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知識為什麼不能遺傳?

豬娃崽崽


其實人類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遺傳的。

比如武術世家,鋼琴技藝,足球籃球,繪畫藝術等很多方面,都是虎父無犬子的。

尤其近些年流行晚婚晚育之後,人到二十大幾歲或三十多歲,情智商都已發育完善,遺傳給下一代的肌肉記憶和知識記憶也更多。

當然,有人說這些記憶和技藝的傳承,更多的是後天家風傳承的,我承認。但也不排除遺傳的可能。

以前有個俄羅斯生物學家,就特別提倡知識可以遺傳的學說,並做了很多實驗論證。但是提倡知識遺傳的學說發展到後期,會跟當年的納粹主義一樣,造成絕對的人種論,是不值得提倡的。

因此,現在科學家們很少做這方面的研究,就算做了也不敢如此的明說。

從人類文明的角度看,人類發展遺傳和繼承方面,主要有基因遺傳和財富繼承兩大種。此二種方式互相制約和發展,其中的變數,和各種清零機制,才有了和諧人類社會。

假如知識可以遺傳,那就意味著知識不是遺傳而是繼承。那麼,基因遺傳和財富繼承就會二合一,那是極為可怕的,看似優勢發育,其實會把人類帶入深度壟斷和滅亡。

不知道題主提出此問題,是出於什麼目的?若是無知,可以多學習;若是居心叵測,請及時止步於此,避免走入絕對的生物演化論,成為納粹主義分子。


晴天0123456


知識是可以遺傳的,越是低等生物,遺傳的知識量越大,建築學方面,蜜蜂造巢,蜘蛛織網,蠶作繭,最簡單的,雖然是高等動物,但是原始狀態的單細胞的精子,到達安樂窩後就“知道爭先恐後地遊向它們的另一半,海龜出殼後就知道大海的方向,越高等動物遺傳的知織量越少,少到只知道生下來就能吸吮母親的奶頭,動物的行為知識遺傳現象太多了,本人沒作過這方面研究,只舉以上幾個簡單常見的例子,高等動物的人雖然不能遺傳知識,但能遺傳性格,品質,天分等等適合幹某種工作的條件以及人生髮展的方向,顯著的例子:一娘生九子,九子各別,幾乎在同樣的環境下成長,有的善良柔弱,有的兇狠惡毒,有的很平庸,有的有各種天分,遇到一定的適宜條件,成為各種“家”,理工科的、文科的等等,如果位置顛倒也許就是十足的笨蛋,這又要看命運了,天分雖不屬知識範疇,而是學習某種知識的必要條件,但複雜程度大概不次於知識,因為比人低一等的高級動物可能就不具備,了但比人的技能低一些的天分可能是有的,如馬戲團動物可以表演一些高難的雜技。科學技術知識沒有必要遺傳,因為人的壽命和精力有足夠的條件去學習和掌握,文藝方面只能遺傳天分,沒有天分是絕對沒有必要去費力的,例如文學藝術、繪畫、歌唱、表演等,但天分再強,沒有後天的功力也是不行的,這個不能遺傳,每個人都只能從頭作起而沒有任何捷徑,所以,科學可以無限發展,因為後人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登高,而藝術則不然,功力不可能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高攀,每個人都得從頭作起,而人的壽命有限,精力有限,所以藝術在達到一定的歷史高峰後就難在發展,甚至創新的餘地都沒有了。也許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區別就在這裡,藝術是有頂峰的,而科技沒有,遺傳學很複雜,涉及的面很廣,所以越扯就越遠了,但是還有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動物的進化當然離不開遺傳功能,但動物(也包括植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功能和適應力是怎樣傳遞給它的遺傳物質的載體一一精子和卵子的呢?這個問題達爾文時期(恩格斯在世)沒有解決,如今呢?恐怕這也是一個最難最難回答的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課題。


杜嶸盆景




為什麼知識不能被遺傳?主要是因為知識這種信息不能被寫入人類的DNA裡面。

遺傳物質DNA所攜帶的信息,和知識或者技能這類信息是兩種類型的,它們分別有不同的儲存方式。



遺傳物質DNA的主要作用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提供生物身體建造的藍圖。比如說蜘蛛為什麼是八條腿?有些昆蟲為什麼是六條腿?魚、鳥、獸、人的身體構造都由這些藍圖決定。

第二,DNA記錄的信息必須保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像一些生物的基本運動能力,吃食的能力,交配產卵的能力,這些動物生出來自己就知道。比如說,小魚孵化出來就會游泳;海龜出生就會爬向大海。而且這些對越是低等的動物來說,越重要也越明顯。DNA優先儲存的這些信息就是各生物體的本能,不需要學習就會有的能力。



而我們所說的知識或技能,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信息,一般是存在我們的大腦之中。

現在普遍的科學理論認為這些信息是以記憶的形式儲存的。而記憶就是神經細胞之間的某種特定的聯繫,通過加強外界的刺激轉換成神經信號。如果這些神經信號,以一定的迴路在腦中傳遞,並不斷被加強。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信息保存下來,同時也就可以被讀取,就是被記憶或者回想起來。

但是大多數這樣的神經信號是短暫的,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暫時記憶。

只有通過長期持續的加強,這些信息才可能成為長期記憶,成為個人積累的知識。

所以說,儲存方式的不同導致了,知識這類的信息無法被遺傳,DNA信息攜帶能力有限,讓它肯定優先儲存生物生存技能。

知識無法遺傳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我們能出生就繼承上一輩人的知識,這樣一定更加優秀,而且節約更多時間研究新知識,但如果我們真能遺傳上一代的知識,就意味著我們還會遺傳上一代的記憶,這太可怕了。

因為這樣每一個出生的人都不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人,一個真正的“我”,而是上一代生命的延續。

其實不需要遺傳,人類也學會把有用的知識,通過語言、文字、影像等方式來記錄,供後代人去學習。

不僅讓舊的知識得到了傳承,還可以通過新的個體思維,對前人的一些知識進行迭代,以及更正。這個更有利於人類智慧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總之,不能通過DNA遺傳知識,其實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好事。它給人類自身的發展,帶來的更大的可能性。


想法捕手


在生物進化論的過程中,我們人類算是走在最前列,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時間,直接丟開了所有的生物起跑線。不過這些年來,我們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仍舊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每一代的知識和記憶不能傳承。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知識永遠不可能傳給他的後代,中間的知識斷層會給科技帶來很大的影響。面對這個缺陷,互聯網的知識雜交和中央系統的彙總似乎能夠起到幫助作用,我們在未來能夠通過互聯網彌補人類進化的這一缺陷嗎?

三體中的記憶傳承

在小說三體中,我們看到與我們相敵對的三體星人,可以通過大腦直連技術實現記憶的直接傳播。每一個三體的大科學家死後,可以將他的記憶大部分都傳承給新生個體,讓他繼承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這也使得三體文明迅速的成為一個遠遠超過人類的大文明,他們的科技發展速度非常迅速,而且非常穩定。剛好我們人類缺少的就是這一點,我們也能否像他們一樣進行知識的完整保留傳承呢?

互聯網的可能性

關於這一點,現代崛起的互聯網技術似乎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其實我們對互聯網大概的認知,它就是大數據的彙總與處理。但是互聯網的作用並不僅僅在於此,它最大的效果是能夠使所有人的想法迅速集中進行知識雜交與分享,也就是說它能夠最大速度而且最大效果的消除知識分享過程中的障礙。任何一個想法與完全不相同的領域進行結合就是一個創新,而且這個創新的效率和速度成本幾乎為零,因為你只需要消耗一點流量。就目前來說,全民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已經能夠把自己的意識和知識甚至自己的點滴想法傳輸到互聯網中,只要有足夠強大的中央系統,那麼所有一切都能夠完整的傳承下來。

未來的可能性

有許多科學家對互聯網抱有極大的熱情,認為如果互聯網發展到一個極致境界,很有可能我們人類就會進入到三體文明那樣進行知識的完整傳承。但大科學家霍金的壽命有限,但是他可以將自己的知識全部上傳到網絡,甚至連他點滴的想法也不放過。即使我們沒有他們那樣強大的運算能力,但是通過這些點滴也能給我們無限的啟迪。如果發展到一個完整的地步,所有人通過互聯網進行大腦的直接鏈接,那麼每個人都能夠共享整個世界的意識和想法。人類的個體智商就是整體智商,這種發展速度和創新能力將會超過現在幾百倍。

雖然人類科技還沒有到這種地步,而我們的社會關係也無法接受這種連接無隱私的現象。不過它畢竟提供了一個未來和一個方向,在未來我們或許能夠做到,關鍵看互聯網的發展趨向。


水木99999


因為人類的知識並不需要靠基因遺傳:

首先,人的學習能力非常的強大。雖然隨著知識的豐富,人類的學習時間也在不斷增加。古代人,學習上十年就很有成就了。但是在今天,十年寒窗僅僅是剛起步。古代人五六十歲就不行了,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雖然知識量大了,可是大多數人活到八十多也很正常了。相信人類隨著知識的更加豐富,生命值也會不斷地提升。

其次,人類是社會化分工的合作的群體。雖然個體的知識有限,但是合作起來就可以把知識儘可能的利用好。

再次,人類發展出了輔助運用知識的工具,比如電腦。

最後,人類的知識,通過書本資料等就可以傳播了。並不需要把自己搞的那麼複雜,太複雜了,也是問題。幾千年前的知識,我們仍然可以順利的掌握,不必通過基因遺傳。同時,知識是在不斷的糾錯的過程中,我們所認知到的,今天可能是正確,明天就可能被顛覆。人類並沒有發展到認知的終極形態。

結論:人類除了遺傳低級動物性之外,是不可能遺傳知識的。


博睿迪


好問題!

我們可以想象夏日鳴叫的蟬,它們從來沒有機會見到上一輩,不可能接受教育,它們是如何學會覓食,避險,尋偶的呢?

因此,動物會遺傳最基本的生活本能,卻無法累積上一輩的知識和經驗。

哺乳動物,如果沒有文字,足夠複雜的語言,它們的知識也是無法積累起來的,只能有一些經驗的傳承。

人也一樣,我們有和蟬一樣的遺傳的先天的生活本能,也有後天主要依靠知識傳授,生活經驗積累的知識。

目前來說,教育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學習人類累積的知識;消除一部分對社會有害的動物本性。如果沒有後面的那個部分,人類很可能失去羞恥心這樣的社會習性,變得“樹上地上隨便搞”。

未來人類能不能通過外科手術“植入”知識?

很有可能!

不過光有知識“植入”是不夠的,思考能力(類似電腦的運行速度,內存,正確的運行規則)也是很關鍵的。

不過,就題主問的問題,目前知識靠遺傳是不行的。遺傳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思維速度,全面性等特徵。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所謂的知識未達終極真機,所以要不停重頭再來!

重來的意義在於,清空舊有,以望有所創新!

而且需要一個較大群體試錯,才能保證不半路中端,才有可能漸進式接近目標!

所以需要生物多樣性,保存足夠多的標本,才能薪火相傳!

這就是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



我色我攝


遺傳靠不住,知識靠學習得來!

我是十指點中考,中考政治姚老師,接受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用中學課本的政治學思維來聊聊,

知識的得來是一個感知到內化再輸出的過程。它由最初的學來,到最後的致用,來提現它的作用,它絕不是遺傳來的。



就拿我的政治教學來說吧。我們政治課學習的目的,就是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因此,上課的時候我要先向學生傳授知識,給他們講清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最後構建知識體系。學生一看,重點難點,一目瞭然,哪些需要識記,哪些需要理解,哪些知識在什麼情況下運用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知識。



但是,學生所捕獲的知識,又有哪些人能夠能夠靈活運用到考題當中呢。他們考試的時候,有的依然發愁,依然迷茫,為什麼,因為知識是知識,能力是能力,她們需要做好知識的遷移和轉化,需要學會變通和運用。這就需要他們以實踐為載體來實際操作,以現實訓練為依託,來提高自己的作答能力。

這種能力可能來自於一小部分的遺傳,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需要自己去用心訓練。在實際訓練中總結,在總結中逐漸提高。



老祖先告訴我們,山有路勤為徑,功夫不負有心人。只靠先天遺傳的那點兒優越,那點原始的能力,去應付我們現在的學習,遠遠不夠,也是絕對行不通。記住,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步步為贏,才最實際。

我是十指點中考,姚老師,喜歡就關注。


十指點中考


人類的知識為什麼不能遺傳,這個問題問得好啊。知識存儲的大腦中,那什麼是知識?知識是什麼呢?知識並不是物質,它只是一種影像,一種記憶,然後它就在你的腦袋裡的那些細胞,更深層的那些有機生命體中做了排列組合,這是大腦中獨有的功能,那知識它不可能存在你身體上的啊,手啊,腳啊,那種細胞裡面,他只能存在你大腦中,為什麼呢?

大腦,他就是真正的你,而知識是後天形成的,對於你最底層的那些有機生命體沒有約束力的,也就是說最底層的,那些才是你的生命,你的生命體對於外部的這些知識信息,不是屬於你身體的部分是有絕對的控制權的。他可以接受你的知識,也可以把你的這些知識抹掉,生長出來的細胞到更底層的那些微觀生命體,可以覆蓋你那些有知識的舊的生命體,這就是抹掉了你的記憶,而如果你想把這個記憶傳給下一代,大腦就會把有知識的這部分微觀粒子的排列組合復到下一個新出來的有機生命體上面啊。

知識為什麼不能遺傳?因為我們說了,知識只能存在腦袋中的最底層的生命體,你的子孫是從精子裡面進到卵子才生化成生命的,精子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除非你的精子是你的腦袋。


我來自宇宙星辰


我們的一生中,有相當長的時間要用來學習。上學以前要學習說話,學會自己吃飯、穿衣服。有的孩子學齡前就要學習認字、跳舞、彈鋼琴,上學以後要系統地學習各種知識。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要花費十幾年的時間,才能掌握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在畢業之後,還要不斷學習,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除了專業知識,我們還要從生活中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包括烹調、使用各種工具和電器、騎自行車、開汽車、游泳等各種技能。除此以外,我們還有各種興趣愛好,比如唱歌、跳舞、繪畫、演奏樂器等等。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對於各種事物的看法和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本領越來越多,技能越來越精。如果沒有發生老年痴呆,人在走到生命終點的時候,往往是知識和經驗最豐富,對於世界的認識最深刻的時候。

人一旦去世,我們一輩子辛辛苦苦獲得和積累的知識、經驗、技能、思想、觀念,都隨人而去,不能"遺傳"給下一代。所以新生的孩子又得從零開始,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

要是人的知識和本領能夠遺傳,那該多好啊!可是科學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

也許有人要問,一些本領不是能遺傳嗎?許多動物生下來就具備某些能力,比如蜘蛛不學習就會結網;蚊子不用學習就會吸血;蝴蝶從繭中出來就會飛;小魚孵化出來就會遊;小海龜從蛋裡孵化出來就會爬,而且知道向海的方向爬;哺乳動物的幼仔生下來就會吃奶;小羊生下來很快就會站立,幾天後就會跑等等。

既然這些能力是遺傳來的,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想想辦法,把人的知識和經驗也"裝"在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即DNA)中,傳給下一代呢?

問題在於,我們的遺傳物質DNA所攜帶的信息和上面所說的知識和技能是兩種不同的信息。它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儲存在不同的物質中,兩者之間不能相互“下載”,而我們的生殖細胞只能傳遞儲存在DNA中的信息。

對於絕大多數動物來講,遺傳物質DNA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提供身體建造的藍圖,是發育成有八條腿的蜘蛛,還是六條腿的昆蟲,還是魚、鳥、獸、人,都是由這個藍圖決定的。第二,這個遺傳物質還必須為這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比如昆蟲要生存,就必須能運動,吃食(包括捕食以及所需的本領),逃避危險,而且還能交配產卵,以繁衍後代。所有這些本領都必須是與生俱來,不需要學習的。而且對於低等生物來講,還必須是這樣,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發達的神經系統來學習某種本領。

這種與生俱來,不需要學習的本領,人們稱之為“本能”。但是在長時間內,“本能”這個詞成了一個避難所,好像這些本領被稱為"本能"之後,就不需要再解釋了。

其實“本能”也是需要解釋的。既然這些本領能夠傳給下一代,那這些信息就必然以某種方式被攜帶於受精卵中。從我們目前的知識水平來看,這些信息是存在於DNA中,由受精卵中的蛋白因子來開始“解讀”的。DNA攜帶有該生命所需的全部蛋白質的編碼信息,以及啟動每種蛋白質被實際“表達”(根據DNA的編碼合成該蛋白質)的“開關”。受精卵分裂形成不同的細胞後,不同細胞裡面的蛋白因子(也是由DNA編碼的)再決定某種蛋白質在什麼時候在這些細胞裡出現,以及出現多少。這樣有序(空間和時間)表達的各種蛋白質,就能相互配合,形成生物的反射鏈,在接受一定的外部刺激後就會產生對應的反應。由一連串這樣的反射構成的行動,就是我們所說的“本能”。本能是最簡單的反射動作,也是固定和程序化的。

比如剛孵化出來的幼鳥是不懂得辨認母親的。它只是感知離它近,又不斷移動的物體,把它當做母親。在這裡感覺到的移動信號被用做識別母親的依據,驅動運動系統跟隨母親。所以幼鳥能把人當做母親而跟著跑。螞蟻根據其它螞蟻的氣味來辨別敵我。如果把同一窩螞蟻中的一隻塗上別的窩的螞蟻的氣味,就會受到以前的同伴的攻擊。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使生物產生追求異性的衝動。動物在哺乳期,催產素大量分泌,動物的母性就表現出來。人為地干擾催產素的分泌,動物就會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顧。所有這些反應程序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由於“本能”所需要的信息是由DNA來儲存的,所以它形成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需要成千上萬年的時間,且一旦形成,改變起來也非常緩慢。更重要的是,能儲存在DNA中的這類信息的數量也非常有限,只能保證生命最基本的需要。

隨著動物的不斷進化,神經系統越來越複雜,主動學習,即獲得後天的知識和技能,就有了可能。幼虎要向媽媽學習如何捕食,人工飼養的老虎就是有活雞活羊在面前,也不會去捕捉它們。猴子用石頭砸開果實堅硬的外殼,也是需要向成年猴學習的本領。鳥類“唱歌”也是從父母那裡學習到的。到了人類,學習的能力就登峰造極了。我們不但能學習大量的知識,還會思考、推理、預見、和創新。

可是,所有這些通過學習得來的信息都不是儲存於DNA的序列中的。所有精神活動的產物都以記憶的方式存儲於大腦中。據現在被普遍接受的科學理論,記憶就是神經細胞之間某些特定聯繫(即“突觸”)的強化。從外界來的刺激被轉換成為神經信號,在腦中沿一定的迴路傳遞。在這些迴路上的神經聯繫也就得到加強。如果這種加強的狀態能夠保持,那它也可以被“讀取”,也就是“記憶”被“回想”起來。大多數的聯繫加強都是短暫的,很快就會消失,稱為“暫時記憶”。這使我們的大腦能迅速消掉那些不需要的信息。如果這種加強成了固定的,那就成了長期記憶,可以數天,數年,甚至終生不忘。

所以我們一生的精神活動,其實就是在不斷改變我們腦中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信號傳遞的路線及其強度)。這相當於改變電腦的硬件。在電腦的處理器中,電路的性質是恆定的,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人腦的學習過程相當於使處理器中一些電路得到加強,另一些電路被削弱。這在電腦中是不可能的。這些“硬件”(即神經細胞和它們之間的聯繫方式)的改變不能轉換為DNA序列的改變,所以這些信息不能遺傳給下一代。

這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正是因為精神活動的產物,包括經歷、思想和觀點不能遺傳,才使每個人有機會真正從零開始,成為一個新的人,成為真正的"我",而不是上一輩生命(包括他們的思想)的繼續。如果是那樣,反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而且,這些精神財富雖然不能通過生殖(即通過DNA)遺傳,人類卻有辦法把它們記錄下來,通過語言、文字、錄像,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可以被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的後代,按需要學習。所以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知識和經驗是可以傳遞的。不僅如此,這些知識還可以逐代積累,變得越來越豐富。傳遞方式也不限於父母對子女,而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這是人類優越於其它動物的地方。不過對於任何個人來講,還是得從零學起。這是生物結構和精神活動的特性帶給我們的侷限性,是我們無法改變,必須接受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