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淺析主人公冉.阿讓的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思考


《悲慘世界》:淺析主人公冉.阿讓的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思考


導語:《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維克多.雨果是法國十九世紀的著名作家和詩人,他1905年出生,活了83歲,他的生平基本貫穿了法國的整個十九世紀。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高產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生動,情節環環緊扣,具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但貼近現實,反映現實。

《悲慘世界》是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苦役犯冉·阿讓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作品。

今天,我就從三個角度入手,分析一下主人公冉.阿讓這個人物形象,以及閱讀本書帶給我的思考和現實意義。

  • 他是十九世紀法國黑暗社會的受害者,是掙扎謀生的底層群眾代表
  • 他是卞福汝主教慈悲信仰的受惠者,也是一個靈魂被拯救者
  • 改過自新的他,成了一個信守諾言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 我的讀書心得及現實意義思考


《悲慘世界》:淺析主人公冉.阿讓的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思考


01他是十九世紀法國黑暗社會的受害者,是掙扎謀生的底層群眾代表

冉阿讓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青年,他勤勞能幹,以修理樹枝賺錢謀生。他的父母早亡,靠姐姐撫養長大,等到他的姐夫死後,他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養育姐姐和7個孩子的責任。

可惜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里,老百姓並不是勤勞就能夠衣食無憂,他平時掙得錢只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存,到了冬季,他找不到工作,家裡的日子就會陷入困頓。

在他25歲那年,冬天同樣寒冷,家裡同樣貧窮,因為沒有食物,七個孩子一天沒有進食。看著餓得可憐的孩子,他失去了理智。走出家門,他敲碎了鄰居麵包房的玻璃,偷了一塊麵包,結果還沒走遠,就被人家追出來抓住,鄰居報了警,他進了監獄。

僅僅因為一塊麵包,就換來了五年的勞役生活,可以說,這事非常不公平。儘管他魯莽在前,但是人如果不是餓的沒有辦法,誰又會去冒險偷一塊麵包,只能說,是那個黑暗的社會,讓窮苦的人沒有生路,才讓本性善良的他成了一個罪犯。

十九世紀的法國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先是拿破崙稱帝,後是共和國建立,再是路易家族的復辟,再後來又是巴黎公社起義,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

不論是對外戰爭,還是國家動亂,最遭殃的還是老百姓。社會動盪不安,百姓就會民不聊生,自然會生活地貧困無助,冉阿讓就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所以,分析冉.阿讓這個人物,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當時的社會制度讓他走投無路成了盜竊犯,是當時的司法黑暗讓他因為一塊麵包就成了苦役犯。社會的不公平,缺乏受教育的機會,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導致了冉.阿讓的悲苦人生。


《悲慘世界》:淺析主人公冉.阿讓的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思考


02他是卞福汝主教慈悲信仰的受惠者,也是一個靈魂被拯救者

出獄後的冉阿讓,染了一身惡習,十九年的牢獄生活完全改變了他的善良本性,他變得粗野,對人間充滿仇恨。

本來五年的刑期為什麼變成十九年,這說起來也得怪他自己。總的原因是苦役犯的生活太艱苦,一般人不能忍受,個性的原因是冉阿讓沒有文化,做事隨大流。他的第一次越獄發生在服刑快要滿四年的時候,只因為按照犯人的習俗,輪到他越獄了,他就越獄了。越獄之前他根本沒有考慮,再堅持一年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去。

結果第一次越獄,三天後就被抓了回來,加刑後,他又多次越獄,最後刑期變成了十九年,整個人也變得兇狠粗俗和無禮。

好在,出獄後的他,遇到了他的救星,那就是大愛無疆的卞福汝主教,他簡直就是愛的化身。是他熱情平等地招待,警察面前的極力維護,感化了冉.阿讓那顆已經冰凍的心,過去的冉.阿讓開始死亡,新的冉.阿讓開始誕生。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出獄後的冉阿讓因為持有黃色通行證,吃飯住宿遭到所有人的拒絕,又冷又餓的他甚至想鑽進狗窩取暖,還被窩的主人狗追了出來。

天越來越黑了。阿爾卑斯山中已經起了冷風。那個無家可歸的人從蒼茫的暮色中看見街邊的一個花園裡有個茅棚,現在他感到又冷又餓,實在難熬。他全身躺下,爬了進去。裡面相當溫暖,地上還鋪了一層麥秸。他在那上面躺了一會,他實在太疲倦了,一點也不能動。正在這時,他忽然聽見一陣粗暴的聲音。他抬起眼睛。黑暗中瞧見在那茅棚的洞口顯出一隻大狗頭,原來那是一個狗窩。

被兇惡的狗趕出來的冉.阿讓非常絕望,他想去野地裡過一夜,可是天要下雨,只好又走回城裡。最後受到一個過路人的指點,他才粗魯地推開了卞福汝主教家的大門。

白金汗說:一切真摯的愛,是建築在尊敬上面的。

進了門的冉.阿讓並不抱希望,他以為還會受到驅趕和冷遇,沒想到卞福汝主教視他為客人,不僅用銀餐具招待他,還給他準備了鋪著潔白床單的床,這讓冉.阿讓有點觸動。

但是多年的牢獄生活,還是讓他一時本性難移,半夜裡,趁著主教睡覺,他席捲了主教家裡唯一值錢的一套銀餐具,越牆而去。

也許命中註定他的靈魂要得到拯救。半路上,他的鬼鬼祟祟行為被警察發現,偷東西的事情敗露,他被抓了回來。就在他垂頭喪氣,以為這次肯定要被判終身勞役的時候,善良的主教卻拯救了他。

看到警察帶著冉.阿讓進來,卞福汝主教盡他的高年所允許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來了!”他望著冉阿讓大聲說,“我真高興看見您。怎麼!那一對燭臺,我也送給您了,那和其餘的東西一樣,都是銀的,您可以變賣二百法郎。您為什麼沒有把那對燭臺和餐具一同帶去呢?”

冉阿讓睜圓了眼睛,瞧著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絕沒有一種人類文字可以表達得出來。

絕處逢生的冉.阿讓,靈魂開始甦醒,半瘋半魔中,他看到了主教的偉大,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從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逆轉。

後來的冉.阿讓儘管也屢次遭遇不測,但他一心向善的心基本沒有變化過。不管是他化名馬德蘭先生,還是養大小珂賽特,還有後來的窮人施捨,釋放和自己作對的警察沙威,救回馬呂斯,坦白自己的身份等。所有的這一切,他都是在按照主教的標準在做,也或者說,他也成了愛的化身,一有機會,他就普惠於人間。


《悲慘世界》:淺析主人公冉.阿讓的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思考


03改過自新的他,成了一個信守諾言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離開主教的冉阿讓,開始了新的生活,他隱姓埋名,化名馬德蘭先生。因為改進了一種飾品的加工手藝,掙了很多很多錢。他辦工廠,幫助窮人就業;他辦醫院,幫助窮人看病;他潛入民宅,只是為了給窮人送上一枚金幣。因為他的善行,他被選舉為當地的市長,成了人人尊敬的市長先生,他為那個海濱小城市做了很多很多事。

本來以為生活就這麼延續下去,可是一個突發事件,又把他變回了逃犯。一名老人因為疑似偷蘋果被抓,由於長得和冉.阿讓有點像,警察誤以為是在逃的他。那個無辜的老人要被判處終身勞役,冉.阿讓的良心受到煎熬,他不忍心別人替自己受過,於是勇敢地走向法庭,承認了自己的苦役犯身份。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是一個人人尊敬的好市長。

①一個信守諾言的人,言出必踐

入獄後的他,因為惦記可憐女人芳汀臨死的囑託,他又想辦法逃了出來,去尋找芳汀的小女兒珂賽特,在那個旅店裡,他救出了受苦受難的小女孩,把她帶到巴黎,開始撫養她長大。

“您所說的我以前完全不知道。您當初為什麼不來找我呢?現在這樣吧:我代您還債,我把您的孩子接來,或者您去找她。您以後住在此地,或是巴黎,都聽您的便。您的孩子和您都歸我負責。您可以不必再工作,假使您願意。您需要多少錢,我都照給。”

從這個時候開始,冉阿讓的整個生命已經不屬於自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這個可憐的孩子,當然,他也喜歡上了這個小女孩,一老一少,兩個人相依為命的生活著。

珂賽特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馬呂斯,儘管冉.阿讓萬箭穿心,百般捨不得,但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正在戰鬥的堡壘,又通過巴黎黑暗骯髒的下水道,救出受了重傷的馬呂斯,他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女兒”珂賽特。

所以,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是一個言行必踐的人。他沒有辜負芳汀的期望,把她的女兒撫養成人,並且給了她豐厚的嫁妝,給了她幸福的婚姻,他是珂賽特的恩人,也是愛的化身。

②一個以德報怨,具有寬恕美德的人,

在對待一直追捕他的警察沙威身上,他體現了寬恕的美德。沙威作為一個警察,就像一個影子,多年來一直不放過他。多次的被追捕都和沙威有關,所以,對冉阿讓來說,沙威就是監視他的魔鬼,只要有他,他就永遠恢復不了自由。

但是,寬恕的美德已經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這個時候的他,只是為了珂賽特在逃避追捕,他並不恨他。因此,在巴黎混戰的那一天,他本來有機會殺了已經成了俘虜的沙威,或者置之不理不搭救他。但是,良心不允許他那樣做,他藉口要親手處決他,把沙威帶到沒人看到的地方,把他放了,這是寬恕的美德在起作用。

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他樂觀愉快、豁達、忍讓而不悲傷、消沉、焦躁、惱怒;他對自己的伴侶和親友的不足處,以愛心勸慰,述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聽者動心,感佩、尊從,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感情上的隔閡、行動上的對立、心理上的怨恨。

③一個誠實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當珂賽特如願嫁給馬呂斯後,當冉.阿讓把自己原來掙得60萬法郎當嫁妝送給小夫妻後,他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珂賽特幸福了。沒有了後顧之憂的他,想做一個誠實人了。

“先生,”冉阿讓說,“我有一件事要告訴您。我過去是一個苦役犯。這幾個字“我過去是一個苦役犯”,從冉阿讓口中出來,進入馬呂斯的耳中,是超出了聽到的可能。馬呂斯聽不見。他覺得有人向他說了話;但他不知道說了些什麼,他呆住了。

沙威一死,沒有人再追蹤他,他本來可以繼續隱姓埋名,和心愛的珂賽特夫妻生活在一起,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但是他的良心不允許,他必須說出自己的身份,以祈求別人的原諒,這是他的做人信念在起作用了。

當馬呂斯知道他是一個在逃的苦役犯時,態度馬上發生了轉變,年輕的他接受不了一個苦役犯總來到家裡看望自己的妻子。因此,他開始冷淡,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就是冉.阿讓。

見不到“女兒”的冉.阿讓,生命失去了活力,他開始極速衰老,直到生命垂危。這是他誠實的代價,我想他應該沒有後悔。

好在,就在他要死去的那一天,馬呂斯突然知道了他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並且知道他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叫上妻子馬上趕到了老人的身邊,也算給了老人一些安慰。在兩個心愛的孩子面前,冉阿讓平和地閉上了眼睛,因為他又見到了女兒珂賽特,已經沒有遺憾。

綜上所述,冉阿讓是一個迷途知返的苦役犯,儘管他錯過怨過,但是主教的大愛拯救了他,從此,他繼承了主教的愛心,並且把它揮灑給了人間。


《悲慘世界》:淺析主人公冉.阿讓的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思考


04我的讀書心得及現實意義思考: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青年,像冉阿讓一樣,因為誤入歧途,因為打架鬥毆,因為不好好學習,受到社會和家長的冷眼和嫌棄,他們破罐子破摔,殘暴愚昧更加變本加厲。這是社會的不幸,也是社會的失職,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多給他們一些關愛,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可能會迷途知返,過上正常的生活。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女孩在小賣部偷東西被發現,一旁賣水果的大叔替她解了圍,在看到她面黃肌瘦的臉,和了解她家條件艱苦的情況後,不僅買下了小女孩偷拿的麵包,還另外送上了自己家的西瓜。

二十年後,女孩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在一次即將給病人做手術時,對方的女兒卻因為拿不出一大筆手術費,而打算放棄,女孩悄悄墊付了費用,並留下一張「欠條」。原來,病人就是當年那個賣水果的大叔。

有時候,一份點滴的關懷,就會成為別人命運的轉機,那些微不足道的舉手之勞,就可能播下一顆善根。來日方長,就會生根發芽,開出愛的花朵,美好你我他。

結語:寬恕是美德,善良是人品,《悲慘世界》這本書,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自古以來,愛一直是人類的主題,也是化解戾氣的最厲害的武器。人生在世不容易,雖然烏雲會遮蓋陽光,但是,風雨過後,陽光還會重新普照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