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打孩子並不是我本意


我不想做一個“虎媽”,一個四歲男孩的媽媽對我說,但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引起他的重視,讓他意識到我是認真的。

她描述了一個典型的場景:她接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

“他坐在副駕駛上,不知道為什麼,他說話特別大聲,一直說個不停,

我告訴他安靜一點,他完全聽不進去,很快他大聲尖叫起來,

我對他吼叫,讓他安靜一點 ,不要這樣,他完全不理會我的憤怒,繼續大吼大叫,

我簡直要瘋了,最後我給了他一巴掌,他立刻閉嘴了,聲也不敢出。

打他並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想讓他安靜一點,但他完全不理解我的意思,也不願意配合我說的話,這讓我也很痛苦。

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教育方法影響著孩子道德觀的塑造


毫無疑問,這一巴掌可以讓孩子立刻安靜,但是這種方式用多了也會失去效果。

我們的行為並沒有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甚至這都算不上教育,

你用武力撕裂了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除了震驚和委屈,孩子沒有得到任何有意義的信息。

不斷的犯錯,在錯誤中更正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孩子的成長規則,允許孩子犯錯才能給孩子正向的成長空間,

父母的憤怒粗暴讓孩子喪失了成長的機會,

他只能用全部精力去消化你帶給他的恐懼情緒,並且在過程中學會你的表達方式。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影響著孩子道德觀的塑造,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父母的簡單粗暴讓孩子不知所措


父母越簡單粗暴,得到的效果與期望相差越遠。

你的粗暴武力立竿見影的終止了孩子的行為,在你看來事情也結束了,

但在孩子心理,這件事情卻在持續發酵著,他受到無端的責罵和懲罰,這讓他感到屈辱,

這種不公平帶來的委屈讓他寢食難安,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消化掉,

在他小小的身體裡,這種感覺也會留下烙印。

父母在孩子不守規矩,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進行管教,

初衷是想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擔當,有責任感,

但我們的簡單粗暴卻讓事實與初衷背道而馳,不僅沒讓孩子學會擔當,自控,

卻給孩子傳輸了一個錯誤的觀念,人要守規矩就要靠外力,比如老師,學校,警察,法庭,

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無法養育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有理想的孩子,

孩子也會失去同情心,失去對他人的尊重,這將是孩子道德發展的障礙。

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是巨人,主宰著孩子的世界


道德發展的學習過程中有兩種學習方式,

一種是語義學習,他以規則為基礎,通過解釋,引導,教育的方式讓孩子學會,

另一種是偶然學習,他以人的感官認知為主要攝取方式,就是通過視覺,觸覺,嗅覺,對環境的切身感知,將記憶保存下來

你可能還會依稀記得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的情景,

你不一定記得在哪裡,但是一定記得月亮很亮,葡萄很甜,月餅的味道是怎樣的,

與傷害有關的記憶也是如此,

許多在童年遭遇重大災難的倖存者,往往保留著對事發現場的種種感覺,當時的味道,聲音,心裡的恐懼都被完整的保存下來

所以孩子在捱打的時候,你的憤怒,生氣,你的表情語氣,動作,還有當時的恐懼,都會被深刻的記得潛藏在意識裡。

在孩子眼中父母有巨大的力量,從有記憶開始,我們便無所不能,

我們的聰明,讓孩子相形見絀,我們是他們的巨人,主宰著他們的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焦慮和壓力,前一秒我們對孩子破口大罵,後一秒又能心平氣和的接電話,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個過程像巨大的烏雲吞噬著孩子的內心,他們被我們的力量嚇到,並伴隨著內疚沮喪和無所適從。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孩子對你的話照單全收,不管這個語言是好是壞,

他為此感到害怕,他認為是他做錯了事。而事實上只是你過了糟糕的一天,拿孩子發洩情緒而已。

嚴厲管教在孩子的記憶裡偶爾被記住,

他們不會記得是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被責罰,

只會記得當時那種害怕,沮喪,自責,恐懼,想要逃跑的感覺,還有父母因為憤怒扭曲的臉,

你想要告訴他的,不準打架,不要爬樹之類的道理,對於孩子來說是何等空洞。

父母的憤怒裡藏著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幼兒時期,最需要的是與父母的感情聯結,孩子需要情感教育,需要你用溫柔堅定告訴他們,底線和規則在哪裡,

如果成長記憶力只有恐懼和沮喪,那麼你將養育一個內心有缺陷的孩子,他要面對的是有缺陷的婚姻和人際關係。


筆者墨舞star,一個在自我成長的路上不斷奔跑的全職媽媽,願意與你分享最深刻的心路歷程,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