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家上市藥企公佈業績,中藥、化學制劑行業很艱難

近年來,我國醫改持續推進,在此背景下,上市藥企的發展狀況如何?

截至2月18日,據Wind統計,300餘家醫藥上市企業中有193家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

在這些已發佈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24家企業首虧,按照當前預告的最大虧損值來看,譽衡藥業預計虧損26億元、通化金馬預計虧損23.5億元、亞太藥業預計虧損21億元、聖濟堂預計虧損17億元、吉藥控股預計虧損15.05億元、創新醫療預計虧損11億元。而在4家預計持續虧損的企業中,恆康醫療預計虧損24億元。

然而,仍有超過六成企業業績報喜,其中有20家企業實現扭虧。按照預計的最高盈利值來看,邁瑞醫療預計盈利可達48.35億元、智飛生物預計盈利25.4億元、華潤三九預計盈利22.5億元、樂普醫療預計盈利18.52億元、長春高新預計盈利18.12億元、吉林敖東預計盈利14.5億元、華蘭生物預計盈利13.67億元。

193家上市藥企公佈業績,中藥、化學制劑行業很艱難

六成以上醫藥企業平穩發展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雖然2019年是醫藥行業政策落地的大年,但大多數藥企還是積極應對並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據Wind現有數據,在193家企業中,至少120家企業實現了業績增長。

其中,醫療器械、生物製品行業表現較好。邁瑞醫療作為當前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之一,預告最為耀眼。企業預計2019年淨利潤上限達48.35億元,下限為44.63億元,暫列榜首。對於業績增長,邁瑞醫療表示,企業期內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國內、國際市場高端客戶群實現突破。同時,企業內部管理加強,也共同促使企業經營效益顯著提升。

除了邁瑞醫療,樂普醫療、藍帆醫療等醫療器械行業公司也保持了穩定的業績增長。

而在生物製品方面,國產疫苗龍頭之一的智飛生物當前預告可實現最高淨利潤25.4億元,數值僅次於邁瑞醫療。

智飛生物表示,企業在2019年度內持續專注疫苗及生物製品業務,產品銷售進展順利,全年生產經營計劃完成較好。同為生物製品行業的長春高新、華蘭生物、上海萊士等,同樣在2019年實現了較好的業績。

為何醫療器械與生物製品行業能在醫改洪流中依舊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態勢?

民生證券此前研究認為,醫改背景下,帶量集採啟動、仿製藥估值體系重構,即使醫療器械有降價趨勢,但快速發展勢頭依舊不改變。一方面,器械產品非標準化、國產品牌仍未成熟,醫療器械受政策影響的程度還較小。另一方面,分級診療打開基層空間、鼓勵社會辦醫開闢民營醫療機構市場,也刺激了醫療器械的需求,其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比藥品市場高。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補充說明道,“醫療器械產品的註冊、生產分離制度使得研發人員可直接獲益,這激發了器械行業的研發熱情,使得其近年持續發展穩健。而在生物製品行業上,得益於近年國家的制度支持與全球範圍內行業的發展提升,我國生物製品行業也在迅猛發展。”

中藥、化學制劑行業艱難前行

雖然超過半數的企業發展不錯,但也有逾60家企業業績下滑。其中,中藥、化學制劑行業生存艱難。

例如,太安堂方面表示,預計2019年企業淨利潤在6500萬元到9500萬元之間,同比最大下降可達76.01%。子公司在期內存在中藥飲片銷售大幅下降的現象,影響了業績。同為知名中藥企業的廣譽遠,在期內受醫保控費、處方藥監管、西醫不能開中藥等綜合政策因素影響下,業績同比下滑60%,淨利潤約1.5億元。

在化學制劑行業行業,曾經盈利頗豐的德展健康預計2019年實現2.1億元到3.15億元,同比最大下降幅度在66.15%到77.43%之間。2019年,德展健康受藥品集中採購政策影響巨大,主營產品阿樂銷售均價出現大幅下降,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及淨利潤雙雙走低。而仟源醫藥的主要產品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由於退出了《國家醫保目錄》,對企業2019年業績造成了較大影響,期內淨利潤在506.88萬元到724.11萬元之間。

對於中藥、化學制劑行業出現的現象,萬和證券此前分析稱,中藥板塊整體業績低迷,主要是由於醫保結構調整、中藥注射劑受到嚴格監管及輿論影響、中藥行業競爭加劇等原因造成的。與此同時,化學制劑行業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仿製藥受一致性評價、集採等政策影響,較原研藥的優勢已經明顯縮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未來化學制劑公司分化將更加明顯。

中藥、化學制劑行業當前情況不樂觀,未來之路又該如何走?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過去,我國中藥研發太薄弱,致使很多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毒副作用都很不清晰。這對中藥發展非常不利,未來中藥要想走得長遠,就必須加強嚴謹的科研研究和中藥材質量管控。而對於化藥企業而言,則需要原料藥與研發並重。未來化藥競爭就是原料藥的競爭。企業可以通過自己建立生產線或者收購的方式,將原料藥置於自己的生產體系內,以此獲得價格優勢。”

首虧企業大多“爆雷”

2019年,還有24家藥企出現首虧,包括宜華健康、東阿阿膠、通化金馬、創新醫療、嘉應制藥、精華製藥、亞太藥業、譽衡藥業、萊美藥業、吉藥控股、太極集團、聖濟堂、康恩貝等。

記者發現,商譽減值是這些企業出現業績首虧的重要原因。

譽衡藥業受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地方醫保等醫藥政策的影響,多家子公司業績未達到預期,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高達25億元。

通化金馬由於政策影響,子公司業績不佳,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高達20億元。

在2019年備受關注的吉藥控股,也在商譽減值和子公司停產風波影響下出現首虧。

亞太藥業由於公司內部經營問題,失去對子公司的控制,導致經營成績一落千丈。

此外,一直處於我國中藥及保健品領域的龍頭東阿阿膠在2019年遇到較大困難,全年淨利潤預計最高虧損或達4.59億元。根據東阿阿膠公告,這主要是其產品價值提升預期降低、主動清理渠道庫存導致。有業內人士認為,東阿阿膠長期實施的提價策略並未幫助企業實現較好盈利,未來發展或遇到更大挑戰。

記者 黃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