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任皇帝中,誰最優秀?明朝的結束責任全部在於崇禎麼?

高高赤赤


先說答案,明朝十六任皇帝,除開開國皇帝明太祖,表現最優秀的當屬永樂大帝朱棣。

1、在大統一王朝,唯一以王爺身份造反成功。

縱觀中國歷史,造反的王爺不計其數,但是在大統一王朝,而且還是開國初期,能夠造反成功的只有朱棣。像司馬炎、曹丕、劉裕這些雖然都是以王爺身份篡位成功,但是都是屬於王朝末期,滿朝文武都被他們掌控在手裡了,事實上已經是皇帝了。 但是朱棣不一樣,他是以一城對抗一國,建文帝實力是佔據絕對優勢的,造反能成功雖然和建文帝軟弱有關,但是朱棣優秀也很最要。

2、永樂一朝,文治武功都取得輝煌成就。

評價一個皇帝是否優秀,首先得看他在位期間取得的成就,在政治上,清除了藩王,加強了中央皇權;軍事上,朱棣五徵漠北,清楚蒙古殘餘,而且將帝都遷到北京,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同時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文化上派遣鄭和下西洋,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編纂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永樂大典”。

這些成就隨便拿一件放在其他皇帝身上,都可以讓之名垂千古,但是朱棣在位期間都完成了,所以從取得成就上來看,朱棣是明朝最優秀的皇帝。

至於第二個問題,明朝的結束責任雖然崇禎要付很大責任,但是也不能全部怪崇禎。明朝傳到崇禎時,已經是千瘡萬孔,大廈將傾,結束只是時間問題,崇禎正好這個時期在位,而且採取了現在來看很多錯誤的政策,只能說加速了明朝的結束。


走進歷史長河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明朝建國於1368年,滅亡於1644年(後期南明政權暫時不算),共276年16帝,明朝每個皇帝都很特立獨行,有資格競爭最優秀皇帝的無非以下幾位: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瞠,分析一下這幾位競爭者;

1、朱元璋: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滅高郵張士誠、推翻蒙元統治收回失去400餘年的幽雲十六州、推行一系列改革以增強中央集權……文治武功在封建歷史上也能名列前茅;不過太祖犯了三個致命錯誤:一是分封同性諸王、儘管有後來的削藩、也只是沒了兵權、吃喝拉撒全靠國家、又不承擔賦稅;二是殺戮功臣、沒能給朱允炆留下得力干將、致使朱棣篡位成功;三是撤掉丞相、建立內閣制度、成了明朝後期真正的執行者;

2、朱棣:燕王和他老爹很像,打仗沒得說,而且一生六次出征,60歲還帶頭衝鋒,馬背上皇帝實至名歸!而且編纂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建立紫禁城遷都北京……一個個都是大手筆,使大明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道沒犯什麼大錯,只是殺戮建文帝舊臣手段殘忍、建立了恐怖的特務組織東廠;

3、朱瞻基:平定了叔叔的叛亂,不過也是小事一樁,關心民間疾苦,一心為民,勤勞執政,發掘的于謙這個能臣!真正的守成之君,明朝的經濟、文化欣欣向榮,對老百姓來說是個真正的好皇帝;在位期間也犯了一個致命失誤:教太監讀書,使太監進入政治舞臺,縱觀2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明朝大奸大惡之太監是最多的,比晚唐還厲害!

4、朱佑瞠:沒啥說的,這是個苦命的孩子,但更是個出了名的好皇帝,對老百姓比朱瞻基還要做的好,而且及時更正了老爹朱見深的錯誤,把墮落的大明給挽救回來,又為大明延續了一百多年;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明朝最優秀的皇帝非成祖朱棣莫屬!不知道條友的想法如何。

第二個問題:

明亡和崇禎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不大,崇禎即位時,明朝早已經積重難返:內憂外患,再加上天災(小冰河時期),不是他能挽回的,難為他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他沒有逃到南京,反而上吊自殺以謝列祖列宗已經很剛烈了,所謂君主死社稷,也算沒有丟了太祖的臉。






80後老申


明朝的皇帝大家平常都說有兩個半好皇帝,一個是洪武,一個是永樂,半個是萬曆。

為什麼這麼說呢,朱元璋不用說,開創大明,整肅吏治,一生勤儉,努力學習,從一個要飯的到皇帝,簡直是歷史上最勵志的楷模。

朱棣呢,雖說是從侄子手上搶來的江山,但是工作上還是比他侄子強不少,修著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還有提出君王死社稷,上臺之後國家各方面也都治理的不錯。

萬曆為什麼算半個好皇帝呢,到了萬曆朝,其實國家已經千瘡百孔,但是前半截,他很信他老師張居正的,改革制度,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但是後半截,他長大了,要親政了,越來越討厭他的老師,先是弄倒張居正,後來呢又罷工,長期不上朝,致使他老師辛苦一生的成果慢慢消失了。

最後說說崇禎吧,雖然說明朝滅亡不能全怪他一個人,因為到他上臺,國家實在是也快沒得救了。但是一是他才能平庸,沒有撥亂反正力挽狂瀾的能力,二是他本身的性格缺陷,導致整個朝廷人心崩塌。他是一個極其刻薄寡恩之人,有最必罰,有功不賞,整個朝廷沒有可用之人,群臣誤朕其實都是被他逼出來的!


文史小學生


第三名:明宣宗朱瞻基,代表作:仁宣之治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但比父親要英武很多,從小就備受朱棣疼愛,跟著朱棣幾次征討蒙古。1425年即位,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稱明宣宗。

繼位後帶兵方面: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可戰功赫赫的弟弟朱高煦一直不服。隨著時間的推移,朱高熾的身體越來越胖,最後上馬都成了問題,就在明成祖朱棣臨死前還在為太子朱高熾的健康問題擔心,並把朱高煦召至病床前說,大明的江山以後還要靠他!沒想到就是這句話讓朱高煦奪嫡之心更加堅固,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就被封為漢王的朱高煦,久久不肯就藩雲南,堅持留在南京,一生都在反叛中度過。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繼位後,便親征起兵造反的朱高煦,將其平叛。

第二名:明太祖朱元璋,代表作:建國、洪武之治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對明朝的建立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繼位後帶兵方面,他於1370年至1396年,曾8次北伐,將元兵殘餘勢力消滅殆盡,真正的統一了中國。

在治國和用人方面,朱元璋感到莫名地不自信,他出生社會地位極低,這也是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後,大肆殺害功臣的根本原因,因為那些功臣們的出生地位都比朱元璋要高,在他們心裡,朱元璋那樣都能夠做上皇帝,自己更加有資格坐這個位子。

第一:明成祖朱棣,代表作:永樂盛世

朱棣通過削藩迅速上位,一統江山,他心裡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來的也有點不是名正言順,想要真正做好國家的主人,不拿出一點治國理政的本事出來,那是不行的。

在治國和用人方面,大興國家之治,很快明朝就出現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世場景,史稱“永樂盛世”。對待百姓們,減少了賦稅,對外派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絡繹不絕,頓時明朝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中心。這一刻,百姓們全部對這位篡位的永樂皇帝心服口服,國家的強盛也激勵明朝的官員們為了官途亨通而不斷努力建功。同時附庸國也就越來越多,他們不僅每年朝貢明朝各種寶貝,還要給明朝送來他們的糧食和土地,最後明朝的國土也就隨之迅速膨脹,對鼎盛時期達到1000萬平方公里,並且在招募人才方面,舉行科舉制度,和朱元璋大肆濫殺功臣不一樣,朱棣更顯英名。


風在吹tmy


那我們先來捋捋明朝這十六位皇帝:

太祖:朱元璋,消滅陳友諒、張士誠,趕跑蒙古人,推翻元朝,收復元大都。建立明王朝,登基後懲治貪腐,與民休息,國家迅速繁榮。但殺伐太重,把開國功臣幾乎屠戮殆盡。

惠帝:朱允文,朱標薨逝後被朱元璋立為儲君,一登基就大肆削蕃,被朱棣推翻,不知所蹤。

成祖:朱棣,篡奪侄子皇位,派遣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抗擊蒙古。

仁宗:朱高熾,在位僅10個月,由於朱棣在位時期常年征戰在外,國內政務多由仁宗處理,深的百官信任。開創了仁宣之治。

宣宗:朱瞻基,從小聰明伶俐,深受朱棣喜愛,登基後關心民生疾苦,國力持續上升。但他在位時期教宦官讀書的做法,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宦官亂政。

英宗:朱祁鎮,年幼登基,早期得“三楊”輔佐,加之張太后管束,沒出亂子,親政後寵信太監王振,盲目親征被蒙古瓦拉擒獲,史稱“土木堡之變”,後被放回,被立為太上皇,囚禁於南宮之內。在景打擊泰帝病重期間,在石亨等人的幫助下被複位,復位後誅殺民族英雄于謙。駕崩前廢除了人殉制度。

代宗:朱祁鈺,宣宗庶子,朱祁鎮被俘後先被立為監國後繼位稱帝,在於謙等人的幫助下打退瓦拉也先,後勤於政務,恢復生產,最大限度的彌補了“土木堡之變”給明朝帶來的創傷。

憲宗:朱見深,繼位之初為于謙、代宗平反,緩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撲滅流民作亂,鎮壓東北女真人作亂。但由於早年悲慘的童年經歷,寵信道士,任由萬貴妃的人敗壞朝綱。

孝宗:朱祐樘,勤政愛民,驅逐憲宗宗朝的奸佞,重用馬文升等人,政聲不錯。

武宗:朱厚照,在位時期荒唐任性,重用大宦官劉瑾,興建豹房,爆發安化王、寧王叛亂。稍微拿得出手的政績是親自打敗蒙古小王子對邊境的襲擾。

世宗:朱厚熜,本是藩王,但因武宗無後,被迎立為帝,登基後耍小聰明,非要給自己的生父加帝號,造成與百官對峙,空耗國力。十幾年不上朝,迷信道教,寵信嚴嵩,國家陷入危機。

穆宗:朱載垕,本人身體資質平平,但能任用賢能,依靠高鞏、張居正等人,改革弊政,國力得到提升。

神宗:朱翊鈞,著名的萬曆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在位期間,為扶鄭貴妃之子上位,鬧出了明朝長達30多年年爭國本,然後又是萬曆三大徵耗費不少國力,女真做大,埋下了滅國的種子。

光宗:朱常洛,也許是在萬曆朝過於壓抑,登基一個月就駕崩了。

熹宗:朱由校,沒什麼愛好,就想當木匠,在位期間不思朝政,專幹木匠活把朝政委託給魏忠賢,放任女真繼續做大。

思宗:朱由檢,可以說生不逢時,雖然他極力復興大明,但他登基的時候,明朝已經積重難返,再加上他性格的原因致使明朝最終滅亡。

綜合而言,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文韜武略當排第一,朱棣雖比不上其父但也是一代雄主,仁宗、宣宗也是難得的好皇帝,代宗任用賢能,挽狂瀾於既倒,憲宗、孝宗父子政績尚佳,英宗、武宗昏聵,世宗、神宗混蛋,光宗、熹宗無語,思宗可惜。


滄海一粟7528


我覺得明朝最優秀的皇帝,當屬明成祖朱棣,世稱永樂大帝。

軍事上而言,朱棣能夠從偏安一隅的北平直搗黃龍打到南京,最終奪得天下,實力非同小可。稱帝后,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西南設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基本確立了大明王朝的領土版圖。朱棣喜歡御駕親征,指揮若定,可能是朱元璋之後最優秀的軍事家。

朱棣還曾派遣鄭和七下西洋,當時明朝在亞洲絕對是巨無霸一樣的存在,可是朱棣卻對鄰邦小國卻沒有欺壓盤剝,而是以文化交流為主,盡顯大國風範,對比後來歐洲人在美洲大陸上的野蠻行徑,高下立判。

朱棣還主持編修永樂大典,《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只可惜這部神作大多遺失,沒有完整保存下來。

朱元璋是個好皇帝,但他過於殘酷嗜殺,讓人難生好感;嘉靖也算個好皇帝,但他過於注重玩弄權數,胸無大志;比來比去,大明十六帝王中,既有軍事頭腦,又有鐵腕政治,還注重文化建設,真正把明朝帶成皇皇盛世的,就是明成祖朱棣了!





歷史有趣兒


大明十六帝,要說誰最優秀,這個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評價了?但是若是綜合評價,明太祖朱元璋算是首位,次之為明成祖朱棣,再次之則為明仁宗和明宣宗了。

為什麼這樣排呢?首先,朱元璋自貧寒之身起家,從一個小乞丐走到了開國皇帝 的位置,中間的的艱苦是歷代皇帝無法想象的。縱觀歷代王朝,基本都是軍閥或者世家接替皇位,就連自稱一介布衣的漢高祖劉邦,也是一個亭長,大小也算個官員。而明太祖朱元璋,因為饑荒,自小全家基本死絕,剩下的親人逃的逃,散的散。自己也被逼無奈出家為僧。只為吃飽不被餓死。在這樣困苦的情況下,朱元璋生生的創出一片天地。

在登基後,體恤百姓,使經過戰亂的中國,迅速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雖說在執政上有所偏差,但瑕不掩瑜。所以,明朝最優秀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屬。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大一統王朝開國時代,以王爺身份造反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個人。並且在登基後,勤於政事,在朱元璋的基礎上,使明朝的影響力以及國家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明仁宗和明宣宗,這兩位放在一起的原因,首先是兩位執政的時間確實太短,加一起也就十一年左右。但是開創了明朝著名的“仁宣之治”。經過太祖朱元璋的開荒,以及成祖朱棣的擴張,到了仁宗宣宗爺倆兒,真正的把百姓放在首位,使民間得以休養生息,各行各業得以蓬勃發展。並且改變了父輩嚴政的方針,使官員真正的人盡其用。所以,按照優秀程度,可排第三。

明朝滅亡的責任全部在於崇禎帝嗎?

肯定不是全部在於他,俗話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崇禎帝朱由檢接到皇帝這個位置的時候,大明已經病入膏肓。官員腐敗,軍力渙散。各級官員互相推諉,再加上努爾哈赤虎視眈眈,整個大明,基本上是內憂外患。即便是朱元璋再世,也未必能逆轉當時的局面。

民間很多傳說講到崇禎帝有道無福,登基18年,是旱九年,澇九年。這就講到明朝末期所處的時代,是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再加上人禍。所以,明朝末年的局面,實在是無力迴天。

但是崇禎帝是要對明朝的滅亡負有一部分責任的,他生性多疑,在用人上,優柔寡斷。殺了不該殺的人。雖說魏忠賢罪大惡極,但是殺他不是時機,殺完魏忠賢后,沒有實幹派,剩下只會空談誤國的東林黨,結果在李自成起兵後,大臣們紛紛自保,無一向朝廷出力。這若是在明朝初期,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明朝的滅亡,雖說不能全部算是崇禎帝的責任,但是崇禎帝用人失誤,疑心病重,不雷厲風行,也是負有很大責任的。


史曉生


縱觀大明王朝,在十六位帝王當中,要說誰是最好的最勤政愛民的,那就非明孝宗朱佑樘莫屬了。

明孝宗朱佑樘,生於公元1470年7月30日,卒於公元1505年6月8日,年號弘治,是明朝的第9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第3個兒子。這位大明王朝的第9位皇帝小時候並沒有太好的物質基礎,但是他的天性是比較善良的。他曾經多次被人陷害,後來又被人解救,所以養成了他知恩圖報的性格,凡事都能為別人著想,待人溫和,在明朝歷代皇帝中別具一格。如果單論明朝皇帝的能力和功績,他可能排不進前10名,但是要說為人最好的皇帝,在明朝歷代皇帝中無人可及。

長期以來,關於明朝滅亡的最大責任人,崇禎帝一直在背鍋,可以說明朝終結的最主要責任不在崇禎皇帝,而在他的爺爺也就是萬曆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在萬曆皇帝登基的時候,明朝可是十分鼎盛國庫充盈的,明朝的衰敗也就是始於萬曆皇帝的十幾年不上朝,在萬曆皇帝手裡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明朝終結。萬曆皇帝的個人缺點也很多,比如奢華無度,超級講究派場,以至於明朝慢慢的被萬曆皇帝榨乾了。所以我們說明朝結束的最大責任人是萬曆皇帝,而非崇禎皇帝。

如果你也喜歡歷史的話,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不會游泳的魚bj


我認為明朝最出色的皇帝是仁宗朱高熾,為什麼呢?因為朱高熾這個皇帝在繼位以後,雖然當皇帝的時間不長,只有短短10個月時間,但是呢,在這10個月裡面他以自己的仁慈寬厚體貼下屬性格,為明朝今後的統治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也為他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統治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在朱高熾以“仁”治國的國策統治下,才有了歷史學家們稱讚不已的“仁宣”之治。


長弓說史


各位頭條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重武湛臺。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在我看來。可稱優秀者,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五位皇帝,這五位屬於第一梯隊。

太祖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北伐大都,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花了十五年時間,勘定南北梟雄,最終一統海內。完成了自五代以來漢民族的又一次大一統。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朱元璋晚年為了鞏固皇太孫之位,以一系列大案誅殺了眾多開國勳貴,在歷史也留下了血腥的一筆。他最大的功績在於驅除蒙元,使漢民族再一次雄起於東亞。

成祖朱棣在惠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下,起兵造反,自號“奉天命,靖國難”,將侄兒朱允炆拉下皇帝寶座,改元永樂,即皇帝位。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但五次遠征蒙古,也使明王朝元氣自傷。總的來說,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讒間不行,用兵應變,機智神勇。外國受封之國多達三十餘個,國勢極盛!唯獨對建文帝忠臣處理過狠,不能說是沒有遺憾的。

《明史·成祖本紀》中評價明成祖: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仁宗以及宣宗二帝統治時期一共十一年,是明朝的黃金時期,史稱“仁宣之治”。明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 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間,史稱“弘治中興”,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除了這五位皇帝之外也不都是無能之輩。世宗,神宗二帝數十年不上朝,但是朝政依然把持在皇帝手中。當然明後期的皇帝愛好都挺奇葩。世宗煉丹,神宗數錢,熹宗做木工。明朝的滅亡就此開始。

一、朝廷內因。1.諸多的內部原因導致明朝民心渙散,眾叛親離,最終滅亡。明中後期,貪官橫行,暴吏無數,他們媚上欺下,貪得無厭,殘暴至極,搞得民不聊生,最後導致民變,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2.明中後期,內宮宦官把握了朝廷大權,甚至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這些宦官多是殘暴、荒淫之輩,他們為了一己之私,殺忠臣,刮民膏,還勾結敵國,是明朝滅亡的另一重要原因。3..崇禎雖有治天下之心,卻無治天下之才。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致使好多的有才之人得不到實用,軍事部署也失當,最終才導致國破家亡。

二、明滅亡的外因1.崇禎時期,北旱南澇,天災嚴重,農田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十室九空,而朝廷不聞不問,甚至變本加厲的盤剝,這是導致起義的導火線。2、農民起義軍力量強大,各地起義風起雲湧,難以對付。特別是闖王一支,人數眾多,戰略得當,撫民安民,深得人心,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打破北京城。3、滿清強大,牽制了明的軍事力量,才導致鎮壓起義兵力不足。

總之,明到後期,內憂外患,重疾纏身,滅亡是必然的。

但是明朝是繼漢唐之後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漢民族在封建社會最後的餘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