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愛國英雄嗎?

秀才下山


我是歷史也溫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岳飛是愛國英雄。

“靖康之恥”金朝南下攻取了北宋的首都東京,掠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康王趙構帶兵救援,半路上聽聞東京失陷、皇帝被掠之後,掉頭跑了。

即便是此後被擁立為皇帝也是在應天府的事情,之後慌忙跑到陳橋驛舉行了個儀式,這才算有了實際意義上的南宋朝廷,自己卻逃跑到了揚州。

當金兵繼續南下進攻的時候,趙構懼怕步徽宗、欽宗後塵,急忙任命劉豫為濟南知府,濟南是兵家重地,也是南下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金兵繼續南侵的時候,宋高宗趙構竟然跑到了海上去躲避。這一切都是一個南宋開國皇帝所做出來的,相比明朝的“天子守國門”真實愧為男兒身。明朝即便是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也不曾丟下將士自己逃命。

趙構放棄了中原地區的大片領土,試問這些都不是宋朝的領土嗎?趙構身為宋朝君主愛自己的國家嗎?他不愛,他想的是怎麼活下去……

岳飛愛自己的國家,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收回北方被金兵侵佔的大片領土。當然,從他後期對戰金兵的戰役來看他也有這個實力。

當岳飛收復健康,繼續北進,收回六郡的時候,宋高宗趙構正在和他的親信秦檜密謀與金朝和談,並派秦檜前往接觸金兵欲促成和談之事。

此後不久,岳飛收到撤兵的軍令。在退往鄂城的時候,路過南陽諸葛武侯祠,岳飛想到自己與武侯同樣壯志難酬的處境,不進淚如雨下,夜不能寐,深夜作《出師表》一文,流傳千古。

當金兵再次不守信,繼續南侵的時候,趙構與秦檜終於知道這是金兵的緩兵之計。於是,岳飛再度被委以重任。

這次的北伐是岳飛一生最有具有意義的,也是最有一次報效自己的祖國。岳飛的岳家軍一直將金兵趕之黃河邊,幾乎可以說是收復了河內地區。然而不幸再次降臨岳飛投降,金兵鑑於在軍事上的失利於是賄賂南宋貪官,以致本就與岳飛有嫌隙的趙構再次不相信岳飛,於是一天之內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

就在岳飛被召回不久,中原地區再次被金兵佔領,這使得岳飛此前所有的努力白費了,戰鬥中所有將士的血都白留了。

被召回後的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解了兵權,下了刑部大獄。岳飛在等待審判的過程中,被奸臣秦檜的一杯毒酒殘害了性命,被一起毒殺的還有岳飛的長子岳雲。

岳飛一生盡忠報國,他是不擇不可的民族英雄、愛國英雄。他一心想著收復中原失去的土地,一心想著中原土地上被殘害、奴役的百姓,這樣的人不愛國還有誰愛國?

當一個國家經歷災難的時候,總要有人挺身而出。有了推翻清政府的愛國人士才有了中華民國。君主可以是不愛國的,但總有些愛國人士在國家有難的時候站出來保衛國家,這便是民族氣節。

綜上,岳飛是民族英雄,因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皇帝高宗逃跑避難去了,他卻在收復失地,拯救百姓;岳飛是愛國英雄,因為他在救國的時候,沒有任何私心,沒有反叛高宗,更沒有反叛宋朝。


歷史也溫柔


是的。

岳飛確實是個十足的愛國(宋)英雄。只可惜他對君王愚忠,而且他的君主是個聽信讒言的人。對這樣的君王忠心,是岳飛致命的原因。

岳飛至始至終都想恢復國家失去的領土,所以他對國家而言是忠誠無二的;他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否則他也不會冒死都要收復河山和拯救國家和百姓!以他的地位,如果他願意的話,他足以偏居一隅或者打下一個自己的江山社稷。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始終忠於南宋朝廷。

只可惜岳飛不明聖意,宋高宗是想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已經足夠了,而岳飛是堅決要收復失地;所以意見出現了很大的分歧,但這還不是致命的,最致命的是當時南宋正在與金國談判,岳飛卻建議收復失地與金國交戰,金國要岳飛死,所以南宋為了談判能夠有滿意的結果,宋高宗和秦檜把岳飛給害了。





羅蕭弋


岳飛不但是愛國英雄,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最具傳奇色彩最完美的愛國英雄,岳飛不僅打仗厲害,而且還有文采,不好色不貪財,簡直就是完美的化身,一個位極人臣高官厚祿的男人,能夠不納妾這個就很不可思議,而且作為一個武將,還會填詞,而且水平還非常高,《滿江紅》《小重山》都有極高的意境,岳飛給人感覺就不是人,是神!


楊喜光


岳飛在保衛國家對抗外敵入侵方面的功績是不可忽視的,相比之下,近代的抗倭名將戚繼光、禁菸英雄林則徐則常被稱為“民族英雄”。他們也是抵禦外敵入侵,也同樣大義凜然,甘願犧牲自己,但是,這樣方式不同卻目的相同的愛國行為,為什麼岳飛不能享有“民族英雄”的美譽呢?這也是其問題所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到底能不能混為一談?

事實上,岳飛不能算作民族英雄,試想,曾經作為入侵的金兵女真族如今也是屬於我們國家的一份子,如果,再宣揚岳飛抗金是民族性的話,那麼,“夷夏”的這一觀念就又冒出來了。可以說,這是對其他少數民族的不尊重,不利於我們現在這樣多民族的和平穩定,所以,這自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岳飛即使功績再大,也只能被稱為愛國英雄。

在傳統觀念裡,“天下”、“夷夏”這樣的字眼貫穿了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但是,“天下”是個很大的詞彙,古人並沒有給出這個範圍,如果,真要算的話,其實,古代的國家非現代的國家,用朝代來解釋更為恰當。現在,我們的疆域都是固定的,但是,古代時常會有對外的擴張和外族侵略發生, 因此,這個“天下”就是以中原大國與四周的蠻夷之間為界限。

因為,經常發生戰爭,因此,稱那些抗擊侵略,開疆擴土的將士們為愛國英雄。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白, “夷夏”觀念不等於民族觀念,“華夷之辨”這個說法止於北魏以後,因為,北魏就是相當於侵略中原的外族,但是,到了隋唐時代,民族大融合後,那些原本的鮮卑後裔已經成為華夏大家族的一員了。所以,就不存在什麼“夷敵”觀念了。

近代所說的民族主義,其本質就是加入了國際觀念,我們這時候經受的是來自非本土的外族的殖民侵略,西方列強衝破了我們的防線,帶來戰爭的同時也帶來思想上的進步。由於,打開了國門,我們不再是“天朝”,隨著思想的開化,人們開始崇尚平等,這才誕生了“民族主義”這個名詞。愛國的民族誌士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存亡而鬥爭,這才是我們所說的“民族主義”。

梁啟超先生給民族主義的解釋是:“此民族非單一的那個族群,而是國族。”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完成融合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

西方的民族主義也是由於社會性質的變更而開始的,由於,本身就是海洋文明,西方國家一直是外向開放的,在形成新思想上較早,所以,這個觀點就是最早在西方提出的。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再到法律和社會制度的漸漸完善,人們開始意識到何謂“民族”何謂“國家”。

隨著封建勢力被民主政府的取代,人民開始成為自己的主人,每個人自發形成了一種愛國的理念,不受封建領主的約束,也不受教皇的控制,是人民自發的意識到這是一個民族,並且,認同了自己所處的這個民族。可以說,在民族主義的成型同時也促進了民族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戰爭打破中國固步自封的大門,流傳進來的西方進步思想也在影響著國人,“夷夏”觀念被“平等”取代,中國也邁入了世界的軌跡中。誠然,古代也是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不過,建立在“夷夏”基礎上的這種思想在本質上是不平等的,這就有悖於國際觀念的愛國和民族。所以說,如果,連最基本的平視都沒有,那麼,又如何做到近代所說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所以,先弄清楚其本質的區別,再談愛國也不遲。


龍城浪子


1、關於“愛國”的判斷標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如你所說,在南宋時代,那時的很多人,即使是士大夫,也很少有人能將“國家”和“朝廷”分開。對他們來說,他們所效忠的朝廷即國家。所以出現你所說的愚忠問題。但站在南宋的角度,岳飛沒有判朝廷,即是愛國。所以,站在南宋時人的角度,岳飛是愛國的。

2、站在現代的角度,岳飛是否愛國,首先要判斷今天以哪個朝代為正統。當時南宋和金對峙,在今天的史學視野中,已基本蛻去了80年代以來的史觀,對金和南宋一樣看待,因為他們都存在於歷史中國的土地。所以,岳飛是民族英雄。

3、再者,你提到南宋朝廷“昏庸”之類。這或許於歷代中國的朝廷相比,確實如此。但是你沒有看到整個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官待遇最高的時代,是市民文化興起的時代,可以說,南宋在政治地理建樹上和其他朝代沒法比,但,北宋和遼、西夏的講和,以及南宋和金的講和,使得雙方的多數黎民百姓得以在長時間裡安居樂業,所以宋代也創造了一個儘管雙方對峙,但大的戰事較少的和平局面。如果拋出黎民百姓的平穩與安樂,去評判歷史,我想那是不公正的。

4、近幾年來,歷史學界,如北大和日本學者,如平田茂樹等,開始著意關注南宋史。南宋並不如你說的那樣。

5、看書的時候注意出版的年代,早期的史書觀點可能會造成影響。

6、你要求岳飛要把國家和朝廷分開對待,但是你又站在南宋朝廷的角度判斷南宋的整體,這是否合適。


理簡


拉長曆史看,趙匡胤對軍隊採取的文人帶兵、頻頻換防、削弱將權等改革手段,使得一個經濟文化上極其強大的宋朝卻有了一隻戰鬥力與之極其不相稱的軍隊。再加上後繼者的昏庸無道,最終使宋朝走向滅亡。岳飛確實生不逢時,但不能否認他是愛國英雄!岳飛只忠於皇帝,是愚忠?那麼在皇權制度下不忠於皇帝他又能忠於誰呢?因為這是他的謀生的手段。別無他法。看他是否愛國要看他做了什麼,做的事情是否對國家和民族有利。在他那個年代,女真人入侵北宋,就是侵略者。侵略者就要燒殺搶掠,塗炭生靈。岳飛作為朝廷軍隊將軍帶領軍隊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就是愛國英雄!


無咎齋


岳飛忠君愛國,想為南宋收復河山,迎還二聖。但宋高宗不願迎還二聖,只想偏安江南一隅,加上秦檜投降主義所左右,岳飛在北伐時有直搗黃龍,收復河山的大好機會,卻被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岳雲、宋憲下獄論罪處死。。。在封建時代,君大於天,若不依詔命如同謀反,岳飛精忠報國,文韜武略,但受制於朝廷。江山是宋高宗的,是南宋的,岳飛有心報國卻無可奈何,岳飛有天大的本事但又不能忤逆朝廷,生在封建時代君庸臣死是沒有辦法的,儘管岳飛愚忠,但岳飛還是愛國英雄,在北伐為南宋收復河山取得過輝煌戰績。





劉坤忠120


不是愛國英雄。愛國就應該愛這個國家的人民,南宋政府昏庸,下層人民民不聊生,爆發了楊麼農民起義,岳飛帶頭對楊麼農民起義進行了無情的絞殺。面對苛捐雜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冗官,冗祿,冗兵使政府不強,人民不富,范仲淹提了10條改革主張,王安石還掀起了變法,都有體現民生的部分,相比較岳飛只是直搗黃龍收復失地,沒有在民生上提出任何主張。報國報的是趙家的國,收地收的是趙家的地。精忠報國最後變成了愚忠,一直搞不清該忠於誰,絕對不是岳母的本意。在一個天下為私的社會里,愛國就是一個笑話。一群人圍著一個傀儡皇帝,名義上是保家衛國,實際上保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


秀才下山


岳飛是宋朝歷史上面的一顆流星,在這個重文輕武的年代之中,他想名號傳遍大江南北,他本來有機會恢復中原,卻因為皇帝和主降派大臣的苟且偷生而功敗垂成,讓後人嘆息不已,那英雄無敵的岳飛到底是不是愛國英雄呢?

岳飛是如何成為四大名將之首



  • 岳飛,南宋傑出的統帥,以自身軍事領導能力和岳家軍配合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作風優良。
  • 靖康之變時,岳飛雖帶領岳家軍多次與金軍抗戰勝利,但卻沒有迎來靖康之變勝利。靖康之變後,岳飛更加決心了保家衛國理念。是什麼讓他一步步成為四大名將之首呢?

家庭環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岳飛從小時候就受到母親盡忠愛國的思想培養。

  1. 岳母從小培養岳飛的良好品格,因此他長大後,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通過魏家軍和平民的力量一起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
  • 岳飛成家立業後不僅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志,岳飛對子女教育很嚴。岳飛的良好家教令其成為一個十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

岳飛的優良領軍手段也為他增添色彩

  • 岳飛帶領岳家軍20年作戰數百次,非年少氣盛,英勇有謀,受過十分良好的軍事方面培養,自身武藝十八般精通。在金軍入侵時,他保家衛國,領岳家軍努力抗爭,死不屈服。
  • 岳飛從小認真勤奮刻苦,精通詩書,且有老師培養其良好軍事理論,武藝也十分高超,自身功夫也了得。這才造就他後來軍功赫赫,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

文武雙全是岳飛成為名將之首的重要原因

岳飛在武術史上被稱為武聖,自幼拜師武藝精湛,且有良好氣節。他曾拜周同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武藝精進不少岳飛對老師十分尊敬。

  • 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十八般,岳飛文武雙全,能文能武,虛心拜師求藝。完善自身。
  •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優秀,家庭環境十分重要,他的領軍能力也為他增添色彩,岳飛是一個鐵血錚錚,精忠報國的愛國將領。是一代名將,令人聞風喪膽。

岳飛不僅是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岳飛,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事母至孝,生活簡樸,賞罰分明的領帥。文武雙全令其一舉成為四大名將之首。


無根樹花正孤


岳飛不是愛國英雄原因有兩個

第一地理原因岳飛是效忠南宋不是全中國,岳飛不是愛國英雄是解放之後大連的教育家提出的因為遼寧,吉林當時不是南宋領地是金國的發祥地,而1949年解放之後遼寧,吉林都是新中國領土

所以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金兀朮,完顏陳和尚都不是愛國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屬於漢族民族英雄,金兀朮,完顏陳和尚屬於滿族民族英雄。

第二歷史客觀事實:金兵打泰州的時候岳飛不迎戰也不和談地逃跑了 帶領泰州百姓抵抗金兵的人是張榮 岳飛沒有完成守城任務 北宋農民起義岳飛使用狠毒的手段打敗起義軍造成無產的起義軍和北宋統治者矛盾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