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悲慘世界》:底層人民的艱辛與無奈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也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悲慘世界》就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文學鉅著。

高爾基曾評價過《悲慘世界》:“雨果作為一個講壇和詩人,他像暴風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喚醒人心靈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導一切人愛生活、美善、真理和法蘭西。”

讀完,震撼無比。跌宕的情節、刻畫真實的人物、愛與善良,無不敲擊著每一位讀者的心。

雨果《悲慘世界》:底層人民的艱辛與無奈

悲慘世界劇照

01.悲慘的社會

在19世紀的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底層人民形成的巨大的反差,貧富差距很大。極度不平衡的剝削,導致下層人民一片悲慘。

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也是農民出身,因為養活飢寒交迫的侄女偷了一片面包,越獄四次被抓,最終判刑19年。底層人民的命運從冉阿讓拉開序幕,所有的不公平、苦難、無奈都是時代的縮影,讀來讓人寒心。

處在上層社會的人往往是黑暗的、沒有同情心的,和少女芳汀結交的花花公子多羅米埃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留下芳汀和肚子裡的孩子離開了。

好像社會是上層人的,秩序也只保護他們。底層人民就在水深火熱中不斷掙扎。

雨果《悲慘世界》:底層人民的艱辛與無奈

劇照

02.悲慘的人

書裡有句話說得好:“朋友們,請牢記這一點,世界上沒有壞草,也沒有壞人,只有壞的莊稼人。”這是冉阿讓在成為富翁後對種蕁麻的人說的。這是小說的點睛之筆,暗示了整個社會制度的腐朽,表明人性本善,只需要好的引導。

回過頭看幾個人物,尖酸刻薄貪婪的德納第、凶神惡煞的警探沙威、嫉妒心十足的女工,卻也是時代下的產物。在那種制度下,能保持善良正義愛的人就顯得極為珍貴。

起初冉阿讓已經被生活磨平了熱情和底線,為了錢他可以再一次偷讓他過夜的神甫的銀器,最終被神甫感化,棄惡從善,從此便開始了施善道路。

雨果《悲慘世界》:底層人民的艱辛與無奈

劇照

03.帶著罪贖離開人間

冉阿讓成功救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從此開始了逃亡之路。珂賽特在受盡了幼年的苦以後,幸運的被冉阿讓救下。兩人相依為命,經歷了許多危機時刻。

最後,幾個仇人再次相遇,德納第、沙威上演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冉阿讓用善良感化了沙威,沙威最終和解,放了冉阿讓離開。德納第最終成為那個揭開真相的人,冉阿讓在珂賽特有了好的歸宿以後,帶著罪贖和愛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雨果《悲慘世界》:底層人民的艱辛與無奈


苦難的人生給你經歷,讓你明白善良和愛的寶貴。像冉阿讓一般的平民,雖然沒有那般悲慘,但也在拼命地活著,只希望我們不要丟掉純真、善良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