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任命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德之士為相。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史稱“開元盛世”。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唐玄宗與楊貴妃(影視劇形象)


如此賢德的皇帝,遇到蝗災會怎麼處理?

開元四年,河南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吞食大量的莊稼,糧食短缺造成饑荒。

但是,古代比較迷信,認為蝗蟲是神蟲,不能驅趕,只能通過祭祀的方式讓它們自行褪去。而且古人經常把天災歸為人禍,發生大面積蝗災,一定是人間犯了錯誤,上天通過蝗災的形式對人間進行懲罰。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唐朝疆域圖


汴州刺史倪若水更是反對捕殺蝗蟲,而是在田間地頭,焚香祈禱。

更神的是,他還寫了封奏摺給唐玄宗,建議皇帝要“以德治妖”。蝗災的發生,是蒼天示警,皇上作為萬民之上應沐浴更衣,齋戒謝罪,蝗蟲自會遠離而去。

在今天看來,這個說法簡直不可理喻,但古人就是這麼幽默。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楊貴妃(影視劇形象)


唐玄宗很生氣,覺得倪若水一派胡言,蝗蟲又不是皇帝身上的味兒招來的,沐浴有什麼用。

於是,唐玄宗帶著以姚崇為首的大臣們,親臨一線,查看蝗災的情況。

鋪天蓋地,慘不忍睹。為了消除百姓的迷信思想,唐玄宗命人將抓來的蝗蟲烹熟,直接吃了下去。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蝗災,漫山遍野


“爾食朕百姓五穀,如食朕之肺腑。”

大臣們一看,皇帝都這樣了,大家也都一起吃吧,高蛋白!

於是,百姓打消顧慮,紛紛參與捕殺蝗蟲的行動之中。各地官員,也在田地裡挖大坑,設置隔離帶,築起火堆,蝗蟲喜火,燒死大半。然後命人就地掩埋,很快便有了成效。

而當時帶頭反對的倪若水,後來也政績卓著,清廉正直,興學廣教,最後官至尚書右丞(宰相的屬官)。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蝗蟲


一隻蝗蟲並不可怕,是很多人兒時的玩具。但蝗蟲集結成群便是災難,蝗蟲過處,遮天蔽日,莊稼全毀。

蝗災與水災、旱災齊名,並稱為人類農業的三大自然災害。

這次起源於東非的蝗災十分嚴重,2019年年底開始,就已經在東非地區醞釀蔓延。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蝗災分佈地圖


在肯尼亞東部,蝗蟲形成了一個長約60公里、寬約40公里的蝗蟲群,覆蓋面積逾2000平方公里。將近新加坡面積的三倍!

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可容納1.5億隻沙漠蝗蟲計算,蝗蟲群的數量將可達到3000億隻!它們一天就可以吃掉幾十萬人的口糧。

東非的受災人口超過千萬,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蝗災來臨,遮天蔽日


蝗蟲的遷徙能力很強。蝗蟲大軍平均每日可移動150公里,目前已經從東非跨過阿拉伯半島,抵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逼近我國。不過,好在有喜馬拉雅山脈,橫亙在印巴與我國西藏之間。

蝗蟲的繁殖能力更是驚人,在土壤合適的情況下,每平方米產卵就有20萬到40萬粒!一旦大面積繁殖,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當唐玄宗遇上蝗災,人狠話不多,科學治蝗,從皇帝做起

▲2019年,蝗群穿過也門首都薩那


好消息是,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的可能性較低。

最後,希望蝗災和疫情,都可以被迅速控制住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