內容中表現出較多的攻擊性、友善性的是男性角色,武器或衣服的數量沒有差異。然而,女性的夢比男性擁有更多的家庭成員和室內環境。

睡眠障礙:失眠患者的夢境回想感增強,他們的夢境反映了與病情相關的壓力。患有發作性睡病的人的夢可能更加離奇而消極。

誰在做夢?

儘管我們可能不記得自己的夢。在生活的不同時期或不同的經歷中,我們的夢可能會改變。

比較孕婦和非孕婦夢的研究表明:

  • 在懷孕期間,夢更可能包含懷孕、分娩和胎兒的主題。
  • 與沒有懷孕的人相比,懷孕的人在夢中有更多的病態因素。

喪親時的夢

人們普遍認為,經歷喪親之年的人們經常夢見壓迫的夢。一項分析夢境質量以及喪親中壓迫性夢的聯繫的研究發現,壓迫性的夢:

  • 在喪親的第一年更加頻繁
  • 那些有焦慮和抑鬱症狀的人更容易做這種夢

在對278名遭受喪親之痛的另一項研究中:

  • 58%的人報告了他們死去的親人的夢,但發生的頻率不同。
  • 大多數參與者的夢都是令人愉悅的,或者既令人愉悅又令人不安。
  • 流行的主題包括過去的令人愉快的回憶或經歷,死者沒有病,死者對疾病或死亡時間的記憶,死者在來世時顯得舒適祥和,死者傳達信息。
  • 60%的人認為他們的夢影響了他們的喪親過程。

夢的顏色

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發現:

從1993年以來,年齡在20、30、40歲的人夢見色彩的人數有所增加。研究人員推測,彩電可能在世代差異中起作用。另一項研究也發現,老年人比年輕人有更多的黑白夢。他們的色彩夢和黑白夢都同樣生動。但是,年輕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的黑白夢質量較差。

夢可以預測未來嗎?

有些夢似乎可以預測未來的事件,一些研究人員聲稱有證據表明這是可能的,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通常,這似乎是由於巧合,錯誤的記憶或將已知信息連接在一起的潛意識所致。

夢可以幫助人們更多地瞭解自己的感受,信念和價值觀。夢中出現的圖像和符號將具有特定於每個人的含義和聯繫。希望實現夢的人們應該考慮夢的每個部分對他們個人的意義。

我是科普子期君,期待你的評論、轉發哦!


科普子期君


人為什麼會做夢,夢有什麼意義,夢對人有什麼影響,千百年來占夢學家、心理學家以及神經生物學家一直為此苦苦求索,然而至今仍未能找到解開這個謎底的答案。

人類對做夢的較為嚴謹的科學研究始於17世紀。1886年,夢學專家羅伯特認為,人在一天的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接觸到無數的信息,必須經過做夢把這些信息釋放一部分,這就是著名的“做夢是為了忘記”的理論,這個理論在一百年後的1980年代又開始重新流行。在羅伯特以後不久,又出現了弗洛伊德心理學解夢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不停地產生著願望和慾望,這些願望和慾望在夢中通過各種偽裝和變形表現和釋放出來,這樣才不會闖入人的意識,把人弄醒,也就是說夢能夠幫助人排除意識體系無法接受的那些願望和慾望,是保護睡眠的衛士。弗洛伊德的理論從本世紀初一直流行到60年代,後來世界上對夢的研究慢慢地離開心理學領域,進入生物學實驗室,做夢從此被視為是一種生物現象。法國里昂夢學實驗室的神經生物學家米歇爾·儒韋是夢學研究的國際知名專家,儒韋1959年把有夢定義為“反常睡眠”。他通過腦電圖測試發現,人每隔90分鐘就有5~20分鐘的有夢睡眠,儀器屏幕上反映的信號不同,顯示了人在睡眠中大腦活動的變化。如果在腦電圖的電波上顯示無夢睡眠時把接受測試的人喚醒,他會說沒有任何夢境;假如在顯示有夢睡眠時喚醒他,他會記得剛剛做的夢。此外,研究人員採用X線斷層攝像儀測試發現,大腦在有夢睡眠階段的圖像接近於清醒時的圖像。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用儀器進行測試發現,做夢不是人類特有的現象,鳥類和所有的哺乳類動物也都會做夢。70年代末,一位科學家通過老鼠實驗發現,有夢睡眠還和記憶有關,做夢的老鼠比被剝奪有夢睡眠的老鼠更能記住經驗,但是這一研究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因為醫生在治療精神沮喪病人時用一種叫做單一氨氧化酶的抑制劑,這種藥完全取消人的有夢睡眠,但卻不會引起記憶紊亂。法國夢學專家儒韋認為,做夢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他把老鼠有夢睡眠中發出的信號碼進行比較,發現相同親緣系統的老鼠有近似的信號碼,這一理論又被前不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員布爾加的一項實驗證實。布爾加對同卵雙胞胎進行了研究,發現生下來後就被不同地方的兩個不同家庭分別撫養大的雙胞胎竟然有相似的做夢經驗,由此證明,人的夢境表現是遺傳記憶。

另外,在剛剛出版的美國《科學週刊》上有一篇關於做夢研究的最新報告,報告的作者華盛頓神經科學研究院和馬里蘭州博才斯達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組通過一臺高性能神經斷層攝像儀為十來個接受實驗的人進行測試,發現他們在有夢睡眠階段大腦皮層的這個特定區域的血液循環異常加快,研究人員們由此發現,大腦中負責看夢中景象和看外部視覺景象的視覺神經系統原來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報告說,看夢的內視系統被證實獨立存在以後,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我們在夢中會有擴大的情感,為什麼能接受那些不合理的古怪情節以及紊亂的時空觀念。

做夢是人體一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人入睡後,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基礎。人為什麼要做夢,不做夢會有什麼反應呢?

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學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斷人做夢的實驗。即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就立即被喚醒,不讓其夢境繼續,如此反覆進行,結果發現對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皮膚的電反應能力均有增高的趨勢,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等。顯而易見,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

由於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佔優勢,而覺醒後則以左側大腦半球佔優勢,在機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

無夢睡眠不僅質量不好,而且還是大腦受損害或有病的一種徵兆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證實了這個觀點,即夢是大腦調節中心平衡機體各種功能的結果,夢是大腦健康發育和維持正常思維的需要。倘若大腦調節中心受損,就形成不了夢,或僅出現一些殘缺不全的夢境片斷,如果長期無夢睡眠,倒值得人們警惕了。當然,若長期惡夢連連,也常是身體虛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預兆。

芝加哥大學生理學家孟託說:“每夜做一定數量的夢是必需的”。否則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的生理異常反應,還會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如緊張、焦慮、易怒、記憶障礙,甚至會出現幻覺和定向障礙等症狀。

做夢,不僅對腦功能的恢復有益,有助於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還可以為大腦神經提供一種經常性有益的刺激,使中樞神經系統調整到一種準備狀態,以防止大腦神經在夜間停止活動而喪失了功能,並使大腦裡的信息得到重新清理。

生理學家們還發現在人的大腦中,存在著催無夢睡眠肽和催有夢睡眠肽。在對貓和猴子的實驗中發現,催有夢的睡眠肽大大提高了猴子和貓的平均壽命。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經常做夢的人,大腦中催有夢睡眠肽的含量大大超過催無夢睡眠肽。因此,催有夢睡眠肽多的人的平均壽命要比催無夢睡眠肽多的人壽命更長一些。

人們不必太拘泥於夢境,只把夢境當作一種消遣就可以了。做夢的人對各自的夢境都擁有解釋權。

眾所周知,環境對人們夢境的影響非常大,即使做了同樣的夢,其解釋也會因人而異。對夢境,最具有發言權的就是做夢者本人。即使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人們也可以通過近期的生活經歷與情感遭遇等,對大部分的夢境進行解釋。當然,對噩夢,人們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解釋。

夢,很難用一句話來進行概括。

所有的夢,其相同點就在於,做夢時,說明人們在熟睡。

夢,是睡眠時局部大腦皮層還沒有完全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腦中的表象活動,因此與醒來時的想法肯定會有所不同,當然不能就此斷定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我們通常會有這種體驗:就寢前,人們專注地思考什麼,其相關信息就會反映在夢境中,表明現實生活與夢境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的人幾乎天天做夢,而有的人十天,甚至一個月才做一回夢。

夢還可以細分成多種多樣的夢,大致有美夢、悲傷的夢、快樂的夢、稀奇古怪的夢、可怕的夢等等。


劉先生ljt


我們不妨把大腦比喻成一家公司。

清醒狀態就是公司正常上班,所有人員都就位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按部就班的去處理。而睡眠就相當於公司放假,但各部門都會安排一兩個人值班,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做夢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方面,一種是心理方面。

生理方面做夢就是有外部的感官刺激,如冷、熱、噪音、風吹、臭味、強光、痛等的刺激而做夢。就相當於公司放假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客戶來訪或送快遞的什麼的,當公司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候,由於沒有專門負責這方面事物的人來處理,就是值班人員兼職處理一下,處理結果肯定會和正常上班時有所差異。而我們大腦那部分值班的腦細胞也是一樣,沒有大腦的統一指揮,那部分腦細胞就隨機發揮了,這就是為什麼做夢都不能完整不能連續,大部分是天馬行空的夢。

而心理上的夢,就是我們所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還是拿公司打比方,留下來值班的人,因為之前上班時候有一些工作沒做完,就會在值班的時候繼續做這些事情,這就產生了夢。這種夢往往是部分腦細胞繼續思考解決一些白天你沒想完的事情,相當於你沒有睡覺只是沉浸在思考之中,這種夢由於和現實比較接近,思考的東西也都是現實中出現過的,因此會有夢想成真的可能。比如你做夢找到了你一直找不到的東西,很有可能醒來之後真的找到了,對於大腦來說,這只是回憶起了曾經發生而現在忘記的東西而已。

我們想要睡一個好覺,整晚都不做夢,就要讓自己思想放鬆,今日事今日畢不留任何懸念,再加上保持一個好的睡眠環境,如無噪音、無亮光、無有感的風、無夜尿,不冷不熱等外部刺激,另外還有,當今電子產品氾濫,尤其是手機,這種微弱的輻射也會刺激腦細胞,導致做夢。所以睡覺時候最好把手機關機或者放遠一點。

忘採納,謝謝


LL澤澤怪談


夢,源自於大腦的活動;而夢境,很大程度來源於白日的情緒。

許多科學家曾認為,夢只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副產品。就像燈泡的主要作用是發光,只不過附帶著“發熱”。而夢也只不過是REM睡眠的一種附帶產物。

後續的科學發現,讓我們重拾了希望。

科學家發現,在REM睡眠時,大腦會阻斷去甲腎上腺素。

去甲腎上腺素是和壓力相關的激素——它對大腦的作用,就和腎上腺素對身體的作用是類似的。

我們之前說過,夢境會讓困擾人的情緒湧入。

而在REM睡眠時沒有去甲腎上腺素,這就製造了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

那麼,夢境的作用,會不會就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去削平那些尖銳的情緒?

我們常說,時間會撫平所有的傷口;而真正撫平傷口的,會不會是夢境?

被奉為“夢之女王”的羅莎琳·卡萊特博士,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卡萊特博士曾對許多抑鬱的患者進行了長期的跟蹤。

這些患者通常都經歷過艱難的情感體驗,比如分手、離婚和喪親。

而在這些人出現情感創傷之時,她就開始收集患者們的夢境記錄,並詢問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在進行一年多的隨訪後,卡萊特分析了大量的記錄,並得到了重要的洞見。

卡萊特發現,只有那些夢到了痛苦經歷的人,最終才會真正地從痛苦中走出。

而那些只是做夢,但沒有夢到過痛苦經歷的人,會一直被抑鬱的暗流所裹挾。

僅僅靠睡眠,無法緩解過去的痛苦——僅僅有夢境,也無法緩解。

而只有讓痛苦的記憶在夢境中洗滌,才能夠真正修復我們過去的創傷。

事實上,那些無法從創傷中走出的人們,正是存在與夢相關的問題。

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他們的REM睡眠通常就是紊亂的。

在你受傷時,夢能提供撫慰。

在更多的情況下,它更像是創意的孵化器。



耿老師在種草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能有很大潛力,一般情況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潛藏在無意識之中,而做夢便是一種典型的無意識活動,通過做夢能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把新知識與舊知識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後存入記憶的倉庫中,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夢境可幫助你進行創造性思維,許多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豐碩成果,不少亦得益於夢的啟迪。


太初者發電影之道


做夢是人在睡眠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人在睡眠時大腦神經細胞都處於抑制狀態,這個抑制過程有時比較完全,有時不夠完全。如果沒有完全處於抑制狀態,大腦皮層還有少數區域的神經細胞處於興奮,人就會出現夢境。由於少數細胞的活動失去了覺醒狀態時的整個大腦皮層的控制和調節,記憶中某些片斷不受約束地活躍起來,可能就表現出與正常心理活動不同的千奇百怪的夢。此時,與語言和運動有關的神經細胞倘若也處於興奮狀態,那就不光會出現夢境,還會說夢話或發生夢遊的現象



阿強的平凡之路


1.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在睡眠週期中,有一個睡眠階段叫快速眼動睡眠期,做夢就常常發生在這一階段。

大多數人每天晚上會做 3~5 個夢,多的可能一晚做 7 個夢,每個夢的持續時間在 5~20 分鐘左右。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即使做了夢也會很快忘記自己做過夢以及做過什麼夢。如果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被叫醒,就比較容易記住夢境。

2.睡眠階段與做夢的關係

人的睡眠週期包括以下階段:

淺睡眠 1 期

淺睡眠 2 期

淺睡眠 3 期

深睡眠

快速眼動睡眠

睡眠週期從淺睡眠進入深睡眠、快速動眼睡眠,再回到深睡眠、淺睡眠,每次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一次比一次持續時間長,到最後一次,可以長達 1 個小時。

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睡覺的人眼球會快速上下左右地動,腦電波變得像清醒狀態一樣,心率和血壓也變得不規則,呼吸也變得急促。如果這個時候把他叫醒,他會說他正在做夢。

3.整晚做夢是否等於睡眠差?

國內外都有人對主訴失眠、整夜作夢或夢多的慢性失眠症進行過生理測驗研究,客觀的記錄證明,這些主訴"夢多"、"整夜作夢"病人的睡眠週期和正常人並沒有什麼差別。

所以不管你能不能記住做過的夢,做夢都不是影響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

4.存在不做夢的人嗎?

每個人都會做夢,即使有人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過夢,那也是沒記住罷了。

二、做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1.做夢不僅正常,而且有益。

①.做夢可以鍛鍊腦的功能,讓休眠狀態的腦細胞藉此機會演練自己的功能,避免過早衰退。

②.做夢可以對大腦白天接受的信息進行整理,讓白天未能好好處理的信息在夢中得到整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③.不讓做夢反而記憶力會下降,情緒低沉,整個人都不好,還可能導致“起床氣”。


健康管理師—董


夢是潛意識在作崇,人是有慾望的,有些慾望卻壓抑起來,白天大腦活躍有足夠的自制力,入睡後對大腦自控力減弱,潛意識就會鑽出來,我們每天看見的人和事其實並沒有忘記,而是存儲起來了。


平常人246089341


說的比較科學點。下面是我找到的比較正確的答案

 原因是這樣的,當人睡著之後,大腦大部分的皮層細胞都處於休息狀態,但仍有部分神經細胞處於興奮狀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在睡覺時,腦海中便產生了夢。形成夢的另一個原因是強烈的願望,平時得不到的東西,可能在夢中就能如願以償了。夢離不開日常生活,有些夢往往與自身經歷的事情密切相關。還有一些夢,是因為身體某些部分受到刺激後才產生的。但過多的做夢會使人覺得身體疲憊。所以,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有飽滿的精神來迎接第二天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